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之四——猎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猛禽之四——猎隼
猎隼
猎隼(拉丁学名:Falco cherrug),季候鸟,大型猛禽。
主要以鸟类和小型动物为食。
分布广泛,中国和中欧、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见。
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猎隼体重510~1200克,体长278~779毫米。
体大且胸部厚实的浅色隼。
颈背偏白,头顶浅褐。
头部对比色少,眼下方具不明显黑色线条,眉纹白。
上体多褐色而略具横斑,与翼尖的深褐色成对比。
尾具狭窄的白色羽端。
下体偏白,狭窄翼尖深色,翼下大覆羽具黑色细纹。
翼比游隼形钝而色浅。
幼鸟上体褐色深沉,下体满布黑色纵纹。
虹膜褐色,嘴褐色,跗謶暗褐色,爪黑色
眼下方具不明显黑色线条,眉纹白
头顶砖红色,具暗褐色纵纹,后颈色较淡,具较窄的纹
颊部白色,背、肩、腰暗褐色,具砖红色点斑和横斑
尾黑褐色,具砖红色横斑;翅亦黑褐色,飞羽内翈和覆羽具砖红色横斑和淡色羽端
下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白棕色,具较细的暗褐色纵纹。
与游隼的区别在尾下覆羽白色。
有些北方游隼甚似猎隼。
阿尔泰隼F. c. altaicus比亚种milvipes色深而多青灰色,翼覆羽具棕色带,且下体纵纹较多。
虹膜-褐色;嘴-灰色,蜡膜浅黄;脚-浅黄。
猎隼栖息于山地、丘陵、河谷和山脚平原地区。
多单个活动,飞行速度较快,在无林或仅有少许树木的旷野和多岩石的山丘地带活动。
猎隼主要以中小型鸟类、野兔、鼠类等动物为食。
除此之外,凶猛的猎隼还可以攻击金雕等大型凶猛禽类,不过通常不是为了食物,主要是为了驱逐大型禽类;这种现象,在蒙古草原上曾多次出现。
每当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猎隼总是先利用它那像高速飞机一样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飞行到猎物的上方,占领制高点,然后收拢双翅,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则收缩到肩部,以每秒75—100米的速度,成25度角向猎物猛冲过去,在靠近猎物的瞬间,稍稍张开双翅,用后趾和爪打击或抓住猎物。
此外,它还可以像歼击机一样在空中对飞行的山雀、百灵等小鸟进行袭击,追上猎物后,就用翅膀猛击,直至猎物失去飞行能力,从空中下坠,再俯冲下来将其捕获。
分布情况:中欧、北非、印度北部、中亚至蒙古及中国北方。
分布状况:不常见季候鸟。
亚种milvipes繁殖于新疆阿尔泰山及喀什地区、西藏、青海、四川北部、甘肃、内蒙古及至呼伦池;有记录经辽宁及河北;越冬在中部及西藏南部。
隼类的贸易驱使人们捕捉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亚种altaicus(注:亚种altaicus有时作为独立物种(称为阿尔泰隼),甚至作为矛隼的一亚种。
)为甚罕见季候鸟。
繁殖于新疆西北部的天山;越冬于新疆西部喀什地区、青海湖周围及内蒙古中部。
[1]
它的繁殖期为4—6月,大多在人迹罕见的悬崖峭壁上的缝隙中营巢,或者营巢于树上,有时也利用其他鸟类的旧巢。
巢用枯枝等构成,内垫有兽毛、羽毛等物。
每窝产卵3—5枚,偶而产6枚,卵的大小为54×40毫米,颜色为赭黄色或红褐色。
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8—30天。
雏鸟是晚成性的,孵出后由雄雌亲鸟共同喂养,大约经过40—50天后才能离巢飞走。
猎隼易于驯养,经驯养后是很好的狩猎工具,历史上就有猎手驯养猎隼。
在阿拉伯国家,驯养隼类是一种尚,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因此,国内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捕捉猎隼从事走私活动,给该物种造成了较大危胁。
隼类的贸易驱使人们捕捉而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蒙古国政府在2012年决定,将猎隼确定为蒙古国“国鸟”。
蒙古国官方数据显示,蒙古国境内现存猎隼约6800只。
据蒙古国官方统计,从2000年至2013年左右,蒙古国共出口猎隼约3000只,2011年出口240只,2012年允许出口150只,每只售价约1.2万美元,主要出口到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
在阿拉伯国家,驯养隼类是一种时尚、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蒙古国政府于2012年1月12日宣布未来五年内禁止出口“国鸟”猎隼。
此举被认为对保护猎隼种群生存繁衍具有积极意义。
猎隼是深受蒙古国人民喜爱的猛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每年夏季,约有6800只猎隼在蒙古国停留生息。
此外,蒙古国境内在2012年左右偷猎猎隼行为也有所增加。
偷猎者通过出售捕获的猎隼牟取暴利。
为保护猎隼种群,蒙古国政府已加大打击非法偷猎行为力度。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隼科(Falconidae)在生物分类学上是鸟纲中的隼形目中的一个科,隼科包括卡拉鹰和各种隼类,有10属58种,我国有2属11种。
卡拉鹰产于拉丁美洲,体型比隼略大,腿长而擅长奔跑,以腐肉为食,常与美洲鹫争食,有时候也自己捕食猎物并袭击其他鸟类的巢穴。
隼类广布于世界各地,飞翔技术高超,常常在空中捕食,捕猎技术高超,常被人们饲养用于狩猎,因而导致数量下降。
其中游隼是俯冲速度最快的鸟类,游隼也是分布最广泛的鸟类之一,在南极以外的各大陆都有分布,但数量非常稀少。
隼属(Falco):隼形目隼科的1属,小型猛禽,体长约274毫米,翅长而尖,长235毫米;上嘴先端钩曲,边缘具锐利齿突;鼻孔圆形,中间具丘状突起;脚强健,爪弯曲而十分尖锐。
全世界有60种,中国有12种。
大多数种类是候鸟,有的种类过留居生活,其中经济意义较大的有游隼、燕隼、红脚隼、红隼等。
栖息在开阔或林缘地区,飞翔迅速,在空中或地上猎食,吃昆虫、中小型鸟类和啮齿动物。
往往停在空中,以头向下,频频鼓动两翅。
在树上或岩壁洞穴中营巢,有些种类自己不营巢,而侵占鸦、鹊的巢。
每窝产卵2~6枚。
卵近球形,多密布褐色细纹。
孵化期和巢期为1个月。
雏鸟为晚成性。
除游隼捕食中等大小的鸟类(特别是野鸭)外,燕隼、红脚隼、红隼皆啄食很多农林害虫,特别在蝗虫大量繁殖的年份,它们起不少的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