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理综化学冲刺提分提能试卷三(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三)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可能用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
B.氢氧化铝和碳酸钠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过量服用阿司匹林引起酸中毒后,可用静脉注射NaHCO3溶液的方法解毒
D.铜单质制成的“纳米铜”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纳米铜”的金属性比铜片强
【答案】C
【解析】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故A错误;碳酸钠溶液碱性较强,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作抗酸药,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碳酸氢钠,故B错误;阿司匹林为感冒用药,但因其含有水杨酸,服用过量易造成酸中毒,可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来降低酸性,故C正确;铜片在空气中难燃烧,纳米级铜粉在空气中易燃烧,是因为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不同,不能说明“纳米铜”的还原性比铜片强,故D错误。
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2.3 g 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 g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0.1N A
B.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阳极溶解32 g铜
C.向仅含0.2 mol FeI2的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当有0.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5N A D.标准状况下,锌与某浓度的H2SO4反应生成11.2 L气体,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答案】B
【解析】A项,2.3 g Na与氧气反应时,无论生成Na2O还是Na2O2,Na的化合价均是从0价升高到+1价,Na失去电子1×2.3/23 mol=0.1 mol,数目为0.1N A,正确;B项,由于电解精炼时阳极为粗铜,同时有其他杂质溶解,所以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时溶解的铜不为32 g,错误;C项,通入氯气首先与I-反应,即当Fe2+参与反应时,I-已经完全与氯气反应,所以该过程中碘离子反应转移电子数0.4N A,Fe2+反应转
移电子数0.1N A,共转移电子数0.5N A,正确;D项,标准状况下,锌与某浓度的H2SO4反应不论生成SO2还是H2,每生成1 mol都转移2mol电子,正确。
9.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装置丙中的试剂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后得到的产物的密度均比水大
C.最后收集的气体可以作为清洁燃料使用
D.甲烷的二氯代物有2种
【答案】D
【解析】加强热时,聚丙烯分解生成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除碳为固体,其他物质均为气体,冷却后,苯和甲苯液化,氢气、甲烷、乙烯和丙烯都是气体,其中,乙烯和丙烯与丙中溴发生加成反应,最后收集的气体为氢气和甲烷。
A项,装置乙试管中收集的液体是甲苯和苯,在铁粉或FeBr3存在下均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正确;B项,1,2-二溴乙烷、1,2-二溴丙烷的密度都大于水的密度,正确;C项,最后收集的氢气和甲烷可作清洁燃料,正确;D项,因为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则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错误,D项符合题意。
10.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A正确;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氨气与氯化氢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铵,而碘在加热时先升华,冷却后又凝华,所以用加热的方法不能分离氯
化铵和碘单质,B错误;H2O2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不用加热,C正确;用该装置制取蒸馏水,蒸馏烧瓶中加沸石可以防暴沸,冷凝管中冷却水低进高出,D正确。
11.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R、Y、Z 组成化合物M,M和熟石灰共热生成N(有刺激性气味气体H)和液态化合物I(常温常压),N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一定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
C.Y的气态氢化物遇Z的单质没有明显现象
D.气体H不能用干燥剂N进行干燥
【答案】D
【解析】由短周期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X为C;R、Y、Z组成化合物M,M和熟石灰共热生成N、有刺激性气味气体H和液态化合物I(常温常压),N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则M为NH4Cl,N为CaCl2,由此可知R为H、Y为N、Z为Cl。
碳的氢化物有很多,如C2H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错误;Cl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多种,如HClO为弱酸,N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NO3为强酸,酸性HNO3>HClO,B项错误;NH3与Cl2相遇有白烟产生,C项错误;气体H为NH3,N为CaCl2,两者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aCl2·8NH3,故不能用CaCl2干燥NH3,D项正确。
12.我国科学家在天然气脱硫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利用如图装置可进行脱硫,将硫化氢气体转化成硫沉淀。
已知甲、乙池中发生的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池中得到H2O2的反应,H2O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
B.电路中每转移0.2 mol电子,甲池溶液质量变化3.4 g,乙池溶液质量保持不变
C.光照时乙池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H2S+I-3===3I-+S+2H+
D.甲池中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AQ+2H+-2e-===H2AQ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在甲池中O2与H2AQ反应产生H2O2和AQ,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H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所以H2O2是还原产物,A项错误。
根据图示可知电路中每转移0.2 mol电子,反应产生0.1 mol
H 2O 2,同时有0.2 mol H +从乙池进入甲池,溶液质量增加3.4 g;而在乙池,H 2S-2e -===S↓+2H +,产生的H +通过全氟碳酸膜进入甲池,所以乙池溶液质量保持不变,B 项正确。
在乙池中,H 2S 失电子生成硫单质,I 2单质得电子生成I -,发生的电池反应为H 2S+I -
3===3I -+S↓+2H +,该反应不是电极反应,C 项错误;甲池中碳棒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AQ+2H ++2e -===H 2AQ ,D 项错误。
13.25 ℃时,向某二元弱酸H 2X 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lg c X 2-
c HX -
或lg c HX
-
c H 2X 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
9 B .m 曲线表示lg
c HX
-
c H 2X
与pH 的变化关系
C .25 ℃时,NaHX 溶液中c (X 2-
)>c (H 2X) D .pH =8时,c X 2-
c H 2X =10-
0.7
【答案】D
【解析】B 项,H 2X 的电离方程式为H 2X
H ++HX -,HX
-
H +
+X 2-。
当
c HX
-
c H 2X
=c X 2-
c HX
-
=1时,即纵坐标为0时,K a1=c (H +
),K a2=c ′(H +
),因为K a1>K a2,故c (H +)>c ′(H +
),pH<pH′,结合图像知,曲线m 表示lg c X 2-
c HX -
与pH 的关系,曲线n 表示lg c HX
-
c H 2X 与pH 的关系,错误;A 项,根据m 曲线
上的点(9.3,-1)可以计算出H 2X 的K a2=10
-1-9.3
=10
-10.3
,根据n 曲线上的点(7.4,1)可以计算出K a1=101
-7.4
=10
-6.4
,H 2X 的K a2=10
-10.3
=100.7
-11
=100.7×10
-11,
1<100.7<10,故K a2(H 2X)的数量级为10
-11
,错误;
C 项,由H 2X 的K a1=10-6.4
,K a2=10
-10.3
可知,25 ℃时,HX -
的电离常数为10-10.3
,HX -
的水解平衡常数
K h =
K W K a1
=10-7.6,K a2<K h ,故HX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NaHX 溶液中c (H 2X)>c (X 2-
),错误;D 项,pH =8时,c (H +
)=10-8
mol·L -1
,由K a1·K a2=c 2
H +·c X 2-
c H 2X
=10
-6.4
×10
-10.3
=10
-16.7
,则c X 2
-
c H 2X
=
10-
16.710-82
=10-
0.7,正确。
26.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某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一种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Ⅰ.确定该蛋白质中的某些组成元素
(1)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氮元素,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能证明铵盐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采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通入氧气使样品在装置A 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其余装置。
①装置B 中的试剂是________。
②装置D 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当装置B 、C 、E 、F 依次出现下列现象:________,品红溶液褪色,________,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 2O 、SO 2、CO 2。
结论:该蛋白质中含碳、氢、硫、氮等元素。
Ⅱ.为测定该蛋白质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小组取蛋白质样品充分燃烧,先用足量碘水吸收二氧化硫,再取吸收液,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过量的碘。
已知:2S 2O 2-
3+I 2===S 4O 2
-
6+2I -。
(3)写出二氧化硫与碘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蛋白质样品m g 进行测定,采用c 1 mol·L -1
的碘水V 1 mL 进行吸收,滴定过量的碘样时消耗
c 2 mol·L
-1
硫代硫酸钠溶液V 2 mL 。
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6)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入吸收液中,可能会导致该蛋白质中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①无水硫酸铜 ②除去SO 2,避免对CO 2的检验造成干扰 ③粉末由白色变蓝色 品红溶液不褪色(或仍显红色) (3)I 2+SO 2+2H 2O===H 2SO 4+2HI (4)当滴入最后一滴Na 2S 2O 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3.2(c 1V 1-0.5c 2V 2)m
% (6)偏小
【解析】(1)证明铵盐存在,一般通过将铵盐转化为NH 3进行验证,实验操作: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
(2)①装置B 的作用是检验蛋白质的燃烧产物中含有H 2O ,装置B 盛放的试剂为无水硫酸铜。
②装置C 的作用是检验SO 2,装置D 的作用是除去SO 2,避免对CO 2的检验产生干扰,装置E 的作用是检验SO 2是否除尽,装置F 的作用是检验CO 2。
③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H 2O 的现象为装置B 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证明含有SO 2的现象为装置C 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含有CO 2的现象是装置E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装置F 中出现白色浑浊。
(3)SO 2与I 2、H 2O 发生反应,SO 2被氧化为
H 2SO 4,I 2被还原为HI ,化学方程式为I 2+SO 2+2H 2O===H 2SO 4+2HI 。
(4)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色,达滴定终点时,I 2转化为I -
,则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Na 2S 2O 3溶液后,溶液的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5)根据I 2+SO 2+2H 2O===H 2SO 4+2HI 、2S 2O 2-3+I 2===S 4O 2-
6+2I -,得n (I 2)=n (SO 2)+12n (Na 2S 2O 3),故n (SO 2)=n (I 2)-12n (Na 2S 2O 3)=c 1V 1×10-3 mol -0.5 c 2V 2×10-3 mol =(c 1V 1-0.5c 2V 2)×10-3 mol ,则该蛋白质中的硫元
素的质量分数为(c 1V 1-0.5c 2V 2)×10-
3 mol×32 g·mol -
1m g ×100%=3.2(c 1V 1-0.5c 2V 2)
m %。
(6)若燃烧时过量氧气进
入吸收液中,会发生反应:2SO 2+O 2+2H 2O===2H 2SO 4,导致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值偏小。
27.硼氢化钠(NaBH 4)广泛用于化工生产,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易溶于异丙胺(沸点为33 ℃)。
工业上可用硼镁矿(主要成分为Mg 2B 2O 5·H 2O ,含少量杂质Fe 3O 4)制取NaBH 4,其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BH 4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碱溶时Mg 2B 2O 5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4)高温合成中,加料之前需将反应器加热至100 ℃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___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玻璃片和小刀。
(5)操作2的名称为________。
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6)在碱性条件下,用惰性电极电解NaBO 2溶液也可制得NaBH 4,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NaBH 4常用作还原剂,H 2也是常见的还原剂。
与相同氧化剂反应时,1 g NaBH 4的还原能力相当于________g H 2的还原能力(B 元素化合价不变,氧化产物中氢元素化合价相同,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
(2)Mg 2B 2O 5+2NaOH +H 2O===2NaBO 2+2Mg(OH)2
(3)Fe 3O 4和Mg(OH)2 (4)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煤油 镊子、滤纸
(5)蒸馏 异丙胺 (6)BO -2+2H 2O=====电解BH -
4+2O 2↑ (7)0.21
【解析】(1)NaBH 4的电子式为。
(2)由流程图知碱溶中B 元素转化为NaBO 2,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Mg 2B 2O 5+2NaOH +H 2O===2NaBO 2+2Mg(OH)2。
(3)硼镁矿中Fe 3O 4不溶于浓NaOH 溶液,以滤渣的形式析出,另外,碱溶时生成的Mg(OH)2也以滤渣的形式析出,所以,滤渣的成分为Mg(OH)2和Fe 3O 4。
(4)Na 的性质活泼,能与水蒸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结合题干中硼氢化钠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所以反应开始前须先排除水蒸气和空气(或氧气)的干扰。
(5)NaBH 4易溶于异丙胺且异丙胺的沸点较低,结合流程图知,操作2是蒸馏NaBH 4的异丙胺溶液,回收异丙胺,异丙胺可循环利用。
(6)由“在碱性条件下,用惰性电极电解NaBO 2溶液也可制得NaBH 4”,可知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O -2+2H 2O=====电解BH -4+2O 2↑。
(7)NaBH 4和氢气作还原剂时氧化产物中氢元素都为+1价,则1 g NaBH 4的还原能力相当于0.21 g H 2的还原能力。
28.CH 4超干重整CO 2技术可得到富含CO 的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 (1)CH 4超干重整CO 2的催化转化如图所示:
①已知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上述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实现了含碳物质与含氢物质的分离 b .可表示为CO 2+H 2===H 2O(g)+CO c .CO 未参与反应
d .F
e 3O 4、CaO 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ΔH
③其他条件不变,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反应CH 4(g)+CO 2(g)===2CO(g)+2H 2(g)进行相同时间后,CH 4的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a 点所代表的状态_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b 点CH 4的转化率高于c 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刚性密闭容器中,CH 4和CO 2的分压分别为20 kPa 、25 kPa ,加入Ni/α-Al 2O 3催化剂并加热至1 123 K 使其发生反应CH 4(g)+CO 2(g)===2CO(g)+2H 2(g)。
①研究表明CO 的生成速率v (CO)=1.3×10-
2·p (CH 4)·p (CO 2) mol·g -
1·s -
1,某时刻测得p (CO)=20 kPa ,则p (CO 2)=________kPa ,v (CO)=________mol·g -
1·s -
1。
②达到平衡后测得体系压强是起始时的1.8倍,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式为K p =________。
(用各物质的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3)CH 4超干重整CO 2得到的CO 经偶联反应可制得草酸(H 2C 2O 4)。
常温下,向某浓度的草酸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所得溶液中c (H 2C 2O 4)=c (C 2O 2-
4),则此时溶液的pH =________。
(已知常温下H 2C 2O 4的K a1=6×10-
2,K a2=6×10-
5,lg 6=0.8)
【答案】(1)①CH 4(g)+CO 2(g)===2CO(g)+2H 2(g)ΔH =+247.4 kJ·mol -
1
②cd ③不是 b 和c 都未达平衡,b 点温度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转化率高 (2)①15 1.95 ②362×3622×7
(3)2.7
【解析】(1)①据CH 4超干重整CO 2的催化转化图,过程Ⅰ的化学反应为CH 4(g)+CO 2(g)===2CO(g)+2H 2(g)。
由能量-反应进程曲线得热化学方程式:
CH 4(g)+H 2O(g)===CO(g)+3H 2(g)ΔH =+206.2 kJ·mol -
1 (ⅰ) CO 2(g)+4H 2(g)===CH 4(g)+2H 2O(g)ΔH =-165 kJ·mol -1 (ⅱ)
根据盖斯定律,由(ⅰ)×2+(ⅱ)得过程Ⅰ的热化学方程式:CH 4(g)+CO 2(g)===2CO(g)+2H 2(g) ΔH =+247.4 kJ·mol -
1。
②过程Ⅱ物质变化为:左上(CO 、H 2、CO 2)+右下(惰性气体)→ 左下(H 2O)+右上(CO 、惰性气体),总反应为H 2+CO 2===H 2O(g)+CO 。
Fe 3O 4、CaO 为总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ΔH 。
故a 、b 正确,c 、d 错误。
③通常,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
但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即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
若图中a 点为化学平衡,则保持温度不变(800 ℃),将催化剂Ⅱ换成Ⅰ或Ⅲ,CH 4转化率应不变,故a 点不是化学平衡。
同理,图中b 、c 两点都未达到化学平衡。
据题意,b 、c 两点只有温度不同,b 点温度较高,反应速率快,相同时间内CH 4转化率高。
(2)①据气态方程PV =nRT ,恒温恒容时某组分气体的分压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
则反应中分压为 1 123 K 恒容时,CH 4(g)+CO 2(g)===2CO(g)+2H 2(g) 起始分压/kPa : 20 25 0 0 改变分压/kPa : 10 10 20 20
某时分压/kPa : 10 15 20 20
即某时刻p (CO 2)=15 kPa ,p (CH 4)=10 kPa 。
代入v (CO)=1.3×10-
2·p (CH 4)·p (CO 2)mol·g -
1·s -
1=1.95 mol·g
-
1·s -1。
②设达到平衡时CH 4的改变分压为x kPa , 1 123 K 恒容时,CH 4(g)+CO 2(g)===2CO(g)+2H 2(g) 起始分压/kPa: 20 25 0 0 改变分压/kPa :x x 2x 2x 平衡分压/kPa: 20-x 25-x 2x 2x
据题意,有(20-x )+(25-x )+2x +2x 20+25=1.8,解得x =18。
CH 4(g)、CO 2(g)、CO(g)、H 2(g)的平衡分压依次
是2 kPa 、7 kPa 、36 kPa 、36 kPa ,代入K p =p 2(CO )·p 2(H 2)p (CH 4)·p (CO 2)=362×362
2×7。
(3)常温下,草酸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中仍存在分步电离: H 2C 2O 4H +
+HC 2O -
4 K a1=c (H +)·c (HC 2O -
4)
c (H 2C 2O 4)
HC 2O -
4
H +
+C 2O 2-
4 K a2=c (H +)·c (C 2O 2-
4)
c (HC 2O -
4)
当c (H 2C 2O 4)=c (C 2O 2-4)时,K a1·
K a2=c 2(H +)。
c (H +
)=K a1·K a2=6×10-3.5
mol·L -
1,pH =2.7。
35. [化学一选修 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氧、硫形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可作为照相业的定影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AgBr +2Na 2S 2O 3===Na 3[Ag(S 2O 3)2]+NaBr 。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银(Ag)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与Cu 同族,则基态Ag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能够成功地解释各种原子光谱 B .Br 、S 、O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顺序为 O >Br >S
C .Na 的第一电离能小于 Mg ,但其第二电离能却远大于 Mg
D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H 2O 的熔沸点及稳定性均大于H 2S
(3)依据VSEPR 理论推测S 2O 2-
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中心原子S 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Ag(S 2O 3)2]
3
-
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字母)。
A .离子键
B .极性键
C .非极性键
D .金属键
E .配位键
(4)第一电子亲和能(E 1)是指元素的基态气态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气态负一价离子时所放出的能量(单位为kJ·mol -
1),电子亲和能越大,该元素原子越易得电子。
已知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第一电子亲和能如下表:
元素 Al Si P S Cl E 1/(kJ·mol -
1)
42.5
134
72.0
200
349
表中元素的E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种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所示,它由A 、B 组成。
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已知该晶体
的晶胞参数为a nm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则密度ρ为____________g·cm -
3(用含a 和N A 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4d 105s 1 (2)BC (3)四面体 sp 3 BCE (4)P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 23p 3,3p 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易结合一个电子 (5)Fe 3O 4
232×8
(a ×10-7)3
N A
【解析】(1)银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与铜同族,处于第一副族,价电子排布式为4d 105s 1。
(2)A.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能够成功地揭示氢原子光谱,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O>Br>S ,故正确;C.镁原子3s 轨道为全充满稳定状态,半径又较小,第一电离能高于钠,失去一个电子后,钠离子是稳定结构,第二电离能远高于镁,故正确;D.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故水的熔沸点高于硫化氢,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由共价键决定,故错误。
(3)S 2O 2-
3中一个硫原子相当于氧原子,中心硫原子孤电子对数为6+2-2×42=0,价层电子对数为0+4=4,微粒空间构型为四面体,中心硫原子采取sp 3杂化;[Ag(S 2O 3)2]3-
中Ag +
与S 2O 2-
3之间形成配位键,硫原子之间形成非极性键,硫与氧原子之间形成极性键,故选BCE 。
(4)P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3s 23p 3,磷原子的3p 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相对稳定,不容易结合一个电子。
(5)亚铁离子处于晶胞的顶点,面心以及A 位置小立方体的体心,氧离子位于A 、B 小立方体的内部,每个小立方体内部各有4个,铁离子处于晶胞B 位置小立方体的内部,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铁和氧原子数目确定化学式,铁原子数目为4+8×18+6×12+4×4=24,氧原子数目为4×8=32,故铁和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4∶32
=3∶4,故氧化物化学式为Fe 3O 4。
晶胞相当于有8个四氧化三铁,晶胞质量=8×232N A g ,晶体密度=8×232
N A
g÷(a ×10-7cm)3=232×8(a ×10-7)3
N A
g·cm -
3,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有机化合物A 只含C 、H 、O 三种元素,质谱分析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共有五种性质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1∶2∶2∶2∶3,红外光谱显示A 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酯基和苯环结构。
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⑤分别属于______、______。
(3)B 与F 均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F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
名校名师整理助你一臂之力方程式(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A是生产某新型工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写出由A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G有多种芳香族同分异构体,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
①能与稀硫酸及NaOH溶液反应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分子中有一个甲基
(5)7
名校名师整理助你一臂之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