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物致知名词解释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记· 大学》中指出八目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但是文中并未对【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做出任何解释。
古代主流的观点来源于南宋的朱熹,他曾经在《四书集注》指出【格,至也。
物,犹事也。
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意寓着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道理,致知就是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所以穷究事物的道理是学习的开始,而最后应该止于至善。
所谓止,就是到达某个地方不动的意思。
至善,就是事理当然的极点。
当然,也有很多学者的观点也是可取的。
比如北宋的司马光,他认为以物为学,是为了抵御外物的诱惑,进而认识终极之德。
我个人的观点是,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该联系《礼记· 大学》中章句来分析看待,并且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总结出真正的含义。
文中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就是一切。
每个大人都有能力,也应该修身。
那么修身必经的途径必然也是每个人能做到的,所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也不应该是特别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的理解是,格子对象就是用你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判断你身边的人和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树立完美的三观。
知道就是知道对与错的区别。
同时,在与其他人和事的接触中,你可以更多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那你可以真诚,就是你真的没有欺骗自己。
其次,要正,即心中没有幻想和幻想。
最后可以修身养性,做一个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