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文信息学-第八章水位流量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Q 1 • B • d 5 3S1 2 n
推广到一般宽浅渠道,则可写为:
A K1 d
1
K2d 0 1
Q K3d
1
1. 水位面积关系曲线 对于没有明显冲淤变化的测站,水位面积关系曲线为一条 单一曲线。当水位变化dZ时,面积在相应变化dA,水位面 积关系曲线的斜率与河宽B之间有如下关系: dZ 1
当测站控制有变 化时,水位流速 关系在测站控制 的过渡段内有时 也会发生反曲。
因流速与比降和糙 率等因素有关, 当这些因素随水位 有突变时,有时也 会造成水位流速关 系曲线的反曲。
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天然河道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阶导数和二阶 导数分别为:
dQ dd
K2
1
d
d 2Q
2
K.3 (
dt
dt
dt
综上所述,各水力因素极值出现的顺序是:最大 比降(最大涨率)、最大流速、最大流量和最高 水位。
3.洪水绳套曲线与水位过程线关系密切。 洪水流量的大小与涨落率(即水位过程线的斜率)密切相 关。在水位过程线较陡的时段中,因附加比降较大,使洪 水绳套曲线偏离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程度也较大。对 同一测站的各次洪水而言,水位涨落急剧者,所形成的绳 套曲线较胖。对于水位过程线的峰、谷点,因其涨落率为 零,故其流量应与同水位下稳定流的流量相同。 4.复式绳套中后一个绳套较前一个绳套稍为偏左。通常把 单次洪水所形成的绳套曲线称为单式绳套曲线。若一次洪 水上涨后尚未退完,另一次洪水又接踵而至,形成连续洪 峰,与此同相应的洪水绳套曲线称为复式绳套曲线。
1、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断面稳定、控制良好
2、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为绳套线 断面不稳定,受洪水、回水、结冰等因素影响
第一节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流量是由断面平均流速与面积相乘而得,因此分析水位流 量关系时,也包括对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的分析。
A=B*d 1 d 2 3 S 1 2
dA B
1)一般河流水面宽随水位的增高逐渐加大,因此,水位 面积关系曲线为一凹向下方的曲线。 2)复式断面,在漫滩水位时,由于水面宽突然增大,水 位面积关系曲线会出现突变。 3)对于矩形断面或“U”型断面的上部,由于水面宽趋近 于常数,水位面积关系曲线近于直线。
2. 水位流速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时,流速公式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
Q1 Q2
Z1 Z 2
三、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对于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于同水 位时落差大的流量大,落差小的流量小,反映在 水位流量关系点的分布上,则有落差大的测点一 般偏在右侧,落差小的偏在左侧。
由于变动回水主要来自下游水体水位的变化对 测流断面流量的影响,因此,受变动回水影响时 的水位流量关系,除与本站的水情有关外,还与 下游水体的水情变化有关。随着下游水体对测站 影响程度的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走向也不 同,因此,变动回水影响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有的 呈逆时针绳套,有的呈顺时针绳套,有时呈“8” 字形,有的呈反“8”字形,如下图所示。
三、 冲淤情况的分析
1. 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切线分析
不经常的冲淤,水位流量、水位面积关系点分成 明显的组,经常性冲淤则会散乱无章;普遍冲淤 面积与流量的变化是相应的,而局部冲淤面积与 流量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规律。
dZ dZ dA dA1 dA2
dZ dZ 1
dA dA1 B
2. 用冲淤过程线进行分析 1)平均河底高程过程线。 2)同水位面积过程线。 3)横断面的比较分析。 4)利用挟沙能力的概念进行分析
处理: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流,一般可认为属于稳定渐变 流。因为下游水量的变化一般是缓变的,下游回水的顶托 引起的比降变化亦是缓变的。因此,受变动回水影响时的 流量与各水力因素间的关系可用曼宁公式表示,即
Q
1 n
A
R
2
/
3
S
1 e
/
2
Q1 Q2
1 n
A R2 / 3 S11 / 2
1 n
A
R
2
/
3
S
1 2
2、不同点 但变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之间也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例如,洪水涨落影响下水位流量关系 按时序连成逆时针绳套曲线的特征,是变动回水 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所没有的;变动回水影响时 水位流量关系与下游水位密切程度则是洪水涨落 影响所不及的;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主 要是分析洪水特性,常用涨落率来反映比降的变 化,而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主要是分析 落差;对洪水涨落影响的一些现象的分析是把水 流当成渐变的不稳定流,而变动回水影响下的水 流则当作缓变的稳定流。
别为
d
dd
K 2 d 1
d 2
2
K2(
2
1)d
dd
由于 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 d d d 为正数,即流速随水深 的增加而增大;又由于 1 为负数,所以 d 2 / d d 2为负数, 表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条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水深逐 渐增大达一定深度时,流速随水深的增大,增加甚微,所 以高水位时流速近于常数。因此,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为一 条以垂直线为渐近线的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断面有漫滩和 深潭时,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发生反曲,这是因为水位流速 关系中的流速是指断面平均流速。漫滩和深潭时,由于过 水断面面积随水深发生变化,合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不连 续。
QK
Sc
Udt
K
Sc
1 ScU dt
Q Qc
1 1 dZ ScU dt
式中 Qc 为稳定流的流量。 因数。
1 1 dZ 称为校正
ScU dt
二、洪水绳套曲线的特征
1. 洪水绳套曲线为一逆时针的绳套
洪水上涨时,其涨落率为正,附加比降为正,涨水的校正 因数大于1,因此其流量大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同理, 落水的涨落率为负,其流量小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这 样,一次洪水涨落过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逆时针绳 套曲线。
Q 2 1
S
K 2 g t g L
不稳定 渐变
Q2 S
K2
水面比降可以看作由三部分组成:河流纵比降、 水深的沿程变化和洪水波运动引起的附加比降。 前两部分即为稳定流时的水面比降,以 Sc表示;
附加比降 比降S为
S
1 U
Z t
,
1 Z
S Sc U t
整理得洪水涨落影响的流量公式为
dZ
1 dZ
四、洪水和回水影响分析 1、相同点 分析变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就会发现两者都是通过对流速的影响来 影响流量的,而对流速的影响都是因水面比降的 变化而引起的。若把各实测点的比降(或落差) 标在水位流量关系图上,可发现右边点的比降大、 左边点的比降小这一规律。因此,有时有些水位 流量关系既可当成洪水涨落影响,也可当成变动 回水影响。特别是因河槽的调蓄作用而引起的变 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就更难区分,有时把 复式洪水绳套当成变动回水影响来分析处理。因 此,整编变动回水影响的落差法,有时也可用作 整编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流量资料。
由于连续洪水的后一次洪水除受洪水涨落影响外,还因河 槽蓄量对测流断面的比降产生影响。因此,有时对连续洪 水分析时作为洪水涨落与变动回水的混合影响。
第三节
一、 一般概念 现象:测流断面下游水体水位的变化,使该断面的比降发 生变化,继而引起流量的变化,使水位流量关系点分布散 乱。在水位流量关系图上,同水位下比降或落差大的关系 点偏右,小的关系点偏左,下游水体对水位流量关系的这 种影响称为变动回水影响。 原因:产生变动回水的原因一般有支流测站受干流涨水的 顶托;干流测站受下游支流涨水的顶托;下游水库、湖泊 和海洋等水体水位的变化引起的顶托;下游渠道闸门的启
B2 nL1/ 2
d
5 2
/
3
Z
1 2
/
2
Q1 Q2
S e1 Se2
1/ 2
d1 d2
5 / 3
•
Z1 Z 2
1/ 2
d 1 d Z1 ; d 2 d Z2
2
2
Q1 Q2
d
d
Z1 2
Z 2 2
5/3
•
Z1 Z 2
1/ 2
等式右端第一项与水位和落差有关,称为断面改正因数。 若将它对流量的影响反映到落差指数中去,则 :
2.洪水绳套曲线上各水力因素极值的出现顺序有一定的规 律
1)最大流量出现在最高水位之前
Q A 0 L t
2)最大流速出现在最大流量之前。由可得
dQ dA A d
dt
dt
dt
3)最大比降(最大涨率)出现在最大流速之前
C dS
2 C2 dS
2 d C 2 d dS C 2 S d d
/
2
1
S1 S2
2
Q1 Q2
S1 S2
Q1 Q2
Z1 Z 2
Q1 Q2 1 R2/ 3 A 常数
S11/ 2
S
1/ 2
2
n
同一水位下近似为常数
Q f (Z , Z ) Qm / Z
二、 比降的代表性分析 比降的代表性,是指用落差法整编受变动回水影 响的流量资料时,由于上、下比降断面的位置不 同,用所测落差代表整编断面处水面比降的一致 程度。
二、 冲淤情况的分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冲淤,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不 同的规律。一般采用按冲淤发生的时间和冲淤发 生的范围来分类。
按冲淤发生的时间来分,有不经常性冲淤和经常 性冲淤两种类型。 1)不经常性冲淤 当测站控制比较稳定, 冲淤变化只发生在几次 较短的时段里,而在两 次冲淤之间有相当长的 时间水位流量关系是稳 定的,称之为不经常性 冲淤。 2)经常性冲淤
1. 落差所代表的比降与整编断面处比降一致时
Z Sem Sm S L
2.
Q1 Q2
S e1 Se2
1/ 2
Z1 Z 2
1/ 2
若整编断面位于上比降断面,则各断面水面比降
的关系为
Su Sm Sl
Q1
1 n
Au Ru2 / 3 Su1Biblioteka B1 nL1/ 2d
5 1
/
3
Z11
/
2
Q2
1 n
Au Ru2 / 3 Su2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次之; 社会对公民就是个酱缸。
对学生:不以分数定发展; 对老师:不以职称论水平; 对官员:不以政绩评能力。
天生我才必有用 对家庭、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第八章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一个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指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由 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不 在同一处,若相距较近,一般不会影响水位流量 关系的建立。若相距较远,但中间无大支流汇入, 两断面处的流量基本相等,则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测流断面的流量仍可建立关系。
2
1)d
dd
dQ
流量是随水深的增大而增加, d d 也随着水深的增 大而增大,水位流量关系的斜率( dZ / dQ)随着水 深的增大而减少,即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 一条凹向下方的增值曲线。
一般情况下水位流量关系是不会出现反曲的,这是因为一 般天然河道断面开关是开敞的,即随着水位的增大而水面 宽增大。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水位流速、水位面积关系 曲线的反曲也会造成水位流量关系的反曲。
按照冲淤的范围来分,有普遍冲淤和局部冲淤两 种。
1) 普遍冲淤:如控制断面或控制河段冲淤情况 均匀一致,从横断面上看,冲淤前后形状相似, 从纵断面看,冲淤前后比降基本一致,称之为普 遍冲淤。 2) 局部冲淤: 如果冲淤前后横断面形状剧烈 改变,或纵横断面冲淤交替出现,改变了河道的 比降,即属局部冲淤。
第二节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在洪水涨落过程中,由于洪水波传播所引起的附加比降
的不同,使断面上的流量与同水位稳定的流量相比产生有 规律的增大或减小,反映在水位流量关系上,曲线呈逆时 针的绳套曲线。这种因洪水涨落而产生的同水位下流量的 增减,称作洪水涨落影响,因洪水涨落影响而形成的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称为洪水绳套曲线。 一、洪水涨落影响下的流量公式 洪水波在河道比较顺直、断面比较匀整的河流中传播,属 于渐变的不稳定流,其运动方程为:
第四节 一、 冲淤概念
因水力条件的改变,河流断面发生增大或减小的 变化称为冲淤。断面增大称冲,断面减小叫淤。 由于控制断面或控制河槽的变化,导致过水面积 发生改变,继而引起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控制 断面或控制河槽对水位流量关系的这种影响叫做 断面冲淤影响。
断面冲淤影响,并不一定是测流断面发生冲淤
就叫做冲淤影响,而是指控制(包括断面控制或 河槽控制)的改变而引起的面积变化。若测站控 制没有变化,这时的测流断面虽有冲淤,但测流 断面的冲淤对流量的影响与流速的改变对流量的 影响相互抵消,因此,水位流量关系仍然是稳定 的,这时虽发生测流断面的变化,但不叫做冲淤
Q 1 • B • d 5 3S1 2 n
推广到一般宽浅渠道,则可写为:
A K1 d
1
K2d 0 1
Q K3d
1
1. 水位面积关系曲线 对于没有明显冲淤变化的测站,水位面积关系曲线为一条 单一曲线。当水位变化dZ时,面积在相应变化dA,水位面 积关系曲线的斜率与河宽B之间有如下关系: dZ 1
当测站控制有变 化时,水位流速 关系在测站控制 的过渡段内有时 也会发生反曲。
因流速与比降和糙 率等因素有关, 当这些因素随水位 有突变时,有时也 会造成水位流速关 系曲线的反曲。
3.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天然河道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的一阶导数和二阶 导数分别为:
dQ dd
K2
1
d
d 2Q
2
K.3 (
dt
dt
dt
综上所述,各水力因素极值出现的顺序是:最大 比降(最大涨率)、最大流速、最大流量和最高 水位。
3.洪水绳套曲线与水位过程线关系密切。 洪水流量的大小与涨落率(即水位过程线的斜率)密切相 关。在水位过程线较陡的时段中,因附加比降较大,使洪 水绳套曲线偏离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程度也较大。对 同一测站的各次洪水而言,水位涨落急剧者,所形成的绳 套曲线较胖。对于水位过程线的峰、谷点,因其涨落率为 零,故其流量应与同水位下稳定流的流量相同。 4.复式绳套中后一个绳套较前一个绳套稍为偏左。通常把 单次洪水所形成的绳套曲线称为单式绳套曲线。若一次洪 水上涨后尚未退完,另一次洪水又接踵而至,形成连续洪 峰,与此同相应的洪水绳套曲线称为复式绳套曲线。
1、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为单一线 断面稳定、控制良好
2、不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水位流量关系为绳套线 断面不稳定,受洪水、回水、结冰等因素影响
第一节 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流量是由断面平均流速与面积相乘而得,因此分析水位流 量关系时,也包括对水位面积,水位流速关系的分析。
A=B*d 1 d 2 3 S 1 2
dA B
1)一般河流水面宽随水位的增高逐渐加大,因此,水位 面积关系曲线为一凹向下方的曲线。 2)复式断面,在漫滩水位时,由于水面宽突然增大,水 位面积关系曲线会出现突变。 3)对于矩形断面或“U”型断面的上部,由于水面宽趋近 于常数,水位面积关系曲线近于直线。
2. 水位流速关系曲线
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时,流速公式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
Q1 Q2
Z1 Z 2
三、 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对于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于同水 位时落差大的流量大,落差小的流量小,反映在 水位流量关系点的分布上,则有落差大的测点一 般偏在右侧,落差小的偏在左侧。
由于变动回水主要来自下游水体水位的变化对 测流断面流量的影响,因此,受变动回水影响时 的水位流量关系,除与本站的水情有关外,还与 下游水体的水情变化有关。随着下游水体对测站 影响程度的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走向也不 同,因此,变动回水影响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有的 呈逆时针绳套,有的呈顺时针绳套,有时呈“8” 字形,有的呈反“8”字形,如下图所示。
三、 冲淤情况的分析
1. 水位面积关系曲线切线分析
不经常的冲淤,水位流量、水位面积关系点分成 明显的组,经常性冲淤则会散乱无章;普遍冲淤 面积与流量的变化是相应的,而局部冲淤面积与 流量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规律。
dZ dZ dA dA1 dA2
dZ dZ 1
dA dA1 B
2. 用冲淤过程线进行分析 1)平均河底高程过程线。 2)同水位面积过程线。 3)横断面的比较分析。 4)利用挟沙能力的概念进行分析
处理:受变动回水影响的水流,一般可认为属于稳定渐变 流。因为下游水量的变化一般是缓变的,下游回水的顶托 引起的比降变化亦是缓变的。因此,受变动回水影响时的 流量与各水力因素间的关系可用曼宁公式表示,即
Q
1 n
A
R
2
/
3
S
1 e
/
2
Q1 Q2
1 n
A R2 / 3 S11 / 2
1 n
A
R
2
/
3
S
1 2
2、不同点 但变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之间也存在着明 显的差异。例如,洪水涨落影响下水位流量关系 按时序连成逆时针绳套曲线的特征,是变动回水 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所没有的;变动回水影响时 水位流量关系与下游水位密切程度则是洪水涨落 影响所不及的;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主 要是分析洪水特性,常用涨落率来反映比降的变 化,而变动回水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主要是分析 落差;对洪水涨落影响的一些现象的分析是把水 流当成渐变的不稳定流,而变动回水影响下的水 流则当作缓变的稳定流。
别为
d
dd
K 2 d 1
d 2
2
K2(
2
1)d
dd
由于 为小于1的正数,所以 d d d 为正数,即流速随水深 的增加而增大;又由于 1 为负数,所以 d 2 / d d 2为负数, 表示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条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水深逐 渐增大达一定深度时,流速随水深的增大,增加甚微,所 以高水位时流速近于常数。因此,水位流速关系曲线为一 条以垂直线为渐近线的凹向上方的曲线。当断面有漫滩和 深潭时,水位流速关系曲线发生反曲,这是因为水位流速 关系中的流速是指断面平均流速。漫滩和深潭时,由于过 水断面面积随水深发生变化,合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不连 续。
QK
Sc
Udt
K
Sc
1 ScU dt
Q Qc
1 1 dZ ScU dt
式中 Qc 为稳定流的流量。 因数。
1 1 dZ 称为校正
ScU dt
二、洪水绳套曲线的特征
1. 洪水绳套曲线为一逆时针的绳套
洪水上涨时,其涨落率为正,附加比降为正,涨水的校正 因数大于1,因此其流量大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同理, 落水的涨落率为负,其流量小于同水位的稳定流流量。这 样,一次洪水涨落过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为一逆时针绳 套曲线。
Q 2 1
S
K 2 g t g L
不稳定 渐变
Q2 S
K2
水面比降可以看作由三部分组成:河流纵比降、 水深的沿程变化和洪水波运动引起的附加比降。 前两部分即为稳定流时的水面比降,以 Sc表示;
附加比降 比降S为
S
1 U
Z t
,
1 Z
S Sc U t
整理得洪水涨落影响的流量公式为
dZ
1 dZ
四、洪水和回水影响分析 1、相同点 分析变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 系曲线,就会发现两者都是通过对流速的影响来 影响流量的,而对流速的影响都是因水面比降的 变化而引起的。若把各实测点的比降(或落差) 标在水位流量关系图上,可发现右边点的比降大、 左边点的比降小这一规律。因此,有时有些水位 流量关系既可当成洪水涨落影响,也可当成变动 回水影响。特别是因河槽的调蓄作用而引起的变 动回水影响与洪水涨落影响就更难区分,有时把 复式洪水绳套当成变动回水影响来分析处理。因 此,整编变动回水影响的落差法,有时也可用作 整编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流量资料。
由于连续洪水的后一次洪水除受洪水涨落影响外,还因河 槽蓄量对测流断面的比降产生影响。因此,有时对连续洪 水分析时作为洪水涨落与变动回水的混合影响。
第三节
一、 一般概念 现象:测流断面下游水体水位的变化,使该断面的比降发 生变化,继而引起流量的变化,使水位流量关系点分布散 乱。在水位流量关系图上,同水位下比降或落差大的关系 点偏右,小的关系点偏左,下游水体对水位流量关系的这 种影响称为变动回水影响。 原因:产生变动回水的原因一般有支流测站受干流涨水的 顶托;干流测站受下游支流涨水的顶托;下游水库、湖泊 和海洋等水体水位的变化引起的顶托;下游渠道闸门的启
B2 nL1/ 2
d
5 2
/
3
Z
1 2
/
2
Q1 Q2
S e1 Se2
1/ 2
d1 d2
5 / 3
•
Z1 Z 2
1/ 2
d 1 d Z1 ; d 2 d Z2
2
2
Q1 Q2
d
d
Z1 2
Z 2 2
5/3
•
Z1 Z 2
1/ 2
等式右端第一项与水位和落差有关,称为断面改正因数。 若将它对流量的影响反映到落差指数中去,则 :
2.洪水绳套曲线上各水力因素极值的出现顺序有一定的规 律
1)最大流量出现在最高水位之前
Q A 0 L t
2)最大流速出现在最大流量之前。由可得
dQ dA A d
dt
dt
dt
3)最大比降(最大涨率)出现在最大流速之前
C dS
2 C2 dS
2 d C 2 d dS C 2 S d d
/
2
1
S1 S2
2
Q1 Q2
S1 S2
Q1 Q2
Z1 Z 2
Q1 Q2 1 R2/ 3 A 常数
S11/ 2
S
1/ 2
2
n
同一水位下近似为常数
Q f (Z , Z ) Qm / Z
二、 比降的代表性分析 比降的代表性,是指用落差法整编受变动回水影 响的流量资料时,由于上、下比降断面的位置不 同,用所测落差代表整编断面处水面比降的一致 程度。
二、 冲淤情况的分类
对于不同类型的冲淤,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有不 同的规律。一般采用按冲淤发生的时间和冲淤发 生的范围来分类。
按冲淤发生的时间来分,有不经常性冲淤和经常 性冲淤两种类型。 1)不经常性冲淤 当测站控制比较稳定, 冲淤变化只发生在几次 较短的时段里,而在两 次冲淤之间有相当长的 时间水位流量关系是稳 定的,称之为不经常性 冲淤。 2)经常性冲淤
1. 落差所代表的比降与整编断面处比降一致时
Z Sem Sm S L
2.
Q1 Q2
S e1 Se2
1/ 2
Z1 Z 2
1/ 2
若整编断面位于上比降断面,则各断面水面比降
的关系为
Su Sm Sl
Q1
1 n
Au Ru2 / 3 Su1Biblioteka B1 nL1/ 2d
5 1
/
3
Z11
/
2
Q2
1 n
Au Ru2 / 3 Su2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次之; 社会对公民就是个酱缸。
对学生:不以分数定发展; 对老师:不以职称论水平; 对官员:不以政绩评能力。
天生我才必有用 对家庭、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第八章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一个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是指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通过该断面的流量之间的关系。但有时由 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测流断面与基本水尺断面不 在同一处,若相距较近,一般不会影响水位流量 关系的建立。若相距较远,但中间无大支流汇入, 两断面处的流量基本相等,则基本水尺断面处的 水位与测流断面的流量仍可建立关系。
2
1)d
dd
dQ
流量是随水深的增大而增加, d d 也随着水深的增 大而增大,水位流量关系的斜率( dZ / dQ)随着水 深的增大而减少,即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是 一条凹向下方的增值曲线。
一般情况下水位流量关系是不会出现反曲的,这是因为一 般天然河道断面开关是开敞的,即随着水位的增大而水面 宽增大。在极少数情况下,由于水位流速、水位面积关系 曲线的反曲也会造成水位流量关系的反曲。
按照冲淤的范围来分,有普遍冲淤和局部冲淤两 种。
1) 普遍冲淤:如控制断面或控制河段冲淤情况 均匀一致,从横断面上看,冲淤前后形状相似, 从纵断面看,冲淤前后比降基本一致,称之为普 遍冲淤。 2) 局部冲淤: 如果冲淤前后横断面形状剧烈 改变,或纵横断面冲淤交替出现,改变了河道的 比降,即属局部冲淤。
第二节 受洪水涨落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在洪水涨落过程中,由于洪水波传播所引起的附加比降
的不同,使断面上的流量与同水位稳定的流量相比产生有 规律的增大或减小,反映在水位流量关系上,曲线呈逆时 针的绳套曲线。这种因洪水涨落而产生的同水位下流量的 增减,称作洪水涨落影响,因洪水涨落影响而形成的水位 流量关系曲线称为洪水绳套曲线。 一、洪水涨落影响下的流量公式 洪水波在河道比较顺直、断面比较匀整的河流中传播,属 于渐变的不稳定流,其运动方程为:
第四节 一、 冲淤概念
因水力条件的改变,河流断面发生增大或减小的 变化称为冲淤。断面增大称冲,断面减小叫淤。 由于控制断面或控制河槽的变化,导致过水面积 发生改变,继而引起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控制 断面或控制河槽对水位流量关系的这种影响叫做 断面冲淤影响。
断面冲淤影响,并不一定是测流断面发生冲淤
就叫做冲淤影响,而是指控制(包括断面控制或 河槽控制)的改变而引起的面积变化。若测站控 制没有变化,这时的测流断面虽有冲淤,但测流 断面的冲淤对流量的影响与流速的改变对流量的 影响相互抵消,因此,水位流量关系仍然是稳定 的,这时虽发生测流断面的变化,但不叫做冲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