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摘要】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语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具体措施是,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各种情境,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心灵需要,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实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一句横亘不变的真理。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稳定的初中生来说,“兴趣”这一“老师”显得格外重要。
学习兴趣就是指对学习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形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才能高效活动。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1 注重提高自身素养,用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的东西。
对大部份学生来说,如果不喜欢他的老师,很难将这门课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
特别是语文老师,你的一手好字、一篇文章、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你可利用的资源。
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可以让学生在惊叹中去效仿,在效仿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下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能精通,但应略有浅尝。
这样,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会更大,学生学习的空间才会更广。
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平等教学,用自己的热诚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学会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的感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使教师提出的要求容易为学生接受。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
应,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你,喜欢你所上的课,教师得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诱导甚至感化学生,用真诚的态度同每一个学生交往,让学生从内心里感到教师可亲、可近。
让学生乐于接近教师,另外,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热情详细地解答,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愿意接近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3 创设各种情境,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
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3.1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
3.2 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
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
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3 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
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
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
3.4 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4 了解学生心灵需要,用赏识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因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用赏识的眼光、心态和语言,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
特别在课堂评价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理念上,体现以学生为本即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充分依靠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训斥学生,而是“蹲”下身子去与学
生平等对话,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在学习评价上,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
课堂评价运用的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班一个同学刚开学时在各方面比别人略逊一筹,平时上课总显得无精打采、力不从心,没有丝毫积极性,也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在遇到比较简单的问题时,我特意指名要她回答,虽然显得战战兢兢,但她每次回答正确时,我就及时表扬。
渐渐地我发现课堂上表现的越来越积极,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是值得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力探讨和研究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只有主动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潮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天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为我们举步维艰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