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2第2章 海底形态和构造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关于图中西海岸地区的盛行风为()
1.(2)影响大陆东西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3)关于图中西海岸的海沟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形成原理的是()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西海岸位于30^\circ S-40^\circ S大陆的西岸为中纬度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北风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及等高线特点可知该地区为南美洲南部西侧为海岸山脉山脉西侧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山脉东侧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影响大陆东西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 B选项符合题意 ACD错误
【答案】A
【解析】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南极洲板块因为相对较薄从而俯冲到美洲板块下面所致在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形成了智利海沟在美洲板块一侧形成了高达的安第斯山
2.(1)此处位于()
2.(2)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A. 生长边界
B. 消亡边界
C. 美洲板块
D. 板块内部
【答案】D
【解析】(1)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故选D
【答案】B
【解析】(2)结合板块移动方向可知 1是最新的然后依次是2 3 4
故选B
3.关于亚洲季风和季风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形成季风的原因只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在夏季风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涝北旱
C. 我国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北冰洋
D. 西南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是造成南亚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
4.(1)图甲中a点与图乙中b点相比较一年中开始结冰时间的早晚和造成差异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4.(2)对图乙中①③附近海区海底地形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3)影响②所在国家种植业主要布局在②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a晚于b最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B. a晚于b最主要原因是洋流
C. a早于b最主要原因是洋流
D. a早于b最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
【答案】A
【解析】(1)同纬度地区海陆差异和大气环流对气温影响最大二者都受大陆气团的影响但b点在哈德孙湾里面由于周围都是陆地受陆地影响较大因此b结冰时间比a早故选A
【答案】C
【解析】(2)图乙为北美洲①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有海沟大陆架范围小③处于美洲板块内部靠海边大陆架宽广 C选项正确 A、B、D错误
故选C
【答案】D
【解析】(3)②处所在国家为加拿大其耕作业布局在南部河谷地带主要是该国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而南部河谷地带相对于国土其他部分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好
故选D
5.(1)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5.(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答案】C
【解析】(1)大洋中脊是位于全球海洋中张裂性板块边界的一系列火山结构系统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海底山脉大洋底部海洋板块地下的热对流在中洋脊中央处上升岩浆在此涌出后快速冷却为玄武岩形成新的海洋地壳并将较旧的地壳向两旁推挤从而使海底扩张也正因为如此离大洋中脊愈远的地壳愈年老而大洋中脊中央则是最年轻的新生地壳
故选C
【答案】A
【解析】(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故选A
6.如图中M是陆地其余为海底地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底石油主要分布在图中的Q地
B. 海洋渔业资源多位于图中Q地
C. P处深度很大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
D. M、N位于同一个板块上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的知识海底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范围图中N为大陆架 Q为大陆坡 AB错 P处深度很大为海沟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 C错 M 为大陆、N位于大陆架上同在一个板块上 D对
7.(1)图中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其海底宏观地形分别是()
7.(2)以马尔代夫为代表的低地岛国最忧虑的全球性问题主要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渔业资源枯竭③森林面积减少④两极冰川消融
A. 生长边界海岭
B. 消亡边界海沟
C. 消亡边界海岭
D. 生长边界海沟
【答案】A
【解析】(1)读图根据马尔代夫群岛和印度半岛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处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处两板块拉伸易形成海岭
故选A
【答案】D
【解析】(2)①项臭氧层破坏对低地岛国的影响不大故①错误
②项渔业资源枯竭会对岛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非全球性的问题故②错误
③项、④项森林面积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全球温室效应更加严重使得两极冰川消融增加导致海平面上升会导致低地岛国被淹没故③④正确
故选D
8.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海底地形分别是()
A.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海盆
B. 海盆、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
C. 深海沟、大陆坡、大陆架、海盆
D. 大陆坡、深海沟、大陆架、海盆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①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是深海沟②位于陆地大陆架和深海盆之间坡度大是大陆坡③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海水较浅是大陆架④区域位于深海区内部较平坦是海盆 C对 A、B、D错
9.(1)该聚落形态常见于()
9.(2)用高大乔木合围宅院外密内疏主要的生态作用是()
A. 成都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华北平原
D. 宁夏平原
【答案】A
【解析】(1)材料中“聚落将错落的宅院隐于茂林修竹中四周引灌渠水环绕且还有一望无际的田野”描述的是成都平原西部的林盘成都平原因其雨水丰沛气候温润适宜农耕被称作“天府之国” 农家院落和周边高大乔木、竹林、灌溉水渠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不适宜高大乔木合围该地有茂林修竹且灌渠水环绕华北平原和宁夏平原不满足此条件
故选A
【答案】B
【解析】(2)用高大乔木合围宅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但不是主要作用 A 错误
林木外密内疏既形成了优美的生态景观又能够促进空气的对流在内部形成更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B正确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内寒潮对该地区影响较小 C错误
题目要求生态作用保证生活私密性不是生态作用 D错误
故选B
10.(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10.(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10.(3)若在③处钻3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A. 背斜谷
B. 背斜山
C. 向斜谷
D. 向斜山
【答案】A
【解析】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谷地以河流为中心向两翼岩层出现由老到新的变化说明为背斜构造即该地的地质地貌为背斜谷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河道加深反复这种过程就形成了河流阶地据此推断图中河流所在位置为下切最深的位置说明形成年代最晚图中③离河流最近所以形成年代最晚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距可推知③、⑤两地的相对高差介于10m到30m之间且⑤处海拔较高若在③处3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40m到60m之间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1.(1)说明①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1.(2)指出②海域的海底地形名称并简析其成因
11.(3)说明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11.(4)分析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
【答案】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连接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任答2个)等地的海上必经之地
【解析】①是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连接欧洲、非洲、西亚、南亚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地的海上必经之地是印度洋与太平洋上最短的海上通道
【答案】海沟大洋(印度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亚欧)板块之下
【解析】②是苏门答腊岛屿东侧的印度洋海域水深且等深线密集说明其深度变化大是海沟是大洋(印度洋)板块俯冲挤压至大陆(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深海沟
【答案】径流量大水位(径流)季节变化小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资富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解析】图示区域是马来群岛地处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全年降水丰富河流的径流量大水位径流季节变化小岛屿都是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水能资源丰富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河流的含沙量小地处热带无结冰期
【答案】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风暴潮(海啸)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解析】图示沼泽分布在苏门答腊岛的东侧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发生洪涝灾害沿海地带受风暴潮(海啸)导致海水淹没沿海低地
12.【海洋地理】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自调节功能的自然整体
“海底黑烟囱”指海底热液喷口处海水沿裂谷张性断裂或裂隙渗入洋壳内部受炽热的熔岩影响与底部岩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温度达350~400℃的热液在喷口涌出时与冷海水相遇导致黄铁矿、黄铜矿等硫化物及钙、镁硫酸盐的快速沉淀不断堆积成的一种烟囱状的地貌在这样不见天日温度和压力很高的极端环境下竟然存在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嗜热硫还原细菌为基础生产力的食物链此处出现了种类繁多的蠕虫下图所示“全球热液喷口分布示意图”
指出海底黑烟囱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海底黑烟囱处出现独特生态系统的原因
【答案】特点黑烟囱处位于地球板块的生长交界(张裂)处岩浆活动活跃海底
原因深海光照不足生物生产不依靠光合作用热液喷口处附近温度高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位于深海封闭性好受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
【解析】读图和材料可知海底黑烟囱主要分布在大洋内部板块向两侧运动海底黑烟囱应在板块生长边界附近岩浆活动活跃海底原因由于地处深海光照严重不足光台作用极弱生物生产只能依靠热液喷口处附近的温度来提供生物生存的热量此处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质溶解多食物充足由于是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有硫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为微生物群落提供个体组成的化学能地处深海封闭性好受人类活动干扰小生命演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