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把握物理规律,提高发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教师应明确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教材中的各种原理、规律都是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和实验,通过认真归纳总结、深入思考和探索得出来的。
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得到质的飞跃。
因此,物理教学要充分加强实验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从而为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规律,运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打好基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现行考试对物理实验能力考核方式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限制,实验能
力的培养长期得不到重视,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严重不足,既限制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二、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哪些实验能力
1.观察能力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对于学习物理来说,观察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观察力就不能很好地感知物理现象、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更谈不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于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激励学生重视观察的作用和观察的兴趣。
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观察的重点,学会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发现隐藏的物理规律。
2.操作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曾多次说过,我们国内的学生考试考得好,但一做实验就不行了。
而物理规律的得出大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势在必行。
3.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秉持实事求
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实验态度,还要培养学生养成多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的习惯,不能仅凭几组数据就仓促得出结论,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比多次实验数据,从而发现和归纳出规律。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科学实验得出结论的完整表达,反映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程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写好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发现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把握新课改中实验教学精神
物理实验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以获得知识、领悟科学思想、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规律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教师要深钻教材,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新课改理念指导物理实验教学。
要彻底摒弃以往物理实验教学“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把实验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
改变以往“包办代替”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要让学生大胆动手参与到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的实践中,实验
二是改进教学组织形式。
可采用优势互补的教学方式,
即将对实验感兴趣的和不感兴趣的、理论知识掌握好的和差的、实验技能强的和弱的以及男女生交叉搭配分组,明确分工,先让优生操作,后进生记录,并且要求优生边操作边讲解,然后互换,从而达到在实验中让学生合作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是进行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
课堂上的实验由于受课时限制,有些问题得不到巩固和延伸。
因此进行一些课外实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它不但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还使课堂内容得到强化和记忆。
课外实验内容可以安排结合实验册中的小制作、小实验,也可结合生活中的物理活动进行。
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简单易行,学生自己便可准备器材自行实验,因此应鼓励学生多开展实践活动。
实验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
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