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
vb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
——形式多样的多个圆的画法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
2)年级:高一二期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 45 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l 从形式上大致弄清循环语句结构(for 和next 配套出现)。

l 让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和作用(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执行某关键操作,而不是一次性地同时完成大量关键操作)。

l 理解循环的执行过程,更进一步弄清循环语句结构。

l 掌握各基本概念及功能
l 体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
l 最终能透彻理解循环语句,会使用FOR语句编写程序解决问题。

2、内容分析:
循环语句是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之一,是三个结构中最难的一个,在以往各届教学中学生很难于理解和掌握。

由于本人所教5个班中有4个是交费班,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欠佳,要求教学者以深入浅出及趣味性的教学吸引学生。

重点:使学生理解循环语句的含义和执行过程,语句中的相关概念。

难点:FOR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变化,循环次数的决定,循环变量给循环体带来的影响。

3、学情分析:
大部分中学生对程序语句和算法的理解能力不强,更由于高中阶段其他课程的繁重课业负担使得学生们不会花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这门课。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了基本输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少量控件的使用,对循环语句还没有了解。

教师应采用一种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4、设计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FOR语句)讲解很枯燥,中学生不喜欢概念讲解及理论灌输的特点,采用画圆来形象地呈现循环的效果;首先避开语句的介绍,学生先操作体验FOR,对该语句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进行FOR语句的总结提升,使对该语句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教师对完成的同心圆FOR语句提出进一步的设计要求,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更透彻地理解for语句。

教学中沿着“体验-感觉-总结-拓展”的思路来学习新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推动教学的进行,枯燥而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由浅入深,容易理解和掌握。

l 引入,知识迁移:画少量圆à画大量圆,用已有知识无法达到目标,引出本节课新的学习内容:FOR循环。

l 新知识初体验:学生用老师提供的FOR语句来画大量同心圆,初步体会FOR 语句格式和效果。

l 探索中再体验:学生按老师提示要求,在FOR中修改部分参数,体会画圆个数的变化,圆之间间隔的变化。

l 总结体验结果,学习新知: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对FOR语句的体验上,总结for语句的语句格式,执行过程,语句中的相关概念(循环变量,循环初值,循环终值,循环体)。

l 知识拓展:教师提出新的编程要求,学生修改循环体中圆心坐标,观察组圆的变化,体会循环体中语句的执行与循环变量的关系,给执行结果带来的千姿百态的变化。

l 课堂总结:展示学生作业,总结for语句要点,展示for语句使用的其他示例,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描述
四、教学反思
优点:
l 用画圆来呈现循环的效果,直观形象,易于接受,比以前用1+2+3+。

100来引入效果强,反映了学生喜欢有趣味的教学。

l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生自己先体验FOR的基础上来实现理论性较强的教学,效果明显。

以前先从理论入手,介绍FOR的语句结构,执行过程,功能,大部分高中生感到抽象难懂,兴味索然,老师很难开展教学。

不足:
l 画圆虽好,但是选材有些陈旧,应该采用更好更新的示例。

l 由于整节课都是围绕画圆来说明FOR语句,对FOR语句的典型应用累加和累乘没有强调,只是最后作为探索内容。

另:在教学中发现,雅礼班的学生在程序拓展方面要强于长雅班,教师要求学生将圆从四个方向向八个扩展,雅礼班的学生大部分能实现,而长雅班实现的人数要少些,雅礼班的学生还能加入自己的创新,(比如有个学生将前面所学的时钟控件加入,使程序呈现不同的效果)。

由于学生的差异,新课程算法教学的实现应该因人而异,如果省里没有正规测试的要求,则对一般的学生以教会基本语句并结合控件的使用为主,使教学过程轻松有趣。

而对于接受能力强,对程序设计有兴趣的学生才可以尝试进行深层次算法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