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实、新”让新闻回归原民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实、新”让新闻回归原民点
作者:张殿举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7期
张殿举
材料性新闻少了,信息式新闻多了;程序性报道少了,动态性报道多了;领导镜头少了,
群众画面多了;冗而长的语言少了,短实新的话儿多了……自“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以
《吉林新闻联播》为主导的吉林电视新闻节目的文风悄然发生着改变。

改文风既是群众的呼唤,更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需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方能提
高自身影响力、传播力和公信度。

改文风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

这三字要诀不仅是新闻的要义,也是
时代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结合吉林荧屏近两年的变化,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受众需要更
鲜活的画面、真实的语言、活泼的稿件,所以平民的视角、故事化讲述、群众式语言最贴近地气。

一、改文风,写短文,刹长风
改文风的核心是改内容。

丢掉空洞的内容,改掉枯燥无味的报道。

报什么,怎么报,报多少,这在采访之初就需要我们下足功夫,用心琢磨。

改文风提倡“短”,短比长好,短也比长难。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到最有效的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在报道时
选准主题,突出重点,用精练的文字写出重要的事实,所写稿件要挤干“水分”,捞出“干货”,在有限的篇幅中报道丰富的信息。

言简意赅、言之有物、意尽言止,才是老百姓喜欢的
好新闻。

二、改文风,说真话,拒空谈
胡乔木的名篇《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专门强调:“写新闻第一要言之有物”。

新闻是用
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更要“说实话、说新话、说老百姓的话”。

报道事实越充分,新闻就越
准确、越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以往报道中,我们有些典型报道、成就报道刻意拔高、夸大其
词或叙说经验,千篇一律,不但达不到传播的影响力,反而让人觉得“假大空”,或者成为
“过眼云烟”。

新闻真实即要内容真实、情感真实、表达真实。

一篇好的报道要学会“讲故事”,要从一
组组翔实的数据对比中看社会进步;从百姓一句句的掏心话里感受生活的改变;从一件件惠民
实事中衡量干部的作为。

把新闻写“实”,是新闻取信于民的先决条件,更需要记者深入调查
研究、全面掌握实情,树立问题意识,推动问题解决,而且要学习群众的语言,说实话,说新话。

在题材选择上,多报道老百姓关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多报道直接表现老百姓
自身的故事,做到姿态向下、视角平视,接了地气,自然有了百姓认可的“真实”。

三、改文风,树新风,忌固化
改文风,重在转变作风,多接地气才能求真务实。

改文风,难在创新表达,多下基层才有
源头活水。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最难做到,也是最能出彩之处。

在吉林电视台新闻中心,办公区内张贴的“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八个大字十分醒目。

“讲故事、出现场、有感情”,
这是对记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推陈出新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吉林电视台采编人员走
基层、挖线索、找故事,进行体验式报道的明显增多。

凌晨三点,记者守在边境线上拍摄新年
日出;零下四十度,记者趴在冰面上抢抓查干湖冬捕镜头;长白山深处,记者与生态守护者同
吃同住同行……
创新表达,要求新闻工作者既要为老百姓说话,说老百姓的话,也要做新闻宣传工作,发
挥舆论推动力。

“新”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理念,扩充报道内涵,也可以活跃行文结构,丰富报
道方式,转变话语方式,变通语言风格。

那么,要想在“新”上做文章,首先选题要新,与时俱进地选好题材。

对当下社会的热点、百姓关注的焦点,新闻记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力求报道方式多样、报道语言丰富,甚至最新
的网络流行语,也可有选择地尝试运用。

在“新”上做文章,关键的一点是老话题要报出新意境,力求“热点”依旧,报道常“新”。

综上所述,新闻就是新闻,有效杜绝“假、长、空”,回到“短、实、新”,才能回归新
闻的本质,才是新闻事业方兴未艾的正途。

改文风,需要精心策划、扎实采访,也需要百姓情怀,更需要长期坚持。

而没有长效机制,改文风就会成为一阵风。

吉林电视台力求将改文风的要求体现到稿件使用、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奖表彰中,在创新机制和考核机制上做进一步探索,确保改文风成为采编人员的自觉行动。

责任编辑/艾杰
启事
凡本刊刊发的文章,不收取任何形式的费用。

如发现有以本刊名义约稿收费的情况,请向
本刊举报。

举报电话:0431—889062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