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导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下的凤尾竹》
经典民歌《 月光下的凤尾竹》
• 月光啊下面的凤尾竹哟,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 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啊,多少深情的葫芦笙,对你倾 诉了心中的爱慕,嘿,金孔雀般的好姑娘,为什么不打开哎你 的窗户?
月光下的凤尾竹,轻啊柔美丽像绿色的雾。竹楼里的好姑娘 ,歌声甜润像果子露。嘿,诗情的小伙子,野藤莫缠槟榔树。 姑娘啊,她的心已经属于人,金孔雀要配金马鹿。 • 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哟 ,轻柔啊美丽像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 好姑娘,为谁敞门又开窗户?是农科站的小崖鹏,摘走这颗夜 明珠。嘿,金孔雀跟着金马鹿。一起走向那结婚登记处。
4.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流传过程中从形式到内容 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 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发 生了变化。
5、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 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 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 术形式。如一些劳动歌谣、仪 式歌谣
6.民间文学的艺术 特性
情真、纯朴、创作方法自然活泼,现实主 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等你等到五更头,一无灯草二无油。 扯跟眉毛做灯草,滴点眼泪做灯油。
四、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作者差异 民间文学:广大民众,主体是中下层民众, 是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各种经营者。具有 群体性、匿名性 作家文学:个人创作、有名有姓
2.思想内容的区别
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 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
作家文学大多是自己思想情感的表现, 旁观视角。
4.中国大陆:“Folklore”的引进。 1.1916年,留美文学博士梅光迪,给胡适 的信,首创“民间文学”。 2.胡愈之《论民间文学》 3.徐蔚南在专著《民间文学》 4.鲁迅《论“旧形式的采取”》 5.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 6.何其芳
(二)关于民间文学的争议
• 1.“民间”指代什么? • 2.“文学”有什么特性? • 3.民间文学是否就是民俗学?
3.传播方式
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 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 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与传播手段,风 格典雅,有书面化的特点,而且出版后即 固定不变。
3.功能差异
民间文学有较强的实用性,往往产生和作 用于生产、婚恋、祭祀等生存活动。 作家文学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通过陶 冶人的情操来实现。
这则民谣是什么意思?
土地兯兯伞,棉花光光杆。 不怕观音报,就怕乌龟尿,不怕乌龟尿, 就怕蛇钻灶。你不赐我磨刀雨,我不让你 晒龙袍
是农民长期观察天候与农事关系得 出的经验之谈
二月初二是土地兯兯的生日,这天如果下 雨(打伞),棉花就要减产。 二月十九是观音生日,二月二二是乌龟生 日,二月二十四是蛇生日,这几天不宜下雨, 否则庄稼就长不好。 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日,应下几滴磨刀雨。 六月初六是龙王晒龙袍日,应出太阳。 假如五月十三龙王滴雨未下,那么关老爷必 将报仇,六月初六定会大雨倾盆。
内容上的局限性
因果报应、宗教迷信或消极成分。
娶来的媳妇买来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
2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湖南即兴情歌
小妹生得白又白,情哥生得黑又黑。 黑字写在白纸上,你看合色不合色? (“合色”与“合适”谐音)
3. 民间文学的流传性
民间文学是活的文学,口头创作,口头流传。 横向流传 纵向流传 自觉与自发
“九”是当地侗人信仰中最大的神灵或鬼,又 有“情人”的意思。 侗语发音ga jiu (声调大略皆为去声),译 成汉语就是《九歌》。
2.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
《水浒传》、《西游记》等不少人物脱胎 于民间。
3.文学题材、体裁和艺术手法
四言、五言、七言、词等都源于民间 文学。 赋比兴、双关等修辞技巧也为诗人所 借鉴。 讲故事,说书的叙述技巧为小说家借鉴。
河北景县农村儿童歌谣: 小板凳,四条腿儿,我给奶奶嗑瓜子儿。 奶奶嫌我嗑得慢,我给奶奶下挂面。 奶奶嫌我下得稠,我给奶奶倒香油。 奶奶嫌我倒得香,我给奶奶切姜块。 奶奶嫌我切得辣,我给奶奶算个卦。
奶奶嫌我算得灵,我给奶奶打个绳。 打的绳,挺好的,家南来个卖枣的。 卖的枣,挺甜的,家南来个磨镰的。 磨的镰,挺快的,家南来个卖菜的。 卖的菜,打高的,家南来个补筲的。 补的筲,不漏水,打你奶奶个胡子嘴
• Folk: 民,民众 • Lore:知识、智慧
民间文学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许多少数民族,唱民歌是青年男女间表达 爱情的必须手段。
民歌与云南德昂族社交婚恋
野外山林间,男女要交往,可先用“隔山调” 开场。 未婚男青年到姑娘家唱“串姑娘”。 夜深人静时,小伙子携带芦笙或竹笛来到姑 娘居住的竹楼旁,边吹边唱。
傣族古歌《关门歌》
山洞在野外,山洞在森林,野外有大蛇, 林中有虎豹,我要关门了,我要堵洞了, 搬来干树枝,拉来绿树叶,抬来大石头, 堆在洞门口,挡风又防冷,野兽进不来。”
《睡觉歌》
野菜在东边,野果在西边,猴子真狡猾, 黑熊也不笨,还有松鼠和小雀,都想争着 来吃果,我们睡不好,明天起得迟采不着 野菜,摘不着野果,大人肚里饿,小孩更 可怜,好好睡,睡个饱,明天大家起个早。
新疆民歌:吉尔拉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民众,非官方,非作家。
鲁迅《偶成》
“乡民的本领并不亚于大文豪” 乡民群体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 流传的艺术形式。
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 都区别于作家文学
(三)民间文学的科学定义
人民口头的集体创作,是一种立体文学、 实用文学,具有直接人民性、立体性、、口 头性、流传变异 性、传统性和多功能性等 特征。
(二)艺术价值
郭沫若: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 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 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 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诗经· 国风》 南朝《子夜歌》等
(三)科学价值
传授知识的认知功能
广西柳州《农历节气歌》
“正月立春雨水多,勤做工夫有下落,耕田种地为本 分,千祈莫好搞赌博。二月惊蛰是春分,一年耕种望 一春,社前社后下谷本,清明前后种花生。 三月清 明到谷雨,修好耙来修好犁,红薯芋头多种点,预备 来年不愁饥。……八月白露到秋分,农民希望好收成, 若是风调和雨顺,扣肉腊肠饭面蒸。……十二小寒到 大寒,风吹冷水结成团,家里耕牛护理好,时常堆草 不离栏。”

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从民间文学的体裁思考民间文学定义
第一类: 民间散文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 事(含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笑话)、歇后 语。
第二类:民间韵文作品,包括民歌、民谣、民 间长诗、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第三类:民间说唱艺术,包括曲艺和民间小戏。 曲艺又有评书、鼓词、弹词、快板、相声、快 书等。
2、有些民间文学样式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演
湖北民谣: “打工喊号子,下田打锣鼓, 上山唱山歌,逃荒也有三棒鼓”
3、可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甘肃、青海: “饭一天不吃,肚子饿了挨住哩,花儿 一忽儿不唱,是心慌哩 “花儿是阿哥的护心油,不唱时阿哥们 咋过哩!””
4.传授知识、教育民众。
民歌与云பைடு நூலகம்德昂族社交婚恋
姑娘听到会起床烧火,准备茶水,烟 草等。但并不急于开门迎接小伙子。而要 听一会,考察小伙子的真情。一般唱: 我要睡觉,你再吹我也不会醒。 看到小伙子还不走,就下楼开门。两人 到竹楼上对唱,若小伙子无词以对,就只 好离去,如果对答如流,就一直唱下去, 一直唱到鸡叫三遍或天空放亮。
4.语言
《红楼梦》中多处采用了民间土语、谚 语、歇后语等。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胡适《歌谣》周刊《复刊词》
• 胡适说:“我们的韵文史上 一切新的 花样都是从民间来的。”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什么是民间文学
• 2.台湾地区:《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 对民间文学的解释包含在“民俗或民俗 学”的解释中。强调其口头性。
什么是民间文学
• 3.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民间创 作”: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 把“Folklore”完全 看成“民间文学 ” • Folklore: • 民俗、民俗学
什么是民间文学
1、表达民众思想、感情、愿望。
• 客家歌: • 唱歌不是贪风流,唱歌本为解忧愁。 • 唱到忧愁随水去,唱到云开见日头……
藏族民歌
蜜蜂和野花相爱,春风就是媒人。 小伙和姑娘相爱,山歌就是媒人 。
湖南民歌
唱得好来唱得乖,唱得莲花朵朵开。 唱得青山团团转,唱得小妹挨拢来。 起兴、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形象 生动,富于情趣。
二、民间文学有什么特点?
1、内容特征:直接人民性
民众生存状态的全面反映。
历史生活场景
傣族民谣《叫人歌》: “听啊,大家听着,听啊,男人和女人,听 啊,老人和孩子,我正在把你们呼叫,走在 山里的人,坐在石上的人,爬在树上的人, 蹲在河边的人,快快离开那里,快快回到洞 里,太阳已经落山,天就要黑了,老虎就要 出来了,正在阿呜阿呜的吼叫,野狗睁亮眼 睛,见人就追着嚎叫,别再贪吃野果,别再 贪摘野菜。”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题材和思想内容 屈原的《九歌》、《天问》等对楚地民 歌的整理和再创作。 如今居住在沅湘地区的土家族、苗族、 侗族、瑶族保存这信鬼好巫的习俗。
楚地侗族的《九歌》
九兮,九呀,九呀九! 今天与九兮,多恩爱嘛, 可惜明天兮,要分开。 九呀,九兮,荪荪哩!(蓀,香草也)”
第一章 民间文学导论
民间文学导论
1.什么是民间文学? 2.民间文学有哪些特征? 3.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体现在哪里?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有何区别? 5.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人类学是什么关系?
一、什么是民间文学?
• (一)国内外关于民间文学的理解 • 1.美国:民俗学教材 • 1.阿兰· 邓迪斯 《世界民俗学》(上海 文艺出版社,1990)强调民众创作。 • 2.布鲁范德《美国民俗学》(汕头大学 出版社,1993)强调传统性、传承性、 口头性
傣族“串姑娘”风俗
“串姑娘”,傣语称为“约骚”。 必带手电、竹笛,披个毯子。到姑娘家竹楼下, 吹竹笛表述心意,姑娘有意,则会等阿爸阿妈睡去 悄悄下楼,与小伙子谈悄悄话。夜深渐凉,小伙子 便会用毯子把姑娘一裹,带到寨边林中,彻夜密谈; 有的姑娘在纺线场上纺线,小伙子用手电一个个照, 找着合意的就会在她身边吹笛、拉琴,姑娘有意则 会把藏在裙子下的小竹凳抽出来给他坐,谈至夜深, 小伙子也就敝开披毯,把姑娘拥入怀抱。 若姑娘无意,那么,小竹凳就不会抽出给他, 小伙子也就白费精神了。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
单纯朴素≠简单粗劣 用口头方式反映大众的生活与思想情感、 表现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表 演性,经过大众锤炼和检验。
思想精辟技巧高超的民谣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修辞手法: 对比、对偶、反复
民间情歌
想你想你想你,请个画匠来画你。 把你画在眼珠上,看到哪里都有你。
对道德和社会经验的培养
钟敬文:“民间文学,在今天我们的眼里 看来,不过是一种文学作品。但是,在人类初 期和现在的野蛮人和文化国里的下层民众(后 者例如我国的大部分的农民),它差不多是他 们立身处世一切行为所取则的经典!一则神话, 可以坚固全团体的协同心;一首歌谣,能唤起 大部分人的美感;一句谚语,能阻止许多人的 犯罪行为。在文化未开或半开化的民众当中, 民间文学所尽的社会教育的功能,说来是使人 惊异的。”
7.民间文学的总体特征——立体性
用六维的立体思维去考察民间文学。
长、宽、高、时间、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三、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一)实用价值
礼俗、娱乐功能
“开脸歌”:“一线开当面,二线盖两房,三线生贵子, 四线生个状元郎。” 上轿歌:“新郎大哥迎亲来,红罗衣,红罗鞋,进屋就 把父母拜,轿子上面十朵花,十个姊妹来敬茶,今年送 我先前走,明年你们来出嫁。” “拦车马歌”:“天地开张,日吉时良,新人到此,叩 谢三光,男家香火来出迎,嫁香火转回乡。” “拜堂歌”“神前一支蜡,风吹两边发,今年吃饼子, 明年生娃娃。” “撒帐歌”:“一撒天赐平安,二撒早吃红蛋,三撒三 元及第,四撒四季如意,五撒五子登科,六撒天地人和, 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子孙贤孝,九撒天长地久,十撒白 发到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