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听障学生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听障学生探究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学习语文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
为了提高聋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地认识把握事物,聋校语文教学要注重聋生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快走出课堂,通过获取大量信息,发展聋生语言,提高聋生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力。
1 为了提高聋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教师可尝试以下做法
教师点拨引导。
聋校语文教学在突出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使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确实得到提高,其言语及行为缺陷确实得到补偿。
1.1 增强自信心
敢于充分发挥聋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努力把梦想变成现实。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并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成功的体验越多,自信也就越强。
无论是残疾人还是正常人,在遇到生活挫折时,能够勇敢面对并不懈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那么,他们的人生价值就一定能够实现。
如:海伦、凯勒一岁半失去听力和视力,24岁时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最后成为著名的盲聋作家、教育家。
1.2 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方法,培养与提高聋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为他们插上语言的翅膀,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及社会性发展。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启发聋生思考,在他们得到身心愉悦的同时,获得知识。
通过教师自身的魅力激发聋生的兴趣。
教师要不断提高修养,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
1.3 培养创新思维,走进生活
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情境教学为手段,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聋生主体活动,激
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参与活动,引导其自己去探索、发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解决问题,培养聋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和习惯。
课堂上要营造一种宽松的、充满活力的氛围,要发扬民主,尊重每一位聋生的观点,特别是与众不同的观点,并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思考、讨论、探索、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机会,充分挖掘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4 走出课堂、创设实践机会
作为聋校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拓宽聋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在生活中学习。
经常举行作文比赛、专业技能比赛等实践活动。
教师只给学生做指导和帮助。
这样他们就会自觉、主动的复习、思考、实践。
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审美能力,而且有利于技能与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1.5 走出校园,回归主流
抓住时机对聋生语言交际能力进行培养。
促使其从学校生活向社会生活过渡,能够独立生活、工作和学习。
切实提高聋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为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继续学习和参与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在无意中形成这种内在的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因此,教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2.1 基本功练习中运用语言
首先,在平时生活中坚持用流畅的手语和书面语进行交流,同学之间养成如此交流的习惯。
其次,有目的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把已理解的内容,用说话、手势语、身体语言告诉老师,寻找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描述出来。
再指导学生在自由阅读中,摘抄自己已理解的句子或句群,并养成按语序说、写句子、句群、写日记的习惯。
为聋生的写作和表达打下基础。
在阅读和丰富的实践中,激发写作兴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作文的信心,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2 自行确立学习目标,自行提问,自行解疑
(1)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要求学生说说自已朗读或默读后的感受;或者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感知,如果有的观点是明显错误的,那么教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要予以纠正;有的思想是表面的、肤浅的、幼稚的,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学生没有触及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要适时点拨,巧设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就很有必要了。
(2)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对于课内教材的探究,可以是关键词句的探究,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可以是主题的探究,可以对文章重新改造,更可以适当延伸到课外等等。
(3)小组探疑,教师点拨。
学生默读全文,提出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若四人小组不能解决,这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并稍加点拨,思维在碰撞中会引爆灿烂的火花,学生的许多灵感和顿悟就是在讨论中孕育的。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开拓学生思维。
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个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聋校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把聋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未来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特殊教育,2001.
[2]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