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5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5篇范文
第一篇: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小人国商城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特别多,也多为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
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故关庙又称武庙。
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对“万能神”关圣帝君的顶礼膜拜,是远远超过孔老夫子的。
再者,关羽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桃园三结义”是江湖义气楷模,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历代统治者也很乐意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来“教化”臣民,维护封建秩序,这些就是武庙遍天下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包含主要几个经典故事: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故事梗概大体如下: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2.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
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
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3.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
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4.斩颜良诛文丑
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
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
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
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
袁军对关羽的行为不理解,再加上没有命令,也就没动,估计关羽也没对小兵动手,大家疑惑不解。
关羽马确实快,当颜良发现他是冲自己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再加上最后时刻颜良也不能确定关羽要干什么,而且关羽未通名,颜良为了大将风度,不斩无名下将,没有上马提刀。
关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动作很大的砍杀而是刺,这样动作快,隐蔽,颜良不易躲闪,这也是一个重点。
总的来说,关羽用了很阴的招数,凭实力把颜良阴死了。
对文丑就更简单了,曹操的埋伏打乱了文丑的部队,这种情况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则对手小兵群上来也把自己逮住了。
偏巧关二哥这时候去和他缠斗,文丑当然无心恋战,感觉对手不是几下就能解决的时候马上拍马撤退,没想到关二哥的马超快,文丑就算再厉害,慌乱中也使不出回马枪,被人背砍。
5.过五关斩六将
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也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6.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
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
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在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
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
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
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7.水淹七军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
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
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
十日后,箭伤愈合。
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驻扎。
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
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
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
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
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
多。
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
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
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8.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
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
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
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
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
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悲壮的故事,大多数三国迷因为喜爱关羽不忍关羽的这种死法。
第二篇: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生活于东汉三国时代,祖籍河东解县宝池里下冯村,也就是今天山西省运城市常平乡。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特别多,也多为家喻户晓的传说故事,据民间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
明清时代,关羽极显,有“武圣人”之称,俨然与“文圣人”孔子并立,故关庙又称武庙。
民间相信关帝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所以,民间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对“万能神”关圣帝君的顶礼膜拜,是远远超过孔老夫子的。
再者,关羽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桃园三结义”是江湖义气楷模,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历代统治者也很乐意用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来“教化”臣民,维护封建秩序,这些就是武庙遍天下的原因所在。
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包含主要几个经典故事: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故事梗概大体如下:
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2.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
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
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
”,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
话。
”,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
”。
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
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3.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故事背景为袁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猛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
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
“三英”指刘备(字玄德)、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
刘备有心抱负于天下,关羽、张飞二人各自身怀绝技,一直未得到展示,此前唯有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此后,刘等三人已然名满天下,此次虽然是吕布先收兵,然吕布在三人之前已经斩杀诸将,并且以一敌三,虽然表面上是吕布战败,实际上为吕布赢。
然吕布之勇名冠三军,无人匹敌,当下第一次遭遇对手,自然令袁绍军队士气大振。
4.斩颜良诛文丑
一开始颜良的河北大军列阵平原上,根本不顾曹操部队居高凌下占地利优势,估计是认为自己部队太强了,敌人的骑兵冲不动,不在乎,犯了骄兵必败的毛病。
当关二哥冲向敌阵的时候他非常聪明的只身前往,这样以来敌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意图,也就不会把他当作一次冲锋对待,这可能就是敌人始终没有用弓箭阻止关羽的原因。
面对关二哥的冲锋颜良一开始是坐着的,轻敌是一方面,搞不清楚对手意图也是一方面,他所在的位置是中军,也就是指挥部,按常理没人会那么傻冲入敌军群中,所以他也有点麻痹大意。
袁军对关羽的行为不理解,再加上没有命令,也就没动,估计关羽也没对小兵动手,大家疑惑不解。
关羽马确实快,当颜良发现他是冲自己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以至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再加上最后时刻颜良也不能确定关羽要干什么,而且关羽未通名,颜良为了大将风度,不斩无名下将,没有上马提刀。
关羽用刀也很有特色,第一下不是动作很大的砍杀而是刺,
这样动作快,隐蔽,颜良不易躲闪,这也是一个重点。
总的来说,关羽用了很阴的招数,凭实力把颜良阴死了。
对文丑就更简单了,曹操的埋伏打乱了文丑的部队,这种情况下撤退是第一位的,否则对手小兵群上来也把自己逮住了。
偏巧关二哥这时候去和他缠斗,文丑当然无心恋战,感觉对手不是几下就能解决的时候马上拍马撤退,没想到关二哥的马超快,文丑就算再厉害,慌乱中也使不出回马枪,被人背砍。
5.过五关斩六将
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在张飞占据的古城外杀蔡阳,“过五关斩六将”因此得名。
也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一个。
6.单刀赴会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
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
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这次“单刀会”,在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经戏剧家、小说家敷衍,关羽成了英雄,鲁肃反成了鼠目寸光、骨软胆怯的侏儒。
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并非历史真相。
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盟,并为之“守之终身而不易”(王夫之语)。
所以,刘备、孙权都逐渐强大,建立了与曹魏抗衡的蜀、吴二国,中国历史上才出现了三国时期。
7.水淹七军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帅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
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
关羽、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第二日交战,二将齐出,并不答话,拍马交锋五十回合,庞德拨马逃走,关羽紧追不舍。
庞德取箭,关羽躲闪不及中箭,回营养伤。
十日后,箭伤愈合。
又听关平说曹兵移到城北
驻扎。
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水势汹猛,水淹七军之计,油然而生。
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
庞德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
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
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
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
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见四下无路,投降关羽。
庞德和身无盔甲的残兵败将,被关羽的兵马团团围住,战不多时,众将全都投降。
只有庞德夺一小船,想顺流西去,却被周仓的大筏撞到水中,后被生擒。
8.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樊城,曾水淹于禁七军,军威大振,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
建安二十四年(219)十月,江东大将吕蒙乘关羽与樊城守将曹仁对峙之时偷袭荆州,攻占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
关羽两面受敌,急忙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
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逐渐离散。
关羽孤立无援,坚守麦城。
孙权派人诱降关羽,关羽伪称投降,在城头立幡旗,假做军士,自己却逃走,只有十多骑跟随。
孙权派朱然、潘璋断了关羽各路,在临沮捉获关羽和其子关平,随即将其处死,是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中最悲壮的故事,大多数三国迷因为喜爱关羽不忍关羽的这种死法。
三国演义老版连环画中,其中三国演义关羽的故事的众多环节中,大多数被改编为各类题材的话本,广为流传,甚至使用老版连环画在线看,电影版连环画在线看等手段进行传播,可见人们对于关羽的喜爱程度。
第三篇:三国演义-关羽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魏、蜀、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关羽就是一位为历代仁人志士推崇的忠义智勇兼备的英雄形象。
本文从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对其形象作辨证的分析。
【关键词】忠贞神勇义薄云天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三国演义》是我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它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五大时期近百年的历史。
《三国演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成就最高。
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
特别精彩的是对战前准备的描写:敌对双方如何确定战略战术,如何调兵遣将,如何刺探虚实,如何利用对方的弱点,都写得十分生动逼真。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浅作分析:
一、关羽的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三国演义》刻画的风云人物,关羽具有独特的气质和精神。
是作者极力颂扬的英雄式人物,也是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
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质。
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小说开始描写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
“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他之所以逃难到江湖之中,是因为主持正义,杀了仗势欺人的豪霸。
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的形象。
小说在有关羽的情节中,只要是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穿绿袍、坐骑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作为一个整体形象多次描写,并塑造出一个具有中华民族审美特点的英雄形象。
2、忠贞不
二、知恩图报
关羽虽只是一名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
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劝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今天我虽然身处绝境,但已经视死如归!”辽曰:“兄今即死,其罪有三。
”公曰:“汝且说我那三罪?”辽曰:“当初刘使君与兄结义之时,誓同生死;今使君方
败,而兄即战死,倘使君复出,欲求兄相助,而不可复得,岂不负当年之盟誓乎?其罪一也。
刘使君以家眷付托于兄,兄今战死,二夫人无所依赖,负却使君依托之重。
其罪二也。
兄武艺超群,兼通经史,不思共使君匡扶汉室,徒欲赴汤蹈火,以成匹夫之勇,安得为义?其罪三也。
兄有此三罪,弟不得不告。
”关羽听了以后,觉得好象有一定的道理。
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闻三事。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这三件事,首先说到降归大汉,其次说到保护兄长的妻子,最后说到寻找刘备,既有原则,又有策略;
3、武艺超群、威震华夏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很是推崇,虽然不能说是天下无敌,但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
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
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
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
二、关羽的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作为一代的英雄人物,关羽也并非完美无缺。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
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
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
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
对外缺少长远
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
丢了身家性命,害了刘备与张飞,败了蜀汉帝业。
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他的忠仁勇义流传与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关羽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
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好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说服他才避免了他的这次行为。
同样,当刘备做了皇帝,封关、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上将”时关羽就很不服气。
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
荆州的失去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
暂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
荆州是屏障,可以抵御吴、魏的进攻,保证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里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蜀汉内地。
失去荆州,在军事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
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刘备、张飞悲痛欲绝,为了复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的基本路线,使得他们相继为此丧命,也造成了巨大的军事损失,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走向衰败。
虽然有诸葛亮力挽狂澜,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
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
总之,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
他起初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
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
但是作者如此刻画描写,不但没有影响关羽这个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至今为人们所推崇。
中国论文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