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印度民族起义的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6期2023年1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24No.6Dec.2023
[收稿日期]㊀2023-10-11
[基金项目]㊀湖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课题重点项目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资助(编号:
23ZDBM15)
[作者简介]㊀黄秋生(1973 ),男,湖南衡南人,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㊂
1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㊂
马克思对印度民族起义的评析
黄秋生,王仕靖1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㊀要]㊀马克思运用殖民批判理论对印度民族起义进行评析,揭露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行径,指明了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肯定了印度人民在印度民族起义中发挥的历史作用㊂马克思认为,印度民族起义是印度各族人民打响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第一枪㊂马克思通过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研究,揭示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反抗殖民压迫的一般规律,对促进当今世界对抵御新殖民主义的研究,具有深远指导意义㊂
[关键词]㊀马克思;㊀殖民;㊀印度起义[中图分类号]㊀A811㊀[文献标识码]㊀A [文章编号]㊀1673-0755(2023)06-0029-06
DOI :10.13967/ki.nhxb.2023.0082
㊀㊀19世纪中叶,印度爆发了一次伟大的反殖民主义民族大起义,这场起义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马克思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对印度社会保持着高度关注,1857年起义爆发后,更是详细论述了这场起义㊂马克思对起义爆发的原因㊁过程㊁性质和失败教训的评析,对印度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对推进抵御新殖民主义又有哪些指导意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㊂
一㊀ 破坏 与 重建 :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殖民
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植根于印度传统社会之中,在英国残酷和野蛮的殖民统治的刺激下逐渐滋生和萌芽,最终破土而出㊂英国对印度传统社会的暴力入侵渗透到了政治㊁经济㊁文化等方方面面,但毋庸置疑,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殖民是复杂而深远的㊂ 内战㊁外侮㊁革命㊁征服㊁饥荒 尽管所有这一切接连不断地对印度斯坦造成的影响显得异常复杂㊁剧烈和具有破坏性,它们却只不过触动它的表面㊂ [1]679大莫卧儿帝国逐步瓦解时,欧洲侵略者乘虚而入㊂如果说葡萄牙㊁荷兰对印度的掠夺破坏了印度社会,那英国的殖民入侵则彻底摧毁了印度㊂如果说印度传统社会存在的矛盾是内生因素,那么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榨取就是这场民
族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㊂
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英国对印度全方位的
经济殖民就此展开㊂短短几十年,东印度公司从普通的商业组织发展到垄断组织,在英国国王的特许下,它成了拥有政治权力㊁武装力量㊁司法权力的侵略组织㊂在经济上,针对印度商人,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印度对外贸易,对内则深入各乡镇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占据支配地位,排斥印度商人的正常贸易活动,将对内贸易变成强买强卖,另外还加征入境税收,迫使商人走投无路,只能成为公司的代理商或者不再经商㊂针对印度的一些主要产业如丝织㊁制盐等,他们强迫丝织工㊁手工业者为其生产,如若拒绝就会遭受毒打㊂制盐工也同样被强迫为公司生产,而东印度公司只需付非常少的工资就可以获得质量较高的产品㊂同时,还存在另一种主要的经济剥削手段:征收土地税㊂东印度公司征服初期,采用的是一㊁三㊁五年的短期包税制度,有的地权采取公开招标,谁付的钱多便属于谁,税额因此急剧提高,原来的柴明达尔因缴纳不上高额税收而转让地权给了商人㊁前公司职员㊂他们变本加厉地的对农户进行搜刮和榨取,对缴不上税的实行连坐制,抢走家畜,没收农具,搜刮财产㊂采取暴力手段如殴打㊁暴晒等方式强迫农户缴税,这使本就需要上缴接近全部收入
的农民苦不堪言,仓皇出逃㊂而农民出逃,导致耕地无人照料,成为荒野㊂18世纪中后叶印度接连爆发了几次饥荒,最为严重的一次饥荒,孟加拉省丧失了三分之一的人㊂1772年,总督哈斯丁斯自鸣得意地说: 虽然本省居民至少减少了1/3以及庄稼相应地减少,可是1771年的净税收甚至超过1768 其所以如此,是由于用暴力强行保持以前水平的结果㊂ [2]由此可见,殖民当局税收之严苛和他们的豺狼之心㊂18世纪末,殖民当局意识到,这样的税收不是长久之计,农民被搜刮完后连基本生产都成问题,高额税收更是无稽之谈㊂于是从18世纪末开始,他们接连实行了三种正规的税收制度:柴明达尔制度㊁莱特瓦尔制㊁马哈瓦尔制㊂表面上看,这几种制度推动了印度社会的土地私有化进程,但它们的内核仍是进一步推进英国殖民统治㊂英国殖民的暴力行径对印度传统的农业㊁手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之后殖民政策的改变更是使得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和商品倾销地,这对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印度民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㊂商业贸易发展的背后本质上是另一种剥削,关税差别化让印度自身的棉纺织品价格被抬高,缺乏竞争力㊂与此同时,英国纺织品入侵印度市场㊂不平等的交换使印度成为英国的附庸国㊂英国对印度人民的暴力行径和勒索行为为英国送去了源源不断的财富㊂这种剥削产生的结果,引起了印度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㊂
1757 1780年英国人从孟加掠走的财富约值3800万英镑,1757 1815年从印度掠走的财富总计约达10亿英镑㊂ [3]51
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教的㊁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㊂ [4]110马克思在评析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时,指出英国残酷的经济剥削侵害了印度农民㊁商人㊁手工业者等各阶层的人格尊严和基本利益,直接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这就破坏了这种小小的半野蛮半文明的公社,因为这破坏了它们的经济基础;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㊁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㊂ [4]148英国的掠夺政策和商品竞争使印度经济面临巨大的灾难,加之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催生了印度反对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的革命㊂马克思由此着重分析了从1793年起英国殖民当局依次推行的三种税收制度对印度社会的荼毒㊂最先推行的是柴明达尔制度,这种制度就是由柴明达尔向公司缴纳大量的税,而他们剥夺了印度农民对土地的继承权,成为地主并向农民征
收地租税㊂随着土地面积增大和地租增多,柴明达
尔的收入相应增加㊂实质上,柴明达尔作为英国殖
民培养起来的封建地主,在农村拥有绝对的主导权㊂
马克思指出, 最初的柴明达尔阶级尽管曾经严酷
地和不受控制地掠夺过很多被剥夺了曾经世代相承
的权利的土地占有者,在东印度公司的压力下也很
快地消失,由商业投机者取而代之 [5]241㊂这一阶级成为英国殖民剥削在印度本土的支柱㊂另一种为莱
特瓦尔制,这种制度则是由农民直接纳税给公司㊂
这一制度下,农民需要缴纳自己土地全年产量的一
半或是更多的地租给公司,表面上农民是土地的所
有者,实际则是任人宰割的鱼肉㊂莱特瓦尔制度下
的农民对土地没有世代相承的权利,甚至不如农奴
可以勉强维持生存㊂马克思准确地指出: 这两种
制度都是贻害无穷的,都包含着极大的内在矛盾,都
不是为了土地耕种者的利益,也不是为了土地占有
者的利益,而是为了从土地上征税的政府的利
益㊂ [5]241还有一种是某些地区仍存在农村公社而指定的马哈瓦尔制,它根据土地的实际占有权规定纳税人和缴税额㊂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柴明达尔制㊁莱特瓦尔制都是英国殖民当局为了自身利益而制造的,马哈瓦尔制就像农村的讽刺画, 一个是对英国地主所有制的拙劣模仿,另一个是对法国的农民所有制的拙劣模仿 [5]241㊂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土地税制,印度农民都遭受着封建地主和殖民压迫双重剥削, 占印度居民十二分之十一的莱特农民都遭到了可怕的赤贫化 [4]244㊂以孟加拉为例, 1764年,东印度公司接管了孟加拉的征税权,仅三十年时间,孟加拉的田赋税翻了一番㊂ 柴明达尔制度和莱特瓦尔制度,再加上盐税,同印度的气候结合到一起,就为霍乱这种毁灭性的灾难的流行造成了适宜的环境,这种灾难正在由印度向世界猛扑㊂ [4]245
印度民族起义是在英国殖民迫害下,印度人民
渴望掌握自身发展主导权的结果㊂马克思在这一时
期对印度人民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考虑略有欠
缺,侧重于资本侵略带来的革命性和积极性㊂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马克思提出了 双重使命说 ,在他看来,英国破坏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结构,但他也肯定了英国 重建 的积极意义,殖民入侵为印度送去了工业化㊂一方面,马克思对印度社会发展持批判态度,他侧重于认为印度社会是孤立㊁停滞㊁闭塞的,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
0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看起来怎样祥和无害,却
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
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
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的作为和历史首
创精神 [1]682-683㊂马克思不认为印度现有的经济基础㊁生产方式可以改变印度现状㊂英国对印度的干
涉和入侵尽管窃取了印度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但也
破坏了印度传统的小农经济,为印度社会的进步提
供了物质条件㊂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英国资本主
义是溶解印度一切血缘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限制的
强大腐蚀剂,但并没有彻底改变印度原有的生产关
系和生产力㊂ 英国则破坏了印度社会的整个结
构,而且至今还没有任何重新改建印度的意思㊂印
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
使它的居民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了一种特殊悲惨
的色彩㊂ [1]679英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印度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基本生存结构具有毁灭性的冲击㊂它也唤醒了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印度人民不愿再做英国人的奴隶,不愿看到英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作威作福,把自己的民族当作非人族群灭绝,把自己的家园当作他们发现的无主之地占为己有㊂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其中还有印度社会独特的联结方式发挥的整合作用,它和殖民入侵一同将印度人民从对君主专制的盲目崇拜中唤醒,启发印度人民开始了追求自由和自主生活的征程㊂
二㊀ 压迫 与 反抗 :重负之下的民族独立运动殖民当局的种种压迫措施严重破坏了印度传统社会经济秩序,印度民众由于长期承受殖民者的剥削压迫,积压的不满情绪已达到极限,反抗意识和行动日趋高涨,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一触即发㊂马克思关注了这场起义的过程,分析了起义军在作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批驳了英国资产阶级粉饰捏造的伎俩,而将起义定义为反殖民的民族独立斗争㊂在起义爆发前, 子弹筒的发放成为地方骚动的信号㊂据说这种子弹筒的纸是用牛油和猪油涂过的,而用时必须咬破它㊂从土著看来,这是违背了他们的宗教戒条 [6]137㊂这在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印度士兵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土著兵接连反对使用这种子弹筒,拒绝使用的连队被解散㊂密拉特轻骑兵连队因为起义遭到刑罚㊂这次谣言的传播加之殖民当局的镇压成为了导火索,直接拉开了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序幕㊂在起义之初,英国官员和媒体称这场起义为西帕伊叛乱,是几个封建主对英国统治者不满而发动的小规模叛乱㊂对此,马克思指出, 一方面人们把英国人的残暴行为说成是尚武精神的行动,叙述时简单地一表而过,不提令人憎恶的细节,但对于土人的暴力行为,虽然其本身是令人惊骇的,却还故意加以夸大㊂ [6]178有一名未曾目击过德里事件的牧师在‘泰晤士报“发表相关文章,马克思认为,这是一边为了维护英国殖民统治,一边塑造印度人野蛮形象而杜撰的不实消息㊂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西方媒体的说法, 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军队只要违犯了这些暴行的十分之一,愤怒的英国报纸会把它们描写成为多末可耻的行为呢!但这是英国军队的丰功伟业 [6]197㊂针对参加起义的人群主体,马克思指出, 至于有人谈论到印度教徒态度冷淡,或者甚至说他们同情不列颠的统治,这完全是无稽之谈㊂那些王公们,也像真正的亚洲人一样,正在等待机会的到来 [6]162㊂马克思认为,指责印度教徒冷漠㊁没有国家观念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农业和手工业者㊁士兵㊁教徒㊁部分封建王公和地主都遭受着殖民压迫的苦难,这场起义有来自不同阶层的印度民众且人数众多㊂在轻骑兵接连遭受镇压的第二天,士兵们揭竿而起,释放被关押的士兵,杀害了他们的英国军官,在向野外撤离的路上他们得到了步兵连队和土著炮兵的响应,起义军队伍得到壮大,向德里前进㊂他们说服莫卧儿帝国皇帝反英,以他的名义号召全国一同抗击英国殖民者㊂这一消息传出如同星火燎原,短短几个月,民族政权就在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区建立起来㊂ 印度人民的顺从系于土著军队的忠诚,而不列颠统治者在组成土著军队的同时,也就组织了印度人民向所未有的第一个反抗的中心㊂ [6]136-137面对突如其来的形势转变,英国殖民主义者慌了阵脚,在所有存在不满情绪的地区设置了戒严令,从印度本土和周边地区调集土著兵兵力,从北㊁东㊁南三方夹击德里,殖民者还致信锡兰去阻止开往中国的军队向印度集结㊂此外,英国想要从存在不满情绪的地区转移财富却因军力不够只能依靠土著兵, 在这期间土著军队起义了,带着弹药和托付给他们的财富逃走了,把英国人的平房烧成了平地,跟起义的居民联合起来 [6]142㊂德里㊁勒克瑙是起义的中心,也是起义第二阶段英国反扑的重点地区㊂德里掌权的贵族贪污腐败,克扣军饷,起义的士兵表示愤慨后选举出了新的行政机构,这一机构为了巩固与群众的联系采取了很多措施㊂但随着战线拉长,德里起义军仍出现了财政困难的情况,这支由各地集结而来的起义军逐渐瓦解㊂马克思指出
13
第6期黄秋生,王仕靖:马克思对印度民族起义的评析
内讧是主要原因, 不用说,幽灵似的莫卧儿本人同
德里城的商人一样,都对于把他们积蓄的钱财抢劫
一空的西帕依的统治感到十分不满,就是西帕依内
部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宗教分歧以及原
守城部队和新增援部队之间的不和,已足以瓦解他
们松弛的组织,使他们必然遭到失败 [7]334㊂这支起义队伍不能摈弃之前的恩怨和传统观念达到真正意
义上的团结一致,为起义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㊂
起义队伍分裂的同时,英国军队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在英国对德里发动总攻的时候,人数㊁武器㊁作战经
验都不占优势的起义军顽强坚持了一周后再也无力
支撑㊂马克思在德里沦陷的两个月之前,通过评估
起义军的作战条件,对德里的战争结果做出了准确
的判断, 任何认为起义的军队能够守得住这个印
度古都来对抗不列颠的武力的想法,都是不合理
的 [6]140㊂德里陷落对印度全国是一次重击,之后的保卫战,如勒克瑙保卫战,在当地起义军和民众的死守之下坚持了一段时间,以撤退告终,英国军队重新占领城市之后在城市展开了残忍屠杀㊂在德里㊁勒克瑙等起义中心相继沦陷之后,从1858年年初开始,起义军转为了游击战阶段,游击战的主体正是之前从沦陷地区撤出的起义军和原本就分散在农村的起义力量,中印度地区的游击战最为激烈,持续时间也最长,持续了一年,以封建主潜入起义军队伍出卖其最高领导而失败告终㊂
英国在这场民族大起义爆发之后,对印度起义
的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镇压㊂他们在村庄放火,
将印度士兵活活烧死,将无辜的印度人民送上绞刑
架,这种毫无人性的行为数不胜数㊂英国资产阶级
却试图掩饰和美化这一切,将民族起义描述成军事
叛乱,歪曲起义军的反抗,将英军的暴行美化成理所
应当㊂在资产阶级的史册里,他们将这场起义中英
军的暴行描述成 伟大 的行为,英国历史学家也选
择隐瞒手上记录英军暴行的文书材料,‘泰晤士报“
抹黑印度民众,捏造子虚乌有的事情㊂而马克思毫
不留情地揭穿了这一切,针对战场上英国指挥官的
懦弱表现,他指出: 回顾这些事件时,你会对米拉
特英军司令的行为感到惊奇:他迟迟才在战场上出
现,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他对起义者的追击那样松懈
无力 [7]253㊂英国人将攻占德里看作是英勇善战的行为, 可是,如果对事实进行分析,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能很快地看出,这种勇敢精神原来是十分平淡无奇的;因此,每一个正常的人必定会厌恶英国人这种利用别人的勇敢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7]352㊂这揭露了英国资产阶级描述的所谓军事叛乱的实
质, 以后还会出现另外一些事实,这些事实甚至能
使约翰牛也相信,他认为是军事叛乱的运动,实际上
是民族起义 [7]271㊂马克思对这场起义的性质看得十分透彻,他指出, 各阶层的居民迅速地结成了一
个反对英国统治的共同联盟 [7]270㊂这场起义本质上是一场印度人民爱国主义觉醒,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㊂
马克思对印度人民起义给予高度支持㊂他指
出: 起义者大概不会进行什么长时间的抵抗就要
投降,然而,即使这样,这也仅仅是一场必然要发生
的最可怕的悲剧的序幕而已㊂ [7]254无论是德里保卫战还是后来的游击战,他们在这场反殖民斗争中都展现了应有的团结和斗志,展现了印度人民顽强勇敢㊁不屈不挠的反殖民精神,这对分裂已久的印度传统社会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㊂这场战争沉痛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得英国财力㊁人力损失惨重, 整个孟加拉管区依然须要重新征服,整个英印军队依然须要重新建置㊂这个巨大事业的代价将要全部落在不列颠人民的头上 [6]144㊂英国殖民为他们的狂妄行径付出了代价,这场斗争直接摧毁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管理权力,为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的瓦解奠定了物质基础㊂
三㊀ 溯源 与 反思 :传统社会桎梏下民族独立意
识的觉醒
马克思对印度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对起
义中表现果敢㊁顽强斗争的印度起义军队伍表示称
赞,同时,他深刻地分析了这场民族大起义失败的原
因,指出其中的经验教训对理解印度社会的发展和
落后国家㊁指导民族及地区反抗殖民压迫有着重大
意义,进而促进了当今世界对抵御新殖民主义的
研究㊂
马克思分析印度传统社会的自身矛盾是导致大
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加之印度军队军事实力和经
验欠缺,战胜殖民军队和反动势力可谓天方夜谭㊂
就这场起义的起义军队伍而言,虽说参与其中的有
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也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战线基
础,但大部分封建王公和地主仍旧与英国殖民者沆
瀣一气,他们害怕自己所在的地区发生起义,倾尽所
有为英国殖民军队提供援助和支持,给英国殖民者
镇压起义军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㊂ 整个战斗行
动都带有这样一种性质:训练有素㊁配备有足够的军
官㊁习惯于作战并且具有一般勇气的欧洲军队,进攻
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一群既未受过任何训练,又没有军官,也没有作战经验,甚至没有足够的武器,并且还由于感到敌人有双重优势 士兵对平民和欧洲人对亚洲人的优势 而丧失了勇气的犹如乌合之众的亚洲人㊂ [7]400可见起义军跟英国军队军事力量悬殊,加之起义军来源杂乱,漠视纪律,杀死长官而致军队群龙无首是导致之后德里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㊂在游击战后期,起义军内部矛盾重重,宗教信仰的差异㊁种姓纠纷导致的对立㊁仇视使起义军失去了团结作战的决心㊂许多封建主被英国收买打入起义军队伍内部,告发领导者,由此瓦解起义军,使起义最终失败㊂另外,这场起义本质是反对殖民压迫的一场起义,而不是反对封建主义的起义,虽然可以说是 统一战线 ,但它其实离真正的统一差之甚远,部分参与起义的封建王公和地主㊁商人们的目的实际上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期盼自己的尊严得到维护,自己的领地被归还,原有的特权应该一以贯之,也正是因为为了各自的利益,封建主各自为中心,很难形成统一力量,没有统一的指挥和一致的目标,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只想在起义之后扩大自己的势力,这些因素都给了英国殖民者反扑的机会㊂封建地主参与起义只是想英国重新恢复封建地主阶级的地位和特权,而视农民命如草芥,他们从未考虑过底层人民的利益,只有像德里地区这种起义军和底层人民数量占比众多,由群众选举的行政会议才能注意到底层人民的利益,但像德里地区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以封建主领导的起义绝不会关心这些,还未起义地区的群众看到自己的诉求和地位并未被重视,打击殖民者的积极性自然也会降低㊂除此之外,印度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这场起义也持温和的态度,一方面,他们对遭受深重苦难的印度底层人民表示同情,对起义本身持赞成的态度㊂另一方面,他们担心起义会造成封建制度卷土重来,认为在英国殖民的统治下,印度的现状能得到改变,印度资本主义可以得到发展㊂资产阶级改良派本质上是与英国统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忽视了印度社会自身存在发展的内生动力,殖民行为带给落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微乎其微㊂因此,他们没有参与甚至公开反对这场起义,他们 宁要英国统治,不要封建主复辟 ,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在客观上为英国殖民者起了减压作用[3]110㊂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㊂对印度社会而言,这场起义破坏了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关系和以封建剥削为目的的税收掠夺,迫使英国殖民者重新审视印度,印度不
再是随人俯仰的奴隶,他们在争取独立中的勇敢表
现震慑了英国殖民者们㊂总督参事会成员乔治㊃奇
斯里在起义后提到,一味用镇压的办法对付印度的
民族运动是不行的,那只会加强印度人和士兵的不
满,说不定哪一天又会爆发另一个1857㊂英国在这
场大起义之后调整了部分政策,最直接的就是结束
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改由英国女王接管㊂
此外还有:调整法院系统㊁改组军队,宗教信仰自由,
尊重封建王公权利等㊂虽然殖民统治尚未结束,但
随着东印度公司统治的终结,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得
到了发展,人民的民族意识被激发,各阶级和民族的
矛盾逐渐显露,加速了印度独立运动的兴起㊂此外,
在起义中形成的统一力量对印度传统社会的分裂来
说,是一大进步㊂马克思曾认为, 印度社会根本没
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 [1]685㊂通过对印度以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的观察和分析,马克思
在‘资本论“中进一步阐述了亚洲社会的基本特点: 亚洲各国不断瓦解㊁不断重建和经常改朝换代,与此截然相反,亚洲的社会却没有变化㊂这种社会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结构,不为政治领域中的风暴所触动㊂ [8]印度社会自远古以来就以村社这种简单的形式生活着,居民安守在自己的组织里 各个村社,闭关自守,停滞苟安,发展非常缓慢㊂这样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局面使得印度的社会较为混乱,在英国入侵之前,印度甚至没有形成过统一的国家㊂但这场起义大大鼓舞了印度各个阶级的民众一同为反抗压迫而斗争,提高了印度人民的爱国觉悟和民族斗志,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小小村社,而是有了共同的目标,赶走侵略者,迎接自由和新生㊂除印度国内之外,这场起义对亚洲㊁欧洲乃至全球而言都有着重大意义㊂尽管印度民族起义是一次不彻底的民族革命运动,存在着诸多落后的指导思想,但它对印度民族斗争史和世界民族斗争史而言,都是伟大且光荣的㊂在印度起义几乎同一时期,中国广大农民因清朝统治下严酷的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揭竿而起,正在勇敢地进行着反清㊁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日本由明治天皇组织倒幕势力推翻德川幕府,进行着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明治维新改革运动㊂在印度民族起义之前,伊朗群众进行了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的布教徒起义㊂印度民族起义同这些起义一样,都反映了殖民侵略给当地群众带来的深重苦难,展现了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为了争取自由,赢得解放,同殖民者们进行顽强抗争的伟大
33
第6期黄秋生,王仕靖:马克思对印度民族起义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