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石油地质学历年试题(照片略)

合集下载

【精品】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学(高清图文)

【精品】2012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学(高清图文)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C)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总2页第1页
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C)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总2页第2页
注意:考生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所有试题答案必须标明题号,按顺序写专用答题纸上。

以下是试题内容:
四、图件分析(共30分)
1、(20分)下图为一砂岩储集层的顶面构造图,储集层厚度一般为60m,储集物性好,上覆封闭性很好的盖层。

1号井钻遇含油厚度(铅直)30m;2号井钻遇含气厚度10m,含油厚度20m;3号井钻遇含油厚度10m;4号井钻遇含油厚度10m。

该区处于静水压力条件。

要求:(1)确定图中圈闭的数目及圈闭类型,写出各圈闭溢出点的标高,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2)确定气-油界面和油-水界面的标高,确定油气藏的数目、类型及油气藏高度;(3)分析NE、NW向断层开启与封闭的性质,并简述理由。

(注:用井代号代表所在的圈闭及油气藏)
2、写出下图中所示位置可能形成的圈闭及油气藏类型。

(10分)。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石油地质学考试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2010-6)
三、回答题(每题 8 分,40 分)
1、什么叫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
相互关系。(2 分) 评价参数:
①排驱压力(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
姓名
考试日期
学号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试 卷 第3页共6页
线 变为纯油藏→油气藏→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2 分)
3、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①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程度增
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 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溶解在孔隙 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 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正 好被推迟到主要生油时期,则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 于有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2 分)
提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Hedberg,1980),使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 分)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
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量的层间水,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
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力。(2 分)
(3 分)
hd=-1000-(-1300)=300 米 (4 分)
第6页共6页
(3 分)
在图中标出每个圈闭溢出点的位置(用 Ca、Cb、Cd 表示),圈出闭合面 积(用斜线表示),计算每个圈闭的闭合高度(用 ha、hb、hd 表示)。
A:构造—岩性圈闭

石油地质学 图件题总结

石油地质学 图件题总结

2)按照图例要求,在图中标出各圈闭的溢出点,闭合范围、含油面积; 3)按照图中所给剖面线位置(A-B),画出油藏剖面示意图。
A
-19-61094-0192-01900
1
-2060 2
-2080
4
-2100
-2120
3 -2080 -2100 -2120 -2140
B
-2100
图例
-1900
1
断 层 储层顶面 井位及井号 圈 闭 面 积 等高线
1.下图一为某油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 60 米,储层上、下均发育有巨厚的非渗透性泥 岩。钻井结果表明,1 号井油水界面距油层顶 20 米,2 号井油水界面距油层顶 30 米,3 号井油水界面距油层顶 10 米,4 号井油水界面距油层顶 10 米。 要求:1)试计算出油藏的油水界面,确定油藏数目,指出油藏类型;
圈闭 1 的溢出点的高度为-775 米,顶点的高度为-725 米,闭合高度为 50 米; 圈闭 2 的溢出点的高度为-475 米,顶点的高度为-425 米,闭合高度为 50 米; 圈闭 3 的溢出点的高度为-575 米,顶点的高度为-475 米,闭合高度为 100 米; 圈闭 4 的溢出点的高度为-575 米,顶点的高度为-525 米,闭合高度为 50 米; 圈闭 5 的溢出点的高度为-475 米,顶点的高度为-430 米,闭合高度为 45 米。
图一 某油田 M 油层顶界面构造图
三、分析作图题(共 10 分) ha=35 米 hb=36 米 圈闭类型:为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
(5 分)
E ADC B源自1、图 A: 正断层、地堑、地垒;图 B:倒转背斜。 2、长垣 3、油气藏类型:A 是 背斜油气藏;B 是 断层油气藏;C 是不整合油气藏;D 是 背斜 油气藏;E 是 透镜体油气藏 。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试总结及部分试题汇总

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历年考试总结及部分试题汇总

1、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进程和烃类产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根据有机质性质的变化和油气的生成来划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

目前主要按石油生成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分别与沉积物成岩演化的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准变质阶段相对应。

(1)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开始埋藏至门限深度为止,Ro小于0.5%,地层温度小于50℃。

在成岩作用早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由于细菌作用下的水解和分解,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同时还产生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腐植酸类,进而演化为干酪根。

在成岩作用后期,干酪根可产生CO2、H2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

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的烃类产物,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

高分子烃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一般为C15以上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具明显的奇数碳优势,缺乏低分子烃。

(2)成熟阶段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地温50-200℃。

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在热力作用下,通常还伴有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干酪根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后期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此阶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进一步划分为2个带。

油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

轻质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温度下,干酪根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液态烃逐渐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胶质和沥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石油密度降低,颜色变浅,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析气。

(3)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大于200℃,Ro大于2.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试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第三套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2、干酪根3、区域盖层4、生物标志化合物5、内陆裂谷盆地(参见《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材》教材陈荣书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4)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红字为答案)。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a. 1859—1900年;b. 1901年-1925年;c. 1926年—1960年;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75%—80%;b. 82%—83%;c. 85%—90%;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b. 11%—20%;c. 11%—14%;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a. 单调减少;b. 单调增加;c. 从增加到减少;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2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高蜡低硫;b. 高硫低蜡;c. 高硫高蜡;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a. Ni/V大于1;b. V/Ni大于1;c. Ni/V等于1;d. V/Ni等于2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a. 氯化钙型;b. 氯化镁型;c. 硫酸钠型;d. 重碳酸钠型。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1999-2005石油地质学考研试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地质学》历年考研试题(1999-2005)1999年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2000年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3、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其特点。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盖层封闭作用的主要机理。

三、论述题(15×3=45)1、是从生油母岩类型、油气生成的动力因素、油气生成的阶段等方面论述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烃理论的基本要点。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复习试题

石油地质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5×8=20)(8、9题任选一题)1、低—未熟油2、相渗透率3、油气田4、圈闭5、生油窗6、油气聚集带7、油气系统8、控制储量9、干酪根二、填空题(1×30=30)1、原油粘度的变化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约。

2、有机成因气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过渡气。

3、天然气干燥系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值。

4、石油的族组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适合于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6、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背斜油气藏根据圈闭成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影响泥页岩异常压力形成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影响盖层排替压力大小的地质因素有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50)(4、5任选一题)1、简述温度、压力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10)2、比较地台内部断陷型盆地主要石油地质特征。

(15)3、试比较油气初次与二次运移在相态、动力、方向、距离、时期上的区别与联系。

(10)4、简述油气藏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15)5、简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15)石油地质学试卷(二)一、名词解释(4×5=20)1、油气藏2、干酪根3、生油门限4、相渗透率5、固态气体水合物二、简答题(7×5=35)1、简述天然气主要成因类型及其甲烷同位素特征。

2、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地97《石油地质学》试题.

A 卷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学年第二学期《石油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专业年级地97姓名学号教研室石油地质考试日期 2000年6月25日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2分)1.油气地质储量2.含油气盆地3.门限温度4.二次生油5.石油的荧光性6.有效渗透率7.油型气8.含油气盆地9.干酪根10.油气藏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石油的颜色取决于的含量;比重大小取决于;粘度的变化则受制约。

(3分)2.油田水中的主要无机离子有;按苏林分类油田水可分为,,、四种水型,其中水型环境不利于油气藏的保存。

3.沉积有机质是指随无机质点并的生物的遗体或分泌物和排泄物。

4.生油岩层的特点是、、;储集层的特性是和;盖层的特征是、、。

5.形成生物化学气的埋深和温度条件是,水介质及环境条件是,有机质类型是,细菌种类是。

6.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

7.凝析气藏形成的条件是:,。

8.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有、、、、。

9.按槽台学说并结合盆地构造特征和沉积发育史,将含油气盆地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三、回答下列问题(共30分)1.油气生成的阶段性及其特征(12分)。

2.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的异同对比分析(10分)。

3.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影响其储集物性的因素(8分)。

四、论述题(20分)结合酒西盆地有关资料(另提供),阐述含油气盆地中油气富集的基本条件。

五、图件分析题(共10分)下图为某储集层顶界面构造图,储层厚80米,上覆有厚层盖层。

各井中水距该油层顶界面距离分别为1井50米,2井50米,3井25米,4井50米,5井未见水。

请在图中确定圈闭的溢出点,画出闭合范围,求出闭合高度;画出油藏范围,求出油藏最大含油高度,确定油藏类型。

注意标明图例。

11.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由向作运移。

12.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有、、,阻力是;主要时期是;主要运移通道是;主要运移方向是。

3.含油气盆地中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10分)。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石油地质学考试卷B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B课程名称:石油地质概论PART I 闭卷考试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1. 氯仿沥青“A ”2. 生油窗3. 相渗透率4.隐蔽圈闭5. 油气田6.含油气系统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2分)1、按照油气藏分类,古潜山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属于 类型的油气藏 。

2、烃源岩异常压力微裂缝排烃模式适合于烃源岩演化程度的 阶段,其异常压力产生的可能原因包括 、 、 、等。

3、烃源岩在岩性上可分为粘土岩类、碳酸盐岩类和煤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

陆相烃源岩有利的形成环境是和 环境。

4、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类型有 、 和 等;二次运移的主要阻力为 ;主要运移动力为 和 等。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 区向流体势的 区运移。

从盆地结构和构造背景考虑, 和 等位置是油气运移有利的指向区。

5、伴随有机质四个演化阶段,有机质可形成四种类型的天然气,它们是、、 和 。

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煤型气的δ13C 1比油型气的δ13C 1 。

6、根据右图给定的烃类混合物的相图,判断地层分别处于A、B、C、D点情况下形成的油气藏的相态类型?。

A:;B:;C:;D:。

7、现有两种天然气A和B,经组分分析测得A和B的CH4含量分别为98%和85%;两者的δ13C1分别为-65‰和-45‰,试判断两者天然气的成因类型:A为;B为。

8、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产层是系。

大庆油田位于盆地;其主要产油层系是系。

9、根据下图,判断油气藏类型,a为类型、d为类型、e为类型;试判断圈闭b和c形成时间的相对早晚。

10、指出下列各图所示的油气田类型。

A为;B为;C为;D为。

A BC D三、简答题(共37分)1、如何进行圈闭有效性评价?(8分)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标,形成油气的特点)。

石油地质学期末试题

石油地质学期末试题

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期期末试题科目:《石油地质学》(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促进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

2、石油中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荧光色随分子量增加而加深, 芳烃呈_____________胶质呈_____________沥青质____________。

3、孔隙直径位于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区间,称为毛细管孔隙。

4、油气运移分为_____________运移和_____________运移。

5、圈闭可分为四大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 按照孔隙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其中,超毛细管孔隙是指孔隙直径为_____________ 的孔隙二、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石油:2、圈闭3、溢出点:4、 孔隙结构:5、石油的旋光性:三 、选择题(每空2分,共24分)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 ?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B. 82%—83%C. 85%—90%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A. 9%—11%B. 11%—20%C. 11%—14%D. 21%—24% 5、石油中芳烃和 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3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

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B. 孔隙度减小C. 没有变化D.渗透率变小 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装 订 线 内 勿 答 题…………………………………装………………订………………线……………………………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石油地质学大题.

石油地质学大题.

一、油气生成1、干酪根概念:分类:根据元素分析采用H/C和O/C原子比绘制相关图,可将干酪根分为三大类:Ⅰ型干酪根:富含脂肪族结构,富氢贫氧,H/C高,,而O/C低,一般小于0.1,是高产石油的干酪根.Ⅱ型干酪根: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小到中的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富含脂肪链及饱和环烷烃,也含有多环芳香烃及杂原子官能团。

Ⅲ型干酪根:陆生植物形成的干酪根,富含多芳香核和含氧基团。

H/C低,而O/C高,,生成液态石油的潜能较小,以成气为主。

2、有机质成烃演化阶段性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凝析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

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

3、生成油气①物质基础:干酪根②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晚期生油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大地构造环境:主要有三种情况,欠补偿环境、过补偿环境和补偿环境,只有长期持续下沉伴随适当升降的补偿环境,能保证大量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造成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高,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并排烃的优越环境。

石油地质学真题2003年

石油地质学真题2003年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一、区分和解释下列名词(5×7=35)1、生油门限与生油窗2、油气藏与油气田3、相渗透率与相对渗透率4、油气初次运移与二次运移5、地层不整合圈闭与地层超覆圈闭6、油型气和煤型气7、地层压力梯度与地层压力系数二、填空题(1×25=25)1、随着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δ13C1值_____ ____,在成熟度相同的条件下,油型气的δ13C1比煤型气的δ13C1__ _______。

2、盖层的主要岩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少数为_____________。

3、盖层的封闭机理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在England的流体势定义中,主要反映了三种力对油气运移的影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流体势的高低可以判断油气的运移方向,油气总是由流体势的______区向流体势的______区运移。

5、圈闭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油气比较富集的主要盆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8、渤海湾盆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型盆地,其主要的含油气层系为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5=50)1、简述Ⅰ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集空间发育的主要因素。

3、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主要受哪些地质因素的控制?4、简述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简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石油地质学练卷.

石油地质学练卷.

考试课程名称: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A 卷学时:60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内容:一、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30分1、石油2、储层3、盖层4、复合圈闭5、有效相渗透率6、含油气盆地7、原油氧化变质作用8、初次运移 9、生油窗 10、干酪根二、选择题(每题 1分。

25分1、石油地质学诞生在年。

a. 1859-1900b. 1901-1925c. 1949-1959d. 1926-19602、石油中碳和氢平均含量约为。

a. 51%b. 67%c. 87.5%d. 97.5%3、陆相石油具有特征。

a. 高蜡低硫b. 高蜡高硫c. 低蜡低硫d. 低蜡高硫4、海相石油δ 13 C 值一般。

a. 小于­29‰b. 大于­29‰c. 等于­27‰d. 大于­27‰5、有效孔隙度与总孔隙度之比。

a. 小于 1b. 大于 1c. 小于 1.5d. 大于 0.956、石油中饱和烃含量与馏分比重之间关系一般为。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无关d. 正线性关系7、若石油中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含是为 20%,芳烃和NSO 化合物含量为 19%, 该石油属于。

a. 石蜡型b. 环烷型c. 芳香中间型d. 石蜡-环烷型8、石油的颜色通常是在下观察确定的。

a. 反射光b. 折射光c. 透射光d. 偏光9、固态气水合物的产状属于。

a. 凝析气b. 水溶气c. 伴生气d. 分散型气10、干气中 C + 2 含量一般定义为。

a. >5%b. >2%c. <5%d. <10%11、油田水(Cl-Na/Mg>1 属于。

a. 硫酸钠型b. 重碳酸钠型c. 氯化镁型d. 氯化钙型12、裂缝型储层抽象成立方体模型时,孔隙度(e为裂缝宽度,d为裂缝间距为a. e/db. 2e/dc. 3e/dd. 4e/d13、储层中某流体相对渗透率变化范围 (注:md为毫达西。

a. 大于 1b. 小于 1c. 小于 1mdd.大于 0.5md14、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中饱和中值压力越大,其平均孔隙度。

石油地质学(试卷2)

石油地质学(试卷2)

石油地质学试题(一)及答案一、概念题(30分):1、生物标志化合物:沉积物和石油中来自生物体的原始生化组成,其碳骨架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被保留下来的有机化合物。

2、圈闭:圈闭是指储集层中能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或容器。

3、溢出点:指圈闭容纳油气的最大限度的位置,若低于该点高度,油气就溢向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该点是油气溢出的起始点,又叫最高溢出点。

4、TTI:即时间—温度指数(Time Temperature Index )。

根据促使有机质成烃热演化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的一种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指标。

5、CPI:碳优势指数,反映有机质或原油的成熟度。

6、初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烃源岩的过程,是发生在烃源岩内部的运移,烃源岩是初次运移的介质。

7、流体势:单位质量的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8、系列圈闭:沿一定的路线上溢出点依次升高的多个圈闭;9、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工业性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10、石油: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相态上以液态为主,并溶有大量烃气和少量非烃气以及固态物质。

二、论述题(70分):(答题要点)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1)气藏气中常见的烃类组成有甲烷(C1H4)、乙烷(C2H6)、丙烷(C3H8)、异丁烷(iC4H10)、正丁烷(nC4H10);(2)气藏气中常见的非烃气有氮气(N2)、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氢气(H2)、一氧化碳(CO)、汞(Hg)蒸气及惰性气体(氦、氖、氪、氩、氙、氡)。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1)圈闭的概念;(2)圈闭形成时期-早;(3)圈闭的位置-近;(4)圈闭的容积-闭合高度高;(5)闭合面积大;(6)圈闭的保存条件-保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1)圈闭度量的实质是评价一个圈闭有效容积的大小。

2012石油地质考题

2012石油地质考题

阅卷后
阅卷方式(在相
流水阅卷
应栏内划“√“) 试卷评阅人员签字:
任课教师阅卷 √
他人阅卷
其它
题号







签字
题号



签字
合分人
核查人
试卷评阅情况说明 :
试卷评阅负责人签名:



注: 1、本表的各项内容必须在阅卷完毕后全部填写齐全。 归档保存。
2、本汇总表同试卷一并
注意:装订 线左侧请不 要答题,请 不要在试卷 上书写与考 试无关的内 容,否则将 按相应管理 规定处理。 院系 :
4、砂岩体
5、异常地层压力
6、有利生储盖组合
7、成烃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
8、油气聚集带
9、油气系统
10、叠合盆地
二、填空:(本大题 10 分,每空 0.5 分)
得分:
1、烃类化合物包括( 1)
(2)
、⑶
三大类。
2、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类型及其地理分布是: 东部
盆地、中部
盆地 、
西部
盆地 三大类。
登记表同试卷一并归档保存。 3 、本表要求必须用计算机打印。
大庆石油学院考试阅卷汇总表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
考试时间: 20131 年 1 月 9 日 8:30 时
使用年级 2011
专业
资源勘查工 程
阅卷时间: 2013 年 1 月 10 日
勘 资 二 111 ~ 人数
班级
85
112
合计
试卷保管人签名 阅卷前
气源充足,且来自储层下倾方向。 (4) 储层充满水且处于静水压力条件,石油和游离气是同时一

石油地质学作图题

石油地质学作图题

五读图题
1 分析剖面图,说明地层间接触关系
2、分析地质图,(1)画出白垩系地层产状;(2)判断褶曲类型及形成时代;(3)判断断层性质,并说明判断依据;(4)说明不整合的类型及形成时代
2
3分析地质图,画出倾斜岩层的产状,说明图中存在的不整合类型及形成时代
4、分析地质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地质图中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特征,并求侏罗系地层厚度。

(2)说明图中出露的褶曲类型及形成时代。

(3)说明图中存在的不整合类型。

5分析地质图,并在图上画出P1底界面的产状三要素
王村地区地质图
6、分析地质图,判断褶皱、断层性质,不整合类型及不整合的形成时间
7、说明图中褶曲的类型、断层的性质、不整合的类型形及形成时代。

8、分析剖面图,判定断层性质并说明hg、hf、ho、α
各代表啥意义。

9、分析地质图,说明J系地层及侵入体的产状,判断褶曲类型、
褶曲的形成时代;说明不整合的类型及形成时代。

石油地质学真题1995年 - 参考答案

石油地质学真题1995年 - 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石油地质学1、早期生油说:主张沉积物所含原始有机质在成岩过程中逐步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运移到邻近的储集层中去。

晚期生油说:认为沉积物埋藏到较大深度,到了成岩作用晚期或后生作用初期,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即干酪根)达到成熟、热降解生成大量液态石油和天然气。

P42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

P158、159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3、排替压力:岩样中非润湿相流体,排驱润湿相流体时所需的最小压力,也即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喉道的毛细管压力,它在毛细管压力曲线上为压力最小的拐点。

异常压力(异常高流体压力):背离正常地层压力趋势线的地层压力(指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比其对应的静水压力高)。

P121、1224、水势:单位质量水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P152油势:单位质量油具有的机械能的总和。

1、试论有利于油气生成–聚集的古大地构造背景和岩相古地理条件,并举一个含油气盆地(或坳陷)实例加以说明。

P53㈠大地构造条件:岩石圈板块的水平运动中包含着垂直构造运动的性质,因而在地质历史上能够形成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为油气生成、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a. 在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上,板块的离散运动和聚敛运动都包含有垂直构造运动,可以形成各种沉积盆地。

b. 板块的边缘活动带、板块内部的裂谷、拗陷、以及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等大地构造单位,是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长期持续下沉的区域,是地壳上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沉积盆地类型。

c. 此外,大型沉积盆地内,由于断裂分割或沉降速率的差异,千万盆底起伏不平,出现许多次级凸起与凹陷,对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均有利。

例子:我国的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深断陷内沉积厚度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大,十分有利于生成丰富的油气资源。

㈡岩相古地理条件:无论海相或陆相,都可能具备适合油气生成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a. 海相环境中,一般认为浅海区及三角洲区是最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古地理区域,而海湾和潟湖因为半岛、群岛沙堤或生物礁带与大海相隔,这种半闭塞无底流环境对保存有机质也有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 -2004 学年第4 学期期末考试题专业班级:勘资01-1,2,3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第 1 页共3 页一、名词解释(本大题20分,每小题2分)(1) 岩体刺穿油气藏(2) 固态气水合物(3) 有效孔隙度(4) 地层压力(5) 油型气(6)相渗透率(7) 干酪根(8) 含油饱和度(9) 盖层(10) 探明储量二、填空题,(共10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控制,在单一的中,具有统一的,统一的。

(2) 石油与煤类的元素组成的区别是:煤类的含碳量比石油中,而氢却比石油中,氧在石油中也较。

(3) 对于碎屑岩储集层,一般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其越高,渗透率随着的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加。

(4) 一般认为沉积有机质向油气的生成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逐步过渡阶段。

(5) 根据干酪根元素中碳、氢、氧的含量分析结果,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以类型对油气生成最为有利。

(6) 苏林分类的四种水型为:、、、。

(7)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决定于圈闭的、及。

(8) 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水体则急剧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

(9) 目前在石油地质上最常用的利用包裹体测温方法是:------------------------------。

(10) 较老地层中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新地层中聚集,称为。

三、判断题(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1 分)(1) 一般含硫量较低的石油多产自碳酸盐岩系和膏岩系含油层。

()(2) 石油中的13C/12C的比值沿着油气运移方向上逐渐增加。

()(3) 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是在适宜的地质环境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 在背斜圈闭中,构造的闭合高度等于构造起幅度。

()(5) 一般认为,均一温度代表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的上限。

()(6) 在物理性质上,重质油与常规原油相比具有密度大、粘度大、含胶量高、含蜡量高、凝固点低的特点。

()(7) 在油藏中,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值称为聚集系数。

()(8) 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越多的石油,其灰分的含量往往也多。

()(9) 在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生烃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其主要排烃动力有差异,在中~浅层,压实作用为主要动力,在中~深层,异常压力为主要动力。

()(10) 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是盆地内局部构造同油源区和储集岩相带有机配合的结果。

()四、选择题(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1 分)(1) 地壳上具有同一地质发展历史,发育有良好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称为。

A、含油气区B、含油气盆地C、油气聚集带D、油气系统(2) 碳(C12)的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平均值为。

A、95%B、90%C、99%D、85%(3) 石油成因的岩浆说认为,石油的生成与基性岩浆冷却时碳氢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这一学说的代表学者是。

A、门捷列夫B、索可洛夫C、库得梁采夫D、耶兰斯基(4) 圈闭的最大有效容积与下列那些参数有关?()A、闭合高度B、溢出点C、闭合面积D、构造幅度(5) 密度大而颜色深的石油则富含。

A、石蜡B、饱和烃C、沥青质D、环烷酸(6) 光谱分析证明,古生代的石油灰分主要含。

A、氧化铁和氧化钡B、氧化铜和氧化锌C、氧化镍和氧化钒D、氧化铅和氧化钴(7) 石油中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为。

A. 1%~4%B.4%~6%C. < 1 %D. > 6%(8) 用生油岩评价仪器可测定生油岩中的S1、S2、S3和Tmax等参数,其中S1表示生油岩中的含量。

A、游离烃B、热解烃C、煤成烃D、无机烃(9) 是指在油气藏评价勘探过程中,通过地震勘探和评价井钻探等综合勘探,经过油气藏描述、评价,计算出的油气储量。

A、潜在资源量B、控制储量C、预测储量D、推测资源量(10) 目前国外多借助于镜质体反射率、孢子颜色、自生矿物、等方法,测定地质历史过程中沉积岩经历的最高温度。

A、岩石导热率B、磷灰石裂变径迹C、饱和蒸气压D、临界饱和度五、简答题(共4 道小题,每道小题5 分)(1) 不同类型干酪根的演化特征有何异同点?(2)影响碎屑岩储集物性的因素有那些?(3) 按孔隙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哪几种?他们的特点如何?(4) 何谓固态气水合物?其形成条件如何?为什么它可能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六、综合论述题(总共2 道小题,每道小题10 分)(1) 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条件和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环境。

(2) 详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七、图形判读题(共 2 道小题,每道小题5 分)(1) 图1和图2是某构造的平面构造图,试判断图1和图2两个构造是否能形成圈闭,若能形成圈闭则写出其圈闭类型,并在图上画出其最大可能的圈闭闭合面积。

(2) 分析下图中可能存在的圈闭类型,圈闭的个数,圈闭的闭合面积和闭合高度。

200 -200 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专业班级:勘资01—1,2,3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第1页3 页第1 大题:名词解释题,总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 2 分(1) 岩体刺穿油气藏: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为岩体刺穿圈闭;岩体刺穿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岩体刺穿圈闭中的聚集。

(2) 固态气水合物是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成固态的结晶化合物,也叫冰冻甲烷。

(3) 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定压力条件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4) 地层压力是指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的压力。

(5) 与成油有关的干酪根在热演化过程中达到成熟、高成熟及过成熟阶段所生成的天然气。

(6)多相流体存在时,介质对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7) 沉积物或沉积岩中的不溶有机质。

(8) 多相流体存在时,石油占总流体体积的百分数。

(9)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10) 探明储量是指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后,经过油气藏精细描述、评价、计算出油气藏的油气储量。

第2 大题:填空题,总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1 分(1) 单一要素、储集层、压力系统、油气水界面(2) 多,少,少。

(3) 渗透率、有效孔隙度(4) 生物化学生气、热催化生油气、热裂解生凝析气、深部高温生气(5) 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Ⅲ型干酪根、Ⅰ型干酪根(6)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钙型、氯化镁型(7) 闭合面积、储集层的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8) 远远超过、巨厚水体(9) 均一法(10) 古生新储第3 大题:判断题,总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1 分(1) ××(2) ×(3) √(4) ×(5) ×(6) ×(7) ×(8)√(9) √(10) ×第4 大题:选择题,总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1 分(1) B、含油气盆地(2) C、99%(3) C、库得梁采夫(4) C、闭合面积(5) C、沥青质(6) C、氧化镍和氧化钒(7) A. 1%~4%(8) A、游离烃(9) B、控制储量(10) B、磷灰石裂变径迹第5 大题:简答题,总共 4 道小题,每道小题5 分(1) 答:根据光学分类,在显微镜透射光下观测,有机质残渣可划分出藻质、无定形、草质、木质和煤质五种组分;这五种组分随演化程度增大,干酪根的透明度减弱,反射率增大,颜色变深。

根据干酪根的化学组成,干酪根可分为三种类型,即Ⅰ型干酪根,Ⅱ型干酪根和Ⅲ型干酪根。

随埋深增大,温度增高,其演化具有以下特点:即三种干酪根都会沿着各自的轨迹,O/C原子比和H/C原子比先后相继减小。

即有机质在向石油转化过程要经历一个去氧、加氢、富集碳的过程。

(2)答:1,矿物成分;2,颗粒排列方式与大小;3,分选与磨圆;4,胶结物数量与胶结方式(3) 答:按孔隙直径大小可将孔隙分成三种类型,即超毛细管孔隙、毛细管孔隙和微毛细管孔隙。

他们的特点如下:1)超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大于0.5mm,裂缝宽度大于0.25mm;自然条件下,流体在其中可以自由流动,服从静水力学的一般规律。

2)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介于0.5~0.0002mm,裂缝宽度大于0.25~0.0001mm;流体在这种孔隙中,由于受毛细管阻力的作用,不能自由流动,只有在外力大于毛细管阻力情况下,流体才能在其中流动。

3)微毛细管孔隙:管形孔隙直径小于0.0002mm,裂缝宽度小于0.0001mm;在这种孔隙中,由于硫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巨大引力,在通常温度压力条件下,流体也不能自由流动。

(4) 答:(1)固态气水合物是指在特定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甲烷气体分子天然地被封闭在水分子的扩大晶格中,呈固态的结晶化合物。

(2)固态气水合物的形成与压力和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3)油气勘探表明,在极地、永久冻土带、大洋海底存在着丰富的固态气水合物,其是一个潜在的巨大能源新领域,因此,它将可能成为21世纪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第6 大题:综合论述题,总共2 道小题,每道小题10 分(1) 答:主要采分点:1)大地构造条件是区域地壳下降幅度与沉积物的堆积速度大致相当。

2)岩相古地理包括深湖~半深湖、浅海相、前三角洲相;3)古气候环境为温暖潮湿环境。

(2)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答:主要采分点:1)充足的油气来源;2)有利的生储盖组合;3)有效的圈闭;4)必要的保存条件第7 大题:图形判读题,总共2 道小题,每道小题 5 分(1) 图1能形成圈闭,圈闭类型为断层遮挡圈闭,闭合面积如图1所示。

(2) 圈闭的类型试断层圈闭,可能存在5个断层圈闭,闭合面积如图所示,闭合高度为:1号圈闭250米,2号圈闭100米,3号圈闭400米,4号圈闭400米,5号圈闭550米。

2002 -2003 学年第四学期期末考试题专业班级:勘资00—1,2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第 1 页共3页一、名词解释题(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2 分)(1) 气藏气(2) 超压封存箱(3) 孔隙结构(4) 热变质数(TAI)(5) 相对渗透率(6) 盖层(7) 临界压力(8) 重质油(9) 油气资源量(10) 固态汽水合物二、填空题,(共10 道小题,每道小题1 分)(1) 在沉积盆地发育过程中,若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水体则,乃至盆地上升为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易遭受所含氧气的氧化破坏。

(2) 油气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系的发育程度及其有机质的、、。

(3) 油气藏的定义中的“单一圈闭”的“单一”涵义主要是指受控制,在单一的中,具有统一的,统一的。

(4)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的性质有关,也与岩石中流体的和他们的比例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