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学位论文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宁 凯
指导教师
黄朝晖 教授 导师组成员
游海燕,陈光伟 培养单位 陆军军医大学卫勤训练基地
申请学位类别 硕士专业学位 专业名称 公共卫生
论文提交日期 2018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
2018年5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 阅 人
二〇一八年五月
分类号 E238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02013616 学校代码
91012
目录
英文摘要 (1)
中文摘要 (3)
论文正文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4)
第一章前言 (4)
1.1 选题缘由 (4)
1.2 研究背景 (4)
1.3 研究意义 (5)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指标 (6)
1.5 研究方法 (7)
1.6 研究技术流程图 (8)
第二章军队卫勤保障有关理论及当前研究现状 (9)
2.1 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有关理论 (9)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
第三章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 (12)
概念内涵及实施方法 (12)
3.1 概念内涵 (12)
3.2 实施方法 (12)
第四章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模式效果评价 (22)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22)
4.2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效果评估 (34)
第五章讨论与建议 (40)
5.1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目前取得的主要成效 (40)
5.2 陆军改革部署调整后对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的影响 (41)
5.3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改进建议 (41)
全文总结 (43)
参考文献 (45)
文献综述边海防部队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47)
参考文献 (50)
附录 (51)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1)
致谢 (62)
Research on four types of medical service support mode in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Abstract
The health agency below the brigade level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system. The level of medical security of grass-roots uni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combat capability,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army. Most of the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are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y are sparsely populated and have poor living conditions. They are far away from the rear hospitals, and the transportation is far away, which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medical service.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for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roject selects the reform pilot content of the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mode of a provincial military area,the purpose i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conforms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but also can better meet the demand of soldiers health medical service mode, and form a complete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guides and guiding role to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f military medical support mode, ensure that the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soldiers access to quality and efficient, convenient and timely medical service safeguar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of grass-roots units is understood, and the needs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medical security of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are mastered. Through the current research of the pilot units, the structure of four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modes of the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is further improved,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each part are optimized. Using Delphi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ability in the peacetime of the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and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four types of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modes which are currently running. This will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army 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to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medical service guarantee ability.
Key word:border and coastal defense forces, four types , medical service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摘要
旅团以下卫生机构是军队医疗体系的最初环节,基层部队卫勤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生成,是影响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边海防部队大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烟稀少、生存环境恶劣,远离后方医院,后送路途遥远,是卫勤保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改进和提高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效能和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
本课题对某省军区边防部队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根据现阶段边海防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官兵医疗服务保障需求,建立适用于边海防部队的新卫勤保障模式,确保边海防部队官兵能够获得优质高效、便捷及时的医疗服务保障。
课题通过文献研究,了解了当前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现状,掌握了边海防部队医疗保障需求和难点问题。
通过到试点部队现地调研,进一步总结完善了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的结构,优化了各部分的内涵和实施方法。
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了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能力评价各指标的权重。
最后,对目前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的运行效果、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分析,这将对下一步陆军边海防部队提高基层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边海防;三式一化;卫勤保障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第一章前言
1.1 选题缘由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长超过3.2万公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海防部队驻扎守卫在祖国漫长的边海防线上,卫勤保障难点十分突出,主要包括执勤点多、边海防线长、距离体系医院较远、自身医疗保障能力不足、后送路途不便等[1]。
而且,平时卫勤保障与驻扎相对集中的其他部队有着很大差别,保障难度更大。
1.2 研究背景
本课题是在原总后卫生部赋予省军区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实践基础上完成的。
近年来,某省军区针对边海防部队和技侦、通信等小远散单位卫勤保障难点特点,通过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建强部队卫生机构、利用社会化医疗资源和优化医疗后送流程,提升官兵医疗保障水平和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研究总结和组织实施了“三式一化”新的卫勤保障模式,“三式”是指依托式、区域式和定点式保障,“一化”是指社会化保障。
具体来说,即按照部队类型和平战时担负的任务进行区分,以后送距离和时间作为分类依据,打破原来的医疗后送程序和保障范围,实施就近后方医院的依托式保障,建强中心卫生所(机构)的区域式保障,立足部队自身的定点式保障和利用地方医疗资源的社会化保障。
经在部分边海防部队、医院、后方仓库试点实践,收到了良好的保障效益,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是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和“三大建设任务”要求,推动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有效解决边海防部队以及通信、技侦等小散远单位医疗保障难题,提升部队卫生能力和官兵医疗保障水平的新举措。
实施“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应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建管并重、提升能力”的原则,
围绕加强部队卫生“六种能力”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卫勤资源、建强部队卫生机构、利用社会医疗资源和优化医疗后送流程,全面提升官兵医疗保障水平和部队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
由于“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是在现行编制体制不变的基础上对保障方式的改革探索,研究形成的制度办法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
1.3 研究意义
1.3.1 优化资源,着力破解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
边海防部队每个执勤点编配一名军医或者卫生员,卫生人员各自为战,保障范围十分有限。
卫生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少,卫生装备老旧落后,基层各级卫生机构基本完不成本级的救治任务。
特别是边海防部队的医疗后送体系,依然是按照排-连-营-旅-体系医院的方式进行,有时候还要舍近求远,耽误病情救治。
而且,对驻地地方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军民融合发展还处于低水平状态。
探索改进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模式,意义在于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改善边海防部队官兵医疗条件,调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强化提升基层一线救治能力。
1.3.2 数据采集,科学评价“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运行效果
2011年以来,某省军区通过探索实践,按照基层卫生机构与体系已后送路程和消耗时间为标准依据,根据军地医院综合实力和配置状况,通过重新整合卫生资源,建立了新的卫勤保障模式。
2014年该省军区高标准完成了总部赋予的全军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任务。
通过初步调研得知,该保障模式运行以来,官兵就医满意度明显上升,基层卫生机构过度后送现象有所减少。
目前,尚未有人对“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新模式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和系统科学评价,该模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运行效果还有待考证。
1.3.3 改进提高,为边海防部队全面推行新卫勤保障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2014年12月,在全军卫勤保障模式改革会议上,总后卫生部对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新模式的探索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拟在全军边海防部队全面推行“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新模式。
但从初步调研情况看,新的卫勤保障模式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矛盾问题,例如:依托式保障连队军医缺位问题;边海防部队中心卫生所调整的收治范围问题;兼职卫生员的选拔、使用和管理问题;商业医疗保险超额费用理赔问题等等。
只有及时发现矛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才能使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达到效益最大化,从而全面提升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水平。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指标
1.4.1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研究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产生的动因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的概念内涵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的实施方法
1.4.1.1 依托式卫勤保障模式适用范围、实施方法;依托式卫勤保障连队哨点医疗点建设标准;
1.4.1.2 区域式卫勤保障模式适用范围、实施方法;中心卫生所职能定位、建设标准、收治范围;
1.4.1.3 定点式卫勤保障模式适用范围、实施方法;定点式卫勤保障连队卫生室的建设标准;定点式卫勤保障连队兼职卫生员培训及管理办法;
1.4.1.4 社会化医疗保障模式适用范围、实施方法;定点医疗合同社会化医疗模式和商业医疗保险社会化医疗模式的实施方法;
1.4.2 建立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框架;
根据专家咨询情况筛选多级指标;
确立每一级各项指标的权重。
1.4.3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效果评价
纵向对比
以时间轴为基准,纵向分别对比某军区某海防团和某省军区某边防团2010-2012年(旧模式)和2014-2016年(新模式)的卫勤保障相关数据。
横向对比
横向对比某某军区某海防团和某省军区某边防团(新模式)与某省军区某两个边防团(旧模式)2014-2016年的卫勤保障相关数据。
1.4.4 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改进建议
政策支持方面
人员编制方面
硬件建设方面
职能定位方面
人才培养方面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搜集查找文献,深入研究后,科学认知相关事实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回顾1995年至2015年军内对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研究成果。
作者还调阅了2004年至2016年总部和某军区下发的为部队服务和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相关政策规定,全面了解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现状。
1.5.2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又称专家咨询法,使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项目的未来发展[2]。
各个专家在几轮咨询后意见逐渐集中,最终得出符合项目或研究的预测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轮专家咨询,建立了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1.5.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3]。
本文通过函调军队内部知名卫勤专家确定了边海防部队平时卫勤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各项指标权重。
1.5.4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1.5.5 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它一般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咨询,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
1.5.6 数据处理方法
通过运用Microsoft Excel2010、Matlab2014a等统计软件,对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6 研究技术流程图
第二章军队卫勤保障有关理论及当前研究现状
2.1 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有关理论
2.1.1 连卫生勤务
边海防连队通常编有1名军医或1名卫生员,业务上受营卫生所的指导,担负连队卫勤保障工作。
连队军医和卫生员是我军基层卫生人员。
平时,组织、指导本连卫生战士进行经常性卫生工作。
2.1.2 营卫生勤务
边海防营编有卫生所,由军医和卫生士官组成,在旅卫生连指导下实施全营卫勤保障工作。
营卫生所平时保障任务包括:实施门诊、巡诊,早期发现处理伤病员,做好全营的医疗、预防工作;组织卫生宣教,包括卫生防病、卫生防护和自救互救知识等,有计划地培养卫生战士;认真保管、合理使用平战时药品器材;做好卫生登记、统计工作。
2.1.3 旅平时卫生勤务
边海防旅平时卫生勤务主要由旅卫生连承担,在旅保障部卫生科指导下开展业务工作。
卫生连是设在旅的综合性卫勤保障分队,是旅平时的医疗卫生机构。
旅卫生连通常可分为连部、防疫组、门诊组、收治组、药房和生活保障组。
连部负责组织全旅卫勤保障,对全连实施组织领导。
防疫组负责全旅卫生侦察与防疫、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验。
门诊组负责旅直及地方伤员的门诊;对各营卫生所介绍来的伤病员进行会诊。
收治组负责对留治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和护理,对需要后送者办理转院手续。
药房负责全旅的药材供应管理。
生活保障组负责工作人员和伤病员的生活保障及被服供应。
旅基本医疗装备包括:旅卫生连装备有平战结合的基本医疗装备,如丙种、丁种手术器械箱,牙科手术器械,轻便手术床各1套,高压消毒器2台(立式、手提式各1台),500毫安X线诊断机,心电图机各1部,以及化验、调剂制剂、理疗、医疗箱囊和常用医疗器械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卫勤专家对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研究较少,相关文献报道不多。
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人员高度分散,医疗保障难度大。
边海防部队点多线长,一个边海防旅在防区大约设置30多个执勤点,每个执勤点相距10-100km不等,呈高度分散状态,医疗保障向前延伸难度非常大。
卫生人员编制少,技术骨干难保留。
一般边海防旅卫生连编制军医6-10人,卫生员5-6人,营卫生所编军医1人、卫生员1人,连卫生室编军医或卫生员1人,其余执勤点无卫生人员编制,且卫生技术干部中高级职称编制偏少,多数技术骨干达到初级职称最高任职年限后不得不离开部队。
基础设施老旧,医疗条件差。
边防海岛地区自然条件差,生存条件恶劣,营房等硬件设施老化程度高,多数营(连)卫生所(室)建筑面积不达标,配备的医疗器械过于陈旧,甚至无法发挥保障作用。
基层卫生机构的装备主要来源于上级卫勤机关按计划和编制配发,部分装备来源于部队自行采购。
装备科技含量低,功能不配套,与当前广大官兵卫生需求相距甚大[4]。
技术水平不高,保障能力弱化。
边海防部队军医年龄段呈两极分化趋势,新毕业学员和军龄满20年的老军医为主,老军医由于长期固守一地,学习进修机会少,缺乏临床实践导致医疗保障水平不高;新毕业学员临床经验偏少,难以适应边防海岛的工作环境,一心想着考研、调走,影响了医疗保障效能发挥。
监管力度不强,制度落实虚化。
由于边海防部队分布的特殊性,上级卫勤机关下到边海防一线卫生机构监督检查次数偏少,个别卫生机构几年才去一次,处于监管的盲区死角,加上个别卫生人员大局意识和责任心不强,导致大多数卫生工作制度要求落实不坚决或根本不落实。
军民融合不够,保障模式单一。
而由于政策原因,驻地边海防官兵只能依靠自身进行保障,没有走开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作者针对各类文献报道中解决边海防基层部队卫勤保障难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提高卫生人员思想认识。
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卫生人员守边戍疆的使命感、责任心,充分发扬爱岗敬业、医德高尚、技艺精湛的服务边防海岛精神。
改善基层军医所处环境。
在思想上加大扎根基层、安心守防教育力度,定期轮换边防连队和团卫生队的卫生技术人员。
在住房待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解除卫生人员后顾之忧。
加强业务能力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 的办法,通过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不间断的组织卫生人员短期集中培训和选派卫生人员外出进修学习, 着力提升卫生人员服务保障能力水平。
改善医疗硬件条件。
根据基层部队实际情况和健康需求,有计划的加强和改善连队的医疗条件,配齐常用药品和急救器材,增配部分理疗仪器。
适当开展对外便民服务。
信息的闭塞、交通的不便、疫情的复杂,使疾病成为影响边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大问题之一,在边防线上开展对外便民医疗服务,可充分发挥军队医疗资源技术优势,定期对边民进行健康教育、卫生宣传,有助于提升边民健康生活水平,更有助于卫生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保持和提升,是一项互惠双赢的工作。
从目前的研究看,尚未有人提出对边海防部队卫勤保障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2.1 美国军队卫勤保障现状
目前,美军主要通过TRICARE系统对现役、退休、预备役军人及其家属实施平时的医疗保障,由美国国防部下属的TRICARE管理中心统一管理[5]。
TRICARE系统通过联勤保障的方式,统筹掌握美军卫生系统的全部卫生资源,并以地方医疗资源作为补充。
目前,TRICARE共分为5种类型,即基本型、附加型、标准型、终身型和加强型。
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人员,一旦被征召服现役30天以上,即可使用上述任何一种TRICARE选项接受医疗保障。
2.2.2.2 俄罗斯军队卫勤保障现状
国防部总军事卫生部是俄罗斯军队国防部卫勤组织的领导机构,隶属于国防部。
总军事卫生部负责领导全军卫生工作,领导、组织和实施军队卫生勤务活动的所有方面,实施军队平战时卫勤保障,指导各类部门、军区、舰队的卫生业务工作[6]。
俄军平时实行划区医疗保障体制,将保障区域内所有卫勤机构组织起来,对保障区内所有军兵种的部队实施卫勤保障,不再受隶属关系的限制。
在部分偏远边境地区,俄军部队与当地地方医院签订合同,可以到地方医院就医,按照合同约定,费用由国防卫生费支出。
第三章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
概念内涵及实施方法
通过先后10余次赴中朝边境各类部队进行现地调研,搜集各类信息和资料,采用调查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按照发现问题—成因分析—改进措施的基本思路,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得出边海防部队“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概念内涵及实施方法。
3.1 概念内涵
“三式一化”卫勤保障模式就是根据边海防部队各执勤点分布情况和军地卫生机构配置情况,以后送距离和时间为划分标准,实施依托式、区域式、定点式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卫勤保障模式[7]。
3.2 实施方法
3.2.1 依托式卫勤保障
依托式医疗保障,是指将距离体系医院较近,距离建制内团以上部队卫生机构较远的营以下分队,以及距离医院较近、未编设卫生机构的部(分)队的官兵门急诊、住院医疗保障等工作,直接依托体系医院实施[8] [9] [10] [11]。
3.2.1.1 适用条件
未编设卫生机构,后送时间在30分钟之内或者距离后方医院在20公里以内的营以下部(分)队;
距离本单位旅团卫生连大于50公里。
3.2.1.2 保障关系
后送关系:执勤点——后方医院
由部队团级单位与体系医院确定保障内容、核定保障范围和人数,与医院建立依托式卫勤保障关系,取消旅卫生连转诊环节,官兵门急诊和住院治疗直接由体系医院保障。
体系医院安排专人负责依托式卫勤保障工作,在为兵服务办公室设立依托式卫勤保障联络处,在门诊设立依托式保障军人诊室,建立依托式保障军人健康档案,部队官兵凭个人有效证件、军人保障卡和依托式保障就医卡到军人窗口挂号就医。
3.2.1.3 日常保障
依托式保障部(分)队编制的卫生人员集中到旅卫生连统一管理使用,每个独立驻防(执勤)分队都要建立卫生室或医疗点,配齐医疗设施和设备,选配1名兼职卫生员,由体系医院负责培训,履行连卫生员职责。
体系医院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巡诊,参加巡诊人员为主治医师以上现役军人,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宣讲和心理疏导工作。
部队疾病预防控制、爱国卫生和卫生战备训练工作仍按照建制保障。
3.2.1.4 药材保障
体系医院参照《军队营连平时用药目录》为每个执勤医疗点配齐不少于30种常用药品(非处方药),并定期补充更新。
每月结合巡诊工作为各执勤点补充一次药品,检查药品效期及发放登记,对药品发放与使用效果进行追踪。
兼职卫生员负责医务(箱)室药品的保管与发放,各执勤点统一建立《药品使用登记本》,发放药品后及时登记。
兼职卫生员调整时由执勤点负责人组织对药品、器材逐项清点,交接签字。
3.2.1.5 经费保障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事业经费管理规定》和《军队预算经费管理规定》,将依托后方医院直接保障部(分)队的部分卫生事业费划拨医院,用于依托式保障官兵医疗保障。
按依托后方医院直接保障的部(分)队实有官兵人数,将卫生事业费中人员标准经费的70%划拨后方医院。
人员标准卫生事业费执行总部有关规定,其中,退休师以下干部4000元/人/年,在职师职干部2400元/人/年,在职团以下干部800元/人/年,士官、义务兵300元/人/年。
3.2.1.6 应急保障
外出执行任务、演习等重大活动卫勤保障由团以上部队卫生机构派人保障,必要时后方医院给予加强,实兵演习、外出执行任务等重点时期,编制卫生干部必须归建,强化建制保障。
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战时卫勤保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2.2 区域式卫勤保障
区域式保障,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的卫勤保障机构对该区域内所有基层部队实施医疗保障。
以边海防营连卫生所(室)为基础,整合现有卫生资源,扩大卫生用房面积,增配所需医疗卫生装备,组建有较强医疗保障能力的区域性卫勤保障机构——中心卫生所,负责该区域内所有分队的战备训练、医疗救治、卫生防疫、药材保障和卫生信息统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