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7T06:33:13.9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9月总第420期作者:史同江
[导读] 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字信息化也成了必然趋势,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非常重要,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对学习者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导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将信息化技术里面的AR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不仅能节约板书画图时间,A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利用智能终端来模仿现实世界,生成虚拟世界,让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文针对AR技术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史同江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技工学校265500
摘要:在当前的数字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字信息化也成了必然趋势,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非常重要,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对学习者空间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导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将信息化技术里面的AR技术应用于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不仅能节约板书画图时间,A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利用智能终端来模仿现实世界,生成虚拟世界,让使用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文针对AR技术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AR技术《机械制图》教学应用
一、AR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AR技术通过计算机与传感器实现了人机交互,使用者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感受到各类表述对象,通过身体感知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发挥想象空间。
充分借助AR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丰富教学手段。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AR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AR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更为多样,教学方法也有所创新,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益处非常大,教师可以利用AR技术来画出模型、挂图,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也让学生知晓立体物体是如何利用投影原理来转化为平面图形的,AR技术可以将真实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眼前,并将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练习,提升其制图能力。
利用APP,学生可以通过旋转手机、触摸手机屏幕的方式来对图形放大、缩小,从多个视角观察图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捷地制图,还能够显著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
2.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存在师生角色不明确、学生缺乏主动性等弊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自身定位不合理,采取满堂灌等方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学媒体主要担任教师传授知识工具的作用,并未考虑学生的自主性。
AR信息化教学则不同,在资源骤增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得以创新,重新定义师生角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1.开发工具与APP设置。
AR技术应用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及时识别、跟踪平面图形与简单的3D图形。
在应用环节,首先要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得到真实物体展示,利用手机摄像头图像与视频对获取的图像和视频进行信息筛选,利用程序分析和定期检测生成虚拟图,将实物与虚拟物品结合,在相关的移动设备中展现出来。
找到匹配图像后,平台即可对图像进行三维处理,制作出虚拟立体图形,再将虚拟立体图形与现实物品叠加,展示给学生。
关于AR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最为常见的就是机械制图辅助教学APP,经过实践显示,这一APP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方法,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2.AR技术在组合体构型中的应用。
近年来,各个出版社都在机械制图教材中增加了AR资源,上述资源均是免费、公开的,在难以及时更换教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获取教材,将其中带有组合AR资源的内容扫描为电子图纸,在预习环节,为学生发放,引导学生下载,这样,学生即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课前预习。
在课堂上,通过手机扫描,可以清晰展现出组合体中的二维图形,并将其转化为三维图形,还可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旋转、移动和缩放。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对组合体有了更多认识,在课中授课时,教师再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学生就更易听懂,提升了教学效率。
同时,利用AR技术对组合体进行虚拟拆装,可让学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APP下载相关文件到自己电脑上体验、学习,这种方式更加新奇,学生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3.在剖视图表达中的应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剖视图画法是一个非常具有难度的问题,要画出剖视图,学生要对组合体产生完全理解。
在这一情况下,即可将AR技术作为第三方平台,提前上传制好的三维数字模型,展示为web3D模型,利用在线共享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浏览,任意切割,并观看到完整截面。
在授课时,教师要对其中的灯光、纹理、操作、阴影等进行科学设置,生成轻量化文件,利用网址的方式发送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朋友圈链接、微信链接来分享,学生可以便利地在微信中打开,学生在保存了这一链接之后,在任何的时间、地点,都可以进行剖视图表达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在装配体识读中的应用。
之所以学生对装配体的识读学习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结构认知。
且在拆装次数的增加下,产品的损坏率非常高,利用AR技术,能够有效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在授课时,在实验平台中呈现需要认知的产品结构互动三维
模型,形成项目方案,制作平台网页,学生用电脑登录网址后,可以通过键盘、鼠标等进行反复拆装,系统还设置了不同的拆装方式,拆装方式由浅人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AR模式的教学,师生不仅能通过声音、视觉这两种感观进行信息交互,甚至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触觉等方式进行交互。
例如,采用AR设备,当某位同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时。
教师可以远程控制AR设备,对他进行接触性提醒。
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释放味觉。
不仅如此,学生也可以通过AR设备虚拟成场景中的人物,与其他学生或老师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