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DCA 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1-11-26T08:39:51.316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0期作者:马慧慧杨雪蒙超吕绍静
[导读]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以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
马慧慧杨雪蒙超吕绍静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方法以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参照组50例(常规护理)。

研究组50例(PDCA循环法)。

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

结论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法,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PDCA循环法;护理质量;
前言
手术室是诊治患者、抢救患者场所,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护理人员水平、手术室环境均影响患者的治疗,被视为挽救生命的重要组成因素[1]。

研究指出,围手术期患者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显著[2]。

基于此,本文将以100例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100例手术室患者,50例患者是参照组,男、女各27例、23例;年龄(43.19±5.78)岁;50例是研究组,男、女各28例、22例;年龄(43.56±5.17)岁。

本研究在2019年3月开始,在2020年3月结束。

参照组、研究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鼓励支持,关注其身体状态,监测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做好术前准备,并向患者讲述治疗过程,由患者配合。

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法:(1)计划:收集有关资料,结合医院急诊患者日常治疗工作与计划,确定明确护理方案总结与分析手术室并发症诱发因素,制定护理方案。

(2)执行:成立管理小组,包含护士长、护理人员,一人担任组长,负责监督管理、方案制定、组织学习等,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等,明确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提出护理问题,包括:文书记录错误、手术部位标识误差、肢体摆放措施;术前准备不充分、延长手术时间、医嘱操作失误;术后标本管理不当、丢失器械、导管滑脱等。

制定防范管理措施:重视术前护理PDCA循环法,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在工作日对手术室内各种设备与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备与设施能够在突发状况时正常使用,且摆放的位置准确。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护,掌握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心率与血压等情况。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管理,确保正确书写文书、保存标本等。

加强并发症预防管理,其一,压疮预防:保持正确的体位状况,及时更换体位,观察患者受压部位是否存在异常,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确保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必要时使用减压贴。

其二,血栓预防:患者进行适当被动运动,如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渐靠近,被动按摩患者的腓肠肌、股四头肌。

麻醉药物的药效消除以后,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有效翻身,2小时翻身1次。

患者在意识清醒以后,鼓励患者进行适量主动运动。

(3)检查:组建质量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在月末综合测评,对操作规范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4)组织质量分析会,对护理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护理计划。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输血反应、药物过敏、异物遗漏;随后,使用HAMA量表、HAMD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比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率结果
参照组风险事故发生率12.00%,其中输血反应3例,药物过敏1例,信息错误2例;研究组风险事故发生率2.00%,其中信息错误1例,差异P<0.05(X2=4.0923)。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以后,HAMA评分(6.46±1.13)、HAMD评分(6.18±1.37),低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

如表1。

3 讨论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我国围术期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器械准备不充足、物品清点不认真、手术交接错误、体位不当等,其产生原因包括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与患者沟通不佳等[2],因此,在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针对患者实施针对性PDCA循环法,预防不安全因素,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3]。

PDCA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结合客观规律所总结出的一个循环体系,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4]。

手术室患者采用PDCA循环法,护理人员在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的支持下,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层面上,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性护理,同时,坚持以
风险护理理念为主,始终将患者作为护理中心和重点,根据患者在手术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全面性的风险化护理,继而有效预防风险事件[5]。

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对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后HAMA评分、HAMD评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比较,研究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实施PDCA循环法,具有显著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慧.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47-148.
[2] 林丽. 分析研究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206.
[3] 裴一善. 分析研究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162,164.
[4] 韩丽丽.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1):28.
[5] 贺永清.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5):69-70,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