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2342例资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力筛查2342例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对出生3~7 d新生儿听力筛查,了解听力筛查在先天性听力损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方法:采用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分析仪对出生3~7 d新生儿进行初筛,未通过者满月或生后42 d进行复筛,对复筛仍未通过者采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诊断性检查,并跟踪随访。
结果:初筛2342例,通过率83.3%,复筛率64.19%,通过率89.24%,确诊听力障碍5例,发病率2.13%。
结论: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分析仪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具有可行性,耳声发射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无创性听力筛查方法;早篩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促进语言发育,改善预后,减少伤残儿童发生。
标签:早期筛查;听力障碍;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108—02
听力障碍是婴儿出生时常见出生缺陷,其发生率为1‰~3‰[1],如不能及时发现,错过最佳干预期,易造成失聪,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经济、精神负担,因此,听力损伤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认知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
对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宜州市区各级助产医疗机构医院产科分娩的3~7 d 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分娩的新生儿18 109例,接受听力筛查者2342例,所有新生儿无窒息抢救史。
1.2 方法
1.2.1 筛查仪器采用德国产MAICO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分析仪对婴儿进行耳声发射检查。
1.2.2 筛查方法儿保科医生对生后3~7 d新生儿进行测试,测试环境噪音一般小于35~40 dB,操作时间选择在新生儿自然睡眠或安静状态时,由经过听力筛查培训的医护人员操作。
筛查未通过者,在新生儿满月或生后6周进行复查,仍未通过者,儿保科医生发转诊单并口头告知转诊到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并跟踪随访。
1.2.3 相关措施对参加筛查的儿保科医生进行培训,包括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筛查工具的使用、筛查阳性患儿转介等;除了解新生儿、家长一般情况外,还重点了解家长对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程度;对初筛未通过者,要对家长合理解释,避免造成恐慌,对复筛未通过者,填写转诊单,建议并督促家长到上级医院进行确诊和治疗。
2 结果
2.1 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情况
2342例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通过初筛1951例,通过率83.30%,未通过初筛391例,占16.70%。
391例未通过初筛新生儿满月或42 d需门诊复筛,实际复筛人数251例,复筛率64.19%,通过复筛224例,通过率89.24%,复筛未通过者27例,占10.76%。
2.2 随访及ABR检查结果
强化产后访视,加强新生儿系统管理。
27例初、复筛两次均未通过者,家
长反应18例婴儿听力良好,实际前往上级医院进行ABR检查者9例,结果4例正常,5例超过听力反应阀值标准,目前诊断单耳障碍4例,双耳障碍1例,听力障碍在筛查中的发病率为2.13‰,均接受治疗。
3 讨论
3.1 听力筛查意义重大
本次调查初筛通过率83.30%,复筛通过率89.24%,最后经ABR确诊5例异常,异常发生率为2.13‰,在通常认可的1‰~3‰之内。
正常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在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时期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轻者导致言语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严重者导致聋哑[2]。
本组5例确诊听力障碍后,都得到有效治疗和干预,并定期随访,家长对检查重要性和必要性加深,使得筛查率逐渐上升。
因此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对减少伤残,提高人口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耳声发射是目前检测听力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2 听力筛查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组中391例未通过初筛,而未通过者只有251例进行复筛,复筛率为64.19%,经复筛后的通过率为89.24%,复筛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为:(1)笔者所在市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三级卫生保健网不健全,产后随访及宣传工作不到位;(2)笔者所在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晚,新生儿居住分散,有些医院未提供新生儿听力筛查条件,家长初期对该检查又缺乏了解;(3)初筛中假阳性高,与受试时环境、新生儿状态、探头位置、外耳道与中耳状况均有关系。
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抓好卫生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家长对听力筛查的认识程度,加强新生儿系统信息化管理;在进行听力筛查测试时,环境要安静,噪音要小于35~45 dB,新生儿处于自然睡眠状态,测试前用小棉签清洁耳道,选择大小合适的耳塞。
复筛建议在满月或42 d进行,与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健康体检同步进行,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家长易接受,提高复筛率,督促复筛未通过婴儿到上级医院确诊[3]。
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4)规定,新生儿生后3~5 d内进行听力筛查,筛查未通过者,需在42 d内进行复筛。
在新生儿早期大力开展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低下患儿,早期诊断,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挽救新生儿听力。
应用耳声发射听力技术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做到早期干预,促进患儿语言发育,从而降低聋哑儿发病率。
听力筛查耳声发射分析仪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无创伤性等特点,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环,袁凯,屠春秀,等.新生儿听力筛查3686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5):559—560.
[2]沈晓明.新生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
[3]杨庆菊,王学霞,徐凌忠.聊城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