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档】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实用word文档 (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导语: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改革是一个蝴蝶破茧、凤凰涅槃的过程。
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是曲折的。
高效课堂强调
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
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如何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创情设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
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想探究其奥秘,就会主动、积极、执着
地去探索。
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精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的切入点。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
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
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
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
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的欲望。
设计优美生动的导语,
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是很重要的,可使学
生或悄然动容,或神思飞越,或跃跃欲试,或期待盼望,从而很快进入“共振”的境界。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
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
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
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
氛围。
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
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
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2、激情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课过程当中,让教师的情感与授课内容同
兴奋、同疑问、同激昂、同探求。
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来配合授课内容,
并且要把学生的情绪也引入教师的激情当中。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参、大龙虾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带表情和动作朗读,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海底,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什么样的海参?怎样的大龙虾?并把他们的动作表演朗读出来,这样让学生和老师同兴奋、同疑问、同激昂、
同探求,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把
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
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这就要求创设的情境
要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
在《真想变成大大
的荷叶》这节课中,老师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其中有碧叶相连的画面,有轻松愉悦的音乐,有充满童真的语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让童真童趣在课
堂上荡漾。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
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当然有效的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同步、情感的共鸣,同时这里的“参与度”不仅仅是学
生个体参与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学生参与的广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参与应
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真实参与。
三、鼓励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
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
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能力。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从而
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这需要教师的一个引导过程。
1、审题激质疑:关键字句是题目的“窗户”,透过“窗户”才能领略内涵,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围绕题目提出问题,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题目的脉络和内容。
比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
可这样设问:“岛”是什么意思?“群岛”又是什么意思? “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线索或内容。
2、身边小事启质疑:除了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质疑能力之外,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身边日常事务提高质疑问难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
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
能力的提高。
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
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
四、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它弥补了传统教
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
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是好奇好动,他们乐于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所以作为课堂
教学的主导者,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极其重要的。
2、运用电教媒体,要坚持启发诱导,淡化教学重、难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一池死水,风平浪静,
投去一石,碧波涟漪。
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
教师的教学要能温故知新,巧妙
地启发诱导,还要善于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淡化教学重、难点。
语
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
是不知所以然。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
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
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3、运用电教媒体,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
的情境中产生的”。
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
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
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