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实施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11-12T02:47:04.319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丁辉杨梅凤[导读] 消毒供应室是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甚至还会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丁辉杨梅凤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消毒供应室 ,福建厦门 361003摘要:消毒供应室是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其工作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甚至还会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做好其质量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有多种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且各种管理模式的实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综述各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管理进展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其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控制。
在消毒供应室传统管理模式中,手术器械实行分散式管理,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消毒不合格、效率低下、器械受损等情况,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安全性[1]。
所以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供应室质量控制,降低院感及医疗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多种管理模式在不同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各种方法综述如下。
1、 PDCA循环
PDCA理论也被称之为质量环,这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一种公认的用于对质量进行改善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PDCA理论的完善和推广,其逐渐被运用到医疗、护理等领域。
其实施过程为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 个阶段[2]。
该理论最大的特色就是整个管理流程以环状的形式逐渐向前前进,管理流程每前进一个PDCA周期,管理效果都会得到一次提升,整体管理效果呈螺旋式上升[3、4]。
莫承喜等[5]通过组建 PDCA 循环管理小组,分析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制定针对性 PDCA 循环管理计划。
对比研究前后各1年的数据显示,实施管理后的清洗、灭菌及包装合格率,清洗后、包装后无菌合格率及无菌样品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徐志明等[6]将此管理模式应用于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组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器械管理、清洗与消毒质量、环境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沐亚芬等[7]实行此管理模式显示,观察组手术器械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环境管理评分分、器械管理评分、清洗灭菌评分、包装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在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器械的感染率,增强消毒、灭菌的质量。
2、品管圈
品管圈活动是利用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自发组成小团体,利用集思广益、团队协作等解决工作质量问题的管理模式[8]。
由于品管圈活动成员均自愿参与组织,因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较强; 组员目的一致,因而能够更好地交流沟通。
品管圈活动模式解决问题依靠小组讨论,每个成员都拥有较为独立的自主权和管理权,组员间的关系更为平等,更利于激发其工作主动性; 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及时发现,有利于优化工作结局并促进团队价值实现。
陈艳玲[9]组建品管圈小组,应用于日常管理,应用后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细小部件缺失、辅材缺失、登记信息模糊),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荣冬[10]、张文伶[11]也将此管理模式应用于各自的科室工作中,应用后其手术器械包缺陷率、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应用前,并且能对科室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
充分证明,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有效控制感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3、持续质量改进
质量持续改进是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注重持续性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与常规管理措施比较更加注重过程管理与环节控制,在保证终末质量的同时使相关工作始终处于质量控制、保证和改进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效率及结果[12]。
包括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管理漏洞,分析后制定改进计划,由工作者负责具体实施,领导者定期监督并评定改进质量,获得工作反馈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的过程。
巴宁[13]成立质量持续改进小组,在对改进前后的对比显示,实施后器械清洗合格、包装合格、无菌物品发送合格及灭菌包合格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且减少了一类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程兆萍[14]、吴燕妮[15]的研究显示,实施后物品的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以及科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度和各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亦较实施前有了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可更好确保消毒样本的清洗、灭菌、包装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满意度。
4、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
手—供一体化器械管理模式是指在手术室使用后的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消毒、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再送回手术室使用以保障每日手术的正常供应[16]。
其可以统一规范、管理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有效控制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效果,避免临床科室和手术室分散式清洗、消毒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许永英[17]将一体化管理应用于工作中,其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手术室及供应室工作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春艳[18]应用后显示,其手术器械丢失率、损坏率、晚送率,镜类、钳类、光纤类、其他类清洗不合格率,标识不详率、包装有误率、种类错误率、功能不全率均低于实施前,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率,提高器械使用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5、根本原因分析
此管理方法是一种结构化问题处理法,是通过分析与确定问题原因,再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从而整体优化工作流程,是一种在医院管理中受到普遍青睐的科学管理方法[19]。
通过系统分析不良事件出现的地点、时间和工作人员等,找出近端原因,再进一步确定根本原因,从而制定改进措施与评价标准。
李焕芝[19]、田岚[20]、程笑嵘[21]等,分别在科室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将此管理方法应用于日常工作中,研究显示,实施后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科室工作人员相应知识掌握评分,临床科室对供应室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而无菌包标签日期错误、外标签与包内器械不相符、相关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此方法从源头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近端原因,分析其与直接原因的因果关系,确定根本原因,最终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评价标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6、信息追溯系统
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物品质量管理追溯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条码标签的扫描与应用,实现了消毒灭菌器械、物品的质量过程控制和追溯管理,包括系统配置、工作流程、质量追溯、系统应用效果分析,可全面控制重复使用物品在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处理流程,有效实现无菌物品管理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无菌物品质量的追溯性,一张条形码可以记录何人、何时、使用何种程序消毒灭菌,器械处于何种状态,使消毒供应中心从传统的静态管理转变为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22]。
报道显示[22、23、24],将信息追溯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可以有效、快捷地对消毒产品全程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控制,使工作流程标准化,提高了消毒灭菌质量,明确了举证责任,提高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提升了供应室的质量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此外还有其他不同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如细节管理、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评价模式、全程质量控制管理、4R危机管理模式、8S 管理模式等。
具体管理方法的应用,要个体化处理,结合本医院、本科室规模,业务量大小、科室人员人数及业务能力、对管理方法的理解及实施中的方便性等,来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雷艳 .PDCA 循环模式的 QCC 活动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缺陷发生率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7):1325-1326.
[2] Jia YN, Wei XH, Song WK, et al. Applicability analysis of ozone
disinfection in rural drinking water supply from two aspects: ozone decay and bromate formation[C]. World environmental and water resources congress : Showcasing the future, vol. 4: World environmental and water resources congress (EWRI 2013), 19-23,
May, 2013, Cincinnati, Ohio, USA. 2013: 3133-3141.
[3] 肖莹,咸春静,苏淑梅,等. 手术室运用 PDCA模式提高内
镜清洗合格率效果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8):4293-4295.
[4] 成燕,杨薇,侯章梅. 持续质量改进与医院感染率的分析[J]. 重庆医学,2016,45(25):3596-3597.
[5] 莫承喜,何三妹. PDCA循环在供应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9,9(23):237-239.
[6] 徐志明,李敏. PDCA循环在供应室腔镜器械清洗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2020,33(20):47-48.
[7] 沐亚芬,丁玉. 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手术器械感染率的效果研究[J]. 吉林医学,2020,41(7):1727-1729.
[8] 汤井利,李春兰,李丽娣 . 品管圈活动管理模式改善消毒供应室
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分析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40(9):1244-1246.
[9] 陈艳玲. 品管圈活动在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 17(14):119-121.
[10] 荣冬. 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包装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67-169.
[11] 张文伶. 品管圈活动对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22):140-141.
[12] 王锦云. 消毒供应室在等级医院评审中的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思路构架 [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01-302.
[13] 巴宁. 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2020,17(1):140-142.
[14] 程兆萍. 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临床价值[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7):131-132.
[15] 吴燕妮,丁治芳,陈萌等. 消毒供应中心精密器械持续质量改进,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2):1129-1135.
[16] 刘金珍.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321.
[17] 许永英罗思敏. 供应室与手术室一体化运作在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0):197-203.
[18] 王春艳. 基于手工一体化的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32):190-192.
[19] 李焕芝. 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和院感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 10 (29): 137-139.
[20] 田岚,张丽洁,白钰等. 根本原因分析及追踪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J]. 传染病信息,2020,33(2):186-189·
[21] 程笑嵘,王艳梅,尹丹等. 根因分析法在供应室管腔器械清洗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27(8):731-734.
[22] 张腊喜,吴桂良,谢斓. 医院供应室全程可追溯信息管理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2017,32(5):152-155.
[23] 程俊,李静,周刚. 信息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1:148-149.
[24] 王璐瑶,董军,刘非等.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信息化闭环管理探讨[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