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工程弱电施工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1章智能化总体概述 (5)
1.1 前言 (5)
1.2 工程简介 (5)
1.3 智能化系统工程概况 (5)
1.4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5)
1.4.1 智能化工程工作范围 (5)
1.4.1.1 编制《智能化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5)
1.4.1.2 优化施工图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 (6)
1.4.1.3 对智能化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和评定 (6)
1.5 编制依据 (6)
1.6 设计原则 (7)
1.7 建设目标 (8)
1.8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 (8)
1.9 工程实施目标【方案针对性】 (9)
1.9.1 工期目标 (9)
1.9.2 质量标准和目标 (9)
1.9.3 环境保护目标 (9)
1.9.4 安全生产目标 (9)
1.9.5 验收和培训 (9)
1.10 施工段划分 (9)
1.10.1 施工准备 (9)
1.10.2 管路桥架和线缆敷设 (10)
1.10.3 前端设备的安装 (11)
1.10.4 系统的调试和统调 (11)
1.10.5 工程资料管理 (12)
1.10.5.1工程资料管理 (12)
1.10.5.2工程技术资料分类 (12)
1.10.5.3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 (13)
1.10.5.4竣工技术资料的整编 (14)
第2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6)
2.1 工期目标 (16)
2.2 工程分解 (16)
2.3 工程进度安排 (16)
2.3.1 综合布线系统 (16)
2.3.2 网络电视系统 (17)
2.3.3 安全防范系统 (18)
2.3.4 智能一卡通系统 (19)
2.4 进度计划安排表 (19)
2.5 确保工期措施 (19)
第3章赶工措施及计划 (24)
3.1.1 工序管理保证措施 (24)
3.1.2 资金、材料、设备保证措施 (24)
3.1.3 人员调配措施 (24)
3.1.4 奖惩措施 (24)
第4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26)
4.1 综合布线系统 (26)
4.1.1 安装施工的基本要求 (26)
4.1.2 安装工程施工工艺顺序 (26)
4.1.3 工程实施中几个重点及对策 (27)
4.1.3.1 三个环节 (27)
4.1.3.2 四个阶段 (28)
4.1.3.3 材料准备 (28)
4.1.3.4 主要施工机具 (29)
4.1.3.5 作业条件 (29)
4.1.4 综合布线的一般要求 (29)
4.1.4.1 双绞线缆敷设 (31)
4.1.4.2 光缆敷设 (34)
4.1.5 缆线标识与终接要求 (40)
4.1.5.1 线缆标识 (40)
4.1.5.2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要求 (40)
4.1.5.3 光缆芯线终接要求 (41)
4.1.5.4 各类跳线的终接要求 (41)
4.1.6 六类模块化配线板的端接 (41)
4.1.7 信息插座端接 (42)
4.1.7.1 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42)
4.1.7.2 RJ45信息模块端接 (42)
4.1.7.3 面板安装工艺过程 (47)
4.1.8 重点、难点分析 (47)
4.2 网络电视系统 (49)
4.2.1 施工准备 (49)
4.2.2 操作工艺 (49)
4.2.3 重点、难点分析 (50)
4.3 安全防范系统 (50)
4.3.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50)
4.3.1.1 施工准备 (50)
4.3.1.2 操作工艺 (52)
4.3.1.3 重点、难点分析 (54)
4.3.2 入侵报警系统 (55)
4.3.2.1 施工准备 (55)
4.3.2.2 操作工艺 (56)
4.3.2.3 重点、难点分析 (57)
4.4 智能一卡通系统 (57)
4.4.1 施工准备 (57)
4.4.2 操作工艺 (58)
4.4.3 重点、难点分析 (59)
第5章主要管理人员及工种组织配备情况 (60)
第6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62)
6.1 质量目标 (62)
6.2 质量保证体系 (62)
6.3 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 (62)
6.3.1 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62)
6.3.2 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62)
6.3.3 质量控制中的工具、技术和方法 (63)
6.3.4 质量控制中的常用工具 (63)
6.4 质量保证 (63)
6.5 实现本工程质量目标的措施 (64)
6.5.1 质保管理措施及质保大纲 (64)
6.5.2 工程材料质量管理 (65)
6.5.3 计量检测质量管理 (65)
6.5.4 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65)
6.5.5 施工工艺、技术质量管理 (66)
6.5.6 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66)
第7章文明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67)
7.1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67)
7.1.1 安全施工目标及承诺 (67)
7.1.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67)
7.1.3 岗位安全制度 (68)
7.1.4 安全生产措施 (68)
7.2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69)
7.3 做好环境保护,防止扰民措施 (70)
7.4 做好卫生工作,预防传染病 (70)
7.5 应急措施 (70)
7.6 设备情况 (71)
第8章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72)
8.1 劳动力计划 (72)
8.2 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72)
8.2.1 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72)
8.2.2 材料投入计划 (72)
8.2.2.1 工程采购方案 (72)
8.2.2.2 材料、设备保管方案 (73)
8.2.2.3 材料、设备进场计划 (74)
第9章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 (75)
9.1 综合布线系统 (75)
9.2 网络电视系统 (75)
9.3 安全防范系统 (77)
9.4 智能一卡通系统 (78)
第10章各子系统有详细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 (80)
10.1 验收方案 (80)
10.1.1 综合布线系统 (80)
10.1.2 有线电视系统 (84)
10.1.3 安全防范系统 (86)
10.1.4 门禁系统 (89)
10.2 验收标准 (91)
第11章工程管理及协调方案 (92)
11.1 与总承包方的配合 (92)
11.2 与机电安装分包的配合 (92)
11.3 与装修分包方的配合 (93)
11.4 与消防承包方的配合 (93)
11.5 与电信、移动、有线电视接入方的配合 (93)
11.6 与土建单位的界面划分 (94)
11.7 与土建总承包单位的界面划分 (94)
第12章对本工程施工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95)
12.1 施工准备阶段的合理化建议 (95)
12.1.1 对人员管理、配备的合理化建议 (95)
12.1.2 对总承包方的建议 (95)
12.1.3 对其他施工单位的建议【及早提供智能系统设备安装的工作面】
(96)
12.1.4 对材料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96)
12.2 施工过程中的合理化建议 (96)
12.2.1 工程质量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96)
12.2.2 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97)
12.2.3 智能化系统施工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98)
12.2.4 成品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102)
12.2.4.1 智能化系统成品保护措施 (102)
12.2.4.2 土建成品保护措施 (102)
12.2.4.3 原材料保护措施 (103)
12.2.4.4 成品包装及运输保护措施 (103)
第1章智能化总体概述
1.1 前言
本方案将以建筑为平台,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为本项目创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办公环境。

1.2 工程简介
根据业主方的要求,XXXXXXXXXXXX的弱电系统要做到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充性的统一,应本着“预留到位,按需分步实施”的指导思想。

弱电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参照智能建筑物甲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具体的实施施工过程中,我们既要与各入驻单位商讨具体的施工方案,也考虑到各系统之间的衔接和平滑升级,同时要考虑到后期维护和保修等部分,具体的实施方案详见以下各章节相关内容。

1.3 智能化系统工程概况
本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机房系统;消防监控室;
1.4 施工组织总体设想
为确保本次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创优质、低耗、安全的业主满意工程,以及让建设单位了解我公司的项目施工管理水平,同时便于我公司对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工程进行考核,规范项目经理部的管理行为,并使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现场代表对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时有所参照,特编制此施工组织方案。

1.4.1 智能化工程工作范围
智能化系统的方案优化细化、施工组织管理、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培训、维修和后援等售后服务。

1.4.1.1 编制《智能化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主要包括:进行智能化系统实施方案优化设计,编制智能化系统实施计划。

根据总体方案,对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的技术设计作必要的补充。

并提出相关的实施技术要求。

1.4.1.2 优化施工图设计、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
具体内容如下:
提出各子系统的技术状态及技术服务要求;
子系统施工图设计的技术指导和协调,子系统修正设计的审查及审定评审的组织;
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协调管理;
各子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及进度的管理;
各子系统设备材料质量、安装质量的监督管理;
各子系统调试、开通;
各子系统测试、验收的监督和管理;
系统和各子系统培训;
各子系统质保期内的维修、维护和系统保养的管理;
审核智能化系统维修、运行的操作手册及售后服务方案。

1.4.1.3 对智能化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和评定
根据各子系统的国标规范及相关验收规范配合有关各方进行对各子系统的工程验收,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总验收和评定;在此之前并自行进行初验;工程验收和实施过程中协助甲方办理有关手续。

1.5 编制依据
本次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开放性、实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舒适性、高效性、安全可靠性和易管理维护性的平衡。

弱电系统工程招标文件需要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1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通风及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2
1.6 设计原则
本工程遵循下列设计原则:智能化工程建设的设计指导思想就是在满足本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以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根本,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采用成熟产品。

考虑到大楼的特殊性,根据“以人为本,按需设计,量体裁衣”的原则,在设计思路上着重从保证智能化工程建设的合理投资、长期稳定、易于扩容及内部工作人员的安全、方便使用的角度展开。

先进性:
采用国内外通用的最新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牌产品,并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适度超前。

成熟性:
采用经过工程运行试验的成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性能稳定,可靠。

开放性:
采用开放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整个系统具有互联性和互操作性。

标准化:
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和标准化的产品(包括软件)。

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应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留有必要冗余便于系统升级、扩展。

安全性、可靠性:
采用安全设计技术,确保楼内的人员、设备、重要文件资料、信息等的安全。

实用性:
应符合使用要求,最大限度满足实际需要,面向应用、注重实效。

可集成性: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使用与管理的需要,应整体规划、深化设计,逐步集成,
不断完善整体功能,并应综合优化组合,避免重复设置。

宜管理性:
系统软、硬件的设计、集成要充分考虑使整个系统运行操作简单,人机界面友好,管理科学、便捷,易于维护。

经济性: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和长期运行效益。

1.7 建设目标
本次招标工程范围内的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功能、管理要求达到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其建设主要目标:
1)建设以综合布线系统提供的数字信息物理通道,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
开放式数据库技术的集成化的智能系统。

2)提供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大楼内外信息流通与共享的网络环境。

3)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4)提供建筑的设备(或系统)、功能和信息共享的智能管理环境,提高建
筑现代化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5)提供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大楼未来发展所需的智能建筑功能升级与扩展
的容量。

1.8 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内容为:
1)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段划分
2)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赶工措施及计划
4)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5)主要管理人员及工种组织配备情况
6)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7)文明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8)劳动力、机械设备和材料投入计划
9)各子系统调试方案、工程联调方案
10)各子系统详细验收方案和验收标准
11)工程管理及协调方案
12)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合理
13)对本工程施工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4)对本工程技术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1.9 工程实施目标【方案针对性】
1.9.1 工期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工期要求: 90 天。

1.9.2 质量标准和目标
本工程质量标准为: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及有关设计、施工、验收规范、技术要求的规定。

1.9.3 环境保护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扰民,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9.4 安全生产目标
严格施工安全,对施工、供货员进行安全教育,不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和火灾事故,并积极参加应该参加的险种的保险。

杜绝死亡、重伤事件,安全施工。

1.9.5 验收和培训
工程完工后我司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及标准,制定详细的竣工验收流程,并按相关规范的要求对所有系统进行完善的竣工测试。

同时,我们将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程师对该项目日后的操作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现场培训。

培训的内容将包括系统的组织原理、操作过程、日常维修、预防性维修等。

1.10 施工段划分
弱电系统工程做如下划分:施工准备、管路桥架和线缆敷设、前端设备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统调、工程资料管理。

1.10.1 施工准备
本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经理部将于签订合同书的5天内成立,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

在施工现场筹建现场办公室,配备专用车辆、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施。

在建设方的领导下,按照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开展承包的各项工作。

项目部将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制定智能化详尽的进度计划,计划将说明计划开工日期和各分项工程各阶段的完工日期。

项目经理部将陆续完成如下工作:
编制工程施工综合进度表。

制定工程技术、质量、安全、消防、设备机具、材料、现场文明施工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

组织施工队伍,进行进场前三级安全教育。

包括安全、治安、防火、现场文明施工的教育;施工环境、工程范围、施工特点的介绍;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专题介绍等。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图纸资料,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施工要点,综合勘察施工现场。

准备各种施工用的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及各种施工记录、报表。

按照现场总平面部署图组织施工队伍、施工机具及首批施工材料进场。

1.10.2 管路桥架和线缆敷设
智能化各系统中的电源线、控制线、信号线及综合布线系统用的水平双绞线铜缆,光缆等等,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的放入相应的区域,以免造成相互干扰。

所有线缆在敷设完后要进行绝缘电阻测试。

信号线缆在敷设后还需进行通断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所有线缆在桥架内敷设后,要分门别类整理,绑扎成束,在改变路由处还应做好相应标记并记录在册。

线缆在穿入分支管线时,管口要加护口,并严禁发生硬拉,以防止管口锐角毛刺划伤线缆,或将线缆拉细而影响使用。

10根以上的线缆将留有备用线。

光缆的敷设十分小心谨慎,并在路由改变处留有一定的冗余度。

电视监控系统的视频电缆、综合布线系统的水平双绞线均将一缆到底,中间不能有接头。

敷设时待摄像头位置、信息插座位置最终确定后再敷设线缆,否则一处改变将会造成大量返工。

在线缆敷设完成后,要对线缆进行相应的测试。

对各类电源线、信号线、控制线要做相应的通断测试和绝缘电阻测试。

对综合布线双绞线作常规测试外,还需作衰减度、串扰等测试。

并将作好详细的测试记录。

线缆的敷设路由与施工图纸相一致,并一一做好记录,以备复核和检查。

并将超出管线以外的线缆绑扎起来,做好半成品的现场保护工作,以防交叉施工中砸伤或人为破坏。

1.10.3 前端设备的安装
需要安装的前端设备主要有: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信息插座、视频监控系统的摄像机等。

在建筑的吊顶上分布空调系统的出风口、强电系统的各类照明灯具、电视监控系统的摄像机、云台、及各类检修孔等等。

这些空洞的预留和开凿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由装修单位统一负责,以免伤害吊顶龙骨而影响吊顶强度。

因此本工程需在吊顶上开孔洞将由技术人员确定位置后,协调装修单位共同完成。

对于需在网架上安装的这类设备,一定遵循高空作业的程式,注意高空作业安全。

上述这些前端设备的安装,将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的坐标点及其高度、角度等,预先膨胀螺栓或预埋吊挂件。

要求定位准确、安装牢固、造型美观。

前端设备在正式安装前,要进行技术复核,再次对照设备定货单及施工图纸核对所用设备是否正确。

能够单机通电试验的设备一定要通电测试调整后再行安装,尤其是高架安装的设备。

施工实践证明,这些细致的工作对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若线缆敷设工序与设备安装工序相隔时间较长,在设备安装前重新复测线缆的性能。

以保证系统的一次开通率和可靠性。

前端设备的安装按子系统进行。

高架及吸顶安装的设备一定要安装牢固,处理好相互连接的线缆接头并做好绝缘处理。

施工实践证明,有百分之八十的电气故障是由于线缆接头处理不好而产生的。

安装完毕后,将收集好前端设备的有关资料,如开箱单、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

并做好相应的调试和安装记录,以备检查或复核。

前端设备安装完成后,及时组织向工程监理报验,待监理检查合格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或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10.4 系统的调试和统调
前端设备和机房设备安装完成后,即可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及系统技术
要求和我们编制的调试大纲分子系统进行调试。

调试工作将由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承担。

子系统的调试必须达到设计指标,经反复调整仍不能达到指标的,找出原因进行整改或返工。

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系统的各分项工程完成后,最后要进行系统的连机统调。

首先要制定好统调方案,按照预定的方案检查系统的运行是否正常、系统及各种参数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系统间的通信是否畅通,与系统联动的设备控制是否灵活,有时要反复调整多次,才能使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参加安装和调试的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包括单机、子系统和系统统调的各种记录、测试结果等。

为了验证系统的可靠程度,还要进行系统的运行试验,确认系统在功能方面的完备性、可靠性、并做好系统试运行记录。

这些记录均是工程验收和日后维修、维护所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资料。

设备安装开始邀请将来负责管理弱电系统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参加,使其熟悉设备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调试过程及性能要求,以利于这些人员迅速掌握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故障诊断技巧,更有利于今后的检修维护工作。

这也是最好的一种培训方式一一现场培训。

1.10.5 工程资料管理
1.10.5.1工程资料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标准、规范、规程精心施工,同步收集、积累、整编形成,且必须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

为了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总体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规范和统一智能化系统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制定本管理制度。

1.10.5.2工程技术资料分类
建筑智能化工程交工技术资料整编,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整编评定统一规定》,工程技术资料共划分为5类资料组卷装订(开工前将通过监理确认):质量保证资料
分部、分项评定及观感评定资料
施工技术资料
施工管理资料
竣工图纸
1.10.5.3工程技术资料的内容
1、工程资料的内容;
(1)质量保证资料
(2)设备开箱检查记录;
(3)主要材料/设备合格证、进口商品检验证、材料批量检验试验报告汇总;(4)设备单体测试记录;
(5)接地、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6)调试大纲及调试记录、调试报告;
(7)试运行记录;
(8)功能检查记录/性能测试记录;
(9)检验大纲及验收记录;
(10)培训大纲及培训记录;
(11)用户手册;
(12)随机资料(产品使用说明书)移交清单;
(13)设备移交(含备品备件)清单;
2、分部、分项评定及观感评定资料;
(1)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
(2)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3)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
(4)工程质量等级认证申请书;
(5)工程验收证书;
(6)分部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定评分表;
(7)工程技术资料评定核定结论表;
(8)质量保证资料存在问题;
3、施工技术资料;
(1)技术方案
(2)图纸会审记录
(3)技术交底记录、安全交底记录
(4)设计变更通知单及工程洽谈记录;
(5)一般化工程质量问题查处记录;
(6)质检、监理质量问题通知单;
(7)隐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记录;
(8)全套竣工图纸;
4、施工管理资料;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施工营业执照;
(4)施工资质证书;
(5)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6)施工组织设计;
(7)各类人员职责;
(8)现场施工安全守则;
(9)现场施工守则;
(11)施工部署;
(12)安全检查记录;
(13)重要通知、报告及联系单汇总;
(14)开工报告;
(15)竣工报告;
5、竣工图;
包括目录、设计说明、原理图、接线图、平面布置图、设备安装图、线缆表、材料/设备明细表等。

1.10.5.4竣工技术资料的整编
智能化系统工程办理中间交接(验收)后,将在一个季度内整编好竣工技术资料。

按照监理单位、建设单位顺序审改,质量监督站检查。

工程技术资料的组卷按五类资料顺序单独装订组卷,大型工程资料较多时,每类资料可分册装订。

每类资料及分册封面均标明工程名称、类别、分册题名、施工企业名称、编
制日期。

每册均有目录、页码。

各册资料装订整齐,大小一致。

第2章施工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此工程进度计划表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在整个工期紧跟土建和装修,同时,表中各项系统的安装施工需在土建和安装单位完成必须的工作,条件具备之后才可进行,并需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作进一步修正,才能作为基准进度计划由于现场施工单位比较多,各个阶段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以及相关单位之间,都会存在大量结合部、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因此,施工技术管理过程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协调进行沟通,排除障碍,确保各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2.1 工期目标
根据招标文件工期要求: 90 天。

2.2 工程分解
由于本工程子系统多,施工繁杂,施工量大,各个阶段之间、相关部门之间以及相关单位之间,都会存在大量结合部、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因此,施工技术管理过程的协调工作非常重要。

通过协调进行沟通,排除障碍,确保各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将本工程项目的实施分为七大阶段
1)工程子系统方案优化设计
2)施工图优化设计与细化阶段
3)设备采购阶段
4)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5)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
6)验收阶段
7)系统维护售后服务阶段
2.3 工程进度安排
2.3.1 综合布线系统
1.施工准备期
施工材料到达工地,由监理及业主方验收入库;
熟悉施工图纸;
实地测量布线所用的线材
采购施工材料:
办理进场施工所有证件。

2.施工第一阶段
布放水平电缆;
布放垂直干缆;
校线对并作标记。

水平布线在管线桥架系统敷设完成之后,安装天花吊顶之前完成。

3.施工第二阶段
安装墙面信息插座;
安装电信间及设备间内的配线架;
进行光纤接头的磨制和熔接;
进行分项工程验收。

安装信息插座和配线架在墙面及地面处理结束进行。

4.施工第三阶段
对布线系统进行连通测试;
进行各信息点与全部配线架的文档标记;
为业主方提供最终结构化布线系统全部文档资料;
5.整体工程验收
要求系统测试、工程验收与内装修同时结束,并提供全部接口文档;
整个系统施工进度与内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同步进行,实际工期安排需与建安及装修进度协调统一,并配合工程施工进度需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保证系统验收与内装修同时结束。

2.3.2 网络电视系统
1、施工前准备阶段:
熟悉施工图,了解工程特点;
施工人员安排;
组织设备进货并进行设备验收;
材料进场,由用户验收后入库;
施工进场前各项出入许可证办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