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与控制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筹学与控制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105 )
一、培养目标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解决和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全面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并在该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为选修,要求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第一外国语非英语的博士生,第二外国语必须选修,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 随机控制及其应用
2. 控制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3. 图论及其应用
4. 组合优化及其应用
5. 生物信息学
6. 复杂网络科学及其应用
7. 不确定性推理
三、培养方式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应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鉴别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两周内制定完成。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实行以学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
达到正常毕业的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毕业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发表文章的要求详见博士培养方案论文发表要求。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
应修总学分:至少15分,其中必修至少13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
1. 必修课(学位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第三学期)
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第二外国语,计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学位专业课 (1门) 3学分 :
方向1、2,二选一,非线性控制理论、现代优化理论。
方向3、4、5、6,现代决策分析。
方向7,三角模分析。
前沿讲座,5学分(硕博连读6个学分)
2. 选修课(非学位课)至少选修1门,计2学分。
(1)公共选修课:具体详见研究生院安排的博士通选课一览表
(2)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程具体见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3. 补修课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须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1-2门。
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六、培养环节
1. 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的形式,一是博士生本人做专题综述报告,要求主讲者撰写讲稿,讲稿内容要充实,要有个人见解,能过反映所研究领域进展的新动态,并准备接受有关提问。
二是听取国内外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做出杰出成绩的专家作学科前沿系列报告。
可以有讲授、讨论和对话等多种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多样。
博士生参加前沿讲座的次数不得少于15次,其中主讲不得少于5次。
可采取、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鼓励博士研究生全英语写作自己参与讨论主讲的前沿报告讲稿,每篇报告不少于1000字,由参加讲座的教研室的老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
前沿讲座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第七学期结束前,使用新版《前沿讲座考核表》交研究生教务办公室登录成绩。
前沿讲座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录。
“通过”可记录学位课5个学分。
2. 讨论班,1学分。
讨论班指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生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围绕特定主题进行研讨,一般以研究方向或课题组为单位设立。
讨论班定期举行,每期有明确的主题,要求研究生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
讨论班是一种极具研究强度的学习形式,旨在通过参与者的直接交流和思想碰撞,以开拓思维,激发创新,养成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讨论班同时也是一种学术指导形式,鼓励导师或导师组
依托讨论班对研究生进行有效的学术指导。
讨论班计1学分。
博士研究生自第二学期开始,应至少每两周参加一次讨论班。
每次讨论班应有完整记录。
3. 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考核时间:
博士生的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11月份)。
考核结果及处理:
博士生中期考核根据《山东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暂缓通过、终止攻读博士学位四个等级。
博士生中期考核每年进行一次。
所有博士生必须参加第一次中期考核,未参加的按暂缓通过处理。
暂缓通过博士生4年内最多可再参加1次中期考核,第二次中期考核结果仍为暂缓通过的博士生,终止其攻读博士学位。
应严格按照中期考核实施办法组织考核。
中期考核优秀比例不高于考核基数的20%,暂缓通过及终止攻读博士学位比例不低于考核基数的15%。
考核基数由第一次参加考核人数和上一年暂缓通过人数构成。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进展报告、论文预答辩和原始资料审核是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且要求博士研究生提交2000字数的文献综述。
(一)选题和开题报告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三学期末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研究课题必须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应强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点基金项目、省部级以上的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研基地研究项目等相结合。
博士生应于第四学期初中期筛选时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计划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二)中期检查
导师定期检查其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要求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展。
博士研究生应对其学位论文写出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学位论文的写作要求,需按照《山东大学学位论文规范(试行)》有关规定执行,于第五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
(三)原始资料审核
根据教育部对文、理、工、医中各实验性、应用性学科的博士论文实行原始资料审核的规定,山东大学学位办要求在上报答辩材料时将《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始资料审核表》一同汇总交学位办公室审查。
凡属于此范围的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做原始资料审核的一律不接受学位申请,导师组需对其研究生论文原始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认真把关。
(四)博士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内容:导师介绍答辩人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学术作风、科研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情况;答辩人报告学位论文的完成情况,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研究的材料和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论文的创新点等;预答辩委员会对论文进行评议;做出论文是否通过预答辩的决议。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的要求:学位论文预答辩时间安排在论文初稿完成后,一般在正式答辩3个月之前;由导师或培养单位根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论文内容聘请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人(校内、校外不限)组成预答辩委员会,并报所在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应公开举行,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每位答辩人的预答辩过程不少于60分钟;预答辩委员会应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审查,重点检查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论文工作量、有无违反学术规范现象等,并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预答辩委员会采取评议方式做出是否通过预答辩的意见。
对有争议者,可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做出决定;预答辩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填入《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校学位办公室备案。
如未获通过,答辩人须于再次申请时重新进行预答辩。
凡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包括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必须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者方可向校学位办提出正式答辩申请,并进行学位论文的匿名外审工作。
(五)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匿名外审
根据山大研字〔2016〕19号《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所有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的学位论文在答辩前必须进行校外同行专家匿名评阅。
未进行匿名评阅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博士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须送3份进行匿名评阅。
由学校组织实施。
评审意见的处理规定详见:《山东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的处理规定》山大研字〔2016〕20号的通知
第一条学位论文评阅意见的设计
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包括对论文详细的学术评语和评阅结论。
评阅结论分为两部分。
(一)对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包括:
优秀、合格、不合格。
(二)对是否同意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意见,包括:
1.同意进行答辩;
2.同意略作修改后进行答辩。
简称“略作修改”;
3.须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重新评阅。
简称“较大修改”;
4.不同意进行答辩。
第二条评阅意见对论文的总体评价为“不合格”,或答辩意见为“较大修改”或“不同意进行答辩”,属于专家对学位论文存在异议。
第三条评阅意见的处理
(一)全部评阅专家对学位论文没有异议。
按正常程序组织答辩。
要求“略作修改”的,论文作者应根据评阅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审核通过后组织答辩。
(二)1位评阅专家对论文存在异议。
1.对论文的总体评价为“合格”及以上,仅要求进行“较大修改”。
论文作者认可专家的修改意见,可根据评阅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修改完成后,写出书面修改说明,经导师审核确认,报所在分委员会审批。
审批通过后,分别由原匿名评阅组织单位重新匿名评阅一份。
原则上,重新匿名评阅的同行专家仍为原评阅人,评阅时向专家提供原评阅意见及修改说明书。
原评阅书、修改说明和重新匿名评阅书一并存学位档案。
重新评阅后,专家对论文无异议的,可组织答辩;仍有异议的,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修改,期间不接受其答辩申请。
2.总体评价为“不合格”或答辩意见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修改,期间不接受其答辩申请。
(三)2位及以上专家对学位论文存在异议的,本次答辩申请无效。
仅需“较大修改”的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修改;总体评价为“不合格”或答辩意见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修改,期间不接受其答辩申请。
(四)两次答辩申请无效的,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
第四条博士学位申请人和由学校组织匿名评阅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因评阅专家对学位论文存在异议致使本次答辩申请无效的,下次申请答辩时,一律由学位办公室组织匿名评阅。
由分委员会组织匿名评阅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因评阅专家对学位论文存在异议致使本次答辩申请无效的,下次申请答辩时,由分委员会组织匿名评阅2份。
第五条申诉的提出及处理程序
(一)申诉的提出
1位专家对论文存在异议,论文作者或导师对评阅意见有异议的可提出申诉。
2位及以上专家对论文存在异议的,不受理其申诉。
(二)申诉程序
1.满足申诉条件的论文作者或导师,可在收到评阅意见后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申诉要有详细明确的理由。
论文作者提出申诉的,导师应审核并签署意见。
2.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3-5名专家进行审查,专家组应由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组成,至少有1位是所在分委员会委员。
必要时可以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专家组要对是否接受当事人的申诉给出明确意见。
3.分委员会根据专家意见进行审批。
(三)申诉处理
1.审批通过后,申请人须在不修改学位论文的情况下,由学校组织匿名评阅。
总体评价“合格”及以上,仅须“较大修改”的送1份评阅;总体评价“不合格”或“不同意进行答辩”的,送2份评阅。
2.重新评阅后,专家对论文无异议的,组织答辩。
申诉书与增聘匿名评阅书一并存档。
仍有异议的,本次答辩申请无效,须对论文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修改,期间不接受其答辩申请。
第六条评阅结果的使用
学校定期统计、公布匿名评阅结果。
统计结果将作为培养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和导师招生资格确认的重要指标。
(一)导师所指导的学位论文连续两年出现评阅未通过,或同一年出现2人或以上学位论文评阅未通过,将视情况暂停相应层次研究生招生资格。
累计2次暂停招生资格的,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
(二)培养单位连续出现学位论文评阅未通过,学校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根据情况对学位点做出减少招生计划、暂停招生、限期整改等处理,限期仍未改进的,取消其相应层次的学位授权。
第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原执行办法与本规定不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分委员会可以制定高于本规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处理意见,详见:山大研字〔2016〕35号《山东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处理办法(暂行)》通知(六)博士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部(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院长、主任,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做好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学位论文答辩的程序,按学校《关于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的写作规范及要求》各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在答辩中必须有论文摘要的外语陈述。
鼓励各学科博士研究生用外语答辩。
(七)论文发表要求
在学期间需在SCI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特殊专业也可在EI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但所发表论文必须经分委员会审核批准方可算数);或在
SCI二区源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应为第一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原则上为“山东大学”,论文作者未按字母次序排列的需第一作者,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论文,每篇论文只对一个博士生有效,并需要导师及学院签字盖章确认,发表论文作者单位应填写山东大学。
以公开出版、网上可查或清样为准。
八. 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前沿讲座、讨论班、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山东大学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博士学位证书。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方向1、2:
经典著作:
Yong Jiongmin, Zhou Xunyu: Stochastic Controls- Hamiltonian Systems and HJB Equations.
Bernt Øksendal: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An introduction with applications.
郑大钟:线性系统理论
Dai Liyi: Singular Control Systems
EI期刊:
《自动化学报》(中科院自动化所),
《系统科学与数学》(中科院系统所)
《控制理论与应用》
《控制与决策》
SCI期刊:
ANZIAM JOURNAL;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 Optimization;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CA;
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ESAIM: Control, Optimisation and Calculus of Vari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FUZZY SETS AND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NEUROCOMPUTING;
Nonlinear Analysis;
NONLINEAR DYNAMICS;
OPTIMAL CONTROL APPLICATIONS & METHODS;
PHYSICS LETTERS A;
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STOCHAS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STOCHASTIC PROCESS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方向3、4、5、6:
按照计划至少选读如下经典著作中的三本:
1) B. Korte and J. Vyge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lgorithms, Fifth Edition, Springer.,2011.
2) J. A. Bondy and U. S. R. Murty, Graph Theory, Springer.,2008.
3) T. H. Cormen, C. E. Leiserson, R. L. Rivest and C. Stein,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Third Edition, The MIT Press, 2009
4) 堵丁柱,葛可一,胡晓东,近似算法的设计与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 汪小帆,李翔,陈关荣,网络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6) 马修.杰克逊,社会与经济网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柳茂森译)
7) Pavel A. Pevzne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 An Algorithmic Approach, A Bradford Book; 1 edition, 2000.
8) Neil C. Jones and Pavel A. Pevzner, An Introduction to Bioinformatics Algorithms, The MIT Press; 1 edition, Aug 6, 2004.
9) Phillip Compeau and Pavel Pevzner, Bioinformatics Algorithms: An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 2nd Ed. Vol. 1, 2015.
10) Bioinformatics Algorithms: An Active Learning Approach, 2nd Ed. Vol. 2, 2015, Phillip Compeau.
11) Uri Alon, Chapman and Hall,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Biology: Design Principles of Biological Circuits 1st Edition, CRC; 1 edition, July 7, 2006.
12) Christopher Bishop,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er, 2007.
13) 李霞,雷健波,李亦学等, 生物信息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14) 张洛欣,马斌, 生物信息学基础教程(算法理论与应用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5) 周志华, 机器学习,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为了鼓励博士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专业期刊的目录
国外重要学术期刊指的是当年度公布的高等级SCI期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指的是除SCI期刊外的国家公认的核心期刊,如《自动化学报》(中科院自动化所)、《系统科学与数学》(中科院系统所)、《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运筹学学报》、《Frontier of Mathematics》、《Algebra Colloquium》、《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概率统计》、《软件学报》、《计算数学》、《Dynamics of Continuous, Discrete and Impulsive Systems,Seris A》等。
方向7:
主要经典著作:
《Triangular Norms》
《Fuzzy Implications》
《Aggregation Functions》
《Metamathematics of Fuzzy Logic》
《模糊粗糙集理论与方法》
专业学术期刊(I):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Fuzzy Sets and Systems
Information Sc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
Kybernetika
Soft Computing
Iranian Journal of Fuzzy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s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Aequationes Mathematicae
Computers and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Systems;Nonlinear Analys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专业学术期刊(II):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S;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CA;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Commun. Math. Phys.;
Communications in Algebra;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Computer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SERIES B;
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
Discrete Dynamics in Nature and Society;
DISCRETE MATHEMATICS;
ESAIM: Control, Optimisation and Calculus of Variations;
ESAIM: Mathematical Modelling Numerical Analysis;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MA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DIAN JOURNAL OF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INSURANCE MATHEMATICS &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MATHEMA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J Control Theory App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HEMATICS OF KYOTO UNIVERSITY;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HYSICS A-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KODAI MATHEMATICAL JOURNAL;
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Application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MATHEMATICAL NOTES;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Nonlinear Analysis: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
NONLINEARITY;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PHYSICS LETTERS A;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PROCEEDINGS OF THE JAPAN ACADEMY SERIES A-MATHEMATICAL SCIENCES;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PUR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QUARTERLY ;
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Risk and Decision Analys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
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SIAM JOURNAL ON DISCRETE MATHEMATICS;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ENGLISH SERIES;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ENGLISH SERIES;ANNALS OF PROBABILITY;
ANNALS OF STATISTIC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注:课程号:填写新课程号
开课学期:填写“一”、“二”、“三”、“四”……或“一、二”、“三、四”等。
新系统将根据学生年级和开课学期自动生成课表,请务必准确填写。
前沿讲座等培养环节不填入此表。
本页不够可加页,表中各行可加删。
培养方案审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