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区分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
个人或家庭的收入由功能分配和生产要素的分 布情况共同决定
对收入来源的理解会影响人们对收入的评价
这种区分便于我们认识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
1.2 收入分配不平等量度的原则
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平等很难 原则一:匿名原则 原则二:人口原则 原则三:相对收入原则 原则四:累退原则
2.1.2 库兹涅茨的推导
来自有限的统计数据 经济发展早期是普鲁士的数据 经济发展后期是美、英、德(萨克森地
区)的数据 发展中期对比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的数据
2.1.3 库兹涅茨的解释
不平等加剧因素:储蓄、工业化与城市化 不平等抑制因素:法律和政策力量、人口变动、
产业结构变动
经济发展前期主要是加剧因素起作用,而后期 主要是抑制因素起作用
1.2.1 匿名原则
不关心具体某个人的收入 收入的互换对不平等程度的判别没有影
响 收入分配总能排列成从最少到最多的序

1.2.2 人口原则
人口总数与不平等程度无关
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收入分配不平等 程度不变
1.2.3 相对收入原则
一个国家所有人收入同时增加相同的倍 数,或以不同的货币计量,收入分配的 不平等程度没有变化
研究功能分配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各种生产 要素对生产的贡献与其所得之间的关系是否合 理。
什么是规模分配
个人或家庭得到的分配 规模分配取决于拥有生产要素的种类、数量和
价格
规模性收入分配(也称个人收入分配或家庭 收入分配)就是单独以居民个人(或家庭) 为主体对国民收入所进行的分配。
这种分析思路来源于帕累托,它所要探讨的 问题是分析某一阶层的人口或家庭的比重与 其所得的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什 么因素决定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分配结构。
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在经济增长初期(贫穷极 端)恶化,在经济增长达到中等水平到达顶峰、 出现停滞,然后随经济进一步增长(富裕阶段) 而下降,变动轨迹呈倒U型
库兹涅茨的叙述如下:“(收入分配的差距)在前工业 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 尔后是短暂的稳定,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库兹 涅茨还试图说明,处于发展初期的欠发达国家比处 于发展后期的发达国家具有更高的收入不平等程度。
边际储蓄率呈倒U型
政策含义:在极度贫穷的国家,不能采取再分配政策, 而在中等收入国家应采取再分配政策
但高度的不平等会加大再分配的政治压力,导致政府 可能重新分配现有财富(虽然难度较大),或对财富 增量实施再分配,结果都可能降低储蓄率和投资率
2.2.2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扩散效应
现实中的一些情况支持以上的观点: 技术进步开始只对少数工业部门有利 技术进步只对部分技术工人有利 工业化有利于掌握金融资源和企业家才能的人 二元结构中只有部分人先进入现代部门 但随着更多的人进入现代部门,劳动力不断提
1、年收入20万元以上。 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 内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 合买的也算。
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 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 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
2.1.4 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
受数据限制,难度较大 内尔森的研究
以英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为例来进行考察。 根据内尔森的研究,在英格兰,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开始,
而收入的不平均程度在1780年到1850年间是增加的,从1850 年到1875年间保持稳定,并从1875年后开始缓慢下降。 阿斯莫格罗和罗宾逊(2000)的研究表明,在英格兰和威尔 士,基尼系数在1823年是 0 .400,1871年达到0.627,但到了 1901年则下降到0.443。这与内尔森的研究吻合,都显示出 明显的倒U型曲线的特征。
1.3.1 收入范围系数
收入范围系数反映的是最高收入与最低 收入的相对差距
缺点是没有考虑介于中间的人的分配状 况,无法体现达尔顿原则
1.3.2 库兹涅茨比率
全社会最富的x%人口的收入与最穷的 y%人口的收入的比率
与收入范围系数一样,也是一个比较粗 略的指标
1.3.3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1.5 横截面数据的检验
阿德尔曼、泡克特、阿鲁瓦利亚等的研究证பைடு நூலகம் 了倒U的结论
根据阿鲁瓦利亚对60个国家统计数据进行的分析, 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趋势是一条二次曲线,
研究结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居民收入分配 差距逐渐扩大,但这种扩大的趋势不是“匀速”的, 更不是“加速”的,而是“减速”的,即差距逐渐 扩大,但扩大的速度不断减缓,直到某一点之后, 收入差距不再扩大,甚至开始缩小。
但滴流效应能否出现取决于需求结构能 否发生变化
英国、美国的情况
19世纪,英国和美国制造业的不同特点对以 后的收入分配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
英国以熟练工制造的高质量商品为特征,美 国以大量生产的大众化商品为特征。
美国因此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 这个阶层对商品的需求又支撑了大众化制造 业的继续发展,从而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 英国无法形成这样一个循环,导致英国社会 至今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别。
Head count, HC 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数
3.2.2 贫困人口比率
Head-count ratio, HCR HCR=HC/n 缺陷:反映范围,但不能反映程度
3.2.3 贫困差距比率
Poverty gap ratio, PGR
m:平均收入 n:人数 p:贫困线 yi:收入 反映贫困差距与社会总水平间的比率 缺陷:社会分配高度不平等的情况下,PGR可
相对贫困线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
1.比例法。这一方法是把全体居民按收入从 低到高排序后,规定其中某一比例的最低收 入群体为贫困群体,他们当中的最高收入即 为贫困线。一般是把占全体居民总数10%的 最低收入群体作为贫困群体。
2.平均收入法。这一方法是以全体居民人均 收入的1/2或1/3作为贫困线。我国一般是以 人均收入的1/2作为贫困线。
重要的是收入的相对份额
1.2.4 累退原则(达尔顿原则)
达尔顿(Dalton)1920年提出
A的收入不多于B,A收入的一部分转移 给B,累退式收入分配
如果一个收入分配是由另一个分配经过 一系列的累退式转移得到的,前者一定 比后者更不平等
1.3 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方法
收入范围系数 库兹涅茨比率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一是缺少机会参与经济活动,如果机会就在那里, 你不接受,那么就是选择的问题,和贫困问题无关; 第二是在一些关系到自己命运的重要决策上没有发 言权;
第三是容易受到经济以及其他冲击的影响,例如疾 病、粮食减产、宏观经济萧条等等。
贫困线
在特定的社会、特定时间的最低的、“可接受”的 经济享受水平
与贫困的两大类别相对应,贫困线也分 为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两种
洛伦兹曲线
极端的洛伦兹曲线
极端平等线 OY 极端不平等线 OPY
满足达尔顿原则的累退式转移使洛伦兹 曲线向下弯曲
同时涉及累退式和累进式的转移将出现 洛伦兹曲线的交叉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所夹面积与等 边直角三角形面积的比值
数学计算公式是
A /(A+B)
越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现实中的基尼系数 在0.25-0.6之间,警戒线是0.4
一、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不平等
收入分配的类型 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原则 收入分配不平等度量的方法
1.1 收入分配的类型
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 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
1.1.1 短期分配与长期分配
按不同的时间跨度来区分的 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应取长期分配,最好是累积的终
身分配
例如: A社会:$2000/月与$3000/月,但人们只能选一种收入水平
能会较小,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绝对贫困线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1.基本需求法。即首先确定生活消费的必需项目和最小 需求量,再计算实现这一最小需求量必需品所需支出之 和,这就是贫困线。
2.恩格尔系数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恩格尔系数概念和 恩格尔定律基础之上的。国际上一般认定恩格尔系数的 方法是:首先确定一个最低食物支出出标准,用这一标 准除以恩格尔系数贫困值(即0.6),便得到了绝对贫困 线。
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 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
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 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 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 的随便。
牛文元:
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形成足够大的中产阶层的五条 标准 一,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七成以上; 二,“白领”社会劳动力是否大于或至少持 平于“蓝领”; 三,恩格尔系数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 四,基尼系数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 之间; 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达到12年以上。
高教育水平,主导产业发生变化,需求提高, 扩散效应最终将产生
2.2.3 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
滴流效应
只要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受益的富有阶层有了 足够的经济繁荣,就会扩大就业,增加对贫 困者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这样,经济 发展的成果最终会滴落到穷人身上,从而自 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这就是“滴流效应”。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 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 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 悬殊。
1.4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
国家内部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
收入上的不均衡与其它生活机遇上的不均衡是相互作用的。 在加纳和塞内加尔,其20%最贫困人口的孩子在5岁前死亡 的可能性是其20%最富裕人口的孩子的二到三倍。
2.2.4 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
如果穷人能方便的获得资金,办企业、受教育、 投资等就可以改善收入
但资本生产信息不对称,贷款要求抵押,这成 为穷人进入资本生产的障碍
这种不平等会进一步加剧不平等:穷人只能留 在劳动力市场,造成供大于求,工资下降,而 富人因劳动力成本下降利润提高
不平等会自我强化,无法自我纠正
2.2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2.1 收入分配、储蓄与经济增长
如果收入分配不平等有利于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进 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就不应该干预,反之则反之
终身不变 B社会: $1000/月与$4000/月,但人们可以在两种工作之间
变换
短期来看A社会更平等,但长期来看B社会更平等
1.1.2 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
什么是功能分配 什么是规模分配 为什么要区分功能分配与规模分配
什么是功能分配
国民收入在生产要素间的分配 土地——租金 劳动——工资 资本——利润
减少发展机会分配中的不均衡本身就是一项需要 加以优先考虑的公共政策
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
库兹涅茨倒U假说 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
2.1 库兹涅茨倒U假说
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 库兹涅茨的推导 库兹涅茨的解释 纵向时间序列的检验 横截面数据的检验
2.1.1 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假说
2.2.5 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穷人一方面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受教育 有限,这都使人力资本无法提高,强化 分配不平等
三、贫困问题
贫困的概念 贫困的衡量指标 贫困产生的原因 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现状 贫困的功能性影响
3.1 贫困的概念
贫困的定义
世界银行2001年1月重新对贫困严格地进行了定 义,认为贫困主要由以下三个特征构成:
3.数学模型法。这种方法中比较著名的是“马丁法”, 由世界银行马丁·雷步林先生提出。这一方法要求在确定 基本食品支出的基础上,通过有关统计资料建立总支出 与食品支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进而计算出贫困线。
3.2 贫困的衡量指标
贫困人口数 贫困人口比率 贫困差距比率 收入差距比率
3.2.1 贫困人口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