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元勋黄兴投笔从戎的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辛亥元勋黄兴投笔从戎的故事
其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先驱黄兴先生就出生在现在的长沙县黄兴镇凉塘,黄兴的一生都在为民主革命而奋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黄兴投笔从戎
1874年10月25日,黄兴在长沙市郊的一个地主家庭诞生。

父亲黄筱村是晚清秀才。

黄兴幼年时思想受湖南的明末大儒王夫之的影响很深。

1898年,受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荐,入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同情维新运动、认同变法主张。

1902年,于两湖书院毕业后,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

抵达日本后不久,即和杨笃生等创办了《游学译编》,并组织“湖南编辑社”,介绍西方的文化科学。

黄兴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与孙中山、宋教仁等人有很大的不同。

孙中山是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最终逐渐从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宋教仁于1903年由漳江书院进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学堂后,逐渐走向革命道路的。

而黄兴走的是一条秀才造反的曲折道路,同很多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样,他的思想也经历从改良到革命的过程。

黄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名门望族,宗族中世代都有出仕为官者。

到了清朝,黄兴的远祖传下遗训:永不出仕清朝。

但大多数成员仍是饱学鸿儒。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黄兴早年曾系统地接受过传统儒家教育。

到1896年,黄兴在城南书院求学期间更是顺利通过县、府、院试,考中秀才。

但黄兴本人对功名并不热心,当时,黄兴去应考秀才前,他的亲友要置酒预贺,黄兴当即表示,读书是要求真学问的,而应试仅仅是因为母命不可违。

这一时期的黄兴,虽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对科举制度不满,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知识分子。

他喜好军事,课余曾请日本军官讲授军事课程,每天清晨必练习骑马、射击,为日后领导武装起义准备了条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为抗议沙皇俄国侵占我国东北,与同学
二百余人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为学生军、军国民教育会)。

同年回国,在长沙邀集陈天华、宋教仁等二十余人集会,成立革命团体华兴会,被公推为会长。

随后联络会党,仪定于次年秋乘慈禧过70岁生日时在长沙起义。

事泄,黄兴逃亡日本。

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大力支持孙筹组革命组织同盟会,任同盟会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会中仅次于孙的领袖,随后即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革命分子、组织武装起义上。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被选为庶务(相当于协理),成为同盟会中仅次于孙中山的重要领袖。

此后,他以主要精力从事武装起义,亲自掌握留日陆军学生的入会工作,并从中选拔一些坚定分子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丈夫团”,为进行武装斗争准备力量。

1907~1908年间,参与或指挥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与云南河口之役。

光绪三十三年至河内,先后参与或指挥了钦州、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廉州、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都遭失败。

1909年(宣统元年)秋,受孙中山委托,在香港成立同盟会南方支部,策划在广州新军中发动起义。

次年春,起义再次失败。

十月,与孙中山等在南洋槟榔屿(在今马来西亚)集会,决定集中全党人力财力,在广州再举行起义。

1911年春在香港成立广州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任部长。

4月27日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亲自率敢死队百余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发现总督张鸣歧已逃跑,出衙门后同清军遭遇,展开激战,多人牺牲,黄持双枪左右射击,毙清军多人后,右手负伤,断两指,化装逃至香港治伤,支持宋教仁、谭人凤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此役又告失败。

事后收碱殉难者遗体,有72具,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爆发,黄兴赶到武汉,被任命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率民军在汉阳前线与清军奋战二十余日。

黄兴由上海到汉口,湖北军政府在武昌阅马场为黄兴举行隆重的登坛拜将仪式。

就任战时总司令,亲赴前线指挥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

在阳夏之役中,与清军激战相持一月,备极艰辛,攻绩卓着,为各省独立赢得了宝贵时间。


阳失陷后,黄兴辞职赴沪,策划北伐,筹组中央临时政府。

在武昌起义中黄兴督战武汉,为保卫革命胜利作了重大贡献。

南京光复后,独立各省代表会议先举他为大元帅,后改为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他均未赴任。

黄兴的简介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汉族,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曾用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

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

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着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

袁世凯称帝时,任讨袁总司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