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赭石
一种可以入药的矿石
01 入药部位
03 归经 05 主治
目录
02 性味 04 功效 06 相关配伍
07 用法用量
09 炮制 011 生长环境
目录
08 使用注意 010 形态特征 012 分布
013 鉴别
015 相关论述
目录
014 药理作用 016 附注
代赭石,中药名。为氧化类刚玉族矿物赤铁矿矿石。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 地。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 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全年均可采。采后选取表面有“钉头”的部分,除去泥土、杂石。
1、生赭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成碎块或碾成粉末。生用重镇潜阳为主。
2、醋赭石:取净代赭石碎块,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后,取出立即倒入醋 内淬酥。如此反复煅淬数次,直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细粉。每代赭石100kg,用醋30kg。经醋淬后质地酥脆, 易于粉碎和煎出。以平肝止血为主。
4、治五痫:代赭石一两,明矾二两。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古今医统》)
5、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生赭石参见“药材性状”项。醋赭石为粉末状,暗褐色或暗红棕色,体重,质疏松。略有醋气。
药理作用
促消化、升白细胞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以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古方紫丸治 小儿用代赭,云无真者,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
2、《纲目》:“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宋时,虔州岁贡万斤。崔昉《外丹本草》云:代赭, 阳石也。与太一余粮并生山峡中。研之作朱色,可点书,又可罨金益色赤。张华以赤土拭滑实者:生赭石二两(轧细),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三钱,郁金三钱。煎服。 (《衷中参西录》荡痰汤)
3、治痫风:磁石二两(能吸铁者,研极细,水飞出,切忌火煅),赭石二两,清半夏二两,朱砂一两。上药 各制为细末,再加酒曲半斤,轧细过罗,可得细曲四两,炒熟二两,与生者二两,共和药为丸桐子大。铁锈水煎 汤,送服二钱,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加味磁朱丸)
结晶质赤铁矿呈钢灰色至铁黑色,常带浅蓝色锖色。隐晶质的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集合体则呈暗红色至 鲜红色。条痕樱红色。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或暗淡无光泽。硬度5.5-6。性脆,无解理。相对密度5.0-5.3。
生长环境
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铁矿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但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 作用为主。作用为药用的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赤铁矿系沉积作用的产物。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目前供药用的代赭石常为鲕状含石英碎屑赤铁矿矿石或为含石英、长石碎屑的赤铁 矿矿石,含铁量为53.63%-65.42%。
分布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
鉴别
药材性状
饮片性状
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厚板状或块状,有棱角。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或铁青色。条痕樱红色 或棕红色。半金属光泽。一面分布较密的“钉头”,呈乳头状,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 质坚硬,断面层叠状或颗粒状。无臭,无味。以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叠状者为佳。
形态特征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呈薄板状、菱面体状,但完整晶形较少见,常呈致密隐晶块状、鳞片状、鲕状、 豆状、肾状及粉末状、土状集合体。其中由球形、椭圆形球状、颗粒状赤铁矿胶结成的致密赤铁矿集合体为鲕状 赤铁矿,其鲕粒内部常有同心层状构造。鲕粒直径大于2mm的赤铁矿集合体称豆状赤铁矿,若呈半球状并彼此粘 结的致密赤铁矿集合体为肾状赤铁矿;其肾状内部亦常有同心层状或放射状构造,此三者为供药用较优质的代赭 石。
6、治喘息:代赭石(煅赤)一两,牡蛎(粉)一两,皂角(去皮尖)一两,贝母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 齑水入麻油一二点调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打碎,先煎;研末,每次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一般生用, 止血煅用。
使用注意
虚寒证及孕妇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炮制方法
附注
商品中过去及现在有一种“老赭石”,与代赭石的主要区别是多呈层状集合体,一面有稀疏微突起的“钉 头”,另一面相应的凹窝不甚明显。棕色或灰棕色。条痕黄棕色,金属光泽不明显,体较轻,质较硬,断面有的 隐约现层状,有的夹有白色或灰白色细脉,经鉴定系含赤铁矿的生物灰岩,含铁量很少,对此应视为代赭石的伪 品,不宜作代赭石供药用。
入药部位
赤铁矿矿石。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肝、胃、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 尿血。
相关配伍
1、治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目眩、脑胀、耳鸣:代赭石30g(打碎先煎),怀牛膝、龙骨、牡蛎各15g,玄 参12g,天冬6g,蒺藜15g,钩藤24g,白芍12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赫石平肝汤)
一种可以入药的矿石
01 入药部位
03 归经 05 主治
目录
02 性味 04 功效 06 相关配伍
07 用法用量
09 炮制 011 生长环境
目录
08 使用注意 010 形态特征 012 分布
013 鉴别
015 相关论述
目录
014 药理作用 016 附注
代赭石,中药名。为氧化类刚玉族矿物赤铁矿矿石。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 地。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 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尿血。
全年均可采。采后选取表面有“钉头”的部分,除去泥土、杂石。
1、生赭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成碎块或碾成粉末。生用重镇潜阳为主。
2、醋赭石:取净代赭石碎块,置无烟炉火上或适宜的容器中,用无烟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后,取出立即倒入醋 内淬酥。如此反复煅淬数次,直至酥脆,取出干燥,碾成细粉。每代赭石100kg,用醋30kg。经醋淬后质地酥脆, 易于粉碎和煎出。以平肝止血为主。
4、治五痫:代赭石一两,明矾二两。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水下。(《古今医统》)
5、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 甘草三两(炙),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 服二升,日三服。(《伤寒论》旋覆代赭汤)
生赭石参见“药材性状”项。醋赭石为粉末状,暗褐色或暗红棕色,体重,质疏松。略有醋气。
药理作用
促消化、升白细胞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以赤、红、青色如鸡冠有泽,染爪甲不渝者良。古方紫丸治 小儿用代赭,云无真者,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
2、《纲目》:“赭石,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宋时,虔州岁贡万斤。崔昉《外丹本草》云:代赭, 阳石也。与太一余粮并生山峡中。研之作朱色,可点书,又可罨金益色赤。张华以赤土拭滑实者:生赭石二两(轧细),大黄一两,朴硝六钱,清半夏三钱,郁金三钱。煎服。 (《衷中参西录》荡痰汤)
3、治痫风:磁石二两(能吸铁者,研极细,水飞出,切忌火煅),赭石二两,清半夏二两,朱砂一两。上药 各制为细末,再加酒曲半斤,轧细过罗,可得细曲四两,炒熟二两,与生者二两,共和药为丸桐子大。铁锈水煎 汤,送服二钱,日再服。(《衷中参西录》加味磁朱丸)
结晶质赤铁矿呈钢灰色至铁黑色,常带浅蓝色锖色。隐晶质的鲕状、豆状、肾状赤铁矿集合体则呈暗红色至 鲜红色。条痕樱红色。金属光泽至半金属光泽或暗淡无光泽。硬度5.5-6。性脆,无解理。相对密度5.0-5.3。
生长环境
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铁矿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但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 作用为主。作用为药用的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赤铁矿系沉积作用的产物。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目前供药用的代赭石常为鲕状含石英碎屑赤铁矿矿石或为含石英、长石碎屑的赤铁 矿矿石,含铁量为53.63%-65.42%。
分布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
鉴别
药材性状
饮片性状
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厚板状或块状,有棱角。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或铁青色。条痕樱红色 或棕红色。半金属光泽。一面分布较密的“钉头”,呈乳头状,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 质坚硬,断面层叠状或颗粒状。无臭,无味。以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叠状者为佳。
形态特征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晶体呈薄板状、菱面体状,但完整晶形较少见,常呈致密隐晶块状、鳞片状、鲕状、 豆状、肾状及粉末状、土状集合体。其中由球形、椭圆形球状、颗粒状赤铁矿胶结成的致密赤铁矿集合体为鲕状 赤铁矿,其鲕粒内部常有同心层状构造。鲕粒直径大于2mm的赤铁矿集合体称豆状赤铁矿,若呈半球状并彼此粘 结的致密赤铁矿集合体为肾状赤铁矿;其肾状内部亦常有同心层状或放射状构造,此三者为供药用较优质的代赭 石。
6、治喘息:代赭石(煅赤)一两,牡蛎(粉)一两,皂角(去皮尖)一两,贝母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 齑水入麻油一二点调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打碎,先煎;研末,每次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一般生用, 止血煅用。
使用注意
虚寒证及孕妇慎服。
炮制
采集加工
炮制方法
附注
商品中过去及现在有一种“老赭石”,与代赭石的主要区别是多呈层状集合体,一面有稀疏微突起的“钉 头”,另一面相应的凹窝不甚明显。棕色或灰棕色。条痕黄棕色,金属光泽不明显,体较轻,质较硬,断面有的 隐约现层状,有的夹有白色或灰白色细脉,经鉴定系含赤铁矿的生物灰岩,含铁量很少,对此应视为代赭石的伪 品,不宜作代赭石供药用。
入药部位
赤铁矿矿石。
性味
味苦、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肝、胃、心经。
功效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呕吐,噫气,呃逆,噎膈,咳嗽,气喘,吐血,鼻衄,崩漏,便血, 尿血。
相关配伍
1、治肝阳上亢而致的头晕、目眩、脑胀、耳鸣:代赭石30g(打碎先煎),怀牛膝、龙骨、牡蛎各15g,玄 参12g,天冬6g,蒺藜15g,钩藤24g,白芍12g。水煎服。(《中药临床应用》赫石平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