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在街上》教案二: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在街上》教案二: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本节课主题是“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明确如何遵守文明行为规范,提高公共环境素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文明行为对公共环境的危害;
2.认识文明行为规范;
3.掌握文明行为规范的实际应用;
4.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了解不文明行为对公共环境的危害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在公共环境中的危害: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损害健康;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乱涂乱画会破坏公共设施和美化环境;乱停乱放会占用道路资源,导致交通拥堵等。

2.认识文明行为规范
教师介绍文明行为规范,如垃圾要投入垃圾桶,吐痰要用纸巾包好,不乱涂乱画,不乱停乱放等。

3.掌握文明行为规范的实际应用
教师通过情境模拟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文明行为规范,深入掌握这些规范的实际应用技能。

4.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通过示范、点拨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并帮助他们理解公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并了解文明行为规范;
2.难点:让学生掌握文明行为规范的实际应用技能,并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1.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不文明行为带给公共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促进他们对文明行为规范的认识和理解;
3.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文明行为规范,加深学生对这些规范的实际应用技能;
4.游戏互动法:通过游戏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5.示范点拨法:通过示范和点拨,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并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在公共环境中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2.教学主体
1)了解不文明行为对公共环境的危害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在公共环境中的危害,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思考。

比如乱扔垃圾会污染环境,损害健康;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乱涂乱画会破坏公共设施和美化环境;乱停乱放会占用道路资源,导致交通拥堵等。

2)认识文明行为规范
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认识文明行为规范,如垃圾要投入垃圾桶,吐痰要用纸巾包好,不乱涂乱画,不乱停乱放等。

3)掌握文明行为规范的实际应用
教师通过情境模拟和互动游戏,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中的文明行为规范,深入掌握这些规范的实际应用技能。

比如在学校里,要将教室垃圾扔进垃圾桶,上课要保持安静,听课姿势要正确;在公共场合,要排队等候,不要随意占用公共资源等。

4)增强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通过示范、点拨和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并帮助他们理解保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比如要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同时也要起到公德心作用,不占用公共资源。

3.结合实际
结合学校和社区实际,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从实践中加深对文明行为规范和保护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4.总结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内容,让学生对文明行为规范和保护公共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要进一步鼓励他们走进实践,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六、教学评价
1.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不文明行为的危害;
2.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文明行为规范,能否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3.考核学生的公共环境保护意识是否有所增强。

七、小结
本节课主题是“了解不文明行为的危害”,通过图片展示、问题引导、情境模拟和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不文明行为对公共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认识到文明行为规范的重要性,掌握这些规范的实际应用技能,并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公共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