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引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到最佳的引流效果 提高氧含水平 改善呼吸肌力和效力产生咳嗽反射
3
精选课件
(二)体位改变及其影响
1.体位改变与肺容量
(1)从直立到仰卧位,功能残气量减少约 1000ml;从仰卧到垂头仰卧位,其量变化 不大 (2)平卧时,横膈背部受力大于前面;俯 卧时正相反;侧卧时,受压横膈受力大于 上面。受力大的部位肺灌注相对增加
左上叶尖后段
端坐位,上身略向前、向右倾斜
左上叶前段
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 30°
左上叶上舌段、下舌 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45°,右侧

垫高或将床尾抬高
两侧下叶背段、后基 底段
两侧下叶侧基底段
膝胸位或俯卧位
健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或将床 脚抬高
20
精选课件
体位引流常和其它治疗方法合并使用,
如雾化、深呼吸咳嗽、拍痰、震颤或 吸痰
9
精选课件
体位引流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行X线胸片检查,确定病变所在部 位 第二步,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在医生指导 下,采取相应的引流体位。肺上叶的病变 可取坐位或半卧位,中、下叶病变宜取头 低脚高位
10
精选课件
第三步,一般来说,体位引流每天应进行 2~4次,每次10~15分钟。具体时间可视 病情轻重及引流情况而定。如分泌物较多, 患者又能耐受,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
15
精选课件
具体操作见下图
16
精选课件
17
精选课件
18
精选课件
方法
部位
右上叶尖段
半坐卧位
右上叶后段
斜俯卧左位
右上叶前段
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30 °
右中叶外侧段、内侧段 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45
右下叶内基底段
左斜俯卧位,右前胸距床面 30°~60°,将床脚抬高
19
精选课件
右下叶前基底段
仰卧位,右臀部垫高或将床脚垫高
4
精选课件
(3)机械通气时,机械正压增加横隔的被动 运动。受压部位肺的灌注增加,通气减少。 尤见于一些长时间不更换体位和持续低容 量通气的病人
人体正常直立位及经常变换的体位对获得 最佳的通气/灌注比例十分重要
5
精选课件
2.体位、氧合、顺应性;
对原有肺部疾患或肺部手术后病人,侧卧位, 压迫患侧肺时,PO2下降,需加用正压通气 才能改善氧合。压迫健侧肺时PO2相对增加, 肺顺应性增加。从而提供了单侧肺病病变 病人体位改变对改善氧合的生理学基础
21
精选课件
22
精选课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1
精选课件
1.评估
(1)了解病人呼吸系统疾病史。 (2)评估病人呼吸型态、速率,并听诊其肺 部以确立分泌物积聚的部位。 (3)评估病人或家属执行此活动之能力、意 愿及认知。
12
精选课件
2.用物准备:
(1)枕头数个 (2)听诊器一副 (3)弯盆一个或卫生纸数张
13
精选课件
3.步骤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过程、方法和目的。 (2)洗手。 (3)听诊肺部→确定分泌物积聚部位 (4)协助病人采取适当姿势并以枕头适当支托,使分泌物积 聚部位在最高处。
体位引流
ICU
孙晶晶
1
精选课件
定义
体位引流是按“水往低处流”的原 理将病灶肺段(肺叶)置于高位, 通过痰液的重力作用,叩击拍打时 产生振动等作用使痰液从病灶处经 肺段、肺叶支气管引流到大支气管, 再流向大气道,经咳嗽排出重心原理引流肺叶内滞留的分泌 物到较大的呼吸道,从而:
到将分泌物排出)
8
精选课件
(四)体位引流禁忌症
禁忌证: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出血
或引流者
相对禁忌证:高龄、体弱伴严重呼吸困难者,
两周内有咯血、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肺动脉 栓塞者,患有冠心病、活动性肺结核、胸肋骨骨 折、气胸、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 高血压、血栓性静脉炎者,不宜做体位引流
(5)将弯盆或卫生纸置于病人下颔处,以收集排出之分泌物。 (6)维持上述姿势至少5分钟→必要时予拍痰或震颤数次 (自下而上,由外向内)
14
精选课件
(7)鼓励意识清醒病人作深呼吸咳嗽。 (8)协助清除流出之分泌物。 (9)若尚有其它部位积聚痰液时,重复步骤4~8必要时予口 腔护理或吸痰 (10)协助病人躺卧休息。 (11)记录病人分泌物积聚的肺叶、呼吸音之变化、呼吸型 态和分泌物性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病人反应与家属执行程 度。
6
精选课件
3.体位与颅内压:
体位的改变,特别是当病人咳嗽和处于头低 位时,可使颅内压升高,使对脑外伤及开 颅术后病人做头低位的体位引流成禁忌。 但如在病人肩下垫高,就能将颅压控制在 一定范围内,而便于使用体位引流
7
精选课件
(三)体位引流的注意事项
1.至少在饭后2h进行,以避免发生呕吐 2.根据临床情况,每天操作2~6次 3.每次引流位置保持不应少于 15min (5min保持重力引流位,5min拍背或振颤5min咳痰,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