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教案4 (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描述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难点:三要素中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教学准备
弹簧拉力器、弹簧、皮球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上一节内容:
(1)力的定义
(2)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说明其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的两种表现形式,并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1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并回答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2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力作为一个抽象的物理量,我们如何能够具体的形象的去描述呢?
板书课题:怎样描述力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问题回顾上一节的内容。

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部分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达成共识,初步了解本节课的的有关内容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力的三要素的探究
提出问题:力的三要素同学们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为什么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呢?
分析制定计划与试验设计:
(1)取一弹簧拉力器,分别让大小不同两同学拉,观察、比较弹簧拉力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力的大小对效果的影响。

(2)取一弹簧让一同学分别去向中间压和向两方拉。

观察、比较两次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用力方向对效果的影响。

(3)利用教室的门做器材,让一同学用相同的力、相同的方向在不同的地方推门,比较门的变化情况。

来研究作用点对效果的影响。

实验器材:弹簧拉力器弹簧教室的门
进行实验:师生共同完成实验,并把现象做好记录。

分析与论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能影响,所以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
教师活动1提出问题: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能不能用图像的方式去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呢?后来人们就找到了一种很形象的表示出了力的三要素的方法即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1积极思考教师的问题。

回忆曾经学过的相似的知识(光线描述光)。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认识力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2自学课本,理解力的示意图的含义
四、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并走进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出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1做学案上的“重难点突破”。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学生活动2进行交流、讨论、展示自己的结果
师生合作评析形成共识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巩固提高。

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学生活动1自主做题,巩固提高。

教师活动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

学生活动2参照答案,自我评析。

师生合作形成共识
六、课堂小结,构建网络
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1)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2)力的单位
(3)力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第2题
2、补充:
(1)如图是一盏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小明用100N的力向右推墙壁,请画出该力的图示
3、课外:同步探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