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四川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1中可以体现儒家伦理纲常思想的是()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②体现的是佛教思想排除
③中的八卦图体现的是道家思想排除
①④都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故①④正确.
故选A.
2.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
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
功了” 汉武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政策契合当时形势
B.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C. 儒法两派思想分道扬镳
D. 思想人才大量涌现
【答案】A
【解析】依据“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
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可知
秦始皇与汉武帝统一思想的做法本质上都是文化专制主义只不过二人采取的手段不同
而已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
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说明汉武帝时期的文化政策符合当
时的社会形势故A正确
BD两项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形成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外儒内法的手段故C项排除
故选A
3.日本学者沟口雄三在《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中认为中国前近代的概念可以上溯到明清之际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中国的胚芽期这一言论的依据是()
A. 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
B. 摇摇欲坠的君主制度
C. 全面崩溃的纲常礼教
D. 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
【答案】A
【解析】在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已经出现思想是政治经济变革的先导因而沟口雄三认为这段历史可以作为近代中国的胚芽期故A项正确
君主专制当时呈强化趋势 B项错误
启蒙思想的出现不意味着纲常礼教的全面崩溃 C项错误
市民阶层的壮大不意味着启蒙思想的出现宋元时期就是如此 D项错误
故选A
4.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A. 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
B. 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
C. 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
D. 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
【答案】C
【解析】汉代郡国学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传授经学和实施教化授经目的在培养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贯彻以儒家思想加强国家管理的统治策略故答案选C项
汉代尚未形成考试选官的科举制度 A项错误
汉武帝继承了景帝时期的这一政策其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非简单的继承 B 项错误
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选C
5.
对下表中黄宗羲和卢梭思想的共同之处解读正确的是()
A. 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
B. 主张实行民主共和
C. 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 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答案】C
【解析】A黄宗羲的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变革
B黄宗羲并没有主张民主共和
C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批判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认为君主统
治不利于人民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D材料反映的是思想内容的共同之处也看不出它们产生的背景特征
故选C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世界万物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
A项主张仁、礼排除
B项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排除
C项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7.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 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
A. 《周礼》
B. 《老子》
C. 《墨经》
D. 《论语》
【答案】D
【解析】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有孔子和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
故选D
8.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 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内自省”、“三省吾身”可知反映的是注重自身内心的反省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强调的是自身内心的反省故D项正确
“三纲五常”的主张强调的是等级秩序与道德标准与内心反省无关故A项错误
“格物致知”中“物”指天地万物格物致知要求通过对万物的深刻探究来得到“理” 而不是通过内心反省故B项错误
“经世致用”的主张强调在实践中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
故选D
9.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
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家应该是()
A. 王阳明
B. 李贽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从对“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和“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 可知该思想家应当是王夫之在以上四位明清思想家中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唯物论思想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
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李贽的思想特点是离经叛道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排除ABC
故选D
10.明朝晚期一批士人绝意科举聚众讲学批判“人欲炽而天理晦功利行而道义湮”的乱象倡导嘉言善行、良知良能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①八股取士压制思想进步
②经济发展导致世风奢靡
③阳明心学倡导克服私欲
④理学失去官方正统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朝晚期出现倡导嘉言善行、良知良能批判“人欲炽”、“功利行”的现象是说明当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个人欲望盛行这是传统儒学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原因主要是八股取士压制思想进步经济发展导致世风奢靡和阳明心学倡导克服私欲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明朝后期理学并没有失去官方正统地位排除包含④的BCD
故选A
11.经明神宗御批李贽被以“敢倡乱德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这主要是因为李贽()
A. 引起保守势力的不满
B.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C.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D. 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答案】B
【解析】“敢倡乱德惑世诬民”表明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12.《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表明《墨子》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正确
材料说的是墨家没有涉及诸子百家故A错误
完整的科学体系、贵族阶层的旨趣材料未体现故BD错误
故选C
1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 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 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 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天人感应的思想劝谏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否则天就会降灾难由此限制君主的暴政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故选C
14.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A. 学习“六艺”
B. 创办私学
C. 周游列国
D. 删修《春秋》
【答案】B
【解析】A、孔子学习六艺是在少年时排除
B、孔子创办私学是在而立之年正确
C、孔子中年时周游列国排除
D、孔子晚年删修《春秋》排除
15.许倬云认为“从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中国思想体系有两条脉络平行发展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这两条路在发展的途径上会交叉影响” 下列哪一项属于最初的交叉()
A. 荀子“仁义”与“王道”
B. 董仲舒“天人感应”
C. 王阳明“心即理”
D. 王夫之“求天理于人欲之中”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一条是以儒家为中心的人间秩序一条是以阴阳五行为中心的自然秩序” 可知符合董仲舒“天人感应” 即道、法、阴阳杂糅结合的产物故B项正确
荀子的“仁义”与“王道” 属儒法交叉影响排除A项
王阳明“心即理” 属佛儒交叉排除C项
王夫之“求天理于人欲之中”系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对立关系排除D项
故选B
16.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并追封朱熹为“太师” 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答案】D
【解析】“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 “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表明宋理宗的言行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故D正确
A是汉武帝排除
BC材料未体现排除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列出了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几种分期方法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分期进行探讨
【答案】示例
观点同意材料中第三种分期方法第一阶段为先秦时期第二阶段为秦汉以后
论述先秦时期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发展不断完善先秦儒学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主张实行德治和仁政为后世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儒学思想主要在知识分子中传播并始终没能被统治者完全采纳秦汉时期董仲舒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学说改造儒学使之更加适应封建专制的需要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使儒学与政治更加紧密结合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方面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和世俗化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儒家理念越来越被普通民众接受因此中国古代儒学在先秦时期为创建时期秦汉以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渐融合并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过程的时间划分结合我国古代儒学发展的历程特征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来进行说明可以同意不同的说法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8.(1)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8.(2)依据材料四指出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
18.(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答案】(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
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
【解析】(1)根据材料“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然犹桀猾(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进行分
析即可二问根据材料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州县之设固
不可革也”可知柳宗元认为郡县制的设置是适宜的
【答案】(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
分封制绝对不行
【解析】(2)根据材料四“……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进行分析阐述
【答案】(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
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于专制由于二人生
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解析】(3)根据材料从二人对郡县制对王朝统治的影响及二人所处时代进行分析即
可
1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的异同并
分析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影响
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历史条
件
【答案】(1)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的重要性
异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把人纳入社会秩序轨道西方人文精神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诉求
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西方人文精神鼓励人民冒险造成个人私欲膨胀
影响肯定了人的作用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
会的和谐
【解析】(1)第一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人既是‘万物之灵长’ 也为万物中之最贵者”“人应
当是世界主宰应当具有行动和思想的自由”可知相同点是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
的重要性不同点根据材料“儒家的人文思想远避宗教蒙昧说教习惯于将其置放在宇宙——社会秩序中来加以思考”“这一自由的价值远比生命高贵”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把
人纳入社会秩序轨道西方人文精神着力于阐发个人的自由诉求根据“儒家也把七情六
欲看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性’ 并肯定其合理性”“要人们发扬追求财富与金钱的美德去经商致富‘一个人越富越光荣’”可知中国古代人文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西方人文精神鼓励
人民冒险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第二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方面进行分析即可例如
肯定了人的作用影响了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答案】(2)历史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人文传统的影响西欧近代知识分子的大力宣扬宗教文化的影响
【解析】(2)根据材料“在14世纪的意大利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对人的个性尊严作了有力的褒扬”“他要人们发扬追求财富与金钱的美德去经商致富”并结合所学
知识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希腊罗马人文传统的影响、西欧近代知识分子的大力宣扬、宗教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