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课文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笔记。

1. 生字词。

- 坪坝(píng bà):平坦的场地。

注意“坪”字右边是“平”,“坝”字左边是“土”。

- 穿戴(chuān dài):穿的和戴的(衣帽等)。

- 鲜艳(xiān yàn):鲜明而美丽。

“鲜”是多音字,这里读“xiān”。

- 打扮(dǎ ban):使容貌和衣着好看。

- 敬爱(jìng ài):尊敬热爱。

- 国旗(guó qí):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

- 敬礼(jìng lǐ):立正、举手或鞠躬行礼表示恭敬。

- 安静(ān jìng):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树枝(shù zhī):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

- 好奇(hào qí):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好”是多音字,这里读“hào”。

2. 课文内容。

- 段落大意。

- 第1自然段:写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

开篇点明了小学的位置在大青树下,通过描写学生们不同的民族服饰,展现了这是一所多民族的小学。

- 第2 - 3自然段:描写了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的情景。

体现了学校里安静又活跃的氛围。

- 第4自然段:以窗外的小动物静止不动衬托出同学们读书读得入神,进一步表现了校园的安静。

- 第5自然段:点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 写作特点。

- 描写具有民族特色。

文中描写了不同民族的学生穿着不同的服饰来上学,如“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让读者感受到了这所小学浓郁的民族风情。

- 动静结合。

如描写上课时“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将同学们读书的动态和窗外动植物的静态相结合,生动地表现出校园的安静。

1. 生字词。

- 落下(luò xià):“落”是多音字,这里表示掉下、下降的意思。

- 荒野(huāng yě):荒凉的野外。

- 口笛(kǒu dí):一种乐器。

- 跳舞(tiào wǔ):舞蹈。

- 狂欢(kuáng huān):纵情欢乐。

- 罚站(fá zhàn):老师处罚学生站着。

- 放假(fàng jià):“假”是多音字,这里表示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 衣裳(yī shang):衣服。

- 双臂(shuāng bì):两个手臂。

2. 课文内容。

- 段落大意。

- 第1 - 2自然段: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他们便放假了。

- 第3 - 5自然段:描写了花孩子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绿草上狂欢、跳舞的情景,还想象了花孩子们被妈妈罚站的情景。

- 第6自然段:写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投向妈妈的怀抱。

- 写作特点。

- 充满想象。

把花朵当作孩子来写,如“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情感,充满了童真童趣。

- 语言优美。

文中有很多富有诗意的描写,像“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互动,烘托出花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1. 生字词。

- 背诵(bèi 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 照例(zhào lì):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 圆圈(yuán quān):圆形的圈。

- 段落(duàn luò):文章、事情等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

- 练习(liàn xí):反复学习,以求熟练。

- 糊里糊涂(hú lǐhú tú):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 吓呆(xià dāi):由于惊吓而发呆。

- 戒尺(jiè chǐ):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 厉声(lì shēng):(说话)声音严厉地。

- 私塾(sīshú):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2. 课文内容。

- 段落大意。

- 第1自然段: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让学生背诵,从来不讲书里的意思。

- 第2 - 7自然段:写孙中山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吓呆了,先生一开始很严厉,后来给大家讲了书中的道理。

- 第8 - 9自然段:讲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体现了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 写作特点。

- 通过对话描写展现人物性格。

如孙中山与先生的对话,孙中山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表现出他的不懂就问;先生的回答“会背了就会懂了。

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以及后来先生的转变,都通过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 以小见大。

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求学时不懂就要问的这件小事,体现了他勇于追求真理、勤学好问的优秀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