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语言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适用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三年高职专业)
先修与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幼儿教育心理学》
2.后续实践课程:见习,实习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必修课之一,专门研究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及其教育的应用性课程。
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语言活动的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训练为主的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能力的职业技能课程。
2.课程任务: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讲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培养合格师资。
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高素质。
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课程总学时:64(理论学时32,实践32学时)
课程总学分:4
授课教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张加蓉、卢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010年7月第2版
参考书目: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祝士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讲授和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从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能够独自设计并组织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认识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2)能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
(3)能正确分析幼儿语言发展特点并会采取相应方法应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中的问题。
(4)能生动讲述故事和朗诵诗歌。
(5)能使用较为规范、准确的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6)养成一定的指导幼儿运用口语的能力。
(7)培养一定的自我学习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明了各年龄段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3)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4)熟悉幼儿园常见语言活动类型的设计步骤和组织实施的要求。
(5)。
3.素质目标:
(1)培养正确的儿童观和学前儿童教育观。
(2)养成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
(3)塑造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
(4)培养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正确认知和热爱。
(二)基本要求
理论学习坚持实用、够用为度,突出以实训为主线来实施教学。
除了要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活动设计步骤的基本要求,并熟练、灵活运用外,更要注意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完整性,尊重幼儿学习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教学中要以教师理论指导和在教师指导下的训练两条途径切入并相互渗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考核实行过程与终端相结合。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条件
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实践基地。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幼教岗位需要,整合教材内容,选择案例及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建构基础理论教学、各活动类型的方案设计及组织实施指导、专业技能提高训练三大课程教学模块,设计模拟课堂教学与观摩学习两个能力综合实训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模块一:基础理论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2.了解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要素。
3.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4.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
教学重点:
1.狭义和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含义。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
教学难点: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具体分析。
教学课型:理论课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知识运用:
根据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谈谈如何学好本课程。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掌握0—3岁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以及促进其语言发展的教育要领。
2.了解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能运用儿童语言教育的有关知识,理解儿童语音教育、词汇教育、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教育的基本内容、方法、设计与组织,提高语言教育的水平。
教学重点:
1.0—3岁各年龄段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语言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难点:
1.婴幼儿语言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2.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1.0---1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2.1—2岁婴儿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3.2—3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和教育
4.0---3岁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5.学前儿童语音的发展与教育
6.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和教育
7.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与教育
知识运用:
观察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学习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适当的教育方法。
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学目的:
1.掌握对3~4岁、4~5岁、5~6岁年龄段末期幼儿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
2.了解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以及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
3.掌握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教学重点:
1. 掌握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的6个目标。
2.清楚语言领域的教育重点。
3.理解并掌握教育部对幼儿语言活动提出的教育建议。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1. 3~4岁、4~5岁、5~6岁儿童在倾听与表达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和教育建议。
2. 3~4岁、4~5岁、5~6岁儿童在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
应达到的水平和教育建议。
3.学前教育的困惑和误区。
知识运用:
选择一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分析。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语言教育评价的动能和原则,明确评价的内容,初步掌握评价的基本方法。
2.锻炼理解分析及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教学难点:评价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处理:依据书上的内容,突出各纲目的要点。
教学方式:集中讲授和讨论。
采用自学、讲解、实例分析等方法。
(二)模块二:各活动型的方案设计及组织实施指导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理解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选材要求、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初步掌握其设计与组织的要点。
2.锻炼学生理解和实际组织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儿童文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与组织各类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教学课型:综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课时:14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相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影像资料观摩与评议、讨论分析、讲解归纳等方法。
知识运用:
1.设计儿童故事活动、诗歌或散文活动过程方案。
2.试教。
学前儿童的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的:
1.理解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明确其教育目标和主要类型。
2.初步掌握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3.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际组织能力。
教学重点: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设计组织要点。
教学难点:设计和组织谈话活动。
教学课型:理论与实践综合课
教学课时:7课时
教材处理:略讲谈话活动的语言应用要素,详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相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影像资料观摩与评议、讨论分析、讲解归纳等方法。
知识运用:
1.分析有关的谈话活动的方案范例
2. 编写一份谈话活动的计划(年龄自选)
3.试教。
学前儿童的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理解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明确其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
3.锻炼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及设计与组织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与组织讲述活动
教学课型:综合课(理论与实训结合)
教学课时:7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相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影像资料观摩与评议、讨论分析、讲解归纳等方法。
知识运用:
1.赏析方案设计,观摩影像资料。
2.撰写讲述活动方案。
3.试教。
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理解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明确其主要类型,初步掌握此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2.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要点
教学难点:会设计与组织儿童早期阅读活动
教学课型: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
教学课时:7课时
教材处理:补充“早期阅读活动的特征和类型”(参考张明红的书)。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相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影像资料观摩与评议、讨论分析、讲解归纳等方法。
知识运用:
1.分析小、中、大班的阅读活动计划。
2.试教(早期阅读活动)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明确听说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初步掌握此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环节。
2.锻炼实践与组织的能力。
教学重点: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环节。
教学难点:实际组织听说游戏活动。
教学课型: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分组讨论与个别试教相结合。
采用案例分析、影像资料观摩与评议、讨论分析、讲解归纳等方法。
知识运用:
1.撰写游戏方案并模拟教学。
(三)模块三:专业技能提高训练
普通话语音指导与训练
教学目标:
1.能说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语音的正确发音方法,并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教学重点: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正确发音方法。
教学难点:前鼻韵尾韵母的发音,儿化,“啊”的音变。
教学课型: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个别练习、定期考查
故事讲述技巧及训练
教学目标:
1.掌握故事讲述的技巧。
2.能运用讲述技巧处理故事并生动有感情的讲述。
教学重点:运用讲述技巧处理故事。
教学难点:生动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教学课型:理论与实训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个别练习、故事比赛
朗诵技巧及训练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诵中停连、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2.会运用朗诵技巧朗诵儿童诗歌。
教学重点:停连、重音和语调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朗诵技巧处理并朗诵儿童诗歌。
教学课型:理论课与实训课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方式:集中教学、个别练习、朗诵比赛
五、课程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原则
建立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坚持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水平进行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评价,实现由诊断性考试向激励性考试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察科目,考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内容以测试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为重点。
第一学期考核方式以口试为主,第二学期考核方式为口试与笔试结合。
3.考核手段及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成绩计算采用百分制。
平时成绩30分,期末成绩为70分(期末总成绩中包
七、本课程的实践要求及实践内容
(一)实践总目标及总要求:
1.实践总目标:锻炼学生运用有关语言教育理论和教学指导策略的能力,能组织和开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具备较好的实际组织和指导能力。
2.实践总要求:要让学生明确实训的目的、内容和具体要求;要做好实践前的有关准备工作,如提前制定试教计划,熟悉试教内容,提前准备试教教具等;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认真做好记录;实践后要组织讲评和小结工作。
(二)各章节实践目标及实践内容:
第三章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
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区别不同类型幼儿文学作品指导的侧重点;
2、提高学生实际说课、组织以及评价作品学习活动的能力。
实践内容:
1、观看录像、组织评议:小班故事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大班故事创编活动《魔法气球》,中班古诗教学《惠崇春江晚景》,大班儿童诗歌欣赏《春天的朋友》。
2、撰写计划、说课、分组试教:大班诗歌《春天》,中班诗歌《吹泡泡》,中班故事《梨子小提琴》。
3、小组评议,集体讲评。
第四章谈话活动
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好谈话话题引入及思路扩展的方法;
2、锻炼学生设计与组织谈话活动的能力。
实践内容:
1、观看录像、组织评议:小班谈话活动《说说爸爸妈妈》,大班谈话《我的周末计划》。
2、撰写计划:话题自拟
3、个别试教:
4、小组评议,集体讲评。
第五章讲述活动
实践目标:
引导学生区别实践活动中讲述语言运用与谈话活动的差异;
锻炼学生设计、组织与初步评价讲述活动的能力。
实践内容:
1、观看录像、组织评议:大班讲述活动《大马路》,小班讲述活动《全家福》,中班讲述活动《小兔请客》。
2、撰写计划。
3、分组试教:
4、小组评议,集体讲评。
第六章早期阅读活动
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活动指导要点的知识对实践活动进行评议;
2、锻炼学生组织指导阅读活动的能力。
实践内容:
1、观摩、评议活动:大班早期识字《青清晴蜻》,大班早期阅读《爱心树》。
2、撰写计划:大班早期识字活动《我和文字交朋友》
3、分组试教:大班早期识字活动《我和文字交朋友》
4、小组评议,集体讲评。
第七章听说游戏活动
实践目标:
1、引导学生依据理论要点设计语言游戏活动;
2、锻炼学生组织和评价语言游戏活动的能力。
实践内容:
1、观摩、评议活动:
2、撰写计划:
3、分组试教:
4、小组评议,集体讲评。
(三)本课程实践教学的原则性建议
1、要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应从各类别语言教学教育的教学目的出发设计实践目标和内容模块,各类语言教育实践目标的制定包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实践指导,活动组织能力的锻炼等方面,每一目标
都紧扣教学目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2、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
实践内容的选择从实践目标出发,针对实践目标,为实现实践目标而选定,涉及和涵盖各类别的语言活动,能为学生实践幼儿园各类语言教学活动提供有益指导,体现实践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和指导性。
3、要分段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
实践教学应配合各章节各类别的语言活动而开展,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循序渐进地开展,又不断的螺旋式延展提高。
4、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形式应多样,可有撰写计划、个别试教、分组试教、下园见习、观看录像、讨论评议等多种形式,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