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安徽省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试题的全部内容。

肥东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一地理
第I卷(选择题 56分)
一、选择题(2×28=56分)
1.读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③印染厂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关于“木桶效应”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下图中的50 千米长路段的高速公路地势落差2030米.完成下列问题。

3.影响图中高速公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断层 B.河谷地形 C.气候因素 D.工程技术
4。

直线坡度最大的是( )
A.石棉至固陵段 B.固陵至栗子坪段
C.栗子坪至铁寨子段 D.栗子坪至菩萨岗段
下图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回答下列问题。

5.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盆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6。

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7。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表,回答下列问题.
8。

该城市的城市化起步主要依靠( )
A。

外资企业的进入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

本地民企外迁 D.对外开放政策
9.近年来,一些企业转产或外迁,不利于该城市( )
A.扩大就业机会
B.治理大气污染
C.调整产业结构
D.提升产品质量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及时、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右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0。

铺设砾石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

净化雨水 B. 增强雨水渗漏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持土壤水分
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地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②调节水汽输送③增加大气降水④增加下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西欧对“海绵城市”的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
A. 靠近海洋,不易形成洪涝
B. 河网密布,蓄水能力强
C. 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能力强
D. 温带海域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下表为2007年亚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种植面积(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总产量(万吨)甲 4 4002。

149 416. 00
乙168 4. 36732。

48
丙 2 9504。

23 1 2478. 50
丁 1 036 1. 80 1 864. 80
13.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中国、印度、日本、泰国
14.表中甲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该国地形以高原为主
B. 是世界出口稻米最多的国家
C. 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为主
D. 国土面积大,湿润区平原比重大
某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5.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 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 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 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联系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高铁客运站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
A. 工业用地为主
B. 绿化用地为主
C。

住宅用地为主 D. 商业用地为主
18.高铁站将导致该城市的空间形态
A。

向东部扩展 B。

呈同心圆状扩散
C. 沿铁路延伸
D. 形成多核心结构
2010 年国家将甘肃省作为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到 2015 年,甘肃省将培育出 16 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和农业模式。

结合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

图乙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 图甲模式有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D。

图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20.下列不应列入甘肃省循环经济生产措施的是( )
A。

建设特色农副产品基地 B. 开展综合利用
C.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D。

开荒扩大耕地
下图为“某企业工厂选址城市及转移路径和月均最低工资(数字代表工资,单位: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影响该企业厂址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

交通运输 B。

环境因素 C. 原料和动力 D. 廉价劳动力
22。

该企业最可能是( )
A. 铁矿开采厂
B. 精密仪器厂 C。

电器装配厂 D。

智能手机研发厂
23。

现在工厂迁移到内地,使得大量农民工选择到就近的工厂务工,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加快该工厂所在地区城镇化进程;②促进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升级;③加剧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紧张状况;④缓解工厂所在地的环境压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聚落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该聚落的分布特征是( )
①聚落规模大②聚落规模小③呈团块状分布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5。

该聚落最可能分布在( )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华北平原
下图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6.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盐碱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27。

该企业循环经济生产过程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28。

关于该企业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②阻断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
③降低产品生产成本④增强一、二产业之间的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
二、综合题(12+8+10+14=44分)
29。

读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状况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全世界2。

40.91。

5
A国0。

9 1.1
B国 1.50.60。

9
C国 3.70.63。

1
(1)计算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并填入表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和韩国,其中B国是。

(3)按照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则C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4)从下面的图示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率下降,其次是率下降,最后导致率的下降。

(5)在图中填注内容A , B , C 。

(6)在图中填注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甲,乙,丙。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皖江城市带地理位置与范围略图。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情况(下表).
时间主要产业
20世纪70年代传统手工业
20世纪80年代轻纺工业
20世纪90年代初期家用电器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业、汽车制造、化学工业
21世纪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设备制造
(1)皖江城市带中,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 ____ ,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____ 。

(2)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 ____ ,该演变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利影响有____ 。

(3)与皖江城市带相比,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____ 。

(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 ____ 。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临空经济区,是指在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交通走廊沿线地区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材料二下图为南昌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示意图。

(1)南昌临空经济区主导产业属于________指向型,其有利的发展条件有________.
(2)众多企业向临空经济区集聚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

(3)该经济区规划是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富含多种维生素及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栽培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

新西兰将其引入栽培,并将改良后的优良品种称为“奇异果",奇异果生长怕旱、怕风,宜栽植于湿润、疏松、深厚的土壤,果实的采收在秋季.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从190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均处于自发、松散的种植、销售时期,产品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出口量曾居世界第一。

然而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濒临全军覆没.而在后起的猕猴桃生产国中,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其猕猴桃产量自1989年以来一直高于新西兰.新西兰通过完善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终于以“优
质高价”的全新形象,以“ZESPRITM”的品牌名称,重新赢得了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

下图为新西兰北岛地形示意图和意大利位置示意图。

(1)说明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的社会经济原因。

(2)分析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的原因。

(3)试推测新西兰为重新赢得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而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

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自来水厂应布局河流上游,江苏地区吹西北和东南风,火电厂污染大气不适合布局在城区;电子仪表厂污染小,可以接近城区。

所以本题选择D 选项。

2。

D
【解析】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不能无限制地扩大,A错。

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随着经济、技术水平提高,人口容量会提高,B错。

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C错,D对。

3。

B
【解析】影响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线路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工程建设的主导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地质断层等自然因素往往是工程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河谷地形坡度相对和缓,有利于工程建设,决定了图中高速公路走向,故选项B正确。

4。

C
【解析】山区地形起伏大,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图中显示石棉至固陵段、固陵至栗子坪段都位于河谷地区,故排除选项A、B;在山区陡坡上公路应沿之”字型延伸,即如同图中栗子坪至铁寨子段,故选项C正确.
5.D
【解析】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因为山前冲积扇水源充足,土壤相对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城镇人口分布。

故选D。

6.D
【解析】读图可判断塔里木盆地交通线的形状,沿盆地边缘,边缘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城镇密度大,所以交通线呈环状分布,D对。

网状分布的交通线主要在平原地区,A错。

“之”字型分布的主要在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等高线分布,为了避开陡坡,降低坡度,呈“之”字型,B错.线状分布的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地势平坦,C错。

故选D。

7。

C
【解析】从材料可知,“塔里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因此在绿洲地区最易形成城镇,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故选C。

8.B
【解析】读图表可知,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的起步在第一阶段,为乡镇企业的建立,故选B。

9.A
【解析】企业外迁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状况,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但是由于企业外迁,不利于扩大就业机会,故选A。

10.B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为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风沙较大,因此在裸露的地面铺设颗粒较大的砂石,不易被风吹起,也不易被地表径流带走,能够增加地表的摩擦力,减少水流速度,从而增加水体的下渗,减少扬沙。

故B正确;砾石颗粒较大,空隙较大,对雨水的净化作用不大,A错误;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水土流失的几率不大,C错误;铺设砾石可以起到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但不是其主要目的,D错误。

故选B。

11。

B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收、滞留水分,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调节地表径流,①对;不能调节水汽输送,②错;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③错;利于增加下渗,④对.所以B 对。

12.A
【解析】“海绵城市”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区域即易出现城市内涝的地区。

而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从而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

而该地靠近海洋,不是洪涝灾害的原因,也不是西欧“海绵城市"推广较慢的原因.故答案选A。

13。

A
【解析】根据四个国家的地形、气候、面积来分析。

丙国总产量最大且单产较高应是中国,乙国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说明技术先进,应是日本,甲国种植面积最大但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应是印度(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且耕地面积大,所以种植面积比中国大),丁地当然就是泰国了。

故选A.
14。

D
【解析】据上题分析,甲国是印度,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耕地面积居亚洲第一。

所以种植水稻的面积大。

故选D.
15.B
【解析】城市交通通达度最高的区域,地价最高,是商业区分布位置。

读图,根据地价曲线,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乙区,B对。

其它区域地价低,交通通达度较差,不会是商业区,ACD 错。

故选B。

16.C
【解析】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较好,A错。

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区为主,B错.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C对。

丁区远离市中心,基
础设施不完善,土地价格低,D错。

故选C。

17。

D
【解析】高铁客运站核心区域流动人口多,是众多交通的中转,适宜发展商业。

选D正确。

18。

A
【解析】高铁客运站的建设,将会带动城市向站点和高铁线方向延伸,即城市的东边扩展。

选A正确。

19。

D
【解析】图甲所示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是单向的,资源浪费较多,污染物排放多,不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利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图乙所示模式中物质的流动是循环的,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属于循环经济模式。

20。

D
【解析】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开荒扩大更低易引发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不应列入该省循环经济中.
21.D
【解析】图示该厂由工资水平高向工资水平低的地区转移,主要考虑劳动工资水平,选择廉价劳动力是工厂的主导因素。

选D正确。

22。

C
【解析】该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可能是电器装配厂;铁矿开采厂是原料密集型;精密仪器厂和智能手机研发厂都是技术密集型.选C正确。

23.A
【解析】现在工厂迁移到内地,使得大量农民工选择到就近的工厂务工,加快该工厂所在地区城镇化进程;并可能把污染带到内地,增加了新工厂所在地的环境压力;工厂外迁,对东南沿海利于促进产业升级,缓解东南沿海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选A正确。

24。

D
【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河网密布,耕地破碎,聚落规模小且呈带状沿河分布。

故选D。

25.C
【解析】结合上题可判断,该聚落可能位于我国南方河流冲积平原地区.故选C。

26.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工业为重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污染严重,直接排入河流,污染河流,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
27。

C
【解析】从图中看该企业循环经济对废弃物重新再利用,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C正确.
28.A
【解析】从图中看该企业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变废为宝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A正确;加强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企业间(第二产业)之间的联系,没有增强与第一产业的联系。

29.(1)﹣0.2
(2)韩国
(3)传统向现代转变
(4)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5)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6)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解析】本题以1995~1997年统计的世界和部分国家人口增长状况数据表来呈现信息,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及转变等知识,同时考查阅读、分析人口数据资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0.9-1.1=﹣0。

2(2)A国出现人口负增长,判断为
德国;而C国人口增长特征为高—低—高模式,故判断为肯尼亚;而B国的人口增长特征为低—低-低模式,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判断为韩国。

(3)C国人口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按照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C国是由“高-高—低”的传统型向“低—低—低”的现代型转变。

(4)图示反映人口增长模式从甲到乙阶段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死亡率的下降。

而人口增长模式从乙到丙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5)根据图示反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甲到乙阶段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故B是死亡率;乙到丙的转变主要是由于出生率的下降,故A是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故C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6)图中显示甲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是原始型;乙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是传统型;丙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现代型.
30。

(1)合肥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2)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环境质量;提升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地理位置优越;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水陆交通更加便利等
(4)临近长三角地区;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低。

【解析】(1)读图,皖江城市带中,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所以提供服务种类最多的城市是合肥。

其成为该城市带中心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属省会城市,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

区域内合肥的交通与信息通达度高,科技教育发达,人才众多。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据,长江三角洲主要产业演变的特点是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国际竞争力和促进经济发展。

(3)长三角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要从地理位置、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分析.长三角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高等院校云集,科技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靠近海洋、
长江黄金水道及京沪铁路等,水陆交通更加便利。

(4)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是临近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距离近。

境内有长江航道,水运便利。

区域产业基础较好,廉价劳动力丰富.经济水平低,土地价格低。

31。

(1)技术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政策扶持;地租较低(2)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促进彼此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集中处理废弃物;共享公共服务;获得规模效益(3)规划的主导产业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规划的主导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在外围规划生态涵养区,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工业集聚的优点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1)南昌临空经济区主导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等,属于技术指向型;其有利的发展条件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政策扶持,地租较低等。

(2)众多企业向临空经济区集聚的好处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促进彼此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创新,集中处理废弃物,共享公共服务,获得规模效益等。

(3)该经济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发展临空商务区和物流区等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建设生态涵养区和生态小镇,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规划的主导产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32。

(l)果农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其他国家种植规模扩大,销售市场受到冲击;产业链不完善和营销失利等。

(2)意大利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猕猴桃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意大利是亚热带水果传统种植区,种植经验更丰富;意大利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区范围大于新西兰;猕猴桃营养价值高,意大利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意大利位于欧洲地区,距离市场近,交通更便捷。

(3)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和培育适合不同消费市场的新品种;扩大优质品种的生产与出口规模;
实施特色品牌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形成猕猴桃产、供、销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产业链。

【解析】本题以新西兰、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相关材料为载体,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农业发展措施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材料提示,新西兰奇异果产业从1904年开始一直到1988年,均处于自发、松散的种植、销售时期,而在后起的猕猴桃生产国中,意大利猕猴桃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其猕猴桃产量自1989年以来一直高于新西兰.导致20世纪后半叶,新西兰奇异果产业遭受重创,可知由于新西兰果农以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产业链不完善,而其他国家种植规模扩大,销售市场受到冲击。

(2)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意大利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猕猴桃品质更好,产量更高,意大利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地区范围大于新西兰。

社会经济原因主要表现在亚热带水果传统种植区,种植经验更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大,位于欧洲地区,距离欧洲市场更近,交通更便捷,所以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猕猴桃产量高于新西兰。

(3)结合材料:新西兰通过完善营销策略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终于以“优质高价”的全新形象,以“ZESPRITM”的品牌名称,重新赢得了世界猕猴桃出口大国的地位。

可知,新西兰后来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改良和培育适合不同品种,扩大优质品种的生产与出口规模,实施特色品牌营销策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形成猕猴桃产、供、销等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产业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