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砖混结构房屋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砖混结构房屋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
【摘要】建筑工程地基加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夯实,换填土,挤密,胶结,加筋及排水等方法,达到对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以改善地基土的结构特点使之满足工程需要。

砖混结构房屋由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的要求,为完善其功能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

文章主要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房屋;地基;加固
1.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宽基础技术
1.1 加宽技术
基础加宽技术适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

基础加宽的费用较低,施工也较方便,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除非周围场地限制或基础埋置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要开挖大量土石方,直接导致加固费用增加等原因不宜采用此技术。

基础加宽应重视加宽部分与原有基础部分的连接,对刚性基础加宽后应满足刚性角要求,对柔性基础应满足抗弯要求。

当既有建筑物的基础产生裂缝或基底面积不足,可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大基础。

基础底面积扩大对原基础的抗冲切和底板的抗弯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需使加宽后的基础抗冲切承载力和底板抗弯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底面积扩大后也需要重新复核。

如果复核结果不满足要求,则需要在增加底面积的同时增加截面高度。

1.2 加宽形式
当原条形基础承受中心荷载时,可双面加宽;单独柱基,可在基础底面四边扩大加固;原基础受偏心荷载或受相邻建筑物基础条件限制时,沉降缝处的基础或为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时可用单面加宽基础方法。

1.3 注意事项
为使新旧基础连接牢固,在灌注砼前应将原基础凿毛刷洗干净,再涂一层高强度水泥浆或涂砼界面剂,沿基础高度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锚固钢筋。

当采用钢筋砼套加固时,加宽部分的主筋应与原基础内主筋相焊接;也可在墙脚或圈梁钻孔穿钢筋,再用环氧树脂填满,穿孔钢筋必须与加固筋焊牢;对加套的砼或钢筋砼的加宽部分,其地基上铺设的垫料及其厚度应与原基础垫层的材料和厚度一致,使加套后的基础与原基础的基底标高和应力扩散条件相同和变形协调;对加宽部分基础应按长度1·5m~2·0m划分成若干单独区段,分别进行分批、分段、间隔施工,绝不能在基础全长范围挖成连续的坑槽和使全长范围地基土暴露过大,以免导致地基土浸泡软化,使基础产生很大的不均匀沉降;为了不扰动原基础,新加基础的深度不宜超过原有基础,一般与原基础相同。

2.基础托换法
当原地基持力层的工程性能较差,通过加大原基础截面无法满足要求时,可改变基础持力层,将全部荷载或部分荷载通过竖向构件传递到好土层。

2.1 墩式托换技术
墩式托换技术是通过在原基础下设置墩式基础,使基础坐落在较好的土层上,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费用低、施工简便,施工期间仍可使用建筑物。

但是施工工期较长,对被托换的建筑物将会产生一定的附加沉降。

施工步骤可按下面进行:在贴近被托换的基础侧面,人工开挖一个长1.2m、宽0.9m的竖向导坑,并挖到原有基础底面下 1.5m处;将导坑横向扩展到基础的正下方,并继续在基础下面开挖到所有要求的持力层标高;采用现浇砼浇筑开挖出来的基础下的挖坑体积。

在距原有基础底面80mm处停止浇筑,养护一天后,再用掺人膨胀剂和速凝剂的干稠水泥砂浆填入基底空隙;用同样步骤,再分批、分段地挖坑和浇筑墩子。

2.2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
锚杆静压桩是利用建筑物的自重,先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反力架用千斤顶将预制好的桩逐节压入在基础中开凿出来的桩孔内,当压桩力达到(1.5~2)倍荷载时便可以认为已满足桩的设计要求,然后浇灌C30早强微膨胀砼,将桩与基础连在一起,当砼达到强度后,该桩便可立即承受荷载。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上。

锚杆静压桩钢筋砼桩宜采用方形,其边长为200 mm~350mm,桩长宜为1.0m~2.5m,桩身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桩内主筋按计算确定,在构造上当方桩边长为200mm时,不宜少于4Ф12;当边长为300mm时,配筋不宜少于4Ф16。

有时在重要的加固工程中,为了提高单桩承载力,也可选用钢桩。

2.3树根桩托换技术
树根桩是一种小直径一般为150mm~300mm的现场灌注钢筋混凝土桩。

在钢套座的导向下用旋转法钻进,在托换工程中往往要钻穿原有建筑筑物的基础进入地基中直至设计标高,清孔后下放钢筋1根到数根,视桩径而定,同时放入注浆管,再用压力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而成桩。

树根桩一般为摩擦桩,桩是与地基土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桩与土形成复合地基。

可运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建筑的整修、岩土边坡稳定加固,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树根桩施工简单灵活,所需施工场地较小,施工时噪音和振动小,适合于对公害控制严格的市区作业;桩孔孔径小,对基础和地基土几乎都不产生附加应力,施工时对原有基础影响小,也不干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能穿透各种障碍物,适用于除粒径较大的卵石层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土层,既能在水位以上干作业成孔,也可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成孔成桩。

树根桩桩的布置可采用直桩型或网状结构斜桩型;直径宜为150mm~300mm;桩长一般宜超过30m;桩身的硅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笼外径宜小于设计桩径40m~60m,
主筋不宜少于3根,对软弱地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时的钢筋长度不得小于1/2桩长;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时,应全长配筋。

3.地基加固技术
3.1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法
高压喷射注浆施工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桨管进入土层的预定位置,用高压设备把浆液或水以20一40MPa的高压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碎土体;同时,喷嘴按一定的要求移动,使桨液与土搅拌混合形成水泥土体,待其凝固后在土中形成的固结体。

适用于既有建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偏大,特别是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

施工工序是:土方开挖→钻机就位→钻进引孔→浆液配制→喷射注浆→冲洗→回灌补浆、桩头处理、浮浆处理→土方清底、裁桩、褥垫层及后续工序。

3.2灌浆加固法
灌浆加固法是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土体孔隙或石裂隙中,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水理性能。

运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或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该法施工时不饶动、不破坏原地基土结构,无须大型的机械设备,是加固旧房地基的一种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

此法所用的浆液应流动性好、泌水性小,并具有一定硬化强度和稳定性。

但由于水泥浆的析水性大、凝固慢、稳定性较差,一般只适用于灌注砾石或孔隙大于0.2~0.3mm的地基土中。

【参考文献】
[1]潘建军,李华忠.房屋地基加固处理的技术措施[J].山西建筑,2008,8.
[2]陈卓,段小雨,李立仁.高填方区多层房屋地基强夯法的应用与分析[J].建筑技术,2008,5.
[3]简艳军.砖混房屋地基基础维修加固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1.
[4]龙勇.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探讨[J].四川建材,200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