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卷第7期图书档案
社会救助主要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相对公平地发展,保障我国公民的基本生活,给生活有所困难的公民提供资金和物质帮助。
对于社会救助本身来说,覆盖的范围很广,并且提供救助的内容也较为丰富,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就要从改善居民的基本生活开始,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所以,就必须要对社会救助档案加强管理,相关的部门也必须要及时地进行调查审核,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救助资金的发放。
一、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档案是一种历史资料,是各种社会救助活动的一种记录,当救助单位需要查询信息资源的时候,这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救助单位进行管理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档案管理对于社会救助信息的储备是大有作用的,是救助工作进行实施的一种保证,这对于救助单位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很有力的保证,在日后发生社会救助方面纠纷的时候,档案还可以在关键的时刻发挥出凭证的作用,有利于救助单位权益的保障,不仅是经济方面可以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可以朝着一个良性的态势稳步发展。
社会救助单位本身也需要建立一个信用体系,社会救助档案的存在可以为单位的诚信度做出证明,从而有力地树立起救助单位的形象,这些档案资料同时还可以作为救助单位的文化素材,加强单位的文化建设,充分将救助单位的发展历程进行展现,这样,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垂青,还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救助工作更好开展。
二、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现状
社会救助档案的有效管理是很重要的,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受到救助的地区分散,所以很难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过随着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的范围愈发广泛,据相关资料的统计,目前我国80%的救助单位已经开始了档案的管理工作,一些规模较大的救助单位甚至已经形成了单位内部的管理规范,创立时间长、效益较好的救助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比较好。
所以就管理现状而言,虽然目前还存在着很多状况不一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社会救助单位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已经有了相当程度上的自觉性。
三、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特点社会救助的范围是比较广的,涵盖的方面很多,所以在管理上也自有其特点。
首先需要管理的档案种类是很多的,这些种类是根据不同的方面来加以划分的。
比如从救助工作的性质方面而言主要有临时救助、基本生活保障的救助等;如果根据救助对象而言,则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流浪人员的救助、孤寡老人的救助等几种救助对象。
其次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基础性是比较强的,这是对专业救助单位救助过程的一种文字记录,其中被救助对象的基本信息、救助单位的救助计划、救助过程等都在档案中得以记录,所以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可以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起到一种极大的促进作用。
最后,除了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之外,其他的社会救助资料都在某些程度上存在一些共性,包括向政府申请的相关审批材料和管理材料等,将救助档案进行合理管理,将会在日后起到一种参考的作用。
四、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原则社会救助涵盖的方面实在太多,所以在档案的管理方面也必须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只有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管理起来才会更加方便。
首先是比较简单的档案,比如临时生活救助、特困供养救助、灾后救助等等方面,这些都是材料审批通过之后直接进行救助金的发放,所以是比较简单的;另一种比较复杂的是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因为可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进行具体记录的时候就比较麻烦,过程也相对来说复杂一些。
最后是对于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根据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流浪乞讨人员是不需要进行记录的,所以要另当别论。
五、如何做好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工作(一)单位领导必须对档案管理高度重视就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社会救助工作一定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要想发展得既好又快,那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地向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做出转变,看当前的形势而言,管理方式必须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对于救助单位来说,档案管理本身就是单位管理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他方面管理的一个基础。
所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救助单位的领导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对档案积极地进行管理。
(下转第165页)
摘 要:社会救助是国家为公民所提供的一项服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太大,人口众多,所以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依旧有很多依靠自身的努力却无法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公民,现如今我国正在进行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建设,所以对于社会救助进行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采取了很多的具体措施,除了为公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之外,还有医疗、教育等等方面,所给予救助的覆盖面广且人口众多,所以便需要对接受社会救助的人进行登记,这些登记资料最终要被当作社会救助档案加以保存,一段时间之后,社会救助档案其实对于政府的社会救助事业是起到了一种记录的作用,是救助发展历程的记载资料,因为记录了被救助人员的信息,所以是一些救助单位重要的信息资源,将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管理会提升社会救助的整体水平,使救助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保障,被救助人的隐私也可以得到保护,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救助事业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社会救助;档案;管理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7-0163-02
探析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
韩兆妍
(白城市洮北区社会救助事业中心,吉林 白城 137099)
作者简介:韩兆妍,女,汉族,吉林白城人,副研究馆员。
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2卷第7期文化纵横
四、新媒体节目中口语传播的缺陷与不足
(一)传播内容:不禁推敲
由于《奇葩说》有大量的资深媒体人把关,其内容把控相对精准,保证了其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但反观新媒体的很多产品,其传播内容确实不值得深入推敲,过分地追求热点话题,没有创意,更缺乏深度。
另外,《向往的生活》《中餐厅》等体验生活类;
《我家那小子》
《我家那闺女》等家庭伦理类节目,同质化程度过高,导致制作时没有独特的亮点。
(二)传播形式:表达欠妥
网络口语传播者大多不注重表达方式,不注重表达“美感”。
即使是《奇葩说》中也出现了大量地方口音,不当的语气词,以及过于激动的表达;这些地方口音的问题、逻辑不清的问题、不够中立以及过分情绪化的问题等都十分影响表达效果。
(三)传播意义:娱乐至上
从传播价值角度来看,由于新媒体竞争激烈,淘汰率高,使得部分新媒体节目过分追求娱乐化,对于明星八卦、花边新闻、小道消息十分看重,节目重点偏离,节目内容分散,像是一个网络热搜的大杂烩;大量运用网络语、流行词汇,缺乏本该有的价值导向与教育意义,透支了观众给予的信任,必须加以改造。
五、新媒体环境下口语传播发展方向
(一)深化内容,严控“自由”
新媒体是一个大熔炉,内容糅杂,传统的意见领袖更倾向于单向传播,而《奇葩说》的每一次发言与实时投票都是意见领袖引导舆论的过程,这时候,传播内容是否合理,导向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凝练都是关键,所以内容必须反复推敲,要以“到达为目的”。
(二)注重效率,把握节奏
新媒体传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好的思路、好的观点、好的形式都不如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瞬间吸引到受众的注意力,
《奇葩说》中马东通过敲木鱼提示选手讲的内容过于冗长,没有亮点,收听数据也显示,很多精彩片段剪辑而成的短小视频,要比整个一期节目的收看量大很多,这就意味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口语传播要更加注重节奏的把控,传播效率的提升。
(三)蕴含价值,坚守初心
最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受众拥有正确的三观,口语传播虽没有翻云覆雨的能力,但是媒体天然的话语权会影响受众的很多选择。
新时代我们需要不同的声音,我们需要差异化、个性化,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把传播目的与时代使命相结合,如果无法坚守初心,那么传播就失去了意义。
六、结语
新媒体节目目前正在快速变化的传播土壤之中成长,不但需要时刻抓准变化,更要通过核心能力的提升“以不变应万变”。
本文以“奇葩说”节目为例,研究新媒体节目口语传播特点的价值,进而展望新媒体环境下口语传播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苏昕.基于5W模式的网络自制综艺传播特点分析——以《奇葩说》
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0).
[2]高琳.从《奇葩说》看网络自制综艺的传播特色[J].记者摇篮,
2018(05).
[3]许博昕.融媒体时代广播碎片化节目的创意探讨[J].视听,2018
(01).
[4]潘湛元.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探析——以《奇葩说》为例
[J].视听,2017(12).
[5]刘建平.互联网背景下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传播效果探究——以《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奇葩说》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7,8(22).
(上接第163页)
(二)行政管理部门要将指导服务向多元化发展
对于社会档案的管理来说,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根据相关的法规信息及技术标准,对档案更加科学化地进行管理。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部门所提供的应该是较为宏观的技术引导,在技术方面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探索档案管理的新方式,充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管理应用,比如可以建立专门的社会救助档案网站,在网站上开辟出几个专栏来进行内容更新,也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社会救助专业知识,或者是档案知识的普及,这都是新时代下信息传播的方式,这样社会救助的档案不仅可以有效地进行保存,而且还可以为普通民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
或者还可以进行工作指南的编写,编写各个救助单位的管理指导。
此外,必须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且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三)对于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必须要依法进行
社会救助工作是国家对于公民的服务,对于民众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救助单位在工作上是有很大的自主权的,但即便如此,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也不能脱离法律的框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遵循的,所以必须要依法对社会救助档案进行管理,努力开拓管理方法,加强灵活性,根据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之下,社会救助单位的档案管理必须要遵循法律,自我监督。
六、结语
综上,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社会救助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上升,和谐社会的发展对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也是有所要求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一定会呈现出更多元的管理模式,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和传统的做法,不断地进行探索、进行创新,努力找出更加新颖的、更加适合社会救助发展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保持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之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昊.社会救助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J].赤子,2019(7):161.
[2]管先海,李兴利.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那些事儿[J].档案管理,2018
(6):82-83.
[3]张艳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探讨[J].卷宗,2017(36):
84-84,85.
[4]刘雅彬,付冬梅.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环球市场,
2017(34):73.
[5]王晶.浅谈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的管理体制与原则[J].环球市场,
2017(34):80.
[6]李亚辉.关于民政社会救助档案管理的思考[J].环球市场,2017
(26):190.
[7]朱桂林.社会救助——社会公共服务视角下档案管理的优化探讨
[J].赤子,2018(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