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单元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节第三章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调节2.3.1生态系统的结构名师精选教案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讲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请大家回忆下面几个问题:
1、什么叫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可以分为哪几大类?举例说明。
3、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问切入正题:1、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新授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1、找出池塘中有哪些成分是没有生命的?
答: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热能、温度、石子等。
再思考:这些成分都没有生命,那么它们能不能不存在呢?
答:不能。
引导回答: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
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
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2、请同学们从池塘中找出自养型生物?
温故知新:什么是自养型生物?
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同化作用根据能不能利用无
机物制造有机物,将新陈代谢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异化作用根据是否需
要氧,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答:硅藻、栅藻、团藻,以及其他水草等。
它们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归纳: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所需的有机物和能量几乎都有绿色植物制造出来。
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产者”。
思考:假如生态系统中没有这些生产者,那么对这个生态系统会有什么影响?
答:其他生物也将会死亡。
归纳:所以说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最重要、最主要的一种成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成分。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自养型生物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为自养型生物。
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3、池塘中还有哪些其他生物?
答:鱼、虾、小甲壳动物、螃蟹以及其他一些浮游动物等等。
思考:这些动物从同化作用角度来看,属于哪一种新陈代谢类型?
答:异养型生物。
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归纳:动物只能吃现成的有机物,自己不能制造,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消费者”。
启发:根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利用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次序,又可以将消费者分为若干个级别。
举例:有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
”(其实虾米吃的是浮游植物)
归纳:虾米吃浮游植物,虾米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小鱼吃虾米,小鱼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
大鱼吃小鱼,大鱼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
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练习:虫吃植物,鸡吃虫,人吃鸡。
这一种关系中,分别说出消费者的级别?
思考: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引导归纳:像蜜蜂采蜜,可以将帮助植物完成花粉传播和受精工作。
有些消费者也可以传播种子。
这就是消费者的一些重要作用。
3、思考: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
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
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4、请学生起来归纳生态系统的成分以及相应的代谢类型和作用。
完成表格。
5、我们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作用来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着练习:1、根据下列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老虎吃狐狸,用箭头写出他们的关系。
(强调:箭头方向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
2、写出这条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的成分。
3、这条食物链总共有几种生物?
归纳:一条食物链上有几种生物就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草到老虎总共有四个“营养级”。
设问:那么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答:生产者总是对应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对应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对应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对应第四营养级等等。
归纳: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没有分解者。
举例:有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为什么?
练习: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生态系统简图,数出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分别一一列出。
答:9条。
(1)草─→兔─→狐
(2)草─→兔─→猫头鹰
(3)草─→鼠─→猫头鹰
(4)草─→鼠─→狐
(5)草─→鼠─→蛇─→猫头鹰
(6)草─→昆虫→吃虫鸟→猫头鹰
(7)草─→昆虫→蜘蛛→吃虫鸟→猫头鹰
(8)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9)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观察:1、猫头鹰在不同的食物链占有几个营养级?
答: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归纳: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
以是不同的营养级。
同种生物,所属消费者级别和所处的营养级级别一定是不同的。
2、猫头鹰可以吃哪些食物?
答:兔、鼠、蛇、吃虫鸟
3、昆虫可以被哪些生物吃?
答:吃虫鸟、蜘蛛、青蛙
4、青蛙和蜘蛛是什么关系?
答: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
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
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知识拓展:是不是只有通过捕食关系才能构成食物链?
草→兔→狐→虎(捕食链)
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寄生链)
植物落叶→蚯蚓→节肢动物(腐生链)
归纳:捕食链、寄生链、腐生链都是食物链。
总结: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思考:假如食物链中某个环节安生了变化,对其他生物有影响呢?例如:上图中猫头鹰减少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引导回答:直接影响是鼠和兔,然后再间接影响其他生物。
总结:所以我们必须爱护我们的生态,爱护我们的家园。
三、小结本课:投影
四、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组成成分
二、营养结构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