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水市三中高二级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宋元的小说、戏剧就是中国‘文艺复兴’的曙光。

”这主要是因为宋元文艺与西欧文艺复兴()
A.都是思想解放运动B.都反对宗教神学的束缚
C.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D.都反映了市民价值倾向
2.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

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

国民议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B.政体与美国联邦共和制相同
C.政体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D.实行总统、议会、内阁三权分立制衡
3.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
①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②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
③中国仍停留在学习器物阶段④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4.1986年美国记者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惑情问题。

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

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这说明对于台湾问题,中央政府的出发点是()
A.保障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
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5.“1931年和1871年相比,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增长了224倍,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了155倍。

60年间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增长了182倍。

尽管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还对中国很不利,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近代中日贸易中,日本处于出超地位
B.近代中日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C.为保护民族经济要注意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保持距离
D.平等友好是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基本
前提
6.20世纪初,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说: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作对;从此任接手以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扩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

这段谈论的背景最可能是
A.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B.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
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D.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
7.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联邦制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城邦即是城市
D、所有公民都有投票权
8.新船路开辟的积极意义主要是()
A.结束各洲彼此隔绝状况,扩大世界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B.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主要商路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D.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9.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下列那种报纸不是此时创办的()
A B C D
10.“欧洲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建立起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

”对材料中文明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
A. 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 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 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
11.《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
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
C.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
12.1933年,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
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其中“布尔什维克的智慧”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资本主义
D.民主集中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后期,社会文化不要求“人人圣贤”,而要“人人世乐”,功名利禄的渴求不再占生活第一位,都市人一般“兰膏明烛”“二八递代”,即喝酒聚会,谈情说爱;知识分子则收藏,琴棋书画会友,或邀友畅游。

社会风尚一变前期的“简质”,取代以“导奢导淫”之风,礼拜金钱之风,商人社会地位相应提高。

“好色”,“好货”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可以说是市民文化对封建伦常的全面威胁。

明以后,市民文学取代士大夫文学,占主导地位。

《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等杰出作品,都有着明显的市民文化痕迹。

材料二两类人不能听明曲,一类是指点江山、慷慨激昂的人,听了就会融化了那虚无缥缈的“江山”,回归到真实与温馨的“屋檐”;另一类是喜欢经史子集的人,听了就会不爱孔子爱妻子,不敬圣人敬爱人。

材料三汤显祖在当时的中国具有和欧洲人文主义者相似的思想,即用自然的人、人性反对封建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

他们所代表的都是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为市民阶层进一步解放精神枷锁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和近代的分水岭,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前提。

文艺复兴是使欧洲摆脱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缚,向全世界扩张的一个前奏曲。

材料四与其说满洲骑士用马刀斩断了文艺复兴的美好前途,不如说是强大的封建势力和恶劣的社会环境致使中国的文艺复兴胎死腹中。

满清入关使思想界断送了儒学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相结合产生新型文化的最后机会。

它用铁血摧残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倒退。

之后大兴文字狱,理学成了碰不得的理教。

空前强化了这种腐朽没落的封建意识和制度,如西方蛮族入侵后的欧洲中世纪一样把中国带入了黑暗。

请回答:
(1)据材料归纳明代市民文化高涨的主要表现,分析原因。

(8分)
(2)欧洲人文主义者起而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的背景与中国有何不同?(4分)(3)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明代市民文化未能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因?(4分)
14.(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
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

从获取殖民地的不断增长的欲望中,可以看出新帝国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密切联系。

19世纪期间开始工业化的几个欧洲国家和海外国家很快就在互相争夺市场。

新帝国主义的征服不仅是美洲和澳大利亚被欧化的主要原因,也是欧洲庞大的殖民地结构在亚洲和非洲得以建立的主要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件历史事件有关?(2分)从材料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10分)并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

(2分)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历史参考答案
1.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ABC三项都适用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不适用于宋元文艺,均排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文艺作品多与宗教题材有关,但是艺术大师们改变了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宋元时期的小说、戏剧也日益平民化、通俗化,两者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D项正确。

故选D。

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

按照宪法文本来看,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宪法确立是总统制共和制,实际上总统权力受议会制约是议会制共和制。

由于法国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和妥协的结果,所以政体特色如此。

联邦是国家中央与地方的结构关系,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国是联邦制信息,故B不选。

法国总统是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产生,不是民间间接选举产生,故A错。

三权分立制衡通常应体现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故D错。

考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一定要基础知识牢靠,概念要准确,关系要分清。

老师要安排学生熟读教材,善于用图表的形式多做比较。

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等。

根据材料信息,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同一年”足以证明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中国进口马可尼无线电报机意在强调中国的确是仍停留在学习器物阶段的,中国在科技上处于落后而非领先地位,凡是含②均是错误的,从时间上来看中国已经在学习西方的制度而不是仍停留在学习器物阶段,凡是含③均是错误的,从材料的内容来看,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也是材料的主旨,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含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等
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

”说明台湾问题涉及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故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台湾问题
5.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只有出口额,没有提到进口额,无法判断是否出超(出超即贸易顺差,在对外贸易中,商品出口总额高于商品进口总额。

),排除A B两项;C项明显错误;材料中“尽管双方贸易的商品结构还对中国很不利,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从侧面说明平等友好是中日贸易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日关系
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依据“20世纪初”“北京东交民巷的某外国公使”等信息判断,D项结论符合题目要求。

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

A、B、C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

因此选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7.B【解析】略
8.A【解析】
试题分析: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况,扩大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C、D主要是对欧洲的影响。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9.D【解析】试题分析: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报刊,时间是1906年,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因此D项不是此时创办的。

故选D项。

《中外纪闻》、《强学报》和《时务报》都是维新变法时期为宣传变法思想而创办的。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与近代报刊发展的情况。

维新派为了进行变法运动,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办报是主要的手段之一,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

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

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10.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欧洲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结合工业革命知识可知,扩张性的文明指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全球性,故B排除。

C项片面强调政治革命,故C排除。

当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的是英国,故D项排除。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它们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世界殖地体系最终形成。

都体现了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11.D【解析】试题分析:《蒙娜丽莎》突破了当时受宗教神权束缚的局面,素材不再是庄严神圣崇高的宗教人物,而是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蒙娜丽莎》表现了艺术家对女性美和人丰富精神生活的赞赏,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
12.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实施经济建设的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

“战时共产主”政策是1918年至1920年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在1921年到1924年;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推动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故B项符合题意;D是政治组织原则,与题意不符。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13.(1)表现:价值观念改变,封建伦常等级观念受冲击;社会风尚,重利拜金盛行;市民文学艺术崛起,贴近生活反映世情和个性。

(答出3点4分)原因:明代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市民意识觉醒;封建礼教压抑人性引发不满和反叛。

(答出3点4分)(2)背景:精神桎梏来自宗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新兴资产阶级正在成长;(3点4分)(3)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如抑商,闭关,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农耕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对外交流学习;禁锢思想、抑制市民文化。

(4分)
【解析】略
14.(1)新航路开辟。

(2分) 开始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欧洲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分)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障;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海外殖民扩张与掠夺提供了资金和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革新的条件成熟。

(10分)
成就:史蒂芬孙发明火车(蒸汽机车),富尔顿发明汽船。

(2分)
(3)工业革命后,列强为掠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分)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有关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与哪一件历史事件有关的问题,结合材料中的“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亚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是新航路开辟。

有关于从材料分析这一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的问题,主要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第二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的问题,首先要明确工业革命发生需要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工业革命是生产力上的质的飞跃,它需要资源、技术、资金、劳动力、市场等重要的条件。

有关于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成就的问题,要注意要求列举的是交通领域的成就,不要列举其他领域的成就,主要从汽船、火车等方面进行列举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的影响问题,首先要明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原有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而形成的,而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所以依据这个观点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民族工业产生的史实进行阐述。

有关于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的问题,可以分为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材料二阐述的是工业革命对中国民族工业的积极影响,所以回答时只要回答出积极方面即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