“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01T02:20:26.112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30期作者:徐利平
[导读] 现代园林景观的技术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社会,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设计思想,来建设浙江省城市建设。

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现代园林景观的技术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化社会,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设计思想,来建设浙江省城市建设。

本篇文件针对最热门设计研究方式“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做简单的分析与探索,使其更好服务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

关键词:“海绵城市”;技术;园林景观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介绍
改革开放后我国园林景观对一个城市的“外观”,“绿色”越来越重视。

人们对日常生活、物质文化、绿色发展同样越来越重视。

而现代绿色园林景观发现“海绵城市”的园林技术,高效利用雨水来应对环境所出现的危害。

“海绵城市”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一个城市地区能够像海绵一样,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当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

雨水降临时可以高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当这个城市需要处理好的“雨水”时“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关键在于“渗”“滞”“蓄”“净”“用”“排”这六个字组成。

其主要的内容包含如下:将雨水渗透在底下,进行合理的保存。

减少路面、屋面、地面等硬化面积。

当雨水量较大时可以有效延缓雨水峰值时间,降低排水强度,防止城市雨洪的风险。

削减雨水峰值流量。

对污染过的雨水资源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手段,防止雨水资源流失。

形成雨水资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模式。

为雨水资源化利用创造有利的条件。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二、以浙江省金华燕尾洲公园为例
(一)工程概况
金华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江、义乌江和武义江三江交汇处,在这片区域内的大部分土地被开发出来,但是却避免了开发过度造成的环境破坏。

相反的是,在金华燕尾洲公园内保留了面积巨大的次生湿地,在文化中心区的中国婺剧院与湿地相邻,但是在中间建有防汛堤。

当雨季来临时水位上涨,湿地公园由于储水量巨大,而且中间还有防汛堤阻隔,洪水不会对公园内的运动休闲区和办公区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水源丰富,湿地内的植被生长的特别茂盛,成为了众多鸟类和生物的自然家园,其中的白鹭成为了金华燕尾洲的特色标志,提升了燕尾洲的城市品位,而且湿地公园还能有效的阻隔洪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二)运用“海绵城市”的关键因素
园林景观的建设通常受到大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也是利用“海绵城市”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环境的优劣在一些情况下会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实施。

更主要的是,影响到园林景观整体呈现出的效果。

在掌握相关要领的重要前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环境是园林景观实质的重要媒介。

想要更好的为“海绵城市”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首先就要从改善环境抓起。

在“海绵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中,我们园林工程师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性的工程检测“海绵城市”利用雨水“吸收”到“释放”的过程与整体效果。

探索如何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实现景观的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多方面、多角度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如何与“与洪水为友”,建立起能够有效防止洪堤,以及树木植被与透水铺装的共同设计。

使其最终适应于多方向人流、车流的道路和桥梁系统。

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相对其他的园林景观设计方式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的因素。

城市整体布局才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关键。

有很多园林工程师忽略或并没有重视这一点,导致无法找到正确的突破口,使得设计建造的效率大大降低。

(三)海绵城市的设计亮点
1.应对洪水的措施
过去人们进行城市设计规划,在进行防洪防汛设计时,习惯性的将洪水与城市设计绝对的对立起来,在城市的外围建高堤、修河道等,这种防洪设计缺乏弹性,而且也不美观。

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提倡将洪水化为己用,抛弃防洪硬岸,预留出大片区域设计为一层一层的梯田种植带,并且在中间适当建设防洪堤岸,这样的设计在防洪防汛上有较强的弹性,当汛期到来时,一层层的梯田种植带能够有效的阻隔洪水,提高了城市的防洪防汛功效。

而且大量的洪水有利于梯田种植带内的植被生长,洪水为湿地内的植被提供了水分和养物,也成为了许多生物的栖息地,生态型的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的自然景观,有利于美丽城市的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2.其他海绵措施
要建设具有防洪防汛弹性的海绵城市,不仅要建设了层层的梯田种植带阻洪水,还要对场地进行一定的防洪设计。

利用沙粒将场地周围的地面全部铺盖起来,并且设计有雨水资源储存池,在干旱期可以用于场地内植被的种植,另外在交通道路内也利用渗水材料进行了铺装。

场地内实现了全部的防水设施建设,首先对运动休闲区和办公区内的地面进行了改进,利用大量的细小砂石对地面进行覆盖,这样一来,整个地面的渗水性能实现了提升。

其次,在进行场地内部设计时,根据防洪防汛的要求对整个建筑区的设计都增加了防洪要求,在场地内部也建有雨水储存池,在汛期过去后可以将储存的雨水用于场地绿化,一系列的设计有效的起到了防洪防汛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一)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以园林绿地为基础,在低洼处以灌木来对地表进行覆盖。

因此,雨水花园通常被称为生物滞留地带,一般以雨水作为地下水的补充,当经历了暴雨的时候,雨水能够有效降低地表径流所引起的洪峰,降低灾害。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理念,在对雨洪的控制以及对雨水的利用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尤其是在西方欧洲地区国家,在实际建设中将雨水花园的理念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实现,并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雨水花园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与我国风景园林工程的性质不谋而合,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不断延伸,雨水花园在对雨水的蓄水能力以及净水能力的发挥上具有很大的弹性。

并在城市的建设中该理念体现了共赢力,比如在对雨水的调节和蓄水上发挥主要功能外,雨水反过来还能为城市建设中的绿化提供生机。

因此雨水花园对于海绵城市而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二)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顾名思义是在有条件的屋顶上进行一些绿化措施,比如在具备防水条件或者坡度以及符合的房顶上进行屋顶的绿化,通过利用植被的覆盖有效减少暴雨过程中雨水对城市的冲击,并且通过人文设计将其打造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在进行绿色屋顶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负荷、坡度、空间条件等各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屋顶的各种设计中将都会采用绿色屋顶的概念,并且在植被的选取上可以优选紫藤萝、垂花葱以及紫色画眉草等植物。

在受雨水入侵的过程中,绿色屋顶能够保留住雨水的75%,相较于传统的防水膜而言,其具有更强的防水能力。

绿色植被自身能够实现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在净化空气的同时屋顶花园在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后能够进一步为灌溉所用,实现了水资源的再利用,具有多重效果。

(三)植草沟的应用
植草沟的最大作用是为雨水的下渗提供了通道,作为不同径流的管理重点,能够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的冲洗。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欧美的国家在暴雨后的城市面源污染中发现了一些规律,从技术分析到因地制宜,有效应用了“草沟”的这一设计。

作为景观性的地表沟渠排水系统,能够将雨水径流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去除。

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植草沟的设计主要是顺延着园区道路或中心广场进行布设,根据地表径流在植草沟中的传输形式,被分为了标准传输草沟、干植草沟以及湿植草沟。

三种植草沟均可运用于乡村和城市地区的建设中,在暴雨中代替配水沟或者一些雨水管道系统。

在视觉层面上,相较于传统的水泥石材的运用,植草沟能够在景观上起到柔化边界的作用。

比如在河道两旁或者紧邻公路的地方,能够为城市建设造出隔绝于道路的小环境,营造出一种柔和空间界限,让场地的设计更加人性化,更加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总结
综上所述,就是我对“海绵城市”在园林景观中的技术应用的全部分析与探究,园林工程师在应用“海绵城市”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市的园林工作者与市民都希望园林景观的发展越来越好。

园林工程师也要勇于跳出传统建设的框架,设计更好的技术和改造方案,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百姓,最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包瀚. 海绵城市技术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运用[J]. 现代园艺, 2020, v.43;No.399(03):118-119.
[2]魏简. 城市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v.17;No.511(07):54+56.
作者简介:徐利平,1979年10月出生,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杭州赛石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风景园林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及园林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