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转变班主任行为角色,对营造自主和谐的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现班主任工作的减负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静安区以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自主管理”为切入口,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引导和指导广大班主任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体验、自主规划,使学生在知识探索中自主、生活管理中自理、活动体验中自觉和志向追求中自强.。
关键词:自主管理;班级管理;减负增效
近年来,班级自主管理研究似乎变成教育领域的“老生常谈”,但通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静安区的德育实施调研反馈,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在新时空新语境下,如何焕发学生自主成长教育新的魅力,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
研究组基于“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深化教育个性化:发达城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循证研究”,依托静安区中小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组对班级自主管理模式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展开了具体的实践行动.。
一、重塑角色定位,让自主管理有实效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
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
”这是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自主发展”的阐述,而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引导学生自主教育,是通往“自主发展”的必经之路.。
许多班级对于班级目标、制度的制定能够做到全员参与并主动遵从,参加班
级各项管理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乐于服务,但主体意识不够强,对班干部的依赖程度较高.。
而一些班干部成员信心不足,他们渴望独立而实际上又不能完全独立,对班主任、科任老师有所依赖.。
要想自主管理实践地更好,班主任要加深对班级自主管理的认识,对班主任的角色有清醒而合理的定位.。
学生的成长是需要过程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由“牵着走”“陪着走”到“看着走”,逐步培养、逐步放手.。
二、关注机制建设,让自主管理更科学
《静安区中小学班级自主管理建设研究文集》汇聚了静安区骨干班主任分年段、分层研究和推进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成果,他们立足于激发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深入挖掘学生自主成长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
有的老师认为可以通过设置“班级小岗位”,因人设岗,人人有岗,为每位学生搭建施展个性化才能的舞台;有的老师认为通过培养一批责任心强、有能力的班級干部,发挥干部队伍的辐射影响力,是促进班级自主管理的关键.。
(一)班干部轮岗制
班级里可以实行班干部轮岗制,民主选举,每个岗位轮着做.。
比如,最辛苦的劳动委员岗位,大家要轮流担任一段时间.。
轮岗制的好处在于既能找出每个岗位最合适的人选,也能让班委成员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还能让消极对待班级管理工作的学生改变态度.。
班干部轮岗制会对整个班级的氛围产生影响,班干部积极的态度,能够带动整个班级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为之后开展工作和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值日班长制度
中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自主性强,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班级管理.。
值日班长制度为学生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
《班级日记》可以作为值日班长记录的主要媒介,为了避免值日班长记录本成为告状打小报告的本子,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阶段确立主题.。
第一阶段:班级组建之初,关注班级日常事务,熟悉、融入班级,发现闪光点.。
第二阶段:一事一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阶段:班级社会说.。
通过《班级日记》值日班长可以及时记录,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随时翻阅,针对问题和现象,写上自己的留言.。
通过师生同写《班级日记》,让小本子成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舞台.。
(三)班级岗位责任制
班干部做事任劳任怨,其他同学又该如何助力?以“班级岗位责任制”为抓手,实施“岗位育人自主管理”是很好的策略.。
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设有专人负责.。
小学生自主能力相对薄弱,研究组实施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梳理事务,按需设岗.。
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班里哪些事情需要去做?将学生寻找的结果一一罗列、整理、分类.。
第二步,细化职责,童化名称.。
为了便于学生记住服务岗位,在班级中征集特色鲜明、富有童趣的名字.。
如填写领物单,去后勤组领取物品的,可以取名为“物品快递员”,负责给生物角植物浇花、晒太阳的,就取名为“护绿小使者”.。
贴近生活,形象的名字,学生们肯定抢着去做.。
第三步,班主任指导学生细化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要求,制定《岗位服务安排表》,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岗位细则,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
最后,将《岗位服务安排表》张贴在教室里,明确职责.。
岗位责任制在初高中也同样适用,可将更多自主权利给予学生.。
从“自愿申报”到“自设名片”再到“自立榜样”,实行三步走策略,所有的环节基本都
是学生自主完成.。
热门岗位会出现多位竞选者,可以让学生进行竞选宣讲,最后再调剂并确定最终岗位,让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和自主管理意识一开始就得到激发,并保持持久性.。
三、创新班级活动,让自主管理显活力
班级“活动方式”的创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实现学生个人的成长目标和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共融,提高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参与度,促进个人与班级共同成长.。
发挥“我来”的力量,由“老师让我来”到“老师,让我来”,凝聚活力,发挥“我们”的力量.。
(一)创新班级“组织结构”,尝试社团化管理
由“管、卡、压”到“引、扶、放”.。
社团个性化要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喜爱的活动类型,创设例如萤火虫文学社、小天鹅艺术社、小太阳运动社、大力水手维和社、小白鸽服务社、智多星创客社等个性化的社团.。
师生个性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合作创新、创新意识精神.。
(二)活动岗位设置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动力
活动中产生的岗位有许多,如记录员、摄影师、小记者、新闻播报员等.。
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将每个岗位的具体要求在班级中进行公示,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或者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行岗位的竞聘,老师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各个岗位的人员.。
(三)拓宽活动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的主题不同,采访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以“地铁上的小粉玩”活动为例,将原有的社会实践活动点——地铁站作为学生生涯教育的实践点,并设计了班级特色系列活动.。
主要由以下几个板块:一天的工作经历、一个面对面的
采访、一次职业的体验、一堂别样的自主课.。
整个班级活动中,學生们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提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助力家班共育,让自主管理更高效
“老师,让我看一眼,行不?”“老师,我家孩子经常丢三落四,怎么治治他?”“老师,我们家孩子自立能力太差了,您给支支招”……“手机管理”“行为习惯”“劳动教育”俨然成为班级管理、家班共育不可避开的话题.。
(一)制定目标,家班共训规范
面对班级中部分学生规则意识不强,不善于同伴交往,自理能力弱,学习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家校一起努力.。
班主任约谈家长,与家长一起确定4个行为目标:文明游戏、友好相处、管好物品、规范书写.。
这样的约谈,给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避免了家长对来学校的反感.。
利用备忘录作为管理平台,学生自评,家长跟进,教师复评,三方评定激励鞭策.。
家校要求一致,家校齐抓的训练,针对性变强.。
“小目标大进步”的成长法,班级正能量大大提升,班级风气得到很大的改善.。
(二)月月好习惯,家班助推成长
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重视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班级的自主管理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学生的习惯养成不仅仅只在学校,而是要与家长共同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利用“微信群”“晓黑板APP”开展“月月好习惯”的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约定好习惯的内容,达成共识.。
研究组班主任设计了“爸爸妈妈夸夸我”的打卡活动,根据要求打卡任务的,爸爸妈妈可以进行奖励:在备忘录上画一颗小红星,
写一句表扬学生的话,第二天班主任会跟近敲星,共同激励学生养成自主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