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分层能力提升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
(3)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外界温度为℃。
25.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推动下,开始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请你结合物理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又加压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B.甲在48℃时,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C.甲处于液态的比热容大于甲在固态时的比热容
D.甲和乙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三、填空题
15.洲洲同学用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示数是95.5℃,在测一杯热水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40℃恰好相等.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时,则示数是.
(3)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图(选填“A”或“B”)能反映水沸腾前产生气泡的情形,说明沸腾是在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一种激烈的现象;
(4)根据实验记录他们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小丽在评估他们的图像时指出:该图像的EF段不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其理由是水沸腾以后温度。也正是这样,小雨同学终于明白了妈妈用炉火炖汤时,在汤沸腾后总是(选填“保持大火”或“调为小火”)。
D.冰是水由液态遇冷变成固态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2.AB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分层能力提升
一、单选题
1.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
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16.如图所示,我国研制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在高速飞行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一种飞行奇观“音爆云”,它是飞机接近音速时,压缩周围的空气,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成小水珠的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7.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上有一层白霜,它是冰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填物态变化各称)形成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冰棍在冒出“白气”,“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落?;“白气”是(填“水蒸气”、“小水珠”)。
5.A
【详解】0℃的冰变成0℃的水时,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会降低周围的温度,更利于冷却食物,所以0℃的冰效果会更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水放入冰箱中,水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成冰,冰是晶体,所以水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 Hz。故A错误;
A.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8.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相同杯子中分别放入适量的冰块和干冰块。放置一段时间后,冰块和干冰块均变小。甲杯内有液体出现,外壁有小水珠生成;乙杯内仍然是干燥的,外壁有薄霜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滴水成冰,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CD
【详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C符合题意;
七、计算题
26.小明自制了一支粗细均匀的水银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分别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长度分别为10cm、30cm,则:
(1)已知水银的熔点为-39℃,则该温度计(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量零下50摄氏度的温度;
(2)所测物体温度每升高1℃,该温度计的液柱会伸长多少cm?( )
D.山间起雾,是液态的水放热液化成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于液体中,而且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D
【详解】A.由图知:寒暑表的最小刻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故.A错误;B.根据图象可知,物体的温度是上升的,并且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此图象是海波的熔化图象,故B错误;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由其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D.从游泳池中出来的人感觉更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而蒸发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源自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1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9.《中国诗词大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让我们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诗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佛槛露华浓”中的“露”的形成属于现象(填物态变化)。
四、实验题
20.小雨与小凡同学用图示装置研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试管底与杯底不接触)。
(1)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2)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14.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从固态熔化成液态,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乙可能是石蜡的熔化图象
5.为了获得较好的冷却效果,应该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还是0℃的冰( )
A.用0℃的冰B.用0℃的水
C.用0℃的冰和用0℃的水效果相同D.无法确定
6.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中,时间足够长,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1)摄氏温度的每 等于多少华氏度?
(2)合肥市某天气温约 ,等于多少华氏度?
参考答案:
1.A
【详解】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该过程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
2.B
【详解】A.滴水成冰,是液态的水放热凝固成固态冰,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融成溪,是固态雪吸热熔化成水,故B符合题意;
C.气凝成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成固态冰,故C不符合题意;
2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乙图寒暑表所示,当地气温是℃;丙图中停表的读数是s.
五、简答题
22.手背上擦上酒精后,随着酒精的蒸发,擦酒精的位置会感觉到凉。试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23.刚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来的一瓶矿泉水,放一会儿,瓶的表面会变湿,为什么?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剧场上淡淡薄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13.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月亮相对于地面、寒山寺、渔火、乌鸦、江边枫树等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B.冰块变小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小水珠生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薄霜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故CD错误。
六、综合题
24.北方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用液体温度计测得外界温度为-23℃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不变;测得外界温度为-18℃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不变。
18.2023年1月初,经扬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改善空气质量,扬州市气象局计划近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气象部门实施人工增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熔化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故选B。
9.A
【详解】沸腾需要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说明乙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由表中数据可知,乙液体是酒精,故选A。
10.B
【详解】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故B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
(2)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3)飞船进入大气层时,和空气高速摩擦而使船体表面温度很高,为了防止烧坏飞船,科学家在飞船表面涂一层特殊物质(固态又叫“烧蚀层”),这层物质在高温下先后从而保证飞船温度不至于升得太高.
(3)液柱的长度为15cm时,所测物体的温度为多少℃?( )
27.如图所示,细心的小亮观察到有一种温度计上标有“ ”“ ”,查阅资料了解到:“ ”表示华氏度,是最早的温度度量单位,以其发明者德国人华伦海特命名的。与摄氏温度的规定不同,华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标准环境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中间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 ”。
A.滴水成冰B.雪融成溪
C.气凝成霜D.山间起雾
3.关于温度计使用时的正确放法,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4.对以下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 寒暑表测得某地的气温是11℃
B. 海波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C. 刚剥开包装纸的雪盖会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游泳后从水里出来感觉冷,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
A.冰块变小是凝固现象,干冰变小是升华现象
B.冰块变小需要吸热,干冰变小也需要吸热
C.小水珠生成是汽化现象,薄霜生成是凝固现象
D.小水珠生成需要吸热,薄霜生成也需要吸热
9.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试管乙直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底),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沸腾起来了,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沸点的表格,可判断试管乙内的液体一定是( )
几种物质的沸点(一个标准大气压)
物质
沸点/℃
物质
沸点/℃

100
甘油
290
煤油
150
酒精
78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
10.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B. 叶上露珠
C. 枝头白霜D. 滴水成冰
二、多选题
11.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详解】A.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液滴,而不是水蒸气,故A正确;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很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升华为气体跑掉了,故C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