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47 题,共 300 分,共 1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正确粘贴在条形码地区内。
2.选择题一定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一定使用0.5 毫米黑笔迹的署名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3.请依照题号次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答题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底稿纸、试题卷上答
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划出,确立后一定用黑色笔迹的署名笔描黑。
5.保持卡面洁净,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禁止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 小题,每题 4 分,共 1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9 世纪 50 年月,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
北两部分(图 1)。
据此达成 1~ 3 题。
1.当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域,秦岭—淮河线
A.无区分指标依照B.与自然河流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记D.双侧地理差别明显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区分突出表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域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隔断作用
3. 进入 21 世纪,促进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为宽泛的主导要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本 D .交通
【答案】 1. C 2.D 3.D
2)吸引了多家轮胎公司在此建设轮胎测试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一样路面长进行。
芬兰伊瓦洛(地点见图
场,最正确测试期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
据此达成4~5 题。
图 2
4.推断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柔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在最正确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有些日子只好夜间进行测试
C.常常遭到东方寒潮侵袭
D.日间时长最大差值小于 12 时
【答案】 4. A 5. B
【分析】
4.由题中芬兰瓦洛的纬度地点,可知纬度高,位于北极极圈内,并且最正确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最正确测试期即冬半年,天气严寒,积雪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
5.题中测试时间是为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
现有些日子只好夜间进行测试,应选 B 选项。
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期没有日出,不会每日太阳
从东南方升起;日间时长最大差值超出12 小时;因为该地纬度高,天气严寒,该地冷空气向南挪动,位于
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到东方寒潮侵袭。
考点:地区地理不一样期间的天气情况、太阳直射点挪动及日夜长短、日出方向。
【点睛】本题解答的重点,是明确最正确测试期内,太阳直射点的地点,每年11 月至次年 4 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而后向南回归线挪动,后由向北挪动,向来挪动到赤道以北的北半球,由此可知该地在此过
程中的日夜长短及日出方向的变化,从而能够顺利获得正确答案,清除错误选项。
热带荒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 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近似肥
沃壤壤的堆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地区的植物质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要。
据此达成6~8 题。
6. 热带地域原始的耕作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以前,能够在堆积物上直接耕作,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饶
C. 地势平展
D. 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堆积物主要根源地的降水特色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C. 降水季节分派均匀,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D. 降水季节分派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地区引入植物用于栽种,引入植物的生长久一定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作期一致。
由此判
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天气区
B. 地中海天气区
C. 热带草原天气区
D. 热带季民风候区
【答案】6. D 7. A 8. B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展地域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
积而形成的扇形聚积体。
图 3 表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散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聚积物均以砾
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部分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散布在洪积扇边沿,据此达成9~11 题。
图 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散布的主要原由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缓和
B. 岩石裸露
C. 河流、沟谷众多
D. 降水集中
10.与其余洪积扇对比,甲地洪积扇聚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由主假如
① 降水较少②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 河流较长④ 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部分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由是
A.海拔较高
B. 土层浅陋
C. 光照不足
D. 水源缺少
【答案】10. B 11. B
二、非选择题:共160 分。
第 36~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一定作答。
第43~47 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35 分
36.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 24 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给全国并出口。
据检查,1998 年山西省有 1800 余家小焦公司。
跟着国家有关政策和法例的实行,山西省逐渐关停这些小焦化公司,至2014 年已形成 4 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 14 个 500 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家产污染严重的情况。
图 6 表示 1994 年和 2014 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 6
( 1)说明 20 世纪 90 年月山西省焦化公司规模小、数目多的存在条件。
(8 分)
( 2)剖析 20 世纪 90 年月山西省焦化家产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由。
(6 分)
( 3)指出 20 世纪 90 年月山西省焦化家产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 分)
( 4)推断山西省成立大型焦化家产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纳的举措。
( 6 分)
【答案】
( 1)焦炭散布宽泛,煤矿众多。
小公司投资少(技术门槛低),邻近煤矿,运输费较低。
我国钢铁工业规
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
增添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踊跃性。
(2)(公司规模小、数目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伍,(生产过程中)能耗大,荒弃物排放量大,污染
点多面大。
( 3)(公司分别,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纳阳历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以汽车(卡车)数目多,
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荡等问题。
( 4)生产过程:(因为规模大,实力强,)能够采纳洁净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能够采纳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荒弃物排放量,降低荒弃物对环境的危害。
)
运输过程:(因为生产集中,)能够修筑铁路专用线,采纳关闭运输。
37.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 22 分)
白令海峡(图 7)宽 35~86 千米,均匀水深 42 米,最大水深 52 米,海峡双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先人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涨,海平面高升,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遇到阻挡。
即便在冬天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超越。
图 7
( 1)剖析当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超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由。
(8 分)
( 2)推断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先人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原由。
(4 分)
(3)有人建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因为建桥成本高等原由,未获支持。
剖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
大桥成本高的原由。
( 10 分)
【答案】
(1)日间短(或近极夜),极为严寒,(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
(2)夏天(暖季)。
(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天(暖季)较平和,利于通行。
(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邻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资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备差,运输花费高;天气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
短,对资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花费高。
【分析】
(1)人们徒步难以穿越白令海峡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区的气温严寒、日间短、多暴雪狂风恶劣天气等方
面进行剖析。
(2)依据资料提示,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夏天气温较高,方便经过。
(3)本题主要考察影响交通建设成本高的要素。
主要从地质条件、建设难度和建设周期方面来进行剖析。
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结构复杂,读图剖析可知,该地纬度较高,天气严寒,多狂风雪,自然条件
恶劣,夏天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学科 * 网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该地洋流的流向以及海水对建筑
资料的腐化作用都要进行考虑,海峡双侧为山地,地形曲折,所以建设难度大,施工期短,建设周期
长,人工花费高,建设成本高。
考点:地区自然特色及影响跨海大桥修筑的要素
【点睛】本题失分的主要原由,是受思想定式的影响,以为欧亚大陆与美洲不相连的,只有严寒时结冰,才
能从欧亚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而错误从亚欧进入美洲的季节。
要擅长从资猜中获守信息,而不可以从自
己主观印象出发。
资猜中告诉亚欧大陆与美洲相连,而纬度高,气温低,最好选夏天,这样温度高点,日
间时间长,有益于通行。
43. [地理——选修3:旅行地理 ](10 分)
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散布在滇、川、藏等地域,
沿途穿越高峰、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行喜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先期准备。
【答案】需采集茶马古道有关资料,认识马帮文化的历史;认识古道所经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确立茶马古
道体验游的地址,设计体验游路线;准备与设计路线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装备、生活用品;邀请导游等。
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 10 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域因受人为扰乱,地表植被遇到损坏,土壤侵害严重,出现“红色荒漠” (图 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 20 世纪 80 年月,当地采纳人工栽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一样的植被景观。
剖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无成效更好的原由。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成效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修养水源成效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