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历史与饮茶风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以喝清茶为主
茶具:一家人一壶(铜壶)、一罐(容量不大的土陶 罐)、一杯(有柄的白瓷茶杯)
制作: 将罐子围放在壶四周火瑭边上,将壶中的开水倾入半 罐,待罐内的水重新煮沸时,放上茶叶,使茶、水 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再向罐内加水至八分满,直 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罐罐茶即煮好
10. 傈僳族油盐茶
制作方法
1. 小陶罐预热 2. 置茶抖烤 3. 加少量食油和盐 4. 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
“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 醇,又有糖的回味”。
11. 布朗族的青竹茶
用具:鲜竹筒
制作方法: 1. 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向
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 2. 当筒内水煮沸时,加上适量茶叶 3. 几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
“先苦后甜”的哲理。
2. 藏族酥油茶
酥油: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 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极富营 养。
茶叶: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作料:食盐、鸡蛋、事先已炒熟、捣碎的
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等
2. 藏族酥油茶
制作: 1. 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 2. 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3. 加入适量酥油、食盐、鸡蛋及核桃仁、花生
3、唐代的煎茶
饮茶艺术始于唐代。 唐代盛行的是饼茶,饼茶不宜直接煎饮,须
加工。 加工过程分为炙、碾、罗三道工序。高级的
末茶既非片状,又非粉状,应该是细末状颗 粒。
4、宋代的点茶
宋代时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 时期。
所谓点茶,即:将碾碎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 (盏)中,然后冲入沸水,再用茶 在碗中加 以调和,茶中已不再投入葱、姜、盐一类调 味品。
饮茶历史
陆羽简介
陆羽(733年-804年),字 鸿渐;号“茶山御史”。一 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 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 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 献,被誉为“茶仙”,尊为 “茶圣”,祀为“茶神”。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 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 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 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 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 地,撰《茶经》三卷,成为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 唐文》有《陆羽自传》。
擂茶,又名三生汤: 生叶(指从茶树采下的新鲜茶叶) 生姜 生米仁
21.土家族的擂茶
原料:茶 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 生姜、食盐、胡椒粉之类
制作: 1. 将茶和多种食品,以及佐料放在特制的陶制擂钵内 2. 用硬木擂棍用力旋转,使各种原料相互混合 3. 取出一一倾入碗中,用沸水冲泡,调匙轻轻搅动几
17.新疆维吾尔族的香茶
南疆人:喝清茶或香茶
煮茶用具:铜制的长颈茶壶,或陶质、搪瓷、铝制长颈壶 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长颈壶 上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喝茶用具:小茶碗
制作: 1. 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 2. 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 3. 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 4. 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
“斗茶”乃是宋代茶之特色,又名“茗战” ,即: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
5、明代的泡茶
明洪武24年(1391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 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
两宋时期斗茶之风消失了,饼茶被散叶茶代 替了。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变成了以水冲 泡叶茶的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变化 。
6、清代的品茶
1、原始的鲜叶咀嚼
古时中国人最早从发现野生茶树到开始利用 茶,是以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
古人最早利用茶的方式是口嚼生食,后来, 便生火煮羹饮,好比今天的煮菜汤,或以茶 做菜来食用。
2、春秋时代的生煮羹饮
春秋时代,为长时间保存茶叶以用作祭品, 学会把茶叶晒干,随时取用。此方法,持续 很长时间。
13. 纳西族 “龙虎斗”
纳西族的饮茶习俗: “龙虎斗” 油茶 盐茶 糖茶
龙虎斗
制作方法:
1. 用水壶将茶烧开 2. 小陶罐预热,置茶抖烤 3. 向罐内冲入开水,烧煮3-5分钟 4. 准备茶盅,放上半盅白酒 5. 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
纳西族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
盐茶、油茶、糖茶
内,便可饮用
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 融为一体。
12.布朗族的酸茶
制作: 1. 鲜叶茶用水煮透,趁热装入土罐 2. 置阴暗处,约十余日,经发霉后取出 3. 放入竹筒内再埋入土中,经月余即可取出,
晒干,备用 4. 饮时,取出若干,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
或放在口中嚼细咽下,可帮助消化和解渴
6. 傣族三味茶
(1)傣族竹筒茶
制作和烤煮方法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 1.装茶 2.烤茶 3.取茶 4.泡茶 5.喝茶
6. 傣族三味茶
(2)傣族花茶
桂花: 老人喝 茉莉花:年轻人喝,尤其是结过婚的女
人喝 玫瑰: 谈恋爱的人喝
6. 傣族三味茶
金桂:上等品,只能年纪大的人喝 银桂:次品,一定岁数的人就可以喝 丹桂:更差一些,只要结了婚都可以喝
17.新疆维吾尔族的香茶
北疆人:喝奶茶,每日需“二茶一饭”
煮茶用具:大多使用铝锅 喝茶用具:大碗
制作法: 1. 小型或中型茯砖茶放入锅中煮沸 2. 放入茶汤四分之一量的新鲜牛奶、盐或已熬煮的带
奶皮的牛奶
以 “馕” 佐食,也可混在炉灶上当饮料用
“吃茶”:喝完奶茶后,将沉于壶底的茶渣和奶皮 一起放在口中嚼食
15. 怒族的盐巴茶
制作: 1. 小陶罐洗净烤烫 2. 置茶(青毛茶或饼茶)抖烤 3. 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 4. 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
罐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 5. 将茶汁倒入茶盅中,再加适量的开水稀释
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
16. 昆明九道茶
叶中的剩余水分流出,再以泥封口 3. 2-3个月后,取出茶叶,装入瓦罐中,加
香油浸腌,即可食用
9. 哈尼族的土锅茶
制作方法:
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 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 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 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 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
该茶的特点为:苦中带甜。清香 浓郁、回味无穷
6. 傣族三味茶
(3)傣族柠檬茶
是爱情茶
制作: 1. 柠檬要鲜,茶叶要精(以红茶为主) 2. 茶汁出来时用杯盏盛之 3. 添加时鲜柠檬汁,最好加点糖
7.德昂族、景颇族的腌茶
腌茶,其实就是一道茶菜。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 叶。
制作:
1. 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由于清代尤其是康熙、乾隆都酷爱茗饮,上 有所好,下必效之,很快影响民间。茶馆兴 隆,遍及各地。茶礼、茶俗发育的更成熟, 礼神祭祖、居家待客成为必行之礼。
品茶,有严格要求,要配以珍贵器皿,上等 的水。
饮茶风俗
茶俗:
是指一些地区性的用茶风俗,诸 如婚丧嫁娶中的用茶风俗、待客用 茶风俗、饮茶习俗等,讲茶俗一般 指的是饮茶习俗。
1. 白族的三道茶
三道茶:由雷响茶演变而来,制作时每道茶 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不一样。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
1. 白族的三道茶
三道茶的人生哲理: 要立业,就要先吃苦; 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
才会有甜香来; 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
1. 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饮茶,“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 。 “雷响茶” :
砂罐预热 置茶抖动 茶叶变黄 冲入开水 泡沫杂 质溢出 用“雷响茶”敬客,每一盅内只倒二三滴茶汁,兑 适量的开水,使茶水呈琥珀色,清香扑鼻。 “哑巴茶”、“老婆婆茶”: 没有泡沫从罐口溢出,这种茶不能敬客,要倒掉重 烤。
茶壶内 3. 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
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汤注入到竹筒
4. 拉祜族的烤茶
饮烤茶通常分为四个操作程序:
1. 装茶抖烤 2. 沏茶去抹 3. 倾茶敬客 4. 喝茶啜味
5. 佤族的铁板烧茶
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 饮茶方法。
与烤茶的区别:抖烤 用薄铁板,盛放适量茶叶置于火塘上 烧烤
米、芝麻粉、松子仁等 4. 趁热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打搅,抽提、重压,
使酥油成为雾状而均匀地溶入茶叶中
3. 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的制作(原始的食茶方式) 1. 将刚采收来的鲜嫩茶叶揉软搓细 2. 放在大碗中加上清泉水 3. 投入黄果叶、酸笋、酸蚂蚁、白生、大蒜、
辣椒、盐巴等配料拌匀
煮茶
用具:竹筒(既当盛具又作饮具) 制作方法: 1. 用茶壶将水煮沸 2. 取适量已加工过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
下,即调成擂茶
少数地方省去擂研,将多种原料放入碗内,直接用 沸水冲泡,但冲茶的水必须是现沸的
22.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制作 1. 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
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 2. 炸茶: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放入
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 键技术 3. 倾水入锅,放上姜丝 4. 锅中水煮沸,徐徐掺入少许冷水 5. 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 用勺稍加拌动, 6. 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
茶: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 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
制作方法: 1. 将煮好的糯米饭晒干,用油爆成米花 2. 将一把米放进锅里干炒 3. 放入茶叶再炒一下 4. 加人适量的水,开锅后将茶叶滤出放好 5. 喝油茶时,将事先准备好的米花、炒花生、猪肝、粉肠等
放人碗中,将滤好的茶斟入
21.土家族的擂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 明一带最为时尚,是云南城镇书香门第款待 佳宾的一种饮茶方式。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 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
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16. 昆明九道茶
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 二是洁具 三是置茶 四是泡茶 五是浸茶 六是匀茶 七是斟茶 八是敬茶 九是品茶
盐茶、油茶、糖茶冲泡方法与龙虎 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 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 食油或糖,分别取名为盐茶、油茶 或糖茶。
14. 德昂族的砂罐茶
与拉祜族烤茶相似 区别:
小陶罐改为小砂罐
15. 怒族的盐巴茶
怒族的饮茶谚语: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晚茶一盅,提神去痛。 一日三盅,雷打不打
19.回族的刮碗子茶
制作: 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 开饮
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 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 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
的味道就应运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
20.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原料:茶叶、大米花、酥黄豆、炒花生、猪下水、葱花、 糯米饭等
椒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轻轻搅拌,经3-5分钟 即成。
以 “馕” 佐食
18.蒙古族的奶茶及咸奶茶
蒙古族牧民茶
奶茶制作: 在煮好的红茶中,加入鲜奶制成。
咸奶茶
茶:青砖茶或黑砖茶 煮茶的器具:铁锅 制作: 1. 把砖茶打碎 2. 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 3. 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25克左右 4. 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
2. 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
3. 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 紧,或用竹叶塞紧
4. 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 腌好
5. 将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 随取
8.景颇族的鲜竹筒茶
一般作蔬菜使用,既有茶香,又有竹叶之 香
制作: 1. 鲜茶叶,用锅蒸煮,或经日晒 2. 搓揉,装入竹筒之中,以棍棒挤压,迫使茶
一左右) 5. 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 6. 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就算煮好了
19.回族的刮碗子茶
茶具:俗称“三件套”,由茶碗、碗盖和碗 托组成
茶:普通炒青绿茶
佐料:冰糖与多种干果(苹果干、葡萄干、 柿饼、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等), 白菊花、芝麻等,通常多达八种,故也 美名其曰:“八宝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