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教案说明: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让学习任务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辅导。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师做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本章对数列的定位是做为一种函数结合数列自身的特点来学习的,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列概念后,使学生体会数列的函数背景,感受数列是研究现实问题情景的数学模型。

等比数列做为特殊的数列也是函数,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与等差数列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

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应指数函数的模型,因此对思维能力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一方面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比中项及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灵活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考查思维能力是支柱,运算能力是主体,应用是归宿;另一方面常和函数、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相关内容交汇在一起综合,加以导数和向量等新增内容,使数列题更有了施展的舞台;因此,这类题目从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求解目标需求的信息,解题过程所用的方法都相当丰富,并且对于考查逻辑推理, 演绎证明,运算求解,归纳抽象等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联结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做为等比数列学习的基础,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列这一数学思想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 等比数列的性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特点。

2. 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借助具体例子,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通过实例,展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思考。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数列思想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包含等比数列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的PPT课件,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等比数列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应用题和拓展题,以供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使用。

3. 教学视频:搜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如等比数列的动画演示、讲解等,以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第二课时: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讲解应用实例。

教学设计: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设计: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一、教学目标1.掌握等比数列定义;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推导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的能力。

3.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2.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归纳。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本节课学习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打下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学生可根据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归纳,类比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观看视频——《国王和麦子》国王发现,将全国的粮食加起来还放不到棋盘的一半,那么放满棋盘64格到底需要多少麦子?该怎么算出每格的麦子数?第一格需要1粒麦子,第二格需要2粒麦子,第三格需要3粒麦子……将每一格的麦子数,按照格子序数排列,得到一组数列1,2,4,8,16,……;①观察到数列①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两倍。

观察以下三个数列,它们与数列①有什么共同特征?请小组讨论后回答。

1,12,14,18,116,……;②36,36×0.9,36×0.92,36×0.93,……;③1,1,1,1,……,1,……;④通过讨论,发现这些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相等,都为一个固定的常数。

我们学过等差数列的定义,能否类比归纳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二)新知引出1.等比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作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母q 表示.【板书】1.等比数列q a a n n=-1,*N 2∈≥n n 且.格子序数麦子数麦子总数111223347481551631 (64)??问题1:如果0=q 会怎样?答:若0=q ,则0≡n a ,数列的公比不存在,数列不是等比数列.问题2:上述等比数列①②③④的公比分别为多少?是否存在公比为负的数列?如果存在,请举几个例子.答:公比分别为2,21,9.0,1.例如,数列1,−2,4,−8,16,……就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1,12,−14,18,−116,……就是公比为−12的等比数列.小结:等比数列的公比可以为负,但不能为0;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也不能为0.问题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a 和公比q ,请用1a 和q 完成下列表格.2.通过表格得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1-=n n q a a .【板书】2、通项公式:11-=n n qa a (0≠q ).3.牛刀小试练习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如果是,写出它的公比及通项公式.(1)3,9,15,21,27,33,……;(2)1,1.1,1.21,1.331,1.4641,……;(3)31,61,91,121,151,181,……;(4)4,−8,16,−32,64,−128,……;(5)−3,−3,−3,−3,−3,…….项与前一项的关系用1a 和q 表示2a q a a 12=q a a 12=3a q a a 23=213q a a =4a q a a 34=314q a a =5a qa a 45=415q a a =………………na qa a n n 1-=11-=n n q a a ………………答:(1)(3)不是等比数列,(2)(4)(5)是等比数列.(2)中的等比数列公比21.1=q ,通项公式为11.11-⨯=n n a ;(4)中的等比数列公比2-=q ,通项公式为()124--⨯=n n a ;(5)中的等比数列公比1=q ,通项公式为3-=n a .(三)巩固提高例1若等比数列{}n a 的第4项和第6项分别为48和12,求的{}n a 通项公式及第5项.【板书】解:由484=a ,126=a ,得⎪⎩⎪⎨⎧====.12,48516314q a a q a a (解题过程展示46a a )解得⎪⎩⎪⎨⎧==,384211a q 或⎪⎩⎪⎨⎧-=-=.384211a q ,因此121384-⎪⎭⎫⎝⎛⨯=n n a 或121384-⎪⎭⎫⎝⎛-⨯-=n n a .当121384-⎪⎭⎫⎝⎛⨯=n n a 时,2421384155=⎪⎭⎫⎝⎛⨯=-a ;当121384-⎪⎭⎫⎝⎛-⨯-=n n a 时,2421384155-=⎪⎭⎫⎝⎛-⨯-=-a .例2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q ,试用{}n a 的第m 项表示n a .(提示:类比例1用1a 和q 分别表示m a 和n a .)解:由题意得⎪⎩⎪⎨⎧==--,,1111n n m m q a a q a a 得到m n mnq a a -=,所以m n m n q a a -=.【板书】3.通项公式变式:mn m n qa a -=(0≠q ).变式解读:m a 和n a 之间差了m n -次方的q .(四)课堂总结1.等比数列:q a a n n =-1(0≠q ),*N 2∈≥n n 且.2.通项公式:11-=n n qa a (0≠q ).3.通项公式变式:mn m n qa a -=(0≠q ).4.利用通项公式我们能求出数列的任意一项.(五)情境回归回到课堂最开始的故事中,国王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知识算出棋盘每一格需要的麦子数。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学习目标】1.准确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2.通项对等比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对等比数列中“等比”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学法指导】1. 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 2.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一、知识温故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教材助读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n na a =q (q ≠0)。

注: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a }成等比数列⇔n n a a1+=q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3︒ q= 1时,{a n }为常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① 111(0)n n a a q a q -=⋅⋅≠ ②1(0)n m n m a a q a q -=⋅⋅≠3.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4.等比中项的定义: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2G ac =5.证明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 ①定义:证明1n n a a +=常数, ②中项性质:212121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或;6. 等比数列的性质:(1)n m n m a a q -=(,m n N +∈); (2)对于k 、l 、m 、n ∈N*,若m n p q +=+,则a k a l =a m a n .; (3)每隔k 项(k N +∈)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的新数列为等比数列;(4)在等比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比中项。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2. 等比数列的性质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5. 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等比数列的图形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

3. 结合例题,讲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讲解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规律,总结等比数列的性质。

3.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数列性质,推导出通项公式。

4. 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结合通项公式,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5. 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选取典型例题,讲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知识的掌握程度。

10.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等比数列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通项公式,并进行证明。

3.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比数列的性质。

2. 运用类比法,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异同。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等比数列的动态变化过程。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银行存款利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3.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条件,通过变换和代数运算,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让学生理解并证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正确性。

5. 介绍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推导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等比数列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等比数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等比数列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互动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等方式来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3. 等比数列的性质:探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相邻项之比、公比等。

4.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介绍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5. 应用:通过例题展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求和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和公式。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形展示等比数列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比数列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银行利息计算,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特点和通项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不清、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

2. 针对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9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第9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第9课时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学习导航】知识网络学习要求1.体会等比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2.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索发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掌握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3.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自学评价】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即:1-nnaa=q(q≠0)注: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na}成等比数列⇔nnaa1+=q(+∈Nn,q≠0)2︒隐含:任一项00≠≠qan且3︒ q= 1时,{a n}为常数列.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①111(0)nna a q a q-=⋅⋅≠②1(0)n mn ma a q a q-=⋅⋅≠3.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4.等比中项的定义: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且2G ac= 5.证明数列{}n a为等比数列:①定义:证明1nnaa+=常数,②中项性质:212121n nn n nn na aa a aa a+++++==g或;【精典范例】【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1)1,1,1,1,1;(2)0,1,2,4,8;(3)1,21-,41,81-,161.【解】(1)所给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3)所给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1-的等比数列.【例2】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1)2,a,8;(2)-4,b,c,21. 【解】 (1) 根据题意,得所以a=4或a=-4.(2) 根据题意,得解得所以b=2,c=-1.【例3】在等比数列{a n }中,(1)已知a1=3,q=-2,求a6;(2)已知a3=20,a6=160,求an.【解】(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那么所以【例4】在243和3中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比数列.【解】设插入的三个数为2a ,3a ,4a ,由题意知243,2a ,3a ,4a ,3成等比数列. 设公比为q,则因此,所求三个数为81,27,9,或-81,27,-9.追踪训练一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公比、第5项和第n项:(1)2,6,18,54,…; (2)7,314,928,;,2756Λ (3)0.3,-0.09,0.027,-0.0081,…;(4)5,15+c ,125+c ,Λ,513+c .【答案】(1) 1532,162,3-⨯===n n a a q(2) 15)32(7,81112,32-⨯===n n a a q(3) n n n a a q 3.0)1(,00243.0,3.015⨯-==-=-(4) 1!455,5,5+-+===c nc n c c a a q2. 数列m ,m ,m ,…m , ( C )A. 一定是等比数列B.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C.一定是等差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D.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3.已知数列{a n }是公比q ≠±1的等比数列,则在{a n +a n +1},{a n +1-a n },{1+n n a a }{na n }这四个数列中,是等比数列的有(C )A.1个B.2个C.3个D.4个 【选修延伸】【例5】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之和为15,若这三个数分别加上1,3,9后又成等比数列,求这三个数.【解】设这三个数分别为,,a d a a d -+()()15a d a a d -+++=Q解得5a =∴这三个数为5,5,5d d -+故由题意又可得2(53)(51)(59)d d +=-+++解得210()d d ==-舍去或 ∴这三个数为3,5,7【例6】已知数列{a n }满足:lg a n =3n +5,试用定义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证明】 由lg a n =3n +5,得a n =103n +5 535)1(311010++++=n n n n a a =1000 ∴数列{a n }是公比为1000的等比数列.【点评】 若{a n }是等差数列,b n =b a n 可以证明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反之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a n >0,则可证明{lg a n }为等差数列.追踪训练二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a 4·a 5=3,a 6·a 7·a 8=24,则a 9·a 10·a 11的值等于(D )A.48B.72C.144D.192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首项为89,末项为31,公比为32,则项数n 等于___4___. 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31,则86427531a a a a a a a a ++++++=___-3___. 4.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1)若a n >0,且a 2a 4+2a 3a 5+a 4a 6=25,求a 3+a 5.(2)a 1+a 2+a 3=7,a 1a 2a 3=8,求a n .【解】(1)由已知a n >0,且a 2a 4+2a 3a 5+a 4a 6=25知a 12q 4+2a 12q 6+a 12q 8=25即a 12q 4(1+q 2)2=25∴a 1q 2(1+q 2)=5因此a 3+a 5=a 1q 2+a 1q 4=a 1q 2(1+q 2)=5(2)由已知a 1+a 2+a 3=7,a 1a 2a 3=8知⎪⎩⎪⎨⎧==++873312111q a q a q a a①÷②得2712=++q q q 即2q 2-5q +2=0解得q =2或q =21 当q =2时,a 1=1 ∴a n =2n-1当q =21时,a 1=4 ∴a n =23-n⎩⎨⎧==++27)1(121q a q q a 即 ①②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

2. 等比数列的性质:探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相邻项的比值是常数,公比等。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4. 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特定项、求和等。

5.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复利、生长速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

2. 用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等比数列的应用。

3.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的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等比数列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练习。

3. 教学反思:对以往教学等比数列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复利计算,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发现等比数列的性质。

3.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代数运算,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应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特定项、求和等。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的要点,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第一章:等比数列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复习数列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1.2 等比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具体的数列,总结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1.3 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比值是常数,每一项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与公比的乘积等。

1.4 等比数列的举例:给出一些等比数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第二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引入:通过一些具体的等比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通项公式。

2.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

2.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通项公式的理解。

第三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3.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和意义。

3.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引导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前n项和的公式。

3.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前n项和的理解。

第四章: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4.1 等比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公比的取值范围,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等。

4.2 等比数列的运算:引导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等。

4.3 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的应用:给出一些应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运算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理解。

第五章: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增长模型,放射性衰变等。

5.2 等比数列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等比数列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如利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

5.3 等比数列的综合练习: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加深对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的理解。

(整理)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整理)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教案说明:设计思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让学习任务始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支架”和辅导。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帮助下,发展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教师做为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

教学内容分析: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本章对数列的定位是做为一种函数结合数列自身的特点来学习的,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列概念后,使学生体会数列的函数背景,感受数列是研究现实问题情景的数学模型。

等比数列做为特殊的数列也是函数,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与等差数列一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因此,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

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应指数函数的模型,因此对思维能力有更进一步的要求。

一方面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 n 项和公式、等比中项及等比数列的性质的灵活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考查思维能力是支柱,运算能力是主体,应用是归宿;另一方面常和函数、不等式、方程、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相关内容交汇在一起综合,加以导数和向量等新增内容,使数列题更有了施展的舞台;因此,这类题目从已知条件给出的信息,求解目标需求的信息,解题过程所用的方法都相当丰富,并且对于考查逻辑推理,演绎证明,运算求解,归纳抽象等理性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联结能力都是很好的素材.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做为等比数列学习的基础,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并会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够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用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进行类比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结合具体情境引入:(1)1、2、4、8、16、 、632(2)36、9.036⨯、29.036⨯、3639.0⨯、 (3)1、-21、41、-81、提问:观察上面三组例子,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像(1)(2)(3)这样的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请同学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自己总结等比数列的定义。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nn a a 1+。

注意:等比数列中的任意一项都不能为0,并且q ≠0。

请同学自己举一个生活中关于等比数列的例子。

在等比数列{}n a 中,⎩⎨⎧<<>><<>>数列为递增数列)数列为递减数列),时,数列为递减数列)数列为递增数列),时,(10(10(10(1011q q a q q a q<0时,数列是正负相间的摆动数列 q=1时,数列是常数列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常数列都是等差数列?是不是所有的常数列都是等比数列?公差和公比分别是多少?举例说明 在等比数列{}n a 中,根据定义有1-n na a =q (n ≥2,q ≠0) q a a nn =+1(q ≠0) ⇔1-n n a a =nn a a 1+ 也就是说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是等式1-n n a a =nn a a1+ (n ≥2,q ≠0)的充要条件。

由等式1-n n a a =nn a a1+,可知2n a =11-+⋅n n a a反之,在数列{}n a 中,如果已知2n a =11-+⋅n n a a (n ≥2),能否推出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请同学讨论,给出结果并说明理由。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标题: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能够解决与等比数列相关的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并与等比数列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对等比数列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等比数列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首项、公比、通项等概念的解释。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和规律。

推导通项公式(15分钟):1. 介绍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2. 通过具体的数列示例,引导学生推导通项公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意义。

练习与应用(20分钟):1. 提供一些简单的等比数列,让学生根据通项公式计算特定项的值。

2.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如计算某一项的值、判断数列的性质等。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提供一些较难的等比数列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等比数列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以便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

教案评估:1. 在练习与应用环节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等比数列问题,并在下节课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案扩展:1. 可以邀请学生自主搜索更多关于等比数列的应用和实际问题,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无穷性质,如何计算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等问题。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运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教学重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学难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的理解。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采用例题解析法,通过具体例题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一、等比数列的概念:1. 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即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

2. 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即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一个常数(比)的乘积的数列。

3. 举例说明等比数列的特点,如每一项都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乘以一个常数。

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即第n项等于首项加上(n-1)乘以公差。

2. 引导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相似之处,都是第n项等于首项加上(n-1)乘以一个常数。

3. 引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第n项等于首项乘以比乘以(n-1)次方。

四、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1. 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计算具体等比数列的第n项。

2. 让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等比数列的平均数等。

六、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等比数列的平均数等。

1. 回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强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

八、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练习题。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求等比数列的平均数等。

九、板书设计:1. 等比数列的概念。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其意义。

3.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介绍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并解释其推导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等比数列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等比数列的性质和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第二课时: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释其意义。

3. 第三课时: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进行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开展练习,巩固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5. 第五课时:总结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进行拓展讲解。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和公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性质和公式的掌握情况。

2. 练习解答: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等比数列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拓展1. 探索等比数列的其他性质:引导学生深入研究等比数列的其他性质,如等比数列的项的符号规律、等比数列的项的绝对值规律等。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3.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推导通项公式。

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能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3.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比数列的概念理解。

2.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等比数列的实际应用实例。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概念介绍: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理来推导通项公式。

4.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实例: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作业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等比数列在金融、经济学等领域的应用。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教学设计惠贞书院陈磊一、教学内容解析等比数列是学生学习了等差数列后的一个专门而又重要数列, 是数列整个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比数列与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 如细胞分裂、银行贷款问题等都能够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 在那个过程中可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用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 通过对等比数列的学习, 既是对等差数列学习的一种巩固和提高, 也为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奠定基础. 而且在研究等比数列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体验类比思想、专门到一样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等, 这些都能够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明白得等比数列的定义, 把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过程.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观看、动手体验知识发生进展的过程, 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合作, 提高他们分析、类比猜想、归纳、证明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国学经典作为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与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养成细心观看、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适应.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教学难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前差不多完成了对函数知识的学习和以及等差数列有关知识的学习, 但关于孙子算经里的问题还有些生疏, 不能用已学的等差数列来表示. 本课由此入手,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产生求知的欲望. 而研究等比数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去研究等比数列, 又是符合他们“跳一跳, 摘得到”的最近进展区. 另外,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时期, 是他们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时期. 因此,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遵循从专门到一样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学会观看、分析问题, 并尝试自主解决;另一方面也重视逻辑推理、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四、教学策略分析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较为类似, 能够利用类比的方式来学习等比数列. 如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类比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由累加法类比到累乘法等. 在那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经历从类比猜想到逻辑证明, 从专门到一样,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培养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在证明等比数列的过程中, 让学生回来课本定义,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 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1)《孙子算经》中有如此一个问题:出门见九堤, 每堤有九木, 每木有九巢, 每巢有九鸟, 每鸟有九雏, 每雏有九毛, 问共有几堤, 几木, 几巢, 几鸟, 几雏, 几毛, 几色? 能够构成如何样的数列?解答:9,92,93,94,95,96,97(2)如下图为谢宾斯基三角形, 着色的小三角形个数一次构成一个数列的前5项, 依此规律, 第6幅图有多少个小三角形?能够得到如何样的数列?假如假设第一幅图中三角形的面积为1, 则图中每幅图中黑色面积又能够构成如何样的数列?解答:第6幅图有53个小三角形, 数列为12341,3,3,3,3,…… 面积构成的数列为123433331,(),(),(),(),4444……设计意图:以国学经典作为引入, 能够让学生们从数学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国学经典, 激起学生学习爱好和爱国热情;谢宾斯基三角形在数列的递推公式中差不多碰到过, 但未点出是等比数列, 在那个地点介绍引入起到专门好的前后呼应作用.(二)自主探究, 引入概念探究:上面的三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点?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一样地,假如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常数, 那么那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那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通常用字母q 来表示(q ≠0). 即1(2)n n a q n a -=≥ 类比引入等比中项的定义:设计意图: 在学生对等比数列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例子,经历从专门到一样的过程, 加深对概念的明白得,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三)深入探究, 合作学习例1. 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若是,找出公比;不是,请说明理由.(1) 1, 4, 16, 32.(2) 0, 2, 4, 6, 8.(3) 1,-10,100,-1000,10000.(4) 3, 3, 3, 3, 3.(5) a, a, a, a, a.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并派代表发言.解答:(1)不是;(2)不是;(3)是, 公比是-10;(4)是, 公比是1;(5) 当0a =时不是等比数列;当0a ≠时是等比数列, 公比是1.设计意图:前4个数列重在考察等比数列的定义, 其中第4个又为第5个做了铺垫, 让学生养成分类讨论的好适应, 让学生自主摸索公比能否为0.练习1: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n n S =,试判定{}n a 是否为等比数列.解答:112,2,n n n n n a S S --≥=-=而112a S ==,3212a a a a ≠,则{}n a 不是等比数列.设计意图:练一练旨在提醒学生利用S求通项时需分类讨论,并利用定n义判定{}a是否为等比数列,是学生的易错点所在.n探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提问: 在等差数列中an能够用a1和d表示, 类似地, 在等比数列中an 能够用a1和q表示吗?如何样表示呢? 请同学们想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试着推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并派代表发言.法一:不完全归纳法法二:累加(乘)法法三:迭代法由以上方法可知: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为: an= a1qn-1(a1, q ≠0), 以上方法均强调n=1时等式也成立, 养成严谨的思维态度.设计意图: 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通过不完全归纳法、迭代法和累乘法三种不同的方式得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培养学生类比、猜想的能力, 在那个过程中学会知识、方法的迁移, 转化难点.试一试、请写出引题中的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答:①9n n a = ②13n n a -= ③13()4n n a -=设计意图:解决引题中的数列的通项公式, 前后呼应, 有始有终. 探究:在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通项公式为12n n a -=的数列的图象和函数12x y -=的图象, 你发觉了什么?类似地,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 画出通项公式为11()2n n a -=的数列的图象和函数11()2x y -=的图象, 并观看等比数列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并派代表发言.等比数列的图象是相应函数图象上的孤立的点.设计意图: 通过那个环节, 让学生明白得等比通项公式的图象和相应函数的图象的关系, 表达了函数思想.(四)课堂演练, 思维碰撞例2、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与第4项分别是12与18, 求它的第1项与第2项.解:设那个等比数列的首项是1a , 公比是q,易得32q =,1a =16/3,2a =8 答:那个数列的第1项与第2项分别是163,8.设计意图: 解决本题可采纳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要求a 1 , a2只要求出an, 而要求an 只要求出a1,q, 使学生明白解决本题关键是求差不多量a1,q.追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中涉及哪几个量?设计意图:加强对通项公式的认识,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练习2、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373,12,a a ==求11a .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并派代表发言. 法一:由2161312a q a q ⎧⋅=⎪⎨⋅=⎪⎩知132a q ⎧=⎪⎨⎪=⎩或132a q ⎧=⎪⎨⎪=⎩均可解得1011148a a q ==. 法二:由4734a q a ==, 得41148a q =设计意图: 本题从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 差不多量法, 使学生熟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表达了分类讨论思想;方法二:本题并非必须解出1,a q , 而能够利用整体思想, 由4117a a q =解出, 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练习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111,4 2.n n a S a +==+(1)设12,n n n b a a +=-证明{}n b 为等比数列;(2)求{}n a 的通项公式.解答:(1)略;(2) 132n n b -=⨯,则11232n n n a a -+-=⨯,有113,224n n n n a a ++-= 故数列{}2n na 是首项为12, 公差为34的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铺设台阶, 构造新数列的方法,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与证明, 表达了数学的转化思想, 也为后续的学习中, 利用待定系数构造新数列求通项公式埋下伏笔.(五)归纳总结, 提高升华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把握了哪些新的知识、方法、技巧?2、本堂课你“悟”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作业:教材P52 NO.1 NO.2 习题2.4A 组设计意图:通过对本堂课的回忆, 让学生重温回忆知识点和过程方法, 有助于关心他们加深经历;对思想方法的点拨, 能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纽带,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 对数学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六)板书设计。

等比数列通项及前n项和学案

等比数列通项及前n项和学案

一、【知识回顾】:1、等比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 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所得的比值等于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 ,它常用字母 表示。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地,以1a 为首项、以q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111,0n n a a q a q -=≠【练习】判断以下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第50项:11,,1,3,9,93二、【例题讲解】:例1:(1)在243和3中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比数列,求这三个数;(2)若1,,,,9a b c --成等比数列,求,b ac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1)已知13,2a q ==-,求6a(2)已知32n n a =⨯,求1,a q(3)已知3620,160a a ==,求n a【小结】: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设*,m n N ∈,有n m n m a a q -= (用任一项和公比表示通项)(2)若*,,,m n p q N ∈且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例3: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324202,3a a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例4: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3355,20a a a a +=+=,求公比q例5: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31237,8a a a a a a ++==,求公比q一、【知识回顾】: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q ,则它的前n 项和n S = ;练习1:用等比数列公式求和:(1)2171555++++ ; (2)3333++++ (共100个)练习2: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1,243,3n a a q ===,求n S【小结】:若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a ,公比q ,第n 项n a ,则它的前n 项和 _______________n S =等比数列{}n a 中,由1,,,,n n a q n a S 中三个量可以求出其他两个量,简称:“ ”二、【例题讲解】在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3331,422a S ==,求1a三、【能力提升】错位相减法是推导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典型方法,它还可以求形如{}n n a b (其中{}n a 为等差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数列的前n 项和,例如: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13nn a n =+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时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体会等比数列是用来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探索发现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掌握求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
3.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自学评价】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注: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q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3︒ q= 1时,{a n }为常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111(0)n n a a q a q -=⋅⋅≠
②1(0)n m n m a a q a q -=⋅⋅≠ 3.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非零常数列.
4.等比中项的定义: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且 2G ac =
5.证明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
①定义:证明1n n
a a +=常数, ②中项性质:212121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或; 【精典范例】
【例1】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1)1,1,1,1,1;
(2)0,1,2,4,8;
(3)1,21-,4
1,81-,161. 【解】
(1)所给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2)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这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3)所给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
1-的等比数列. 【例2】求出下列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1)2,a,8;
(2)-4,b,c,2
1. 【解】 (1) 根据题意,得
所以a=4或a=-4.
(2) 根据题意,得
解得
所以b=2,c=-1.
【例3】在等比数列{a n }中,
(1)已知a1=3,q=-2,求a6;
(2)已知a3=20,a6=160,求an.
【解】
(1)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得
(2)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那么
所以
【例4】在243和3中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比数列.
【解】设插入的三个数为2a ,3a ,4a ,由题意知243,2a ,3a ,4a ,3成等比数列. 设公比为q,则
因此,所求三个数为81,27,9,
或-81,27,-9.
追踪训练一
1. 求下列等比数列的公比、第5项和第n项:
(1)2,6,18,54,…; (2)7,314,9
28,;,2756 (3)0.3,-0.09,0.027,-0.0081,…;
(4)5,15+c ,125+c , ,513+c .
【答案】
(1) 1532,162,3-⨯===n n a a q
(2) 15)3
2(7,81112,32-⨯===n n a a q
(3) n n n a a q 3.0)1(,00243.0,3.015⨯-==-=-
(4) 1!455,5,5+-+===c nc n c c a a q
2. 数列m ,m ,m ,…m , ( C )
A. 一定是等比数列
B.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C.一定是等差数列不一定是等比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3.已知数列{a n }是公比q ≠±1的等比数列,则在{a n +a n +1},{a n +1-a n },{
1
+n n a a }{na n }这四个数列中,是等比数列的有(C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选修延伸】
【例5】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正数之和为15,若这三个数分别加上1,3,9后又成等比数列,求这三个数.
【解】设这三个数分别为,,a d a a d -+
()()15a d a a d -+++=
解得5a =
∴这三个数为5,5,5d d -+
故由题意又可得2(53)(51)(59)d d +=-+++
解得210()d d ==-舍去或
∴这三个数为3,5,7
【例6】已知数列{a n }满足:lg a n =3n +5,试用定义证明{a n }是等比数列.
【证明】 由lg a n =3n +5,得a n =103
n +5 535
)1(311010++++=n n n n a a =1000 ∴数列{a n }是公比为1000的等比数列.
【点评】 若{a n }是等差数列,b n =b a n 可以证明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反之若{a n }为等比数列且a n >0,则可证明{lg a n }为等差数列.
追踪训练二
1.在等比数列{a n }中,a 3·a 4·a 5=3,a 6·a 7·a 8=24,则a 9·a 10·a 11的值等于(D )
A.48
B.72
C.144
D.192
2.在等比数列中,已知首项为
89,末项为31,公比为3
2,则项数n 等于___4___. 3.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31,则86427531a a a a a a a a ++++++=___-3___. 4.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1)若a n >0,且a 2a 4+2a 3a 5+a 4a 6=25,
求a 3+a 5.
(2)a 1+a 2+a 3=7,a 1a 2a 3=8,求a n .
【解】
(1)由已知a n >0,且a 2a 4+2a 3a 5+a 4a 6=25知a 12q 4+2a 12q 6+a 12q 8=25
即a 12q 4(1+q 2)2=25
∴a 1q 2(1+q 2)=5
因此a 3+a 5=a 1q 2+a 1q 4=a 1q 2(1+q 2)=5
(2)由已知a 1+a 2+a 3=7,a 1a 2a 3=8知⎪⎩⎪⎨⎧==++8
73312111q a q a q a a
①÷②得2
712=++q q q 即2q 2-5q +2=0q =2或q =2
1 当q =2时,a 1=1 ∴a n =2n
-1当q =21时,a 1=4 ∴a n =23-n ⎩⎨⎧==++27)1(121
q a q q a 即 ①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