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体的呼吸(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析下图中曲线,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B点对应的时间为早晨6点,C点对应的时间为傍晚6点,则该曲线表示氧气含量变化
B.如果B点对应的时间为早晨6点,C点对应的时间为傍晚6点,则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大致为BC 段
C.如果图中横线表示外界大气压,则曲线AE段表示呼气过程
D.如果图中横线表示外界大气压,则曲线EF段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表:
(2)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图中AE段所表示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因此表示呼气,当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变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图中EF段所表示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因此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进入肺。
A、E、F点,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时,人体既不呼气也不吸气。
【详解】A.如果B点对应的时间为早晨6点,C点对应的时间为傍晚6点,早晨6点二氧化碳含量最多、氧气含量最少,傍晚6点二氧化碳含量最少,氧气含量最高。
因此该曲线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而不
是氧气含量变化,A错误。
B.如果B点对应的时间为早晨6点,C点对应的时间为傍晚6点,BC段二氧化碳含量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因此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段大致为BC段,B正确。
C.如果图中横线表示外界大气压,则曲线AE段的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因此曲线AE段表示呼气过程,C 正确。
D.如果图中横线表示外界大气压,则曲线EF段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因此曲线EF段表示吸气过程,则曲线EF段时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以及气压变化。
2.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出现的现象是()
A.肺内气压减小、吸气B.肺内气压减小、呼气
C.肺内气压增大、吸气D.肺内气压增大、呼气
【答案】A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详解】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A。
3.当膈肌收缩时()
A.膈肌顶部上升B.胸廓容积缩小C.肺内气压增大D.气体进入肺内
【答案】D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
【详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则相反。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呼气和吸气的过程。
4.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如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其操作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
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膈顶部上升,胸腔缩小B.膈顶部上升,胸腔扩大阻塞物
C.膈顶部下降,胸腔扩大用力的方向D.膈顶部下降,胸腔缩小用力点
【答案】A
【分析】(1)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就是肺的通气。
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于呼吸肌。
(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
A.肺位于胸腔B.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详解】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中的支气管经多次反复分支成无数细支气管,它们的末端膨大成囊,囊的四周有很多突出的小囊泡,即为肺泡。
肺泡是肺部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也是
肺的结构功能单位。
肺泡的数量多,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个特点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而肺位于胸腔与呼吸功能无直接关系。
故选A。
6.当人吸气时,胸腔大小的变化和肺泡内的气压变化分别是()
A.胸腔变大,肺泡内气压变小B.胸腔变小,肺泡内气压变小
C.胸腔变大,肺泡内气压变大D.胸腔变小,肺泡内气压变大
【答案】A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详解】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腔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腔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因此,当人吸气时,胸腔大小的变化和肺泡内的气压变化分别是胸腔变大,肺泡内气压变小。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测量胸围差时,受测者要尽力吸气,此时()
A.膈顶下降,肺扩张B.膈顶下降,肺收缩
C.膈顶上升,肺扩张D.膈顶上升,肺收缩
【答案】A
【分析】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所以吸气时,个膈顶下降,肺扩张,A符合题意。
故选A。
8.胸部X光检查是确诊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做检查时,医生要求被检查者用力吸气后闭气不动。
此时,
膈肌和肺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A.膈肌舒张、肺回缩B.膈肌收缩、肺扩张
C.膈肌收缩、肺回缩D.膈肌舒张、肺扩张
【答案】B
【分析】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肋骨上升,膈肌收缩而膈的顶部下降;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肋骨下降,膈肌舒张而膈的顶部上升。
【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呼气时相反。
可见吸气后闭气不动,膈肌收缩,肺扩张。
故选B。
【点睛】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9.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C.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D.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答案】B
【详解】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A错误;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在输卵管中完成的,C错误;
婴儿的出生不能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只是体外发育的开始,D错误。
点睛: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输卵管能输送卵细胞,是受精的场所。
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1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呼气能排出肺内全部的二氧化碳
B.呼吸道能使吸入的气体温暖、湿润和清洁
C.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D.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在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含量与在呼气中的气体成分含量变化如下表:
根据数据可知,通过呼气不能排出肺内全部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
B.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清洁和湿润的作用,例如鼻腔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内的血液的温度在37.5℃左右,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B不符合题意。
C.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低于外界空气的气体压力,从而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即吸气过程,C不符合题意。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很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人的生活离不开空气,身体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C.呼吸道和肺都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
D.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解答即可。
【详解】A.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A正确。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气体交换,B正确。
C.呼吸道能温暖、湿润和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因此,“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其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减少”,D正确。
故选C。
12.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时,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
B.呼吸道能清除空气中全部有害物质
C.吸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D
【分析】掌握呼气和吸气的过程、人体的气体交换、以及呼吸道的作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A.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减含量少了,A错误。
B.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
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
但呼吸道清除能力是有限的,如煤气中毒,B 错误。
C.当人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D。
13.“食不言,寝不语”出自孔子的《论语》,吃饭时不能随便说笑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主要原因是()A.不影响食物的消化B.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C.避免食物进入气管D.避免飞沫四溅,不卫生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
【详解】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空气和吞咽食物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是因为会厌软骨的存在。
人们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吞咽动作完成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会引起剧烈咳嗽或者气管异物事故发生。
所以孔子的《论语》中“食不言,寝不语”告诫我们吃饭时不能随便说笑是有其科学道理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食物进入气管,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结构以及咽和会厌软骨的作用。
14.下列有关人体呼吸的表述,错误的是()
A.肺部吸气后使胸廓扩大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C.边吃边说话,易引起咳嗽D.人工呼吸常用口对口吹气法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详解】人吸气时胸廓扩大是由于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的,A错误;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B正确;
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C正确;
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吹气的次数为每分钟15~20次,D正确。
【点睛】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15.吞咽的食物和呼吸的气体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A.鼻B.咽C.喉D.气管
【点睛】此题考查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组成。
【答案】B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
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详解】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组成。
可见人体在吞咽食物和呼吸空气时都必须经过的是咽。
故选B。
16.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可以通过坐标曲线的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
对于下列四个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变化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肺内气压上升,膈顶下降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丁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A表示草,B表示鼠
【答案】D
【分析】①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水分,所以鲜重一直增加。
②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完成吸气和呼气动作。
③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④食物链中的生物,具有相互制约的作用。
【详解】A、甲图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后,有机物的含量变化,因为幼苗出土后进行光合作用,有机物先减少后增多,A错误;B、乙图中bc段肺容量减小,肺内气压升高,膈肌舒张,顶端上升,B错误;C、丙图说明人体消化酶活性受温度影响,但人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人在寒冷时并不影响体内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C错误;D、图丁中,A是生产者,数量最多,鼠以草籽等为食,所以鼠数量多,草的数量就会减少,但影响不会太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狐以鼠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相互依赖,彼此影响。
故A表示草,B表示鼠,C表示狐。
D正确。
故选D。
【点睛】能够正确理解相关曲线表示的生物学知识。
17.如下图是人体呼吸道的一部分,图示的结构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①温暖②湿润③清洁④干燥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①③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呼吸道是空气进出的通道,呼吸道的中的鼻毛和分泌的粘液具有清洁进入呼吸道的空气的作用,呼吸道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湿润吸入的空气。
也就是说呼吸道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空气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道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8.PM2.5是指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M2.5经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D.PM2.5直接危害人的消化系统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A正确;
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B错误;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C错误;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诱发呼吸系统疾病,D错误。
【点睛】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19.下列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相关因素的描述相符合的是()
A.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是因为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B.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因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所以绿色植物不需要消耗氧气
D.水和无机盐在导管内自下而上运输主要是因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作用
【答案】D
【分析】(1)根毛的失水或吸水取决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的浓度差,只要存在浓度差,就
有水的流动。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4)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
【详解】A.植物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大小。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题中根毛细胞之所以能够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说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A错误。
B.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是因为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B错误。
C.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满足了其它生物的需求,植物自身也需要消耗氧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C错误。
D.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B.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构成
C.气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D.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A. 鼻腔是呼吸道的器官之一,与呼吸功能相适应,其内部有鼻毛,可阻挡灰尘;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粘住和阻挡灰尘和湿润空气,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
因此,鼻腔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A正确。
B.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B错误。
C. 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错误。
D.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构成;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肝门构成。
因此,咽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