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整合提升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题,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 到降温减湿作用,A项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 和洋流关系不大,B项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 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 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项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 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 项错误。
• [真题展示]
• (2020年天津高考地理)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 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 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 环的影响是( )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 C.减少水的下渗量
•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 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 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 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从材 料中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 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 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须人为干涉。
• [真题展示]
• (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 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下图示意我 国某大城市1975—2015年城区和郊区各月平均相对湿度。读图, 完成第1~2题。
• 1.造成城区与郊区相对湿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区较郊区
()
• A.气温高
B.蒸发(腾)强
• 1.该固定沙丘( )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 A.①④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 原因是( )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量较少
• A.①② B.②③
• 【解析】第1题,图中澳大利亚西北部出现低压,海洋上出 现高压,所以最可能为南半球的夏秋季节。第2题,①地受高 压脊控制,为晴朗天气;②地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 ③地为偏东风;④地为西南风。
• 【答案】1.A 2.A
• 【考向4 水循环】
• [命题视角]
• 水循环的内容是高考题中的易考考点,选择题和综合题中 均可出现。该类题主要以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水 循环的基本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水循环的意义, 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 养的考查,难度较低。
•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 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 [解析]第1题,全球气温升高,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化, 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伸,苔原带面积缩小。 第2题,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 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 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 大;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控制,降水少。
第二章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 ·体系构建
考向 ·链接高考
• 【考向1 常见的地貌类型】
• [命题视角]
•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是高考题中的常考点,选择题、综合 题均可出现。该类题主要以地形剖面图、地貌景观图等为载体, 学科知识方面考查地貌类型的判断、地貌成因的分析(内力、外 力作用)、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相关的问题,学科素养方面 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中等。
• [答案]1.D 2.B
• 【答案】1.C 2.B 3.D
• 【考向7 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
• [命题视角]
• 植被特征与地理环境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选择题、综 合题均可出现。该类题主要以景观图、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 识方面考查植被类型的判断、植被的特征、植被与地理环境的 关系,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 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较低。
• 【答案】1.D 2.C
• 【考向6 土壤】
• [命题视角]
• 土壤这部分内容作为新增知识点,在以往的考查中经常与 其他知识点结合,知识方面考查土壤特性及其成因、区域生态 环境问题等,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中等。
• [真题展示]
• (2016年海南高考地理)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 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第1~3题。
• [真题展示]
• (2019年江苏高考地 理)右图为“某月19日18 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 线(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2题。
• 1.该月最可能是( ) • A.3月 B.6月 • C.8月 D.10月 • 2.此时,澳大利亚( )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 [真题展示]
• (2021年新课标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 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品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 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 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 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 拔退却。据此完成第1~2题。
• [答案]1.B 2.C
• 【考向2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 [命题视角]
•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该类题主要以热点材料、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载体,学科知 识方面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学科素 养方面注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较 低。
• [真题展示]
• (2021年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 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据此完成第1~2题。
•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 2.高原上植被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
D.减少地表水蒸发
• 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 主要是因为高地( )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 [解析]第1题,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河河道, 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以在汛期分流洪水, 调节地表径流,A项正确。汛期分流洪水,枯水期可能补给河 流,可以增加地下径流量,B项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 下渗,C项错误。湖面水面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项错误。 第2题,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 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 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有利于林木成活,B项正确。 堆土形成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项错误。 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项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
• C.降水量大
D.绿地面积大
• 2.该城市可能是( )
• A.乌鲁木齐
B.北京
• C.上海
D.广州
•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区为大城市,大城市热岛
效应明显,气温高于郊区,气温越高,越不易达到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越小,A项正确;郊区绿地面积更大,蒸腾更强,B、 D项错误;若降水量大,则导致相对湿度大,而城区相对湿度 小于郊区,C项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该城区与郊区7—8月 相对湿度大,可推测该地7—8月降水多,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 候区,7—8月降水多,B项正确;乌鲁木齐地处西北内陆,全 年降水稀少,A项错误;上海、广州地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 早,7—8月上海容易出现伏旱天气,C、D项错误。
• C.③④ D.①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 A.植树 B.种草
•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 【解析】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 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
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 高;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
• A.气温
B.土壤
• C.地形
D.光照
•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由于夏季多暴雨,降 水量大且集中,易形成地表径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使得黄土 高原产生崎岖不平的景观,B项正确。当地无冰川分布,受到冰 川侵蚀影响不大,C项错误。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无关,A、D 项错误。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植被 覆盖率较低,受到地形影响,植被多集中分布在水土保持相对较 好的低洼处,C项正确。该处植被呈斑块状有序重复出现,与气 温、土壤、光照等因素关系不大,A、B、D项错误。
• 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 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 【解析】第1题,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 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项错误;西风漂流自西向 东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项错误;西风漂 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 项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 流,D项正确。
• 【考向5 海水的运动】
• [命题视角]
• 海水的运动中海浪、潮汐为新增内容,知识方面该部分会 在以往以区域图为载体,重点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 响的基础上,增加海浪、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科素养方 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难度中等。
• [真题展示] • (2020年7月浙江选考)右图为“世界 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 代表洋流。读图,完成第1~2题。 • 1.图中甲洋流( ) •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 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 [答案]1.A 2.B
• 【考向3 等压线的判读】
• [命题视角]
• 等压线图的判读是高考试题中的高频考点,多以选择题形 式出现,综合题形式也有考查。该类题主要以某一时段等压线 图为载体,学科知识方面考查等压线图中气压场、风力和风向、 天气状况、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时间相关问题的判断与分析, 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科素养方面注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的考查,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