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九月调考试题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n 2 A, cos 2 A ,最后利用两角差的三角函数求出 cos(2 A ) 的值.这种解法
3
a
c
2
最常规,得分率也最高.而先利用两角差的三角函数,将 cos(2 A 3 ) 展开, 用二倍角公式将 sin 2 A, cos 2 A 用 sin A 和 cos A 表示求解,计算能力要求很 高,容易出错,这种方法得分率很低,这也是解题策略的失误.可见常 规的通性通法在考试中应该优先考虑.
2 k 2 2 或 2 ,求出 k (Ⅱ)当 x [2 , 2] 时,g(x)=f(x)-kx 是单调函数,则 k 2 2
(5)不会运用代数不等式的方法表达点在圆内; (6)计算失误.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20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对基本公式、圆的标准方程 的理解和记忆; (2)常规题型的训练没有达到适应考 试的基本要求; (3)强化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21题 解题思路:
(1)根据 f(-1)=0 和二次函数 f(x)的值域为 [0 , ) ,建立关于 a 与 b 的方程 求解;
三、关注思想方法,突出能力立意
特别是第15题和21题是数学知识的综合和灵 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 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 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 能,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四、体现课改精神,显现创新意识
九月调考数学试题有七个示意图,两 个表格,这是大纲试卷很少有的,可谓图 文并茂,文理共享. 题型新颖,构思精巧,试卷中共有5道 小题,共计25分是对教材新增内容的考查, 且难易适度,既体现了新课标的基础知识又 有利于指导中学数学复习.对算法、二分法、 三视图、茎叶图等必修1至必修5所有的新知 识点均考查到位.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8题 试题评价:
本题全面地考察空间线面、面面的平行于 垂直关系,试题形式和解题方法较为常规,和 大纲版的解法基本一致,不同的是不能直接运 用三垂线定理,属于基础试题;本题也全面地 考察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 次考试没有考察空间角度和距离的计算问题, 但是以后的考试应该有这方面的内容,文科对 于二面角的计算应该少讲或者淡化.
五、融入新课标圈,迎接明年高考
第11题利用单位圆和过原点的射线形 式给出角正弦值,这和新课标对三角函数 的定义一致,符合现在学生对三角函数的 定义的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大纲版教 材中也是主要内容,用这样的方式命制三 角函数题,刚好和新课标人教版A版教材 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相衔接 ;
五、融入新课标圈,迎接明年高考
第8题考查茎叶图和概率计算 ;
第10题考查零点指数函数以及不等式;
二、突出基础知识,强化考点综合
第13题考查框图和数列;
第14题考线性规划和不等式; 第15题考查应用题和创新意识.
其中第15题是错误率最高的, 错误的原因是:
二、突出基础知识,强化考点综合
本题不是考查学生的数学某一章节知识 的掌握程度,而是考查学生在新背景下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本题的条件 较多,学生不能完全理解题意,不能建 立实际问题和数学知识的联系,也就不 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释实际问题,从而 对五个结论不知如何判断.
对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 需要进行深刻地理解,不可只注重古典 概型而忽视几何概型,文科学生不需要 掌握排列组合方法求概率,一般地运用 穷举法求概率即可,注意概率试题的书 写格式,因格式不正确而被扣分将是师 生共同需要避免的.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8题 解题思路:
解决本题需要运用线线平行证明线面平行; (Ⅰ)证明:设 AC 交 BD 于 O,连结 EO, ∵E,O 分别为 PA,AC 的中点, ∴EO∥PC.………3 分 ∵EO 平面 BDE,………1 分 PC 平面 BDE,………1 分 ∴PC∥平面 BDE.………1 分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6题 试题评价:
本题全面地考察三角函数中的同角三 角函数关系式、倍角公式和两角和与差的 三角函数关系式;考察解三角形内容,属 于基础题,从武昌区的试卷来看,学生对 该题所涉及的内容和解题方法掌握较好, 题目较常规,有一定的坡度,较好地考查 了学生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8题 失误剖析:
(1)直接由线线垂直得到面面垂直; (2)利用了三垂线定理就直接得到了线面垂直; (3)用错了立体几何的逻辑符号,如将 错用成了 ; (4)缺少步骤,如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在平面外没有交 代; (5) 少数考生胡言乱语, 没有任何规范的立体几何书写 格式.
一、立足必修教材,紧扣课标考纲
2012届高三九月调考武昌区数学有效分表:
学科 数学(理) 数学(文) 平均分 107.50 67.85 最高分 150 150 难度系数 0.717 0.452 区分度 0.515 0.608 标准差 32.126 36.391
二、突出基础知识,强化考点综合
九月调考试题看似简单,其实每一道 题绵里藏针,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对高 中数学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 基本思想的考察贯穿始终.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6题 教学建议:
三角函数的公式繁多,在公式讲解时应注意讲 清楚公式的产生背景,适当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公 式的推导方法和记忆方法,使学生建立公式体系; 同时,三角函数试题属于基础题,要使学生尽可能 地得满分,避免考试时产生会而不对不全的不良状 况;在平时训练时教师应该强调规范解题的重要性, 并将规范的解题过程展示给学生观摩学习;有意识 地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培养.
二、突出基础知识,强化考点综合
x 1 1就蕴含真数必须大 如第1题, log 2 于零这个学生容易忽视的概念;
如第4题考查三视图和体积的计算, 第6题将三条高的长度转化为相应的边的 长度,再用余弦定理证明它为钝角三角形;
二、突出基础知识,强化考点综合
第7题利用图象的形式给出了a与b的范 围,反过来,利用a与b的范围再来确定函 数g(x)=ax+b的图象等等,虽然对理科学生 来说难度不大,但是对文科同学来说建立 数和形的联系就有一定的难度;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7题 失误剖析:
(1)没有掌握分层抽样的方法,因而不 会建立比例关系,无法求出样本容量; (2)不理解基本事件“女性观众应抽取2 人,男性观众应抽取3人”有多少种; (3)不理解“至少有一名女生”的含义 或者理解了题意但是在计算上出现失误.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7题 教学建议:
类似的试题还有第7题、第8题、第 10题,、第15题等 .
这样命题,有利于新课标课程实施, 有利于和明年湖北省新课标试题相衔接, 有利于控制新课标复习的难度和广度,有 利于稳定高三学生对湖北省大纲版高考试 题的恐惧情绪.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6题 解题思路:
(1)利用正弦定理即得 sin A sin C ,得 sin A 4 . (Ⅱ)首先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求出 cos A ,再利用二倍角公式求出
(1)不会利Sn与an的关系,寻找an与an-1 关系; (2)不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不会写等比数列的 通项公式; (3)不会利用的关系式,通过叠加法求出数列的 通项公式; (4)不会准确写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9题 教学建议:
加强数列常规试题的训练,掌握叠加法和累 乘法,提高解决数列试题的准确率.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8题 教学建议:
应该加强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的复习; 强化立体几何规范的书写格式.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9题 解题思路:
(1)利用Sn与an的关系,寻找an与an-1的关 系,由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通项公式; (Ⅱ)用叠加法求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9题 试题评价: 题目和解决方法较常规,解题过程简单. 19题 失误剖析:
(1)不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2)不会写圆的标准方程; (3) PA PB 的坐标运算不熟练,或者不采用向量的坐标表示 向量的数量积; (4)不会将
( x 2) 2 y 2 ( x 2) 2 y 2 x 2 y 2 化成最简式 x
2

y2 2
0) . 求出 PA PB 的取值范围为 [2,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20题 试题评价: 本题主要考察了圆的方程的求法,直 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向量的运算以及函数的值域求法,试题属 于中等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计算 能力要求较高.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20题 失误剖析: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20题 解题思路:
(Ⅰ)绝大部分同学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的求解; 极少数同学利用方程组有唯一解求解;
2 2 PO , PB 成等比数列,得 x -y =2, (Ⅱ)由 PA ,
2 2 2 代入 PA PB x 4 y 2( y 1) ,
16题 失误剖析:
(1)由 sin A
2 cos 4 求
A 时,忽略了对角 A 范围的讨论,
直接取 cos A 正为值或者取 cos A 为两解,再进行讨论; (2)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误为: cos cos cos sin sin (3)计算能力差,容易算错,对于结果不进行化简.
A E D O B C P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8题 解题思路:
(Ⅱ)利用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再利用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 证明: 连结 OP,∵PB=PD,OB=OD, ∴OP⊥BD.
A D O B E C P
在菱形 ABCD 中,BD⊥AC,………2 分 ∵OP 平面 PAC,AC 平面 PAC,OP AC=O,………1 分 ∴BD⊥平面 PAC,………1 分 ∵BD 平面 BDE,………1 分 ∴平面 PAC⊥平面 BDE.………1 分
六、解答题的试题评价
17题 解题思路:
(Ⅰ)在准确理解样本容量的概念基础上, 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建立比例关系,用加 法或者乘法原理,计算出样本容量. (Ⅱ)用穷举法(文科)或者用排列组合 的方法计算概率. 17题 试题评价:
本题全面地考察了统计和概率两个方面的内容,试 题较为常规,计算量不大,因而得分率较高.
四、体现课改精神,显现创新意识
六道解答大题既是大纲版的考试内容 也是新课程内容. 如:第8题考查茎叶图和概率,命题 形式和设问包含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第10题考查零点概念和二分法,不 仅需要理解该函数是单调函数,而且还 要理解解决零点二分法;
四、体现课改精神,显现创新意识
第15题考查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需 要对新出现的表格和给出的“油耗”、 “可继续行驶距离”、“平均油耗”三个 概念准确理解,并能够利用这些概念假设 油箱加满x升油和10:00和11:00两个时刻可 继续行驶距离分别为S1和S2,寻找S1和S2 之间的关系;再求出S1和S2的差,就可利 用S1和S2的差进行判定五个结论;
三、关注思想方法,突出能力立意
试卷对能力的考查全面且重点突出,特 别对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 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 意识的要求较高.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 “能力立意”转变.
三、关注思想方法,突出能力立意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有第4题,第18题; 考查数据处理能力有:第6题,第7题, 第8题,第12题,第15题,以及部分大题; 考查应用意识的有第6题,第15题, 第17题,第21题; 考查创新意识的有第8题,第15题, 第21题;
2012届高三九月调
考试题评价
武汉中学高三数学组 杨银舟
2011年9月23日
一、立足必修教材,紧扣课标考纲
武汉市2012届高三九月调考数学试题, 严格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试内容主要是 必修1至必修5的内容,尽管文理同卷同题, 但是今年武汉市高三九月调考数学试卷总 体难度较小.以武昌区为例,相关数据见 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