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学习了科学社会主义这门课,我想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方面来谈一谈我对当代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依据这一理论,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

同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当初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呢?我想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可以回答的问题。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说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产物,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当今中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这是一个当代社会提的最多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活力,并为中国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我想所有人都知道,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彻底抛弃那些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因此对于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它具有自己崇高的任务和使命。

我国在建国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

但是实践证明,一味的照搬、不从中国本国实际问题出发,将会大大的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已经很难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市场经济正是解决当代中国生产力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当代中国,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讲,邓小平带领人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冲破思想束缚到正确认识再到改革实践的过程,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我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经证明,而且将来也会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能够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

所以我们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
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将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内的经济资源按比例地分配在各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上,以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要。

资源配置一般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资源配置而形成的社会供给的比例与社会需求的比例相适应,避免供给与需求的脱节,也就是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是要讲求经济效率,节约资源,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也就是资源利用的充分性。

达到上述两个目标,就说明资源配置是优化的。

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同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经济范畴。

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是在产品、劳动力和物质生产要素逐步商品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形成,市场成为社会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必须具备一系列条件。

最主要的条件:
一、生产要素商品化。

要使资源配置市场化,不仅要求一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商品化,而且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科技、信息等商品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和反映灵敏的市场机制;
二、经济关系市场化。

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要以市场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听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挥;
三、产权关系独立化。

市场主体——指那些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必须拥有自己的产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人实体,有资格参与市场经济活动;
四、生产经营自主化。

生产经营者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自由选择投资地点、行业部门,确保经营范围和经营目标;
五、经济行为规范化。

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必须讲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契约合同,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商品经济长期而又充分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上述条件。

商品经济产生在前,市场经济产生在后,发达的商品经济才能称为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总结:当代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把握当代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经济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