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湛江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
A.绳上跳舞是小人国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舞者站在一根细细的白线上,线两英尺长,离地十二英寸(相当于两个小人那么高),谁跳得高,又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职位。
B.格勒大锥(巫人岛)的长官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于是,格列佛见到了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人物,发现后世的学者大都歪曲了先贤的思想,史书的记载也会颠倒黑白。
C.鲁智深原名鲁提辖,他有勇有谋,行侠仗义,在状元桥他惩奸除恶,三拳打死镇关西;在五台山他倒拔垂杨柳,惊倒一众泼皮;杏子林他义救林冲,护送他到沧州牢城。
D.林冲胸怀磊落,杀死王伦后,极力推举晁盖为山寨之主,请吴用作军师、公孙胜做三头领,自己宁愿屈居第四;他有情有义,落草后对妻子牵挂不已,得知妻子死讯,落下泪来。
E. 范爱农后来穷困潦倒,无以为生。
月夜醉酒后,到船弦上唱歌,失足落水而死。
他生前时常说:“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鲁迅来叫我的。
”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曹操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事业上是英雄,在做诗方面也是天才。
他在诗史上的作风与其他人不甚相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的。
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总给人以的印象,殊不知这种印象,完全是身旁无人可商可量、无人能帮忙的结果。
他的思想、行为不易为人所了解、同情,他的也无人可代为解决。
A.而恍惚特立独行艰巨B.而朦胧一意孤行艰难
C.且朦胧特立独行艰难D.且恍惚一意孤行艰巨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B.《世说新语》由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古代通常男于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作冠礼,女子成人礼叫作笄礼。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才几个月,各种颠覆性政策次第出炉,“三板斧”让世人眼花缭乱
....,推倒重来式决策让世界错愕不已。
B.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
....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C.杜甫晚年生活艰辛,病痛缠身,国家的动乱更是让他忧心忡忡
....,他在漂泊中创作的《登高》《旅夜书怀》等诗篇缠绵悱恻,凄切感人。
D.世界上恐怕很难再找到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
反差,又相得益彰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一年一度的两会,吸引着来自各行各业的目光,打动着亿万百姓的心弦。
D.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名句默写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
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唐果同学爱用古诗句劝解别人。
孟凡抱怨身处闹市,难得清静,唐果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她;宁馨要转学到海南省,临行依依不舍,唐果就用“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劝她(依次用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填空)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关雎》)
三、现代文阅读
7.风雪日月山
李迪
①李老师,七年前从西北师大毕业,当时有好多地方能签约工作,我选了青海。
青海好啊,我就喜欢海,春暖花开。
签!地理没学好,把青海当青岛了。
结果,一下火车就蒙了,海在哪儿呢?
②称我李老师的人、接受我采访的人,叫赵程皇。
一个胖胖的甘肃姑娘,老家在张掖。
她说自己是“胜天半子”拆开重组。
我没听明白,她豪爽一笑,天生胖子啊!我俩谈话的地方叫日月山。
是青海通往西藏的门户。
山之青海这边儿,屹立着一座加油站,懵懂而来的胖姑娘就在这里当上了一名加油员。
③李老师,你可不知道,刚进十月,这里就下雪了。
冷得抽筋儿。
我第一天晚上在站里值班,门外似乎有鬼哭狼嚎,嗷,嗷!我从没有听过这种声音,太恐怖了。
老员工说,山口风大,吹到玻璃上就是这声。
外面来车了,赶紧出去加油。
一推门,风把人往里刮。
眼看着离加油机就几步远,愣是过不去。
噎一口,喘半天。
我们这里是换界区,车进藏油就贵了,司机们都铆足动儿在这儿把油加满。
那时候都给现金,天冷啊,我冻得搓不开钱,还没数完手就没知觉了。
司机不等,加完油就启动。
我急忙追上去,边追边数。
从第一个加油机追到第三个加油机,眼看要追出站了,才把钱数完。
少了自己得赔啊!工资才一千出头儿,还没发呢,拿什么赔?戴手套数不了钱,不戴手套吧,一摸油枪,寒气直接钉进骨头,上牙打下牙,张开嘴都说不出话。
好不容易车少点儿了,疯了一样跑进店里,烤烤小暖炉。
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
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
宿舍里没火,冻得睡不着。
站里的被子又小,盖得了脚,盖不住头;一盖头,脚又露出来。
④这时候,我特别想家,就给妈打电话,说冷,说被子小。
妈说,那么多人都在站上干着,你不比别人差。
你要好好的,坚持就是胜利!
⑤又是一个风雪天,我身上包得跟粽子一样,哆嗦着两手加油。
帽子一拉,口罩一戴,整个脸就没了。
我站在最外面的机子旁,油枪插进油箱里,两眼不由得看看远山,看看雪。
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板山,海拔六千多米。
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
⑥正想着,忽然感觉有人在看我。
我抬眼望去,不远处有一个身影。
啊,这身影好熟悉!是谁,是谁?是妈妈啊!我顾不上跟司机打招呼就飞奔过去。
妈站在雪地里看着我,佝偻的背上,背着一个打成豆腐块的大号被子!山风吹乱了她过早飘白的头发。
⑦妈妈,妈!我大声叫着。
在奔过去的一瞬间,我发现妈已经把脸上的泪擦干了,只剩下红红的两眼。
我想你了,丫头!妈说完,一把把我搂在怀里。
我感觉妈的身子在往下沉。
让被子压得往下沉。
⑧我的眼泪一下子冲出来!我放声大哭。
忘记了这是在加油站,忘记了周围还有人。
妈啊,妈,您来了怎么不跟我说一声,就那么在雪地里站着……妈说,别哭了,去好好加油,人家等着呢!
⑨妈刚退休,可我觉得她已经老得不行了。
她身上的衣服全湿了,我不知道她在风雪里站了多久。
她本来可以寄钱给我,让我在这儿买被子。
可是,她没有寄,也没有打电话说要来送被子,就这样不声不响,在风雪中,翻过大板山,把被子从张掖背了过来。
⑩后来,我才知道,妈从没来过青海,也不知道日月山。
从张掖来的客车,都是白天开,晚上到。
她为了能在白天赶到,就坐了一辆私家车,说好拉到日月山,结果走到半路,司机临时有事要改道去别处。
妈只能下来搭别的车。
这里荒得连人家都没有。
可怜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路边,央求过往的车把她拉上,说我丫头在加油站,我想去看看她,求你们把我柱上吧!车,一辆又一辆过去了,没有人理她。
在风雪中,妈坚持着,终于,有个好心人把她拉上了。
本来八九个小时的路,因为风雪,整整走了二十多个小时!
(11)妈跟我说,丫头,你长大了,有些苦,有些难,是你这辈子必须要经历的。
爸妈只能在旁边给你鼓鼓劲儿,就像这样给你送床被子,让你感受到我们永远在你身后。
无论遇到什么,你都不能放弃。
人生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只要放弃了就归零,就要重新开始!
(12)妈在站里待一天就走了,说怕影响我工作。
(13)打那以后,我每天迎着开来的车,离老远就把手高高地举起——您好,欢迎光临!再苦,再累,我都微笑着。
为了妈妈背来的被子,为了赶路的人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14)说到这儿,程皇停了下来,眼里闪着泪,遥望日月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讲述了加油员赵程皇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不超过80字。
2.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1)一烤,感觉手已经冻干巴了,外面的皮都脆了。
再烤、感觉那层皮能揭下来。
(2)老家离青海太远了,得翻过一座大板山,海拔六千多米。
山路崎岖,弯儿又急,开车要走八九个小时,路上能摸到云……
3.文中第(10)段的内容是否多余?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本文主要从谁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叙述的好处。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简单”的力量
何冠军
⑴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
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⑵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
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
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⑶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
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
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
“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
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⑷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
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⑸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
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
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
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⑹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置身社会关系网,人们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或物发生着关联。
如何理顺关系,让人际交往清清爽爽、让心绪意志不为外物所役,考验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也检验着人生的高度与广度。
譬如,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实则使自己成为提线木偶,很容易在复杂关系网的影响和裹挟下,最终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
说到底,做简单的人,似易实难;但保持简单、涵养定力,人生之路反而更从容。
⑺简单的背后,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追寻成功与幸福,切不可忽视简单的力量。
1.通读全文,写出选文中心论点。
2.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引用了《为学》中的事例和颜回、爱因斯坦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
...”“铁布衫
...”,
4.文中作者认为如何保持“简单”的力量?
5.下面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⑷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蒲松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
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霾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好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②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
呼出的热气与冷空气交融,很快在我面部制造了一场“树挂”,未被帽子围巾护卫住的刘海、鬓角和睫毛,顷刻间濡满霜雪。
刘海宛如盛开的梨树,变得沉实了——那是花朵压弯枝条了!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它们这么做,是想让我书写冬天的诗篇吧。
最有趣的是上下睫毛,霜雪做了红娘,生生将它们黏在一起了!可我要赏这大好冬景,就得让它们劳燕分飞。
不管外部环境多么酷寒,人的眼睛永远涌动着温泉,只要使劲眨眼,眼底的热气就把睫毛的霜雪融化了!不过睫毛正浓情蜜意着,拆散它们是要付出代价的。
你眨眼撕扯它们的时候,脱落的霜雪会掠走几根睫毛,做它们的俘虏。
如果你冰天雪地走一遭回来,发现睫毛稀疏了,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啊。
③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
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
④这场雪中漫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
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
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率着,即便是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
十多年前我和爱人最喜欢夜晚撩开窗帘,依偎在床上赏月。
我们不止一次看见流星划过。
很奇怪,他去世后,我回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还是躺在这张床上,独自也赏了无数轮好月亮,却很少看到流星。
如果说他是流星的话,他划过短暂的生命时空后,我是多么希望他落入我的心底啊。
因为到了我心底,他就是做了恒星了,再不会陨落。
可我深知故乡的原野,是他魂牵梦系之地。
而他坠入原野,是坠入辽阔和自由,比坠入爱人的心,更加地久天长。
⑤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
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
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的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
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
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⑥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
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小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够我吃小半年的。
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⑦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散文中往往有两个“我”,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回忆里。
简要概括文中现在的“我”与以前的“我”的主要经历。
2.下面的加点词及句子都很活泼新颖,请按提示作答。
(1)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
....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
(结合语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2)而寒风在我鬓角,不打招呼地插上两支鹅毛笔了!(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4.结合全文,文章结尾一段能删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10.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
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
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人类长期生活在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
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
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
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自古纨绔少伟男”。
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
胆识、进取、意志和坚忍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
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
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
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
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
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
语》”。
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
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
此言似乎不谬。
想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
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
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用“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这一农事现象,自然地引出了论点,是对论点的一个有力证明,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把“富贵温柔”比作“一把无形利剑”,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富贵温柔对人的危害,从正面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C.第⑩段中引用“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号召人们要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磨难,催人奋进。
D.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前两段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
2.下列不能证明“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这个观点的是()
A.汉代的司马迁惨遭阉割,不仅没有倒下,反而“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爆发出更大的精神能量,写出了一部千古华章《史记》。
B.举世闻名的贝多芬晚年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能战胜人生中的磨难,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
C.马云决定收购中天微,着手研究中国芯片,给予美国商务局的制裁强而有力的回击。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面对种种困难,从来没有轻言放弃,只有斗争,最后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中,完成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一著作。
3.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11.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一厝.朔东(________)(《愚公移山》)
(2)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三峡》)
(3)教然后知困.(________)(《虽有嘉肴》)
(4)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籍第令.毋斩(________)(《陈涉世家》)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乙)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
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
不中,更射之,又不中。
夏王谓太傅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太傅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
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
(注释)①羿:后羿,传说中的射箭能手。
②战:颤抖,急促。
③遗:抛弃。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画三处)
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3.文中“__________”一句的描写已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道理。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
B.曾.益其所不能曾.不吝情去留
C.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当是.时
2.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