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实生活中,人总会遇到生、老、病、死,以及就业、各种自然灾害等情况,面临这些困难和风险,依靠什么?当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以后,作为一名即将从业的人员,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如何保护?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从业领域,发展空间是什么?能干什么?这些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

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已有170多年的历史。

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的社会政策。

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安全网”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概念(理论概念)的出现,源于1935年的美国颁行的《社会保障法》中的Socialsecurity,通常被解释为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

在实践中,社会保障源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社会,1938年,社会保障一词出现于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大西洋宪章》中也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作用社会保障的概念。

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社会保障”一词在我国开始广泛作用。

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现已推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性的一项制度,成为各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手段。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社会保障在各国实践中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念义,但综合起来,社会保障有着如下共同特征:(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与政府,需要国家与政府统一管理。

(2)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稳定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需要依法实施,体现出强制性。

(3) 社会保障保障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并体现公平性。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改革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改革 《社会保险概论》PPT课件

黄金阶段(1945年—1978年)
1、历史背景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贝弗里奇报告8年)
2、内容
《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根据《贝弗里奇报告》的政策主张,各国全面制定
和实行社会保障计划,从此“福利国家”风靡整个西 方世界。 1950年代和1960年代是“福利国家”发展的鼎盛时 期。 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第2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改革
2.1 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2.2 西方社会保障的发展 2.3 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发展 2.4 社会保障发展的新动向
2.1 社会保障产生的背景
1、社会保障产生的原因
为了弥补社会成员在遭遇各种风险时所受到的损失、 伤害或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以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 需要得到满足,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2.4.1 西方发达国家
增源节支措施 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私有化 改变财务方式 重视多层次的保险体系
2.4.2 拉美各国
重新采用积累制 商业经营化管理与投资
2.4.3 俄罗斯和东欧国家
完善法制 强化保险原理 实行一部分私有化管理
2.4.4 我国的发展趋向
更加注重效率 兼顾社会公平 重视个人贡献
2、《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萧条的发生 工人运动的大规模爆发 凯恩斯主义的诞生
发展阶段(1883年—1945年)
《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
开始包括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救济, 老年救济以及未成年人救济。
此后,《社会保障法》经过了多次修改,逐步增加 了社会保障项目,提高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但即使发 展到今天,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它具有强调个 人责任的特征,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社会 保障项目上还是在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上,都存在着一 定的差距。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孙光德 董克用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济贫立法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 救济,是国家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慈善济贫。国家被推进了承担社会 保障责任的历史阶段,并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政府承担最终责 任的原则。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6.1 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国民党政府:《暂行工厂通则》(后改为《工厂条例》)和《监察工厂条 例》。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劳动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劳动政策方面,采取适当地改善工人生活和 不妨碍资本主义经济正当发展的政策。 1948年12月2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解放区颁布试行了《东北公营企 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并于1949年7月1日扩大到东北解放区所有公 营企业。这是人民政权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劳动保险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 生产、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社会保障制度萌芽于社会救济、互助组织、商业保险之中,真正现 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开始的。 当前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社会保障模式。按资金筹集和费用分担方 式可划分为四种类型:“投保资助”型、“福利国家”型、“国家


社会保障概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2.4.1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19世纪80年代,当时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1883 年,颁布了《职工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 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基础性制
度安排,是社会成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 有效机制。在分析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时, 既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保障农民工权益 的基础性作用,也要重视其对于劳动力流动的 导向作用。 目前,企业中存在较普遍的少、漏、瞒报社会 保险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工的权益,也非 常不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界一直
存在不同的见解。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
为起始标志。
1883年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
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叙标准和社会保障活动的具体实践,可 以对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划分: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1986年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启动
与初步改革时期。
失业保险(传统称为“待业保险”)初步建立 。 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实质及其以单位为重心的
格局一直未变。但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
制度的经济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1.2需求层次论 1)生理需求(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医等) 2)安全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 3)社交需求(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 4)尊重需求(自尊、他尊与权力欲) 5)自我实现需求(最高等级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需求分别由低到高发展,发展到较高需求时,低层
次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作用降低。 该理论下认为,需求层次越低,社会保险作用越大。当前的社会保险需求
层次已触及到第三层次,如护理保险制度中关于情感、归属的需求满足。
Page 6
2.1.3旧福利经济学理论 20世纪初出现于英国,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20年)出版为标志,
与1926年、1928年出版的《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构成福利经济学体 系的三部代表作。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庇古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 提出了最优收入分配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收入均等化。 庇古认为在福利和国民收入分配决定因素方面:“一,国民收入的大小; 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而,其基于货币边际效用的差异, 主张“收入均等化”以提升整体社会福利的思想。
文件
对象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伤残和死亡待遇 作了规定
《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 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 施的指示》
扩大公费医疗范围
1955年4月26日
国务院
1955年12月29日 国务院
《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 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
行劳动保险制度”。1950年5月通过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救济目的、 范围、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1)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保险法律,确立了适用于全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条例。 《条例》规定了保险费的征集、保管、支配标准及管理、监督。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迅速扩大政府 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同程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2、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劳动力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 4、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6、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
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 预有助于增加消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 衡。
其作用机理是:
社会保障收入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缓慢,而支出增 加迅速;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缓慢 ,收入增加迅速,这样,社会保障收入的一快一慢 运动就会自发地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具有调节 和缓和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列宁提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所 有受保人应收到与其工资收入相当的补偿,保险支出 全部由雇主和国家负担。”
七、凯恩斯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制无 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论断,推导出只有依靠 国家干预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 。同时提出实行社会保障,消除贫民窟,推行累进 税制,进行最低工资立法等。
1890年,俾斯麦被新皇威廉 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 即使在晚年最孤独的时刻, 这位老人,依然心系德意志。 他为德意志留下来的财富, 足以让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 他是德意志的灵魂,没有俾 斯麦就没有今天的德国。
1、社会保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然经济形态:家庭以及血缘关系保障。 工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家庭保 障功能减弱,产业工人遇到的生存风险加大。对 新的保障制度产生需求。同时,工业化促进生产 力发展,为新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慈善事业阶段((宗教慈善、官办慈善、民办慈善)、济贫制度的形成(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与发展阶段(1834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为标志)、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以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为标志)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一、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从抽象的意义上揭示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基本权利。

人权理论说明:人生来就有人身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的权利又很多种,但作为第一权利是人的生存权。

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加之个人能力、家庭境况不同和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任何制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相当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无法获得保障。

因此,部分思想家、政治见、文人和有志之士从人的需求本质和人的基本生存权出发,多角度的阐述了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了影响和指导各个时代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如: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伦理论;空想社会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新旧福利经济学说。

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一)福利国家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他们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应该由国家兴办一部分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直接干预,强调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等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新历史学派的以国家干预为主线的社会政策主张,为德国最早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奠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险的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二.社会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及特点生产阶段自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末1883年德国制定《疾病社会保险法》初步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纪大战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充分发展阶段自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福利国家”的出现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特点:1.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还没有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2.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

3.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

4.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获得充分发展的标志,是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的国家。

紧接着,不少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英国,最典型的是瑞典。

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空前发展时期。

20世纪下半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和亚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仿照当时的苏联模式,纷纷建立了完全由国家担负的、对职工进行全面保障的国家统筹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第二节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一.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1.社会保险的制度基础与早期社会保护制度社会保险无论是作为公共支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都使其成为社会保险计划乃至福利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社会保险起源与私人保险制度建立于基尔特基础上的私人保险制度及其发展,对现代社会保险的起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

3.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根源(1)基尔特、“友爱社”和私人保险等制度化的传统社会保护形式,无疑是探索社会保险制度起源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952年,进一步发布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专题国家的力量—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政府颁布《济贫法》(亦称《旧 济贫法》)
例如,规定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 救济 标志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为了解决圈地运动所产生的的流离失所的农民生存问题和社会动 荡,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即《旧济贫法》, 第一次依法明确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和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1889年德国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
圈地运动、羊吃人
第一次明确国家
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
扶贫义务
初步发展时期
强调公平但忽略 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
(1890~1952)
苏联 低工资、高福利
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法制化、专业化
经济危机
1935年美国 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凯恩斯主义
基层员工收入很
低 极其高风险
死亡率超过了死囚
黑帮会给“殉难者”发放抚恤金
电影《教父》剧照
阻止叛变
树立好的形象
“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扔下不管 ”
1 7
文卡特斯《黑老大的一天》
Sudhir Venkatesh
《Gang Leader for a Day》
美国著名印度裔社会学家
胡萝卜:一整套的社会保险法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 程,一个是香肠,一个是法律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合并为:1911年《帝国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权益和提升社会福利而制定的一套政策和制度体系。

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形式、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古代社会,人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关怀和互助的观念,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的形式,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发展起来。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劳动力的大规模聚集和劳动条件的恶化,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和政策,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方面的保障。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其中,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

养老保险旨在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医疗保险是为了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带来的问题,保障人们的健康权益。

失业保险是为了帮助失去工作的人们渡过难关,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工伤保险旨在保护工人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时的权益,帮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恢复。

生育保险旨在为准父母提供生育的费用补贴和产假的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多样,包括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企业提供的职工福利和保险,以及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的社会保障活动。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刚刚形成的阶段,此时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简单,主要是针对特定群体的保障,如养老院、福利院等。

发展阶段是指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和扩大的阶段。

此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全民覆盖和普及,涵盖的保障内容也逐渐增多,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古代中国:仓储,工赈,施粥,居养等。 •民办慈善事业
——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刘宰(粥局)、熊希龄(慈幼局); ——德国:“基尔特”(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
17
社会保障的不同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 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 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 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 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 范畴。
14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 基础之一。 •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 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法国的福利改革

1、法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形式进行 调整。 2、社会保障从单一缓解社会冲突转 变为向社会成员提供劳动机会,以维持 生产关系,从而具有既实行福利救助又 保障生产的双重性质和功能。

英国的《济贫法》


1、英国《济贫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济贫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向教区内居民和 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 (2)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3)建立收容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 动能力的人; (4)建立“贫民习艺所”,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 (5)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 (6)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等。

5、《济贫法》诞生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济贫法》的制定,在主观上是为了阻止劳动 力的流动,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和贫 困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保障的形式发生了 实质性的变化。 《济贫法》的诞生,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 济转化为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这种职 能的转变,使得社会保障摆脱了原有的地域狭隘 性的特征,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道路。 《济贫法》的原则和理念,至今仍然是许多资 本主义国家制定公共救助立法的重要依据。


3、《济贫法》的特点:
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 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

4、新《济贫法》的产生、主要内容 及意义: 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 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需要专门训 练社会工作人员,同时成立《济贫法》 管理局,负责济贫工作。 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 下来,从而使社会救助成为一种制度。

(1)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前苏联、东欧和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2)前苏联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受保人不缴 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 原工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 而与劳动贡献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 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2.2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2.2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与患难相恤主张相关联的民众互助互济的保障措施在古代就已出现, 如邻里相帮操办丧葬事宜等,体现了众人出力帮助苦主分担灾难的思想, 而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互助保障措施是社仓制度。 社仓是仓储制度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兴办的一种互助互 济性质的备荒仓储。社仓始于隋代,《隋书?长孙平传》载:“开皇三 年……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 年”。 《明史》载:弘治中,江西巡抚林俊上书请建常平仓和社仓。明嘉靖八 年,乃令各抚、按设社仓。以20至30家为一社,择家殷实而有义行者1 人为社首,处事公平者1人为社正,能书算者1人为社副。每户按出谷多 少分为上、中、下三等。每户每年出谷1至4斗,每斗外加损耗5合。遇 灾荒年,上户需借谷者,可酌情贷之,有收成后还仓;中、下户需借谷 者,可酌情赈给,不必还仓。
1、灾荒救助
“荒政”,包括灾前预防(兴修水利、设立常平仓、义仓、社仓等)、灾中救济 (调粟、移民就粟、安置流民、赈济、以工代赈、养恤、蠲免等)与灾后重 建(贷种、贷牛、垦荒等)等方面


2、救治贫病 包括医病和扶残
《周礼》中专设有“医师”、“疾医”官职。《管子》要求实行 “九惠之教”,其中“养疾”一项即要求政府将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者收养在“疾馆”中,终身侍养。南朝齐代设有“六疾馆”,专门收养贫病 之人。唐朝寺院设“悲田养病坊”,后改由国家主持,功能与“六疾馆”大 致相同。宋代以后,政府设立“惠民药局”,为贫民医病提供方便。而民间 社会也设立慈善机构对贫病、残疾之人施医施药,为救治贫病之民发挥了 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制定
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条例》,晋察冀根据地制定 了《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条例》。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二章 社会保障

区别: 项目 主导方式 适应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形式 单位化 社会化
国家—单位 中央政府政 保障制 策主导 国家—社会 国家立法主 保障制 导
四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历 史 上 不 该 忘 却 的 大 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年颁布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978年制定104号文 年制定104 1993年和1994年 1993年和1994年 年和1994 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 1993 1986—1993 1986 1993),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 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 1997 1993—1997 1993 1997),社会保障成为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 新的改革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世纪60年代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 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改革,推行“新制” 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年军政府公布的《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 • 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基本标志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立法先行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 1942年,社会保障服务委员会报告:《社会保险和有关服务》 ,即“贝弗里奇报告” ,其主要观点: 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中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从英国现实出 发,指出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 碍: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七个方面: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 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的救济、妇女福利。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障基 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五、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4)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改革目的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 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 共同分担机制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 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 障的需求 •政府介入的程度 •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位两大部门。
二、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制度转型的时代背景 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动摇了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 国家—单位保障制自身亦存在着缺陷,并在实践中 造成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 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老龄化影响
新加坡 智利
强制劳资双方缴费并计入 个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 市场,保值增值
雇主、 雇员
雇员
个人
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
前苏联、的工人及其家属;支付标 中国等 准为全额工资;统一办理
企国业家主、政府
保险
为什么社会保险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而不是 在老牌资本主义英国?
第一、是德国历史学派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调和劳资矛盾 的政策 第二、虽然19世纪的德国工业化的规模等不如英国,但德国具备了 率先实行国家社会保障的社会政治条件。表现在19世纪下半叶,德 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当强大;这时出现并流行于德国的新历史学派主张 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主张法律至高无上,主张实施包括社 会法、工厂法在内的社会政策,主张走调和劳资关系的道路以消除德 国面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为德国“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立论 第三、历史学派更强调阶级调和和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 国家—社会保障制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形成与发展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创建(1949—1956) 这一时期依据《劳动保险条例》全国建立了 统一的企业职工 社会保险体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的是 有别于企业的独 立运行的社会保险体系。
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调整(1957—1968) 对国家—单位保障制度进行调整,国家承担 主要责任,但调整 任务未完成。
经验
-尊重本国的国情 -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努力追求社会化 -社会保险一体化
教训
-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 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 -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可以概括的规律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
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与国家干预思想
1936年凯恩斯在其代表作《就业· 利息与货币通论》一 书中,针应对用以总上量分分析析,方凯法恩,斯提提出出了了有国效家需干求预不思足想理。论即及政府通 相应的过国兴家办经各济种干公预共思事想业。,认发为展资社本会主福义利国,家对经失济业发提展供社会 或萧条及其就业水平是由社会有效需求决定的。他从反 危机的救角济度等研都究可社以会提保高障社问会题的。消认费为倾经向济,危增机加是社由会国有民效需求, 收入没达有到全充部分转就化业为,社缓会解有和效消需除求经,济即危社机会的有目效的需。求不 足引起的,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消费倾向”( 供给大西于方需国求家)纷、纷“接对受资了本凯未恩来斯收的益主的张预。期为”罗和斯对福货的币新政提 的 效需“求流出低动了于性理有偏论效好依供”据给等。,三导大致心生理产因投素入造不成足的—。—也导就致是失说业有— —导致贫困——最终加重有效需不足。因此,反危机的根 本点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刺激社会有效需求。
国家—单位保障制责任中心的转移(1969—1985)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启 动与初步改革阶段。失业保险(传统成为”待业保 险“)初步建立。 传统国家-单位社会保障制的实质及其单位为重心 的格局一直未变,但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 这一制度经济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迈进(1986 年以来)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规律 -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特定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目标 -采用经济援助手段,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
刚性发展规律 -需求不断增长 -制度化的保障机制 -保障范围和水平刚性发展 -阶梯式持续发展规律
可以概括的规律
协调发展规律 -各具体项目之间 -各子系统之间
多样化发展规律 -项目体系多样化 -管理体制多样化 -实施方式多样化 -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 -社会保障支出渠道多元化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德国的历史学派(讲坛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思想
从19世纪2700世年纪代初至,“英一国战费”边前主后义,者新韦历伯史夫学妇派也成设为计当了时“福利 德国境内主导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人物有:施穆勒 、布伦国坦家诺”等的。蓝他图们,的主“张福通利过国资家产理阶论级为议会俾,斯对麦贫政民府和实失业者 施社会,保包险括奠病定人了、理残论废基人础、。老他年们人非实常行强救济调。伦企理图道通德过因这种渐 素 理在道经德进济 问改生题良活”的中。办的国法地家实位除现和了“作维社用护会社。主会认义秩为”。序劳资和冲国突家是安一定个之伦外 ,还有一同个一“时文期化,和英福国利经的济目学的家”和,改主良张主义国者家霍兴布办森一主些张以“ 公 共共教事育社业、会来改福改善利善卫”国生作民、为的实经生行济活遗研产。究税如的等实中行。心社国问家会题,可保通以险过通,税过发收举展政办公策或国 一些公有共化福措利施事,业使,“间剩接余地价对值收”入归实政行府再所有分,配用,于可“缓社和会福利 、协调。当”时的阶级矛盾。
费用 责任 来源 归属
福利型
英国、 瑞典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国家一
般性税 政府

保险型
强制储 蓄型
国家型
美、德、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平与效率兼顾
个人、 单位、 政府
三方
集中管理 和运营基 金
私营公司 竞争运营 基金
一、国家——单位保障制框架与特色
框架
国家保障板块
城镇单位保障板块
农村集体保障板块
特色
国家负责 单位包办 板块分割 封闭运行 全面保障
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特征
1、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实质是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2、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单位包办的全面保障模式。 3、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是缺乏效率的封闭运行。 4、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与就业关联的板块结构。 ➢ 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 ➢ 从所有制结构上看,城镇存在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 ➢ 从就业部门上看,存在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单
足; 高税收政策打击了人们的工作热情; 高福利制度败坏人们的劳动道德,产生了“吃大锅饭
”的现象,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下降。
3、高福利增加劳动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力; 4、社会保障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5、社会保障规则繁琐,机构臃肿,浪费严重。
改革
•全世界所有国家几乎都在进行改革,那么,不同模式 的改革重点有什么不同? •难点有什么差异? •改革的措施有什么区别?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 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原则 : 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 举措。 意义: 首次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互济性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 的一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