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摘要】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小儿
科近年来收治的7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地西泮治疗组
(对照组)和咪达唑仑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
的惊厥控制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
的77.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
结论咪达唑仑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较好,且
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惊厥持续状态小儿咪达唑仑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17-0191-02
惊厥持续状态(status convulsion,SC)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是指
一次惊厥发作30min或反复发作,患儿的惊厥持续状态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则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脑缺氧、脑水肿、加重脑细胞损害,从而威胁到患儿的生命[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控制惊厥持续状态,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着
差异,为进一步评价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将与地
西泮治疗做一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2例惊厥持续状态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4个月~9岁,平均年龄(2.8±0.6)岁,原发疾病:脑炎25例,癫痫8例,中毒性脑病3例。
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
年龄(2.5±0.4)岁,原发疾病:脑炎22例,癫痫9例,中毒性脑病5例。
两组
患儿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原发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吸氧、降颅内压、抗感染、退热、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等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咪达唑仑治疗,静脉推注咪达唑仑(江
苏恩华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6),首次负荷量为0.1mg/kg,然后以1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推注,若惊厥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每l5min增
加维持量1μg/(kg?min),直至惊厥症状控制,最大剂量不超过5μg/(kg?min)。
对照组患儿给予地西泮(贵州光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2020795)0.3~0.5 mg/kg静脉注射,若无效则每15min后重复一次,直至惊厥症状控制,
最大剂量不超过l0mg。
1.3 疗效评价标准[2]
显效:用药10min 后患儿的抽搐、口、唇及面部发绀症状消失,双肺啰音消失,呼吸、心律、心率、心音、神志等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有效:用药10min 后
患儿的口、唇及面部发绀症状减轻,抽搐不再发作,双肺啰音消失,呼吸、心律、心率、心音、神志等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无效:用药30min 后患儿的临床症状、
体征未改变,生命体征不稳定。
总有效按照显效+有效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7.8%,组间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未出现呼吸抑制、循环
障碍等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36例) 31(86.1) 4(11.1) 1(2.8) 97.2﹡
对照组(36例) 22(61.1) 6(16.7) 8(22.2) 77.8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惊厥通常发病急、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因此风险较高,及时有效的
控制惊厥发作对于患儿病情的缓解和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均具有重要作用[3]。
常
规抗惊厥治疗多选用地西泮,但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地西泮易引起呼吸道分
泌物增多,累积剂量过大可导致呼吸抑制[4],因此在用药安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
的隐患,不适宜长时间维持使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不仅优于地西
泮治疗组患儿,且治疗后未发生呼吸抑制、循环障碍等不良反应,这与段瑞强[5]
的研究结果一致。
咪达唑仑是一种水溶性苯二氮革类药物,其抗惊厥作用机制是
通过γ-氨基丁酸受体结合位点发挥作用,且通过抑制人类胶质细胞谷氨酸载体的
反向转运,从而减少兴奋性递质谷氨酸的释放[6],达到有效抗惊厥的效果。
静脉
给药后能够能够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体内具有高度的亲脂性,因此起效迅速。
此外,咪达唑仑半衰期短,不会引起体内蓄积中毒,对呼吸功能
和心血管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控制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
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管有林.异丙酚静注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58.
[2]邢程.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15例[J].医药导报,2008,27(5):537-538.
[3]邰亚辉,朱湘红.安定持续静滴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J].中国实
用医药,2013,8(23):157-158.
[4]利丹,郭伟中.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
疾病杂志,2011,14(13):29-30.
[5]段瑞强.咪达唑仑治疗 62 例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外
医疗,2013,(5):122-124.
[6]丁治保,吴灿魁,曹远保.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