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2024_2025学年高一政治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金属铸币B. 观念货币C. 一般等价物D. 电子货币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铸币不是货币的本质,A错误。
B:观念货币是指存在于人们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是实在货币的客观反映,不是货币的本质,B错误。
D:电子货币严格意义上来讲是消费者向电子货币的发行者运用银行的网络银行服务进行储值和快捷支付,通过媒介(二维码或硬件设备),以电子形式使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货币,电子货币不是货币的本质,D错误。
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经济学依据:商品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的基本属性,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的运用价值,运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担当者,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让渡运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从而实现盈利,所以必需重视商品的运用价值,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我们离不开货币:吃、穿、用所须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享受市场供应的服务也要支付货币。货币的本质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信用卡学问点。信用卡集存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削减现金的运用,增加平安性简化收款手续,便利购物。本题选C项。
考点:信用卡的相关学问
点评:熟识教材的基础学问,正确区分选项中的四种信用工具。
10.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推动货币本题选C。
3.2024年6月,第21批中国(广西)援非医疗队向尼日尔捐赠100万元药品药械。此次捐赠的药品药械
A.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运用价值B. 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价值
C. 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D. 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且用于交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的概念、商品的基本属性。A:赠品不是商品,但有运用价值,A错误。
B: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属于通货紧缩,不是通货膨胀的特征,B正确。
C: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会危害国民经济的发展,这是二者的共性,C正确。
D:居民购买力下降是通货膨胀时候发生的状况,通货紧缩时并不是,D错误。
故本题选C。
9. 集存款、取款、贷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信用工具是( )
A. 支票B. 汇票C. 信用卡D. 电子货币
C:材料中的54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C与题意不符。
D:材料中的680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54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18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D与题意相符。
故本题选D。
13.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和”字书法——行书一般纪念币。该币面额为5元,发行数量为5000万枚。这表明国家能够确定(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网上购物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更,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没有变更其职能,②④适合题意;货币是从商品中分别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网上购物并未变更货币的本质,仍运用现实的货币,不是虚拟货币,①③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货币的本质及职能
④促进商品交换顺当进行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公牛”作为等价物,可以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促进商品交换顺当进行,①④项符合题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伴随着货币而出现的,材料反映的是物物交换时代,还没有价格概念,②项说法错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④“技能交换”须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于交换的“技能”凝聚了人类劳动,“技能交换”属于商品交换,须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③④项符合题意;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技能交换”是技能与技能,或技能与商品的干脆交换,这种交换属于商品交换的形式,不属于商品流通的形式,①项说法错误;“技能交换”不能使商品价值最大化,但可以使商品运用价值最大化,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C: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C正确。
故本题选C。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起先青睐网上购物,网购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上购物
①使货币的本质发生了变更
②没有变更货币本身固有的职能
③使货币形式虚拟化,不利于经济稳定
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更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④
两者的区分在于,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等价物不行。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共性是
A. 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B. 表现为物价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C. 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 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消费需求膨胀是通货膨胀的特征,不是通货紧缩的特征,A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货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物换物。也就是实物货币阶段。其次阶段:金银条块阶段。随着部落的壮大,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之间的沟通渐渐变多。人类起先找寻稀有物品作为等价交换物,金子和银子就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第三阶段:铸币阶段。人们发觉金条银条不好度量,于是铸造了统一的货币,使得交易起来更加公允。第四阶段:纸币阶段。金属铸币不易携带,易磨损等缺点,后来人们用纸币代替了金属铸币,真正的纸币出现是在蒸汽革命之后。第五阶段:电子货币阶段。货币的虚拟化也意味着人类正式进入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对接的阶段。
西北师范高校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
高一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两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自产自消的粮食产品; ②赠送同学的礼物;
③商店里正在出售的钢笔; ④家庭用的自来水
A.①③B.①②C.①④D.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商店里正在出售的钢笔、家庭用的自来水,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③④符合题意。
(2)缘由: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3)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须要观念的货币,不须要现实的货币
(4)货币单位:人民币、美元、欧元的单位是“元”,英镑的单位是“镑”。(货币名称≠货币单位)
流通手段(1)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
(2)缘由: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①:自产自销的商品不是用于交换,不是商品,①说法错误。
②:赠送同学的礼物不是用于交换,不是商品,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推断商品的方法:
①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行。
②属性法:同时具有运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③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6.摄影交换英语、美容交换弹钢琴、厨艺交换服装设计……目前技能交换正在都市白领圈悄然流行,很多白领人士出于职业须要或爱好爱好,纷纷加入技能交换网成为 “技客一族”。下列关于“技能交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技能交换”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形式
②“技能交换”可以使商品价值最大化
③用于交换的“技能”凝聚了人类劳动
A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D.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A:材料中的680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54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18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A与题意不符。
B:材料中的6800元不是执行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B与题意不符。
(3)特点: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需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4)公式: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的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货币被充当社会财宝 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必需是足值的货币。
①货币的购买力 ②货币的发行数量 ③货币的价值大小 ④货币的面值大小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套纪念币的发行,表明国家能够确定货币的发行数量,货币的面值大小,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应选;选项①说法错误,购买力是由市场确定的,解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国家不能确定货币的价值大小,解除。故本题选C。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商品的相关学问。
①④:人们到影院观看《流浪地球》须要购票,这表明该影片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它是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④正确。
②: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因为该影片是商品,因此具有价值,②错误,解除。
③:该影片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而是商品,且商品在形态上既有有形商品,也有无形商品,③错误,解除。
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③能有效提高交易的效率
④消退了商品交易的风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结算方式。①:电子货币变更的是传统货币的形式,并没有变更货币的本质,①错误。
②③:商品交换中,电子货币的加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能有效提高交易的效率,②③正确。
④:商品交易的风险不能消退,可以降低,④错误。
BC:赠品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B错误,C正确。
D:赠品不是商品,虽然它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运用价值(商品能够满意人们某种须要的属性)和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运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运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行兼得。
④留意:馈赠的礼品、救灾物资、退出流通领域的物品不是商品
2.2024年初,影片《流浪地球》火爆全国。作为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之作,《流浪地球》点燃了大众对于中国科幻的关注和希望。该影片
①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没有价值,只有运用价值
③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劳动产品
④既有运用价值又有价值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1.学生中学阶段运用的某科课本标价为12.95元。这里的“12.95元”
①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②执行世界货币职能
③是课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④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①: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这里的“12.95元”执行的不是支付手段职能,①错误。
【点睛】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确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7.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篇中,曾提到这样的交换关系:一个奴隶=4头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脚架=12头公牛。由此可以推断,这里的“公牛”
①可以表现其它商品的价值
②是其它商品的价格
③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
14.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假如你懂得运用,金钱是一个好奴仆,假如你不懂得运用,它就变成你的主子,”培根也曾说过:“金是个好仆人,但在某些场合也会变成恶主子。”。下列关于货币的看法,正确的是
【点睛】等价物:两种不同商品价值相等,就是彼此的等价物了,在偶然的物物交换当中,两种不同商品(比如一把斧子和20斤大米)能够交换,那说明他们就是彼此的等价物了。
一般等价物:在商品交换中,大家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须要的东西。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这里的“12.95元”执行的不是世界货币职能,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课本标价为12.95元,这里的“12.95元”衡量课本的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课本价值的货币表现,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1)含义: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3)世界货币:货币流通超出国内市场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需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需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态出现。
12.2024年国庆前夕,某品牌服装打折销售。魏女士领取了6800元工资后,在该品牌服装店 购买了一件原标价540元的打折上衣,实际支付了180元。在这里,6800元,540元,180元分别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